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没有音乐,生活便是一个缺点 ◯

TAOLU MUSIC

焦炙症痊愈后林夕写下了这些歌 休闲娱乐

一支笔,写尽人间深情。
一双眼,阅遍浮世清欢。

上天赠予他咏絮之才,和一颗七窍玲珑之心。
同时,也赠予他无尽的孤独。

有人说,他轻描淡写,也能伤人三分。
你以为是信手拈来,却是每一个无法安眠的夜晚,孤独的喘息。

所幸的是,在被焦虑症折磨数十年后,林夕终于和孤独和解,和焦虑共存。

乐评人木叶说:“林词三千,参差,闪动。
模糊间,有个悟字。

他不仅仅是一位词人,更是一位行者。

写尽世间痴男怨女缠绵苦处的林夕,天生有着才子的敏感、细腻和忧郁。
春去秋来,落花孤雁,都易伤感。

年少时,他读苏轼词,读到“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第一次触摸到笔墨中的深情与凄凉。

一颗少年心,在春日里浓得化不开的愁绪中感化,日后长成一个多情的男子。

他因太过于执着这世间的情绪,爱别离,求不得,又放不下。
无奈,只得将自己陷于痛楚的泥沼。

他说,写歌词便是要一直挖自己的伤疤,再在伤口上撒盐。
以是他字字句句,皆是血和泪。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让我感谢你/赠我空欢畅。

有生之年能遇见你/竟花光我所有运气

感情上的求不得使他陷入巨大的痛楚之中,他不得不在创作中发泄他的悲哀。

那时,另日间在公司上班,晚上写歌词,险些没有少焉安歇的韶光。
而每一次写歌词,都如他所说,是在挖自己的伤口。
无形之中,他的痛楚日益深重。

久而久之,他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夜夜失落眠,有时候他乃至要吃上十几颗安眠药才能入睡。
此外,无处不在的疼痛、眩晕折磨着他,他不得不吃大量的镇静剂和止痛药。

有一段韶光,他乃至无法写歌词,一壁临电脑就会条件反射式的头痛。
最绝望的时候,他乃至想过把自己沉入浴缸,结束自己的生命。

2003年,哥哥跳楼自尽,给了林夕很大的触动:“我给他写了太多悲哀的东西。

此后,他开始反省,开始思考快乐和人生的意义。
从前,他写歌词只是发泄悲哀;如今,他还从中探求快乐。

一方面,他积极合营年夜夫进行治疗;另一方面,他开始读佛经,在佛法中寻求解脱。
逐渐地,他的焦虑症得到了缓解。

虽然还无法拔除,但他已经学会和焦虑症共存。
走出焦虑症的林夕,也逐渐明白,很多东西,既然求不得,那便不执着。

曾几何时,他明明知道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也要选择留恋不放手。

△林夕与陈奕迅

现在,他说,

“实在喜好一个人,就像喜好富士山。
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
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移动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过去。
爱情也如此,逛过就已经足够。

难以放进手里的爱,就放进心里罢。
情是如此,人生中的许多东西,亦是如此。

2003年后,林夕开始在歌词里留一盏温暖的灯。
哪怕还是写悲哀,也不再像从前那般绝望。

林夕谈及,他曾接到一个陌生听众的来信,说他写给陈奕迅的《黑择明》,伴自己度过了烦闷症,并将自己从自尽的边缘拉回来。

△陈奕迅演唱《黑择明》现场视频

黑择明,便是要在阴郁中探求光明。
这便是林夕写这首歌的意义。
从前,他的歌词哀怨、断肠。
现在,他用习得的聪慧,拯救世道民气。

林夕说:“我可以写得悲天,但始终要悯人。
”于是,我们遇见了另一个林夕,一个日益平和、通透、悲悯的林夕。

走出焦虑症的痛楚后,为了让更多人认识焦虑症,降服焦虑症,林夕积极担当推广大使。
他还和刘德华互助制作了一张唱片,帮助喷鼻香港人减压。

在给周华健的《难念的经》中,他这样写道: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

爱竞逐镜花那俏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他用佛法化解自己的痛楚,也用佛法抚慰众人。
他见告众人,莫要太执着地追求尘世的镜花水月,被贪嗔痴禁锢在灰暗的角落,寻不到人生的夸夸其言。

在《不雅观世音》中,林夕描述了众生喧哗的喷鼻香港,有太多无谓的争拗‘像贪瞋痴交响盛宴’。

实在,不仅仅是喷鼻香港,身处于当代社会,这是你我皆逃不了的鼓噪。
于是,他叹道:

雨会干/鸟会飞/蝶会去世/梦会醒

树会枯/爱会苦/耳会躲/听不见

疾似风/逝似烟/谢似花/碎似灰

远似星/淡似水/静似心/听不见

这持续串如诗般的三字佛理,揭示着如梦似幻的人生的哲理。

△林夕与刘德华

在《六月飞霜》中,他讽刺一些人为了纸醉金迷、夜夜笙歌的日子贩卖自己的灵魂和血肉,“浮在半空寄生货柜箱”,灵魂寄生在小小的货柜箱里,只剩下一副躯壳。
他写道:

为了梦幻日子得到保障/用噩梦结账

乌托邦贩卖血汗变栋梁

在《大傻》中,他感慨,在当代社会,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人越来越追求物质而忽略心灵。
有时候,我们须要停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他写道:

△林夕和杨千嬅

梦仍能造眼仍能看

心仍能开找到笑的情由

无须要帮手也交到好友

谁都想很富有

谁都不必富有

在《天水围城》中,林夕写狭窄令人退步,很多人不明白。
林夕阐明说:

“这个狭窄,我包括了空间、视野、生活选择。
在狭窄的岁月中,我们除了挣钱交租供楼,还有余钱熏陶生活吗?还能创造不用钱买到的快乐吗?”

我们烦懑活,我们焦虑,是由于我们背负着太多的东西,被禁锢在狭窄的生活中。
只有放下包袱,才能解脱束缚,走向广阔的天地。

△古巨基与林夕接管采访

在给古巨基的《花洒》中,他又写:

忘掉奋斗过/要随缘信命理

何必要做奴隶

无须要为失落去了的执迷

轮流凉或暖像四季/做人做过世

漫长年月又路轨

人总想要拥有东西

假如代价高/越令心中牵系

人不该成为生活的奴隶。
我们短暂的生平,不该被世俗所桎梏。
波澜壮阔也好,平凡淡然也罢,只要为所欲为,无问西东,便不愧此生。

人啊,总是想要拥有,越是得不到,越想要得到。
可须臾生平,匆匆数十载光阴,到头来究竟会烟消云散。

就像林夕在《花洒》的末了写道:

志愿大过天/亦像世上蝼蚁

星星永未流逝/如只可感叹它俏丽

他感慨道:

“人生应是求轻不是求重,快乐也应是源自轻松而不是沉重。
喷鼻香港是个沉重的社会,大部分人都力图提高,而忘怀了自己真正主要的是什么。

实在力图提高没什么欠妥,安于现状也并无不可,最主要是能轻松面对统统,不要让心灵受到重压。

林夕很喜好《心经》中的一句话:“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胆怯。

人生涯着,该随着心走,心无挂碍,便没有恐怖。
唯有如此,当代人才能走出焦虑。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就像如今的林夕,依然相信爱情,但不会相信爱情便是统统。
还相信它的魔力,但不相信它能主宰他的统统。

他的内心依然藏着一份深情,某个求而不得的人,依然在二心坎最优柔的地方,却不再执迷,只是顺其自然。

他说,宋词中他最喜好苏东坡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生活还在连续,抛掉压在心上的包袱,解脱狭窄的岁月。
吟啸缓步,竹杖芒鞋,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欢迎你的,将是一片夸夸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