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是保持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郑州市始终牵紧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以项目培植、投产来匆匆家当升级、经济提速、发展增效,说了就干、立时就办,让重大项目培植跑起来、把重大项目的实效干出来,不断推进重大项目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引发新动能,助推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汽车城里故事多
河南日报客户端 王延辉
位于郑州东南部的郑州经开区,曾经的一片荒凉之地上崛起了一座“汽车城”。
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在自动化、智能化流水线上,一台台精细酷炫的荣威、名爵汽车,从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整车一厂总装车间陆续下线。
与整车一厂相邻的整车二厂,随着首台全工艺调试车于几天前顺利下线,也即将正式投产。这标志着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已具备每年生产60万台整车的产能,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郑州造”汽车从这里脱销海内、出口外洋。
从2017年落户郑州以来,50个月产销量100万台、产值700多亿元,每51秒生产一台汽车,作为环球有名的汽车生产企业和中国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上汽乘用车与郑州的碰撞擦出了令人炫目的火花。
2022年4月,上汽集团郑州发动机分公司一期项目投产、二期在建,河南汽车家当增长了一颗“强心脏”,均匀1分钟多就下线一台发动机。
“郑州已成为上汽乘用车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上汽家当布局最多、最完全的城市。”上汽集团乘用车郑州分公司总经理丁波说,上汽集团以整车厂、发动机厂为链主带动上汽软件中央、环球数据中央、零部件集群、新能源循环家当等高下游十几个家当项目在郑州陆续布局发展,累计投资超200亿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河南速率”“郑州速率”“上汽速率”,形成了多元产品体系和家当链生态体系。
据丁波先容,目前,上汽乘用车通过技能、产品和管理创新,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市场,在氢燃料电池车等领域展开探索,未来将有更多纯电动汽车、混动汽车在郑州投入生产,为郑州打造200万整车产能及河南省打造5000亿级汽车家当集群不断注入新动力。
北斗园区蓄势发
河南日报客户端 何可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把以“精密测绘”为重点的北斗运用家当确定为四大主导家当之一,进行重点造就。
只管入局稍晚,但作为省重大项目的郑州北斗家当园弯道超车的本领有目共睹,投入运营5年来已取得可喜的成绩。
郑州北斗卫星导航运用协会秘书长、郑州北斗孵化器总工程师施全杰说,截至目前,郑州高新区北斗运用领域干系企业已达到760家,占辖区企业总数的1.7%;拥有60余项卫星运用专利技能,参与了19项北斗授时运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郑州高新区出台了“北斗十条”家当扶持政策,完成了《2020—2025年北斗运用家当高质量发展方案》体例,全力打造全国北斗运用技能有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同时,郑州高新区建立了总额1亿元的北斗家当基金;引进了一批北斗及卫星导航运用领域专家团队,如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央专家郭华带领的团队;搭建了北斗创新平台,如培植了国家北斗家当产品质量监督考验中央、主攻北斗时比年夜数据处理关键技能的北斗运用研发中央、北斗(河南)信息综合做事平台等。郑州北斗家当园还将传感器、5G、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等家当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研发+制造+运用+成本”的北斗家当链条。
郑州高新区已认定郑州威科姆等19家企业为“北斗+”企业,并不断吸引北斗家当干系企业向园区聚拢,形成聚拢效应,推动北斗家当向更加高端化、实用化方向发展。
郑州高新区在北斗导航家当的布局、业态链条打造方面定下三个“主攻方向”:一是系统整合遥感测绘、时空溯源、定位导航等家当技能,造就壮大北斗家当规模;二是加快家当集群平台支撑培植,打造“一院一中央一基金三平台”;三是整体方案北斗运用家当。
空中丝路起宏图
河南日报客户端 杨凌
均匀不到两分钟,就有一个航班起降。
2015年12月22日,机场二期工程竣工投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从此迈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期,成为集航空、城际铁路、地下轨道交通、陆路公共交通于一体,真正实现乘客零换乘、货邮无缝衔接的大型当代综合交通枢纽。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单体投资额最大的项目,机场二期总投资约191亿元,新建的T2航站楼48万平方米,相称于7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新建的4F级跑道和滑行道系统,可起降天下上最大的民航客机A380;设计保障能力为年乘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加上原有一期功能,郑州机场保障能力提升到年乘客吞吐量42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100万吨以上。
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机场二期投入,加载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强大上风,地处中国腹地的河南敏锐捉住“靠蓝天开放”的机遇之窗,迈入“云中溜达”的航空时期。
郑州—卢森堡“双枢纽”从最初的“两点一线”到“集疏环球”,助力河南成为中海内陆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中原崛起的新引擎。
不断提升的交通枢纽上风,加快了河南融入环球经济的脚步。在郑州机场运营的全货运航空公司增至31家,全货机航线增加至48条,卢森堡、俄罗斯空桥、卡塔尔、阿塞拜疆、东航物流、南航物流、中国邮航等高品质货运航空公司纷纭进驻。
环绕“空中丝绸之路”培植,河南的开放体系持续提档升级。以航空枢纽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和以“1+1+7”(机场航空一类口岸,新郑综合保税区和肉类、活牛、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邮件中转、药品等7个功能性口岸)口岸体系为核心的开放体系不断完善。
地铁九年通八方
河南日报客户端 李林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 陈浩
建地铁便是建城市。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建成开通,新城与老城“握手”,郑州地铁培植也由此一起高歌年夜进,从26.2公里到打破200公里,不断刷新的里程数,让郑州地铁“版图”迅速扩大,也见证了郑州9年来日月牙异的发展。
9年韶光带来的是发展,也是蜕变。
多条线路相继开通,“米字+环形”的中央城区线网骨架轮廓初显,新老城区实现无缝衔接,郑州地铁正式跨入网络化运营阶段。目前,在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中,郑州列第15名。开通运营至今,郑州地铁线网累计客运量超15亿人次,极大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郑州地铁文化特色光鲜。自1号线起,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当代文明等元素就领悟嵌入郑州地铁的基因里,从线路选择到站点设置、从站台设计到隧道支配、从软硬件配套举动步伐到文创衍生品研发、从晶晶IP到主题专列车站的打造,彰显了郑州培植国家中央城市、构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作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文化特色。
地铁在缩短城市空间间隔的同时,衍生出了一个个城市商圈,也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主要载体。在多个独具特色的地铁站附近,千玺广场、博物院、美术馆等,成为城市打卡新地标。
“出门更方便了,而且地铁周边配套提升,幸福感倍增。”市民张师长西席提到地铁,感慨万千。地铁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也让普通居家生活变为享受生活。
据悉,今年郑州将力争实现地铁6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及机许市域铁路开通运营。未来三四年,郑州城市轨道交通仍将不断“上新”,培植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10号线一期、12号线一期、14号线一期等共7个项目,总长160公里旁边。
“城市大脑”添聪慧
河南日报客户端 李林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 陈浩
聪慧停车无感支付、“郑好办”APP多个事变一网通办、5G自动驾驶……近年来,伴随城市“聪慧化”步伐的加速,郑州人的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城市大脑”培植项目是郑州市打造新型聪慧城市的高阶体系,综合利用了大数据、云打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能,即时汇聚、调度和处理全量全网城市数据资源,即时剖析城市运行状态、调配城市公共资源、改动城市运行毛病,利用城市数据资源优化城市公共资源,终极形成具备多维敏捷感知、海量数据共享、全局实时洞察、持续迭代进化的城市智能中枢。
2020年12月20日,郑州市正式宣告,“城市大脑”118个运用处景全面上线运行,这标志着郑州成为首个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随着“一脑赋全城、一网治全城、一码通全城、一端惠全城”的架构体系日益完善,政务数据管理、数字城市培植、数字经济发展的“郑州模式”逐步形成。
政务做事方面,截至2022年6月尾,“郑好办”用户注册量打破了1400万,上线事变总数达到了1969项;聪慧停车方面,全域实现车位查询、停车勾引,分期分区实现无感支付、先离场后付费等;聪慧环保方面,实现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网、企业视频监控网、企业用电监控网三网的精准管控+智能剖析;聪慧医疗方面,实现了信息共享、便民惠民、业务协同和统一监管的聪慧康健做事格局,涵盖脱卡就医、120生命聪慧通道、出生证明掌上办等运用处景……
疫情防控中核酸检测信息化系统的顺畅运行也是郑州数字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2020年年初的疫情扫码登记系统,到“1+10”一体化疫情防控平台,再到“1+18”数字化立体化疫情防控系统,数字化防疫的演化也是郑州数字化培植不断前行的印证。
“有了这个‘城市大脑’,就可以破除信息壁垒,让数据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有效推动城市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当代化。”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干系卖力人说。
依托“城市大脑”,郑州正在升级为一个会思考、有温度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