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特殊策划《黄河人家》,讲述沿岸公民与母亲河相依相守的故事,记录他们在时期变迁中,与黄河和谐共生。
本日推出第二篇——《生生不息的河》。

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发源的黄河,一起由西北向东南流淌,经甘肃进入四川阿坝若尔盖县。
四川省内黄河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虽然只占总流域面积的2.4%,但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达100亿立方米,是“中华水塔”的主要组成部分。

枕黄河而宿看牧平易近若何用六块钱开出了六家酒店  第1张

沉静开阔的河水在若尔盖草原容身流连,经由若尔盖县唐克镇后,远道而来的黄河与支流白河携手前行,重新向西突围流去,回到甘肃。
在这险些180度的折返中,形成了荡气回肠的“黄河九曲第一湾”。
千百年来,汩汩流淌的黄河不仅带来了苍茫风情,也为草原的繁荣注入了活力。

天河清流 幻影河湾——黄河“母亲”滋养的若尔盖大草原

(视频来源:若尔盖县委宣扬部、若尔盖县融媒体中央)

川西北广袤无垠的若尔盖草原,晴空悠远,绿草茵茵。
玄色的牦牛群溜达在弯弯曲曲的河道边,星星点点。
草原深处,藏族牧民聚居的小镇唐克,是通往“黄河九曲第一湾”的必经之路。

唐克镇的街路总在盛夏时节热闹起来

这里的街路,总在盛夏时节热闹起来,游客大巴、自驾游车队和牧民的摩托车穿梭在唐克镇的各个角落。
50岁的程秀芳一家就生活在这里,经营着6家酒店。
每年这个时候,程秀芳的手机就一刻都不能放下。

程秀芳的手机一刻都不能放下

程秀芳:别人都会问我,程姐,本日有没有客人?我说有。
他说为什么你知道,我说便是看我的电话,电话越多,找我订房的人就多,他们都非常相信我。

我们不过藏族的生活,也不过汉族的生活,我们走一条自己的路

程秀芳一家是唐克镇最大的旅游业经营者,但这条创业之路,走得艰辛。
程秀芳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唐克人,20岁那年,她从37公里外的红原县瓦切乡远嫁过来,丈夫东周是唐克当地藏族牧民。
起初,东周的父母担心程秀芳不会放牧,吃不了苦,而程秀芳的大哥也舍不得妹妹随着黝黑的牧民逐水草而居,更何况东周结过婚,还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程秀芳:我跟我老公生活,我哥哥三年没和我说话。
嫁了往后真的还是艰辛,生活办法确实是不一样。
但是我们商量,既然一块生活了,我们不过藏族的生活,也不过汉族的生活,我们走一条自己的路,要把这三个小孩养得好好的。

东周和小儿子万玛王青骑摩托

草原的迎风絮语,黄河的浅吟低唱,让程秀芳着迷。
但为数不多的牦牛难以支撑一家人的温饱,婚后第三年,一贫如洗的程秀芳和东周带着孩子们从牧场回到镇子上,当时两人全部的财产只有六块钱。

程秀芳:说实在的我随着他生活,确实是吃了中午饭没有晚饭,一起上很艰辛,很艰辛。
我不高兴的时候,坐到黄河边,看到黄河,我就以为我的心像黄河一样的什么都不想了。

90年代,骑摩托车来回四川、甘肃、青海,是牧民们最便捷的交通办法。
夫妻二人咬着牙在街上租了间房,开了个摩托车修理店。
凭借妙手艺,东周在当地逐渐有了名气。

东周:我修摩托车修得比较好,老百姓摩托车坏了,那些哪里都修不好的摩托车,他们都要拿到东周跟前来,我24小时都不安歇的,我必须要把车给他修睦。

“黄河九曲第一湾”

唐克镇来了背包客,帐篷旅店受到热捧

摩托车修理店在拆东墙补西墙的艰辛中逐步走上正轨。
1999年,时期变迁中的唐克镇,也悄然兴起了旅游业。
程秀芳创造,镇子上涌现了背包客,来修理店打听如何去黄河边嬉戏的人多了起来。
那时的唐克镇,还没有一家能供游客安歇的酒店,程秀芳和东周商量,能不能在黄河边,开一个有藏族特色的帐篷旅店?

程秀芳:我们商量了往后就东拼拼西拼拼,再把我们的牦牛也卖掉了,搭建了15顶帐篷,能住30个人。

:帐篷里头是什么样子的?

程秀芳:就搭了两张床,都是买的是钢丝床,标间两个人睡的,但是里面没有卫生间,也没有热水器。
我们就引用黄河的水,把黄河水烧热,让游客们洗洗脸,他们也非常高兴。

“黄河九曲第一湾”

程秀芳和东周激情亲切好客、做事到位,帐篷旅店受到游客热捧。
夏天买卖火爆时,15顶帐篷根本不足用,这也让夫妻俩有了更远大的目标——要在唐克镇建造第一座酒店,让游客留下来进一步体验当地的草原文化。

东周:修这么个宾馆的时候,条件也不是很好,也请不起设计师。
我上过藏文中学,那些大略的设计我都学过。
修酒店的时候,从土建到装修全部是我自己。

现在的东洲家园酒店

三层楼,12间客房,供应藏式餐饮,2004年,这座名为“东洲家园”的酒店建成后,一夜之间红遍了唐克镇。
之后的十几年里,程秀芳陆续承包了两家酒店,又建起了有100多间客房的“唐克王府大酒店”。
黄河第一湾吸引着游人,也给这里的牧民带来了新的生活办法。

程秀芳:如果没有这个母亲河,绝对就没有这个旅游的资源。
我们光靠一家人14口去放牧的话,肯定没有这么好的收入。
现在“王府大酒店”每天晚上至少是3万的收入。
牧民群众,他们也依赖着黄河,就在黄河边让客人们来骑马,做“藏家乐”。

程秀芳还有个身份,她是唐克镇旅游协会的会长,去年当地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穷苦群众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程秀芳许下心愿,要依托黄河和草原资源带领更多的当地牧民参与到旅游业中来。

程秀芳:黄河九曲第一湾是4A级景区,母亲河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收入,这里80%的藏族人都建筑了宾馆。
他们(牧民)不太知道做事理念,他们没有客源,也不懂汉语,我就常常手把手地教他们。

犹如奔流的黄河水……

除了打理酒店,两年前,东周经营起自己的马场,专门造就产自唐克镇的草原名驹——河曲马。

东周:我这个养马基地的草场,大概宽度有1800多亩,现在我这边的马,大概有200多匹。
景象好的时候,特殊是下午有点儿擦黑的时候,就这样放着马,草坝子里走起,我以为很幸福。

东周的养马基地

程秀芳主动联系到24个建档立卡穷苦户,请他们到东周的马场帮忙干活。

程秀芳:我的父母去世得比较早,我们就是非常穷的一家人。
别人就端一碗白米饭,吃的回锅肉,我就没有吃的,别人掉到下面,等他走了,我会捡起来把肉吃掉。
我小时候就起誓,等到我有朝一日生活好了的时候,一定帮助弗成(有困难)的人。

东周的养马基地有200多匹河曲马

如今,程秀芳一大家子14口人还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子女们各自大责经营一家酒店。
旅游旺季里,一家人早出晚归。

程秀芳:我们一家14口都住到一块,从来没有吵过一次架,我以为人活着就要好好地爱,深深地爱。

老照片里珍藏着程秀芳一家一起走过的日子

程秀芳:你看我的相册都放在保险箱里,这么多,都是我年轻时俊秀的照片。
这个是我老公家,给你看一下我们在黄河边照的照片……

程秀芳:这个是央金。

:央金小的时候?

程秀芳:嗯,这个是她小时候,黄河边照的……

央金是东周的小女儿,7年前开始随着程秀芳学习酒店经营,今年家里把最大的一个酒店交给她打理。
酒店买卖虽好,但离开程秀芳的庇护,央金心里还是有些慌乱。

央金:各方面都还是压力比较大,然后就哭了。

程秀芳:前段韶光女儿哭着跟我说,本日中午你能不能过来?我回来帮她做了一个小时,她就抱着我哭。

央金:妈妈一贯都在鼓励我,她说没事逐步来,妈妈也是这样过来的,你就好好干,有啥你自己能够办理的,你自己办理,办理不了的,你跟妈妈说就行了。
妈妈这样说我感到很安慰。

一家人在黄河边(左起:小孙子东程王熙、程秀芳、小儿媳果果、女儿央金)

去年,东周又亲手设计建造起了一座新式民宿,透过客房的落地玻璃窗,游客躺在房间里就能看得到星空草原、日出日落。
东周给这座民宿取名为“枕水畔”。

东周:像游客过来耍的,他们到这个大草原来,肯定还是让他找个觉得,相称于就在黄河边睡觉一样的。
你看我是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
当心头有点烦了,或者是干事累了,我们就去看黄河,黄河都还是一刻一直在流,我们必须要做的事还是要做。
碰着什么难处,都要坚持下去,就像黄河一样年夜胆地往前走。

新式民宿“枕水畔”

手记

我是李思默。
高原的夜晚,下起大雨,气温骤降。
程秀芳拢了拢头发,披上一件玄色外衣,又把手机关了,她说这样才能安静地接管采访。
这次在唐克镇,白天总看着她忙劳碌碌,除了打理自家的酒店,一些经营酒店的牧民老乡汉语说得不好,碰到问题找来,程秀芳就放下手里的活儿,开车去帮忙沟通办理。
在这里,无论男女老少都习气叫她为“程姐”,爱称背后是沉甸甸的信赖和依赖。

旅游旺季里,程秀芳的事情韶光被不断拉长,举头看看黄河落日,看看壮阔的若尔盖草原,再怠倦,心情也是开阔的。
母亲河滋润津润着唐克人的生活,好日子也在逐步流淌。

深夜时分,的采访结束后,程秀芳又打开条记本,连续未完的事情

来源:中心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