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奔跑在消防接济军队里的一名普通人,却在20年里做着欠亨俗事情。
他荣获过很多的奖项,二等功、三等功、精良共产党员、三级“红旗车驾驶员”… …,然而他却依旧坚守在消防灭火接济战斗的一线。
他身兼数职,红桥支队特勤二中队司机班班长、特种车驾驶员、操作员、装备技师,但他却说:“消防车的轰鸣声才是刻在我心里的声音。
”这样一位有着工匠精神并默默坚守消防接济奇迹的消防员,名叫王晓刚,现在是天津消防三级消防长。

橄榄绿

敢担当善作为王晓刚新时代消防救援事业的能工巧匠 汽车知识

火焰蓝

青春有梦想 终生有追求

我们这个时期,须要的正是有着空想信念的实干家。
镜头回顾到一所中专学校的教室里,王晓刚毅刚烈在聚精会神的听着汽车驾驶与修理这门专业课。
说来也巧,正是青年时对特种车辆的坚持不懈和勤学不辍,燃起了贰心中那消防车的“赤色烈火”。
正所青春有梦想,国家有力量。
就这样,带着报效祖国的梦想,他毅然决然的来到天津消防服役,他的目标很明确——开消防车。

梦想的道路上,总会或多或少的磨炼。
由于职员安排的须要,组织分配他到供水班当一名战斗号给前哨进行增援供水,这对付有所期待的王晓刚来说,生理落差有些大,可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消防车的热爱。
有句话说的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6月初的一场灭火战斗结束后,他得知总队要成立特勤中队,短缺的正是驾驶员。
抱着绝对不轻易放过任何一次机遇的态度,心急如焚的他顾不得脱去身上湿透了的战斗服,立马飞奔到队长面前,手里牢牢握着的是他的驾驶证和修理等级证,并毅然决然的说到:“报告,队长我想到司机班开消防车……。

经由层层考察,王晓刚如愿以偿地转到了司机班,他像个孩子笑开了花。
关于他驾驶的第一辆消防车——东风140水罐车,他有很多的故事要讲。
当时40多万的水罐消防车交到王晓刚手里时,他脑海里浮现的却是自己在家开车时常常趴窝和半路修车的场景,大概是由于任务的重大,让他在触摸方向盘的一瞬间觉得到开消防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略。
“现在是打退堂鼓的时候吗?自己的梦想呢?自己的信念呢?”持续串的问题不断冲击的他的大脑。
面对自己许下了救民于水火的铮铮誓言,以及老班长那铿锵有力的训导,他逐渐在思绪中镇静下来,不再有所顾忌和犹豫。
他武断的说道:选择开消防车我无怨无悔,担保24小时随时启动,顺利安全到达火场,不出一丝一毫差错,这是我武断不移要完成的目标,也是我终生的空想信念。

战车如战友 爱护如伯仲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王晓刚的消防奇迹一干便是20年的光阴。
当年的东风140水罐车早已退役石沉年夜海,然而王晓刚却时常会怀念它,正是当时一起出生入去世的“赤色战友”,让他真正对消防车有了不一样的感情,他饱含深情的说道:“对待消防车就要像朋友、战友、兄弟一样,每天启动车辆,检讨油水电气,就像是我们清晨喝水;每天清洁机车,整理器材,就像是我们晚上洗漱,每一步都很关键,我们驾驶员,就要向爱护自己的伯仲一样,爱护自己的消防车。

每次出警归队,无论多晚王晓刚都亲自带头钻底盘、洗车身,担保车辆六根清净。
有时车辆刚刚保养好,遇上火警,归队后又要重新保养。
正是在他一股钻劲儿、韧劲儿的带领下,中队司机班里的同道们任劳任怨,把车辆保养事情落到了实处。
2013年2月,他们被部局评为全市消防军队唯一的“红旗车分队”。

磨刀有耐性 任务勇担当

“马基路斯54米曲臂车,事情斗负重400公斤,最大事情半径22米,最大事情高度54米,升起韶光3分25秒,支腿最大跨度5.7米,支腿韶光50秒,抗风等级14米/秒……”这脱口而出的参数是王晓刚利用安歇韶光熟习节制的。
从东风140水罐车、黄河水罐车、东风153抢险车、解放泡沫车、依维柯照明车,变成现在的超高层供水车、压缩空气泡沫车、强臂破拆车、马基路斯曲臂车,可以这么说天津总队所有的特种车辆他都能开、都能操作,而这样的造诣如果没有经由精益求精是不可能达到的。
他常说:“每一辆消防车都有不同的脾气秉性,作为驾驶员,我必须闇练节制他们的性能参数。

然而刚开始打仗采购价709万元的曲臂云梯车,王晓刚也是摸索着提高。
“如何掩护保养?如何更好地发挥车的性能?”等问题是摆在王晓刚面前的难题,只管压力特殊大但他依旧没有退缩。
面对困难他首先想到总是俯下身子客气请教,从大略到繁芜逐个攻破难关,以是他开始动手从各方面搜集车辆资料解释,联系车辆生产厂家,请教老班长,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关于车的每一部分、每一个零件他都自己亲手操作、熟习节制。
对车进行全面细致的检讨、保养、清洁,检测车辆的每一项功能,检讨安全限位及附件是否可靠稳定、完全好用,油、水、电、气、灭火剂是否充足有效,这些都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正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磨合下,他逐渐熟习节制了这个“庞然大物”的习气,操控起来也就变得那么游刃有余了。

砍柴有技巧 火场炼英雄

“停车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全体灭火接济过程。
停的好,不仅灭火接济速率快,而且职员和车辆都能担保安全;停的不好,不仅影响灭火接济速率,而且易涌现事件,小则车辆受损,大则危及生命。
”王晓刚总结自己履历中说道。

经由千万次的火场熬炼,王晓刚有一双“火眼金睛”,无论是什么园地,只要看上一眼,就能知道车辆与建筑物间的间隔,结合接济高度,快速找到最得当的停车位置,为打赢灭火接济战斗奠定坚实的根本。
2010年,天津市高新区鑫茂大厦发生失火,在火焰和浓烟中他操作曲臂车从11层救下4名被困职员;2013年,武清区王庆坨一工地,由于大风导致施工用升降机破坏,他操作曲臂车救下2名被困职员;2017年,河北区第一医院有人轻生,轻生者在楼顶徘徊三个多小时后,无法自行下楼,还是他用曲臂车救下了被困职员……,一次次的灭火接济行动中,他总是能在第一韶光为轻生者搭起了“生命通道”。

“成功的时候大概只有几秒,但本领的捶打却不是一朝一夕,充分发挥特种消防车的浸染,必须做到每一次的停车定位都是零差错。
”这是他在总队特种车驾驶员考察事情中常说的一句话,而经他考察拿到特种车驾驶证的近千余人,他们成为了驾驶岗位的中坚力量。
如今的他早已变成一位传承人,把他的履历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特种车驾驶员,让新时期消防接济奇迹不断前行。

(来源于“红桥消防”公众年夜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