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世雄、刘敏
“这是党付与的最大声誉,一定要亲自来领。”
2021年6月29日,101岁的郭瑞祥身着绿军装,坐在轮椅上接管了习近平总布告亲自付与的“七一勋章”。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进程,郭瑞祥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作为军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1957年被付与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奖章,1988年被付与中国公民解放军独立功绩名誉章。
在党84年,郭瑞祥非常珍惜党组织给的各种名誉。不同期间得到的勋章,他常拿出来小心擦拭。“我要时候擦拭共产党员的‘初心’,不让它熏染一丝尘埃。”
这是“七一勋章”得到者郭瑞祥(6月29日摄)。新华社 谢环驰 摄
信念坚如磐石的革命战士
【出生入去世,革命空想大于天】
16岁那年,郭瑞祥投身革命。戎马生涯几十年,他历经抗日战役、解放战役的战火洗礼,参加大小战役战斗10余次,始终武断不移跟党走,为革命出生入去世、屡立战功。
1940年5月,在鲁西南一个叫肖渠的地方,日军兵分两路发起进攻。
“战斗非常激烈,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沟沟峁峁。”时任新三旅八团一营持续辅导员的郭瑞祥,带领一个排迂回到仇敌后方,突袭了留守的日军。
只管已经由去80多年,郭瑞祥对当年的战斗细节仍旧影象如昨:“我命令战士架起机枪向日军扫射,日军围墙里的一批战马受到枪声惊吓,纷纭跳墙逃走了。”
“当时留守的日军连去世带逃,我们乘胜追击,缴获了十几匹日本战马、一批骑兵步枪和一挺歪把子机枪,打击了仇敌的嚣张气焰。”郭瑞祥回顾。
1946年9月,时任东明县独立营政治委员的郭瑞祥带领150余名战士向敌军发起进攻,由于透露,敌军声援1000多人将军队包围。
战斗从拂晓打到入夜,所有战士都水米未进,多次突围失落利。危急时候,郭瑞祥挺身而出,带领着由党员、干部等组成的突击组,一只手持驳壳枪,一只手拿马刀,第一个冲了出去。
讲起这一段,这位百岁老兵影象犹新:“我一冲,战士们跟小老虎一样,都冲上去了。仇敌一见到这场面,像兔子一样,连枪都不拿就跑了,全体敌军全线崩溃。”
【情报和剿匪事情功绩卓著】
1937年3月,郭瑞祥在战乱中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之后,这位农人的儿子武断了跟党走的信念意志,无论碰着何种困难和磨练,从未动摇。
七七事变爆发后,郭瑞祥担当地下事情者,在繁芜险恶的环境中,为我军网络了大量情报。他积极在群众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军队,还在1939年组织带领40余人光荣参军。
东明县独立营原来是个地方武装,副营长和持续长都当过强盗,加入我军后,强盗习气一贯也没有改掉,常常涌现拉山头、搞小团体等情形。
“身为政治干部,我反复给他们做思想事情,耐心讲解我军的宗旨、党的纪律,讲明军队组织纪律的主要性。”郭瑞祥回顾。同时,他狠抓部队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实行力,牢牢掌控住军队,确保部队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渡江战役后,郭瑞祥所在的二野五兵团西进贵州,开展剿匪战斗。1950年初,他卖力对叛逆部队进行教诲,宣扬党的政策及我军的方针,在随时可能发生背叛暴动的情形下,完成了对官兵的改造,并很快把他们分编到了正规的解放军部队,充足了我军力量。
这是郭瑞祥肖像(6月28日摄)。新华社 李贺 摄
矢志坚守初心的家庭标杆
【艰巨朴素,融入骨髓血脉】
走进郭瑞祥家,打量着“年代味”十足的房间支配,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觉得。
角落里的“飞人牌”缝纫机,被郭瑞祥从贵州带到大连。这个已经利用了60多年的老物件,机面上早已突出一块块皮,坏了的地方用胶带贴了一层又一层,但他仍舍不得扔。
客厅里最惹眼的装饰品,莫过于一座座维妙维肖的根雕。“早些年,父亲腿脚还灵巧,就到后面山上刨树根,一眼就能看出可以做什么,回到家就开始雕刻打磨。”郭瑞祥的四女儿郭惠丽说。
手艺风雅的郭瑞祥,还是个做木工的妙手。椅柜沙发等家具,都是他亲手制作,一桌一椅,都刻着岁月的印记。
离休多年,郭瑞祥始终保持着在部队时艰巨朴素的作风。20世纪50年代部队发的一双皮鞋,他至今还穿着,不舍得扔掉。平时,衣服破了就自己缝缝补补,再接着穿。女儿给买的羊毛衫,他穿了10多年,袖子破洞了就剪掉袖子改成背心连续穿。
【优秀家风,亦是“赤色养料”】
郭瑞祥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巨朴素、克己奉公的作风,言传身教影响着子女,这种作风逐渐成为了家风。
“我们小时候背的书包是父亲用旧军雨衣做的,穿的衣服和鞋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郭惠丽说,“父亲的一言一行,我们耳濡目染,在简朴的生活中,探求到应该守护并传承的宝贵财富,那是我们家的‘赤色养料’。”
离休时,郭瑞祥已是贵州省都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却从未利用职务之便帮衬家人,谋取私利。
郭瑞祥的6个子女中,有5个曾参军从军,转业、复员随处所后成为工人,两个儿子下岗后也都自谋职业。
“当时我在部队当卫生兵,良久之后才有时得知军长便是我父亲的熟手在行下,他从来不跟我们说这些,我们也没想过要靠父亲的关系。”郭惠丽说。
“花一份钱就只打一人份的饭,不要占公家便宜。”每次家人去食堂打饭,郭瑞祥都要反复叮嘱。
郭瑞祥给儿孙们立下一条家训:永久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
郭瑞祥在大连家中读书(7月7日摄)。新华社发(刘丹 摄)
政治本色不褪的离休干部
【保持头脑与思想的自我改造】
打开古朴的书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格外引人瞩目。
离休之后,郭瑞祥坚持理论学习,干系的书本翻了又翻。他认为只有坚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才能在政治上跟紧时期的步伐。
随着年事的增长,原来只戴老花镜看书的郭瑞祥,现在还得右手拿着放大镜。
郭瑞祥心系党、国家和军队奇迹,为了第一韶光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晚饭后他都会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从报纸关注到的新闻和照片,他都工工致整地剪下来,贴在一起。
凭借丰富的政治事情履历,郭瑞祥不但自己学,还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
身体许可的情形下,郭瑞祥积极参加干休所组织的党员教诲学习活动,鼓励其他老干部、老党员坚持学习、与时俱进。
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孙子郭宇光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爷爷常常和家里人互换学习的心得体会,时时时还会出题考考我们!
”他说。
郭瑞祥在贵州事情期间的资料照片(1950年摄)。新华社发
【不计个人私利,积极发挥余热】
离休后,家里和干休所是郭瑞祥活动最多的场所,在这片“小天地”里,他坚持从大局出发,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
邻里涌现抵牾的时候,他总是主动靠上去做事情,开导职员思想,化解邻里轇轕。
郭瑞祥关心、支持干休所的事情,积极为干休所发展建言献策。在如何培植前辈干休所、提高老干部生活质量、办理老干部和遗属实际生活困难等方面,他提出的很多培植性见地都被所里采纳。
此外,郭瑞祥还关注干休所职员的思想情形,勾引他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自觉做到政治上复苏、态度上武断、思想上合格。(参与采写:王琢舒、刘丹、鲍明建、高勇、王心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