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15日),苏州“秋老虎”发威,最高气温达到了36.4℃,这也是入秋以来的第四个高温日。
昨天上午,清凉苏州志愿者兵分多路,带着“清凉苏州爱心包”,给一些空巢、孤寡老人送去了清凉。
志愿者的到来,也给老人们带去了喜悦和冲动。

地点:娄门街道永林社区

一份份清凉包到来他们愉快地笑了 汽车知识

慰问工具:独居老人和失落独家庭

昨天上午9时,一辆装满了清凉慰问品的货车,载着几名“清凉苏州”的志愿者,来到永林社区。
在这里,志愿者们将拜访两户家庭,为他们送上夏日里的一份知心关怀。
这几名“清凉苏州”志愿者分别来自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的“小燕”做事团队和宁波银行的义工社团,两队志愿者都带来了丰富的夏日消暑礼包,除了饮用水外,礼包里还装着饮料、清凉油、毛巾、人丹等。

79岁的老人何玉珍一个人住在永林新村落14幢,当志愿者走进她家时,老人显得特殊愉快。
“小燕”做事团队的志愿者王倩倩将两箱饮用水和清凉礼包放在桌上,叮嘱老人景象太热,要把稳防暑降温,出门可以带上一瓶饮用水和人丹。
其他几位志愿者帮着老人,把家里的杂物整顿整洁,还特意检讨了几个角落,将物品放在老人随意马虎拿到的位置。
临走,老人拉着志愿者的手,一直地道谢,“这么多人来看我,还给我送东西,太感谢了!

另一户是失落独家庭,由于女儿的离世对老夫妻俩的打击很大,妻子的精神状况不是很好。
但是,当志愿者走进他们家时,欢迎我们的是两张笑脸。
“有这么多人关心着我们,心里真的很愉快。
”丁老伯说,对付他们老两口来说,志愿者送来的“清凉”是一份暖心的礼物。

地点:百步街社区

慰问工具:空巢老人顾好婆

昨天上午9时30分,随同来自宁波银行、雷允上养生馆的清凉苏州志愿者,一起来到了百步街社区的八旬空巢老人顾好婆家中。
顾好婆今年82岁,早在十几年前,她就患了癌症。
2008年,老伴去世,不料短短几个月后,年仅49岁的小儿子也过世。
而在南京的大儿子,先后中风四次,生活无法自理。
由于小辈很多时候也要忙

自己的事情。
因此,大多数韶光,

老人都是自己照顾自己。
作为

居民组长,顾好婆平时十分热心,社区里有啥事情,她都跑里跑外,帮着张罗。

最近两年,顾好婆的心脏也涌现了问题。
“社区是外家,平时十分照顾我,有啥困难,都是社区帮忙办理了。
”顾好婆说,虽然大多数韶光里,她都是一个人,但她觉得并不孤单,由于,有社区的关爱,有这么多爱心人士上门关心自己,她十分开心。
在理解了老人的坎坷经历后,清凉苏州志愿者一边为老人送去了清凉物品,一边陪老人聊家常,叮嘱老人天热,只管即便不要外出,平时在家,不要舍不得开空调,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面对志愿者的爱心,顾好婆冲动不已。

地点:泰南路2号小区

慰问工具:姚老伯一家

姚老伯今年68岁,小区里2楼的一套45平方米的老屋子,便是他与老伴的家。
一室一厅的老屋子,还是老伴事情时单位分配的,和志愿者们全都进门后,狭小的空间里连转身都显得有些困难。
姚老伯没有退休人为,老两口平时基本就靠老伴每月2600元的退休人为生活,但即便如此,从60岁退休后,姚老伯仍旧报名加入了交通志愿者的军队,每天两次,在新市桥附近的路口坚持秩序。

“退休之后在家闲着也没事,儿子也早就成年了,不须要我们照顾,我身体还不错,每天两次的志愿做事还可以坚持。
”志愿者的事情,姚老伯一干便是8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次一个半小时的志愿做事,他从没落下过。
最近,老两口搬去儿子家住,帮忙照顾小孙子,姚老伯“上班”所花的韶光也更长了,“以前我从家里走着就去了,现在每天路上来回要一小时,但答应做的事,辛劳一点也要干好。
”面对志愿者们的不忍心,姚老伯却以为是该当的。

临走时,来自广州南都嘉美康的志愿者们送上毛巾、清凉油、牛奶等慰问品,老两口拉着志愿者们的手,不断道谢。

地点: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

慰问工具:孤寡老人葛老伯、独居老人周好婆

从上一站的慰问点出来,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的“小燕”做事团队和宁波银行的义工社团的志愿者,顶着大太阳,赶往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带着清凉物品,去看望两位老人。

在草庵弄里,周荣秀老人一个人住,平时靠着修伞的手艺赢利补贴家用,由于手艺好,收费又是“良心价”,如今她在社区里小有名气,很多居民都会慕名前来找她修伞。
走进周荣秀老人家中,小小的客厅里堆满了一堆修伞的工具和零件,老人正在细心地修理一把雨伞。
志愿者将清凉物品放下后,打开了一瓶水放在老人身边,让她喝口水安歇一下。
看到志愿者后背的衣服被汗水浸湿,老人赶紧放下手里的活,打开电扇,搬来凳子,让大家坐下歇歇。
几位志愿者们和老人坐着拉家常,觉得就像是一家人。

相隔不远,住着孤寡老人葛修华。
老人今年已经83岁了,是一位癌症患者,但是心态格外的好。
看到志愿者上门,他乃至和大家开起了玩笑,“我每天什么都不想,过一天赚一天,开愉快心地就好,而且有大家的关心,我不以为孤单。
”看到志愿者送来的清凉物品,老人一个劲地说,“太多了,太多了!
”一旁,照顾老人的社工跟他打趣,“有这么多儿女来看你,你福泽好着呢!

地点:盘溪二社区

慰问工具:王好婆一家

王好婆家在小区居民楼的5楼,老屋子没有电梯,大热天里,爬完5层楼,志愿者们都全身是汗。
一走进王好婆家,就能闻到一股明显的中药味,外屋天花板上,一台吊扇呼呼地吹着,但室内仍有些闷热。
厨房和客厅是同一间屋子,里间隔出两个房间,但采光不佳,室内有些阴暗。

灶上的铁锅里煮着竹笋木耳番茄汤,饭桌上放着一盘卤菜,一盘馒头,一盘发糕,这便是王好婆一家人一天的饭菜。
“这两天太热了,没精力做别的,就姑息着吃点。
”王好婆今年79岁,和83岁的老伴一起住,虽然老两口每个月有5000多元退休人为,但老伴常年卧病在床,除了女儿每天过来照料外,照顾老伴、做饭菜、整顿家务的活儿,她都要承担。

“老伴中风有5年了,受不得热,给他的房间里装了空调,我在外间就吹吹电扇。
”王好婆说,女儿每天上午来,紧张卖力照顾父亲,自己则要准备好午饭,中午女儿留下用饭,下午3时旁边再离开。
在自己和女儿的悉心照料下,老伴虽不能行动和说话,但神态仍旧复苏,也给这个家些许安慰。

面对前来看望的广州南都嘉美康的志愿者,王好婆显得很愉快,拉动手一个劲地道谢,还叮嘱志愿者们把稳身体。
志愿者们也将带来的牛奶、酸奶、王老吉和防暑用品一起,送到王好婆手中。

地点:横街社区

慰问工具: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

昨天上午10时30分,室外的阳光变得毒辣起来,清凉苏州的志愿者冒着酷热来到了横街社区,进入了东街空巢老人华耀文的家中。
老人已经85岁高龄了,住在老式的平房里。
里面陈设非常简陋,虽然开着电扇,但表面的热浪还是一阵阵迎面而来。
老人见告,由于心脏不好,这么热的天,另日常平常基本不出门,晚上也是一个人住。
平时的一日三餐,有半子来帮忙收拾下。
感激你们这么热“的天来看我,我真的很冲动!
”面对清凉苏州志愿者的到来,老人十分开心和激动。

当志愿者来到前橹巷湾17号孤寡老人华四弟家中时,面前的景象让志愿者们有点心伤。
华四弟老人今年81岁,蜗居在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
而这样的小屋,还是老人租来的,每个月要交350元租金。
老人见告志愿者,他年轻时参与增援甘肃,后来,由于身体不好,在1964年回了苏州。
此后,一贯未能考虑终生大事,幸亏现在有社区照顾。
社区事情职员见告志愿者们,老人每个月退休金只有2000多,虽然收入不多,但每次,无论是地震,还是洪灾捐款,老人都非常踊跃,而且每次都不低于500元,边上的人劝都劝不了。
“一个人孤苦伶仃,真不随意马虎,但他还能有那样大的爱心,真的令我们敬佩。
”志愿者们在为老人送上清凉的同时,也发出了由衷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