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李仁虎、殷耀、张云龙
前不久,内蒙古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蒙古族牧民乌云朝格图从车管所拿到了驾驶证,他向车管所的警官伸出大拇指说:“能用蒙语考驾照,实在是太方便了!
”
乌云朝格图早想买辆小轿车,但苦于不懂汉字,一贯没能通过考试。去年,他听说旗里近年开通了蒙文考试系统,鼓起信心再去报名。
巴林右旗交警大队副队长额尔敦巴图说,当地有10多万名蒙古族群众,周边旗县也有许多,这些年想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但是40岁以上的蒙古族群众特殊是牧民,汉语水平相对较低,面对纯汉语的科目一、科目四考试,很难顺利通过,成了他们一块心病。
如何排解群众之难,巴林右旗车管所靠自身力量研究开拓出驾驶人蒙文考试系统,2014年10月正式开通C1型小型汽车科目一、科目四“蒙汉”双语考试,考场还专门配有蒙古族考试员,实施“双语考试”和“双语做事”,蒙古族群众纷纭夸奖:这下子方便多了。近3年来参加考试的有4650人,个中有1000多人是周边盟市旗县的蒙古族群众。
公安司法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保障民族平等,意义尤为主要。近年来,巴林右旗积极探索适应屯子牧区特点的蒙汉双语司法做事事情,为群众办理实际困难。
在巴彦塔拉苏木派出所,看到了另一项双语创新做事——蒙文笔录软件。从警20多年的派出所所长张玉峰是这套软件的发明者,据他先容,以前派出所的问询笔录基本都用汉字,尤其是笔录全部实现机打往后,给一些蒙古族牧民带来不便:不仅他们的话翻译成汉语后与原意难免有出入,而且他们对汉语笔录有顾虑,担心自己看不懂被改动。
中专毕业的蒙古族民警张玉峰刻苦研讨,和别人互助发明了电脑制作蒙文笔录软件,并在全旗推广。这项成果得到内蒙古公安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打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看到,这套软件融蒙文笔录制作、双语权利责任奉告及双语法律文书为一体,系统将常见的笔录环境按模块设立,都有固定的标准格式,有助于笔录程序的规范严谨。
笔录看似小事,但却连着蒙古族群众的心。今年64岁的他本板嘎查原老支书朝鲁说:“牧民看到蒙文笔录,他们的心里就踏实了。”
双语司法做事在基层尤其急迫。巴林右旗公安局根据农牧区实际需求,创新推出基层警务新模式——“莫日格德”。“莫日格德”的汉语是“明白人、乡贤”的意思。被公安部门选聘的“莫日格德”们既懂蒙语又会汉语,专门帮忙派出所调度各种抵牾轇轕。这些“莫日格德”凭借地熟、人熟、事熟,且德高望重、懂蒙汉双语等上风,对嘎查村落各种抵牾轇轕号得准脉、摸得准门、找得准路。
嘎查老支书朝鲁退下来后当选聘上“莫日格德”。2015年,由于村落容改造修路占道问题,嘎查里的牧民准备聚拢上访,朝鲁得知后立时找到民警一起剖析,并主动请缨开展事情。从过去的地皮划分到现在新屯子培植,朝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极说服了牧民,化解了抵牾。“‘莫日格德’便是一个信得过的中间人,给大家讲讲道理,帮助协商,能办理不少问题。”他说。
各苏木镇按每名“莫日格德”每年1万元标准拨付到警务室,由警务室考察并发放补贴,同时严格考察赏罚,对做出积极贡献的给予褒奖,对不能正常履职的予以清退,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据不完备统计,“莫日格德”模式履行以来调度抵牾轇轕2000余起,帮忙开展了大量的法律宣扬、入户拜访、信息采集,在试点地巴彦塔拉苏木,民转刑及民间轇轕引起的斗殴打斗案件低落58%以上,草木轇轕、地皮轇轕明显减少,畜生被盗等可防性案件也得到了遏制,成为农牧区稳定和谐的一支主要力量。
双语司法做事连着蒙古族群众的情绪,巴林右旗公安局加强双语培训,在110接警中央、各窗口做事单位及各司法办案部门均配备了蒙汉双语民警,赢得群众的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