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 姜雪颖 北京宣布
南昆铁路是西南地区老百姓出行的紧张通道。这条铁路从海拔80多米的北部湾海边逐步攀升到云贵高原,相对高差达2000多米,沿线地质条件繁芜,是范例的山区铁路,维教化护难度大。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百色工务段百色线路车间百色线路工区工长兼党支部布告汪伯华事情已经二十余年,紧张卖力南昆铁路维教化护事情。“我待过的工区都评上了前辈工区,大家都亲切地叫我‘神奇工长’。”6月17日,汪伯华受邀登上中宣部发布会,对讲述他在南昆线上的奋斗故事。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百色工务段百色线路车间百色线路工区工长兼党支部布告汪伯华(徐想 摄)
1993年,汪伯华来到广西参与建筑南昆铁路,1997年铁路建成通车后,由于沿线须要大量的维教化护职员,他选择留了下来。
“我前后待了八个工区,这些工区大部分不通公路,到表面买菜都要坐五六个小时的火车,生活条件艰巨。”汪伯华见告,开通初期,线路状态不稳定,他就和工友们一起攻关整治,使得工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2003年,汪伯华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来到南昆线的岩龙工区当工长。岩龙工区的线路设备最初状态并不好,汪伯华作为一名党员工班长,为养护好线路,他反复摸索研讨,每天跪爬钢轨上百次,弯腰起身千余次,找准薄弱环节,不雅观察每一寸钢轨、每一根枕木、每一个扣件。
“不到三个月,我穿坏了十双胶鞋,双脚磨出了血泡。”通过努力,汪伯华与工友们把线路的轨距偏差掌握到毫米级,工区的线路质量很快提升到单位的前列。
迈入新时期,我国铁路维教化护技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已经进入机器化时期。汪伯华在中宣部举行的发布会上带了一台大型捣固机的模型,它被网友称为“大黄蜂”,用于线路上的主要设备养护。汪伯华先容,“大黄蜂”事情时要4个人操作,相称于160人同时人工作业,效率提高了40倍。
到南昆线事情20多年,汪伯华看到了铁路发展的巨变,也看到了老区公民脱贫致富,也收成了自己的发展进步,“我乐意像一颗坚固的道钉,昼夜守护着南昆线的安全畅通。”
“西南山区的老百姓,以前住的都是破褴褛烂的土房,现在已经住上两层的小洋楼,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有些还买了汽车。”汪伯华见告,现在广西已开通七条高铁,运营里程1700多公里,在全国各省区排名前列,广西已从全国路网末梢变成区域枢纽。“我现在坐动车回老家重庆,比以前节约了10多个小时。估量2023年,广西将会市市通高铁。”
据理解,汪伯华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最美铁路人等名誉。
责编:刘美显
审核:冯世娟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及传播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