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了,我终于看清您的样子容貌”

张柳静 罗云峰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自愿者手绘烈士遗像圆烈士女儿多年心愿 汽车知识

美林珍藏的老照片。

画中人仍是20多岁的青春样子容貌,一身土黄色军装,眉头微蹙,目光武断——7月2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唐家坞村落,75岁的李美林终于等到日思夜想的画像,画像的主人公是她的父亲李全义士

“画得好、画得好……”李美林轻轻抚摸着画像,泪水早已决堤。
“75年了,我终于看清您的样子容貌。
”她喃喃道。

李美林出生于1947年,那一年父亲李全22岁。
硝烟起,战事急。
匆匆吻别襁褓中的女儿,李全离开家乡走向沙场。
此后,李美林再也没有见过父亲,对父亲的印象也大都浓缩在一封封烽火家书之中。
母亲不识字,家书都由大伯念读和保管。
至于信的内容,她早已记不清了。

噩耗还是不期而至:1955年,李全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大胆捐躯。
后来,李美林从长辈口中得知,1949年5月父亲被编入20军60师178团,第二年10月随部队奔赴抗美援朝沙场,先后参加长津湖战役和第五次战役等。
1953年返国后,他随部队进驻浙东前哨。
1955年1月18日,在一次作战中,李全被炮弹击中,重伤不治,壮烈捐躯,生前曾荣立三等功。

李美林回顾,父亲捐躯后不久,家人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是父亲的遗物:一壁掌心大小的镜子和一张合照。
李美林很喜好那面小镜子,爱不释手。
那张合照则成为祖母最器重的物件,被嵌在玻璃相框中,一贯挂在老屋厅堂。
那是父亲所在排的合影,父亲站在末了1排右起第3个,相纸已发黄,依稀能看到轮廓。

30多年前,富阳县民政局事情职员曾向李美林征集李全义士的照片。
李美林这才取下玻璃相框,由于年代久了,在取相片时不慎把右侧的一角撕裂。
李美林心痛不已,小心翼翼把破掉的一角拼好粘上。

李美林重新打印了照片,一份自己留下,一份送给县民政局。

去年,唐家坞村落来了一群修复老照片的拍照爱好者。
李美林想到父亲的合影,便找到他们,讯问是否可以将合影中的人物修复放大。
拍照爱好者欣然应允,说可以试一试。

几天后,李美林收到肖像照,但照片放大后,父亲脸庞依旧模糊。
修复职员遗憾地说,他们已经用尽办法,依旧无法还原义士的清晰面孔。

“随着年事的增长,我对父亲的思念越来越浓,越来越想看清父亲的样子容貌。
”李美林说。

李美林与父亲的肖像画合影。
张柳静 摄

今年7月初,富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事情职员在拜访义士家属时得知李美林的心愿。
他们立即联系富阳区志愿军老兵关爱基金项目卖力人薛余华,希望他帮忙想想办法。
薛余华正是刷屏全网的抗美援朝老兵大合影项目发起人。

接到电话后,薛余华放下手中的活赶到李美林家中。
看到合影后,薛余华心里也没底。
如此模糊的老照片,还能顺利还原义士的清晰容貌吗?为了圆义士家属的心愿,薛余华带走照片,再次拜访了抗美援朝老兵大合影项目的拍照师何荣发。

何荣发是当地有名的肖像画家,已退休多年。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他急速动手研究这张合影。
他考试测验各种手段、努力多日,出来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既然修图没用,那干脆自己动手画一张。
”何荣发暗下决心。

这张老照片虽然看不清义士的五官,但大致轮廓还在。
何荣发对照照片,细抠每个细节。
比如,义士的眼睛不大,眼尾略有下沉,颧骨较高,脸型略窄。
他花了一周韶光,反复琢磨义士的五官和着装,这才有了开头的义士肖像。

“这便是我无数次梦中父亲的样子容貌!
感激大家的倾情帮助,圆了我大半辈子的念想。
”李美林激动地说。

作者:张柳静 罗云峰

来源: 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