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里的公车是越修越破,而场长的私车却是越用越新。”不久前,百色市德保县纪委监委作风培植监督检讨组到该县国营红坭坡林场开展例行检讨时,听到林场职工在议论。
作为德保县国营红坭坡林场,拥有公车无可厚非,关键是公车就必须为“公”。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该林场于最近两年内,曾对公车进行过全车喷漆,并对车轮胎进行改换,但如今车辆却锈迹斑斑,车轮胎花纹险些磨平。公车“越修越破”,这显然不符合常理,而职工的议论也并非空穴来风。
经查,红坭坡林场没有配备专职司机,平时用车由场长助理黄某某卖力驾驶,车辆的维修、保养、加油等事宜也大多由黄某某经手。出于私心,林场紧张卖力人农某某安排黄某某将自己的私家车开到单位定点修理厂做保养5次,改换轮胎4个,全车喷漆2次,并授意单位财务职员以公务用车维修费名义报账处理,涉及金额共计8675元。
看来,群众的眼睛真是雪亮的。场里的公车维修、保养都是徒有其名,而真正得实惠的场长的私家车,也难怪几年过去了,场长的车是旧貌换新颜,而且“越用越新”。
不可否认,涌现这样“私车公养”的违游记动,当事人思想认识不到位,的确是主要的一点。也正如当事人所说,那点维修、保养的钱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他自己也付得起,但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总认为自己是单位的一把手,用点公家的东西也没什么。即便曾因担心被查处,想停滞这种缺点行为,但终极还是侥幸生理害了自己。
“私车”揩“公油”是变相腐败,不仅让公车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也暗中导致了公共财政资金的流失落。对党员干部来说,手中的权利如果得不到全面有效的监督,终极“揩油”者就会越来越多,越走越远,长此以往,将严重危害党和政府在公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决不可等闲视之。
“私车公养”,一定养“腐”为患。作风培植一贯在路上,“私车公养”看似是作风问题,是纪律问题,实际上是腐败问题,要从根本上办理这个问题,还是须要完善制度,扎紧制度的笼子,不让监管留下盲区,补足干部的“思想之钙”,自然能够分清楚公私,清明净白为人、为官。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及传播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