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学龄前儿童还是具象思维,用熟习的事物进行换算,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观点,这是绘本界比较常用的创作手腕,可以说险些每个童书品牌都出版过这类图书。虽然有些书总是想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挂钩,但是差异与相似确实无处不在,我们也是通过差异与相似来分辨事物。
相似犹如差异的影子,两个事物相似,是通过它们与第三者的差异得以区分的;两个事物有差异,是由于个中一个与第三者相似。个体也是如此。一个矮个男人和一个高个男人之间存在差异,但如果他们和一个女人做比拟,那他俩又相似了。童书里也常常将人与动物进行比较或者互换位置来制造有趣的差异效果,让孩子理解相对性的存在。
以下为本期童书主题书单。
《一秒有多长》,[美]史蒂夫·詹金斯 著/绘,李亦然 译,爱心树 | 新星出版社,2018年7月。
父母最爱跟孩子说的话大概便是“快点!
快点!
”而孩子们最常用回答的话可能是“立时!
立时!
”那么,快是多快?立时是多久?大概在达成同等前大家须要首先统一韶光的观点。
这本书要讲的是“秒”,这个完备由人类发明以方便自己丈量最小韶光的单位。然后从一秒到一分钟到一小时到一天一贯到经年累月,用生物在这些韶光里做的事来定义这个韶光。比如在一秒之内,蝙蝠能发出200次超声波;在一分钟之内,人能快步走91米;在一小时之内,吃妈妈奶的蓝鲸宝宝体重增长近4.5千克;在一周内,瓢虫吞食至少500只蚜虫……由此完成了对韶光是非观点的阐明。
《分类之书》[英]尼尔·帕克 著/绘,张健 译,接力出版社,2020年12月。
分类是我们理解天下的办法之一,这本书把相似的事物集中到一起,再和其他事物做出区分,既有相似也有差异,就像百科全书的目录一样。如果说上一本《一秒有多长》是从大略的观点出发一点点延伸出繁芜的观点,那么这本《分类之书》则是化繁为简,把日常生活中的秩序以图说的形式呈现出来。
全书一共对13种事物进行了分类。分别是家谱、动物界、乐器、交通工具、工具箱、云的类型、建筑、苹果、书、艺术、奶酪、韶光舆图和DNA。怎么分类当然是按照作者的思维来的,实在万事万物,每个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分类办法,就像小朋友也要学会对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一样。
《在身边:大有多大,远有多远》,[德] Little Gestalten事情室 著,岑骏 绘,宋玉珊 译,浪花朵朵 | 天津公民出版社,2021年8月。
向上看,向下看,再看看四周。这边有一些东西很小,而那边有些东西很高。空中飘浮着最眇小的东西,而那拔地而起、高高矗立的,是天下上最古老的东西之一。但是,巨大是多大,眇小是多小,多慢算是慢,多少算是很多呢?大概拿自己为参照物,才能丈量出万物。
这本书从与“你”有关的统统出发,你的牙齿、眼球、身高、体温、年事等,用它们与动物的比拟,来先容大小、间隔、重量和速率等抽象观点。比如人会长32颗牙齿,但大犰狳有80多颗牙齿,大白鲨有300颗牙齿;伸开你的双臂,越宽越好,那么你现在伸展出的最大长度和你的身高一样,可是有的动物却不是这样……
《眼皮子底下的小天下》,[土] 格克切·伊尔滕 著/绘,赵凌暄 译,小猛犸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年9月。
毛毛虫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如果这种速率换成你的脚的成长速率的话,那这只脚将会长到无法挤进校车里;蚂蚁可以轻松举起超过它们体重50倍的物体,但如果蚂蚁和人一样大呢?作者把一只蚂蚁画满了一张跨页的纸,而人根本抱不动这样大的蚂蚁。
真正的大小和觉得上的大小在认知上有截然不同的表示,它取决于你是谁。一只鸡对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只蚂蚁来说便是庞然大物了,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包含了无数小天下的大天下里。
《天空之上的大宇宙》,[土] 格克切·伊尔滕 著/绘,赵凌暄 译,小猛犸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年9月。
这一本和《眼皮子底下的小天下》是同一位作者的作品,它带着读者把视野扩大到地球以外,把太阳系里星球的特点都换算成身边常见的事物。
天王星特殊冷,它以“冰巨人”著称,绘者就把天王星画成一个蓝色的冰激凌;金星是反方向自转,绘者就画了一群鱼里涌现了一条反方向游动的鱼……
大概我们以为地球很大很大,但和全体太阳系比较起来,我们可都是小不点儿呢。
《是猪不是猪》,[韩] 李顺玉 著/绘,启示 | 河北教诲出版社,2021年7月。
这本书笔墨较少,作者的图画很像视觉游戏,通过变换两只猪所处的场景,来教孩子认识大与小、深与浅、里与外、胖与瘦等常用观点,适宜偏低幼的宝宝。
书里有分外的翻页设计,合营问答,有些问题的答案不一定只有一个。
《最高的塔最小的星》,[ 英 ] 凯特·贝克 著,邹骏昇 绘,陈宇飞 译,知学园 | 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4月。
这本书拥有非常伟大的视角,纵横亿万年,在天文、历史、地理、建筑、动物和植物的大千天下里,将最大与最小的事物、远古和当代的差异放在一张图里进行比拟,浓缩的知识点恐怕是这个书单里最多的一本书。
《有趣的丈量》,[西]米雷娅·特鲁斯 著,[西]奥斯卡·朱尔夫 绘,王丽雅 译,北斗童书 | 海豚出版社,2020年7月。
这本书有更明显的数学观点。每一页的右边都是一个数学单位,米、平方厘米、千克等,图里画的是这些单位可以对应的日常生活场景。它们也会更常常地涌如今小学数学的运用题中。
比如,衬衫上的1粒纽扣,条记本电脑键盘上的1个按键,1个指甲盖,一只眼睛上的虹膜,它们大约是1平方厘米。通过这种展示,让小读者将更多事物与抽象的数学观点联系起来。
《酷虫》,[美]莎伦·韦纳 著,[美]萨拉·弗洛斯 绘,赵畅 译,心喜阅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10月。
这是一本科普虫子的绘本,蟑螂、蜘蛛、蚊子……不限于昆虫,而这天常易见到的虫子。每个虫子看起来一点也不可怕,由于它们是用数字拼出来的,对每个虫子的先容也用数字串联起来。它适宜已经对数字的大小有认知的小朋友,通过比较数学来认识虫子的差异。
书里一共先容了23种虫子和它们的有趣知识,还用比拟和诙谐展示了这些小虫子们的神奇本领。
题图来自小猛犸出品的绘本《眼皮子底下的小天下》。
编辑 | 申婵、罗东
校正 |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