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拉面安
来源 | 汽车做事天下(ID:asworld168)
最近,网络上曝出了两起“4S店私自将原厂件换成非原厂件”的负面新闻。
一件是一位福州车主追尾了一辆广汽丰田车,事件双方因以为“4S店修的品质比较高”选择去4S店修车,后来却创造:4S店按原厂件报了“1万多的修车价格”,但实际用的却是“配件边缘有毛刺、没有原厂件应有突出点”的副厂件。对此,4S店的回应是“装错了”。
另一件便是一位车主向连云港市消保委投诉,自己的车子在发生交通事件后,保险公司将车送到了指定4S店、并按原厂件的价格将修理费给了4s店,后来却创造,4s店在她“不知情的情形下用副厂件充当原厂件”维修车辆,表示4s店存在以次充好的敲诈行为,哀求退一赔三;4S店的回应中提到“保险公司给的配件定价低于原厂件进货价,无奈之下才利用副厂件修车。这已经是行业内的潜规则了。”
一边是独立售后因“保险公司不给修理厂发原厂件”导致冲突不止,另一边是保险公司独家青睐4S店、给资源给原厂件定价,但却频接连爆出这种影响4S店口碑的轇轕,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事宜回顾分别来看看这两发难宜。
先看第一件事,也便是“福州车主修车花了1万多、结果却是副厂件”遭遇。
梳理一下宣布信息,这实在是一起非常范例的“事件车维修做事轇轕”。这件事末了的办理结果是:“4S店捉住了程序漏洞”,以“将车辆安装上原厂配件后再交付”而扫尾。
但这件事的争议点,除了却果以及谈论“4S店行为是否属于敲诈”外,其他的也不少,譬如“4S店是否辜负了车主的信赖”以及“事情流程问题”。
首先,这次轇轕实在是在两位车主都以为“4S店维修保质保量”的情形下发生的。
被追尾的车主,认为“4S店维修品质更高”,主动哀求“前往当地某丰田4S店进行事件车维修”。
追尾的车主,在把事件车送往4S店、理解“维修配件用度须要13500元”后,虽然以为用度贵、但依旧选择连续把车留在4S店维修。直到“4S店事情职员微信关照林师长西席车辆维修睦了,让他前去缴费”,他出于“用度贵、想图个安心”的生理,特意约请了一位维修工人陪同前往,终极“创造该辆车子维修后的配件边缘有毛刺,也没有原厂件应有的突出点,以是断定维修后的配件是副厂件”。
其次,这发难宜中,4S店给车主“报的是原厂配件价格、统共须要改换8个配件、末了就有6件被创造是副厂件”,如此高的误用率,卖力人给出的阐明是“副厂件与原厂件在一个仓库,事情职员拿错了”阐明。
对付这一阐明,绝大部分人都不太信,媒体也产生了质疑、并进入4S店仓库,之后仓管职员提到了两点:
· 原厂件和副厂件都有编码,但编码相似,他们日常事情中,确实会存在拿错的情形;
· 除了编码相似随意马虎稠浊外,有时因事情匆忙来不及分拣,前期位置放错,也随意马虎导致后续拿错。
往下寻思一层,仓管职员此番辞吐也意味着:即便阐明是真的,该4S店的“事情流程不完善”问题存在不是一朝一夕,且事情职员和4S店对此大概率心知肚明;而在宣布发出后,评论区提到最多的“太坑了”、“惯犯”等辞吐,也是针对这一情形说的。
再来看连云港车主的遭遇。
与“福州车主”的遭遇不同,这发难宜的开头是“保险公司推送”,且由于“维修过程已经结束、且车主完成了提车动作”,4S店的差错行为无法否定,这发难宜的处理结果也无可争议。
投诉人供应
详细来看,这发难宜中,4S店的几类型为被剖断“存在明显差错”:
· 私换配件;
· 过程中忽略车主“多次讯问客户经理维修价格并索要维修清单“的哀求;
· 双方没有签维修协议、车主提车时也没有验车。
调度过程中,4S店对对付上述行为分别给出了两点阐明:
· 由于缺货,有几款配件利用了非原厂件;
· 维修用度与维修清单已与保险公司达成同等了,不须要供应给投诉人,投诉人应与保险公司沟通。
此外,4S店还称:保险公司定损金额与4s店代卖保险金额挂钩。由于销量不好,古迹未达标,保险公司给的配件定价低于原厂件进货价,无奈之下才利用副厂件修车。这已经是行业内的潜规则了。
但是,经市消保委核查,保险公司已将维修款按车辆原厂配件价格支付给4s店。且无论是“在未奉告投诉人的情形下利用副厂件代替原厂件”、 “车辆配件缺货不见告消费者”还是“保险公司支付的用度低、将丢失转嫁给消费者”等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终极经由多次调度,4S店赞许了车主的退款赔偿哀求,双方和解。
值得把稳的是,这两发难宜,虽然起始的缘故原由不同,结果不同,但反响了一些共性问题:在绝大多数车主心中, “原厂件”是4S店维修保质保量不可短缺的存在。
“在4S店修车,就该用原厂件”浩瀚周知,相称长一段韶光里,“副厂件”实在都是“质次价廉”“质保无望”的代名词,尤其是放在4S店场景里,“不用原厂件便是欺骗消费者”的说法更是普遍存在。
现如今,海内汽车配件市场格局发生了不小变革,以品牌件为代表的“副厂件”逐渐成为市场主流,4S店也用副厂件更不是新鲜事。
但即便如此,在很多车主认知里,“自己的车去4S店维修、零件就该当换原厂”不雅观念依旧根深蒂固,这就跟车主接管“4S店的工时费按照厂家标准来收、比表面更贵”是一个思路。
对从业者而言,配件江湖虽然纷乱繁芜,但品类区分是比较随意马虎的。除了原厂件之外,对OEM件、品牌件(独立生产的品牌商配件)、拆车件、再制造件等非原厂件的区分也比较明确。大家也清楚“副厂件”虽然非汽车生产厂家授权的厂家生产的配件,但并不完备等同于假冒伪劣件”。
可对车主来说,区分的方法就非常大略粗暴:有“车企品牌LOGO”便是原厂件、是正件,没有“车企品牌LOGO”就都是“副厂件”、乃至以为是“假件”。
只要这种汽车做事干系的“信息差”存在,车主的这种思维链路短期内就很难被彻底撼动。
事实上,即便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主乐意为非原厂汽车配件买单,但“选择4S店”的人中,“更乐意为原厂件买单的车主”才是大多数。
他们选择去4S店修车,冲的便是“不对外售卖,常日只有在4S店才能买到”的原厂件,以及“从出厂到4S店,再装到车上,车企内部系统都有详细记录;出问题了可以直接找4S店,有保障”;部分车主乃至会以为“4S店售后只是能担保主机厂的配件发卖”。
用车主的话说,“既然去4S店也是用‘副厂件’,那我为什么不去社会修理厂呢?”
对付这一点,主机以及所授权的4S店等售后做事体系实在心知肚明。
小米汽车强调 “在非官方授权渠道进行车辆维修 / 保养,改换的配件以及因利用不合格的配件和施工导致的车辆故障或丢失,无法享受小米的质保政策”、“建议用户在小米汽车官方授权的做事中央进行车辆维修和保养” 便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上海悦车坊作为独立售后的老牌区域连锁、却大力推举利用原厂件,董事长王福来说最开始这样做便是基于客户的需求:“很多车主跟我反响,用品牌件,没有原厂件的效果好,我们经由一段韶光的研究,以为确实是这样。现在我们基本上高端车型都是选用原厂件,同事们已经养成习气。”
除了“在4S店修车,就该用原厂件”这种不雅观点占大多数之外,在上述两发难宜中,车主更难接管的实在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形下,4S店按原厂件报价、换的却是副厂件”。
站在从业者维度,更关注的一点也是这里:在“4S店事件车”已然成为利润大头的情形下,4S店铤而走险、在车主未知的情形下擅将原厂件“换成(错用成)”副厂件的行为,为何频频发生?
偷“原厂”换“副厂”,究竟谁是原罪?虽然感知各有差异,但过去几年,汽车做事市场的确涌现了一个变革:即便是在保修期内,“车子不在4S店维保”的征象也越来越多了。这一方面是“新三包出台,破除4S店垄断”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有洗牌后的独立售后,凭借“高性价比”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技能做事水平”上风成为越来越多车主选择的缘故。
加上新车发卖压力的进步神速,以及传统主机-4S店体系洗牌不止等叠加影响下,拥有最好资源的事件车业务,现阶段已然成为4S店锁客效果最好、盈利最稳的部分。
以是我们也看到,4S集团这几年一步步加强对事件车业务的掌控,中升集团乃至宣告“三个一”计策目标,即打造100个中升品牌钣喷做事中央、将事件车维肄业务产值翻一番、达到1.0的二手车与新车发卖比率。
此外,4S店的事件车业务壁垒短期内可说是无可撼动的,不仅车主认,就连独立售后的门店也说自己“小事件才修,大事件直接建议车主去4S店”。
但在这样的综合上风加持下,4S店却在“命脉业务”上做手脚,多少是出人预见的。
业内人士给出的阐明是:对付不少4S店来说,除了须要“售后养售前”外,现在4S店的事件车也没有以前那么挣钱了。
剖析下来,紧张有以下几点缘故原由:
首先,市场竞争加剧。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4S店总量实在并没有明显减少,但售前压力的进步神速,导致4S店售后尤其是事件车维肄业务的竞争更变得激烈。为了争夺客户,一些4S店可能会采纳低价策略,从而压缩了利润空间。
其次,这些年,保险公司的各路“降本增效”,不仅影响了独立售后,也影响了互助关系更为密切的4S体系。几轮费改下来,保险公司作为事件车维修的紧张支付方,对维修本钱以及佣金返利的掌握越来越严格。
汽车做事天下专栏作者车内韩车提到过,二次综改之后,附加用度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头部保险公司不太随意马虎通过虚挂业务、虚列用度来抹平高佣金返点带来的附加用度的上升了,只好通过提高保费任务、卖保费、降落送修比例等强硬手段来平衡打破上限的附加用度率。”
连云港车主的遭遇中,涉事4S店对自己“原厂失落包成副厂件”行为的阐明也是保险公司压榨导致:“保险公司给的配件定价低于原厂件进货价,无奈之下才利用副厂件修车”并直言这是行业内的潜规则。
再者,虽然车主认4S店,但车主对价格敏感度越来越高也是事实。以是除非是大事件,否则客户在选择维修做事时,不仅会考虑维修质量,还会更加关注价格。如果只是小事件,4S店的维修价格又过高,客户也乐意选择独立售后门店,这对4S店的事件车业务量影响也是切实存在的。
此外,新车销量下滑、维修技能的更新迭代、独立售后的崛起、以及新能源车崛起等冲击也是不可忽略的。
末了,曾经霸占半壁江山的合伙车品牌中,部分车企的原厂件价格贵、利润低,这些品牌的4S店赢利会更难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