2019年7月20日,于波带队来到吴某全老人家中理解情形,才创造人间至爱,莫非舐犊情深。
于波从老人口中得知,并非儿子谢绝同他居住,而是老人的儿子刚借款修睦新居,外出务工还债,经济压力大。他不想增加儿子的包袱,便要坚持自己独立居住。
但是,老人的住所按现行标准评定已是危房,不适宜居住,鉴于吴某全老人的儿子已经建筑好新的安全住房,完备该当同儿子同住。“让您连续居住在危房中,就意味着儿子未尽到赡养老人的任务。”于波不厌其烦地劝。
为保障老人的人身安全,于波对老人耐心劝解道:“父母再穷再累都不会弃子女于不顾,不能由于老了怕变成子女的累赘就独居于危房。赡养老人不仅仅是子女的道德责任,也是他们的法律任务。如果老人仍旧坚持在危房居住,将对儿子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又违法又违德,还有失落孝道……”
听了于波一遍又一遍的劝解,老人思考半天,终于想通,末了赞许搬到儿子家中,将老屋子用于养殖畜生和放置生产工具。
于波说,护航脱贫攻坚事情,不仅要对自己拜访创造的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的突出问题进行核查调度,也要对第三方供应的问题线索进行“再深入、再核查、再拜访”,确保条条线索有核查落实、有回访跟踪。
2019年7月17日,于波在第三方供应的线索核查中创造一条不赡养老人的信息:龙场镇心安处新市民居住小区的杨泽华夫妇,让89岁的老母亲独居在三河村落的老屋子家中。
起初,于波以为是婆媳关系不好导致老人单独居住。于是,他专门跑到杨泽华母亲的住所,结果出人意料。杨泽华母亲的家中屋内整洁有序,床上被子叠放整洁。房屋内,还摆放着一台冰箱,里面放有猪肉和蔬菜,柴米油盐一应俱全,彷佛不存在不赡养老人的情形。
于波详细理解后才得知,杨泽华夫妇居住的安置区,楼层间高下楼梯较多,不利于老人出行,外加饮食习气不同,老人想要自己居住。
杨泽华说:“老妈想要自己开火做饭,喜好把饭菜做得松软些。”于是,他们夫妇为老人购买了一台冰箱,以保食材新鲜,夫妻二人每人一天轮流来照看老人,老人对儿媳的评价也是竖起大拇指,嘴里连夸一个“好”字。
于波看到老人居住的砖瓦房虽是老旧房,但是并不存在安全问题,便叮嘱杨泽华夫妇把稳照看老人。
像杨泽华夫妇俩与母亲那样母慈子孝自是最好,但不尽如人意的事总是会有,有的还会让人“鬼火冒”。
龙场镇三河村落螺蛳湾组村落民班某某便是一个范例的代表,他阻碍干部事情,就曾受到于波一顿“板扎”的思想教诲。
班某某在村落里的干部向群众讲解屯子医保政策并帮助村落民代缴医保用度的时候,故意鞭策周边群众不缴纳医保用度,“交什么交?我都不交!
越交越多,鬼晓得那些钱交到哪里去了!
”反反复复的这句话,影响极其不好。
2019年7月19号,于波等人找到班某某,向他解释国家医保惠民政策方法:屯子医保用度从120元上调到220元后,增加了医保报销项目,扩大了医保报销范围,目的便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办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和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
在于波和护航战队公安法律干警们谆谆教导下,班某某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缴纳了医保用度,并承诺不再肆意曲解国家医保政策,坚持带个好头。
“在交警大队他紧张卖力交通事件处理,各种交通事件轇轕调度履历丰富,现在干护航脱贫攻坚各种抵牾轇轕调处事情,他有足够自傲的底气。”同在龙场镇护航脱贫攻坚的交警大队老民警吴进说,“他有小办法”。
从2019年7月10日加入脱贫攻坚护航战队以来,于波带领4名民警、5名辅警卖力龙场镇龙山、三河等八个村落组共计2万余名群众的拜访帮帮扶事情,至23日累计网络核查线索200余条,个中抵牾轇轕和风险隐患调处化解率高达70%。
“和群众打交道,一定要存心用情,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比如要有亲和力,特殊是一些五六十岁的老人,激情亲切地喊一声,礼数不能丢。”于波说,拜访一些卫生环境比较差的群众家,人家供应的板凳要随意坐下来,人家倒的茶要喝下去,“不能太讲究。茶水一喝间隔一近,问题化解就大略多了”。
在于波心中,干护航脱贫攻坚这份事情,一方面要完成好组织上交办的任务,另一方面要深入到群众当中,做好政策宣讲,厚植戴德惠怀。
“现在国家帮我们把路都修到家门口了,庭院也搞了硬化!
”
“干净的水管通到家家户户,喝水再也不用远远的去挑了!
”
“时期不同了,现在连种地都有政府给补贴……”
如今拜访村落村落寨寨,于波常常听到他相熟的群众发出由衷的感叹亦或是戴德。“让老百姓和我们同心同德,共同攻坚克难,才会给予我们更多的认可!
”于波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 end ——
作者|杨 瑶
想理解更多公安资讯,请关注
黔西南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