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蔚的《电台情歌》,这是我百听不厌的一首歌。
很多人是由于邓超在《从你的全天下途经》的深情演绎而记住了这首歌,但我最爱的版本依然是莫文蔚演唱的,不急不慢,就像流过心间的一湾泉水。
有故事的歌词总是娓娓道来
听一首好歌,就像在听一个老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里可能没有你,可能有你,但他或她的故事都似曾相识地从你的天下走过。
“谁能够将天上玉轮电源关掉,它把你我沉默照得太明了,
关于爱情我们理解的太少,爱了往后又不觉可靠。”
谁未曾年少浮滑,谁未曾恋爱大于天。
对付爱情,我们大概没有惊天动魄,却也“为赋新词强说愁”,回顾那段青春放荡的年华,谁没有打开过那个爱情电台的电源呢?
“你和我看着霓虹,穿过了爱情的街道,有种不真实味道,
我们一贯忘了要搭一座挢,到对方的心底瞧一瞧,体会彼此什麽才最须要。”
人总要终年夜,人总要经历坎坷。
一段回顾,一段爱情,总会放在心里的某个角落,一句歌词,就能把它引出来,然后肆无忌惮地蔓延全体感情。
当两颗心放在感情天秤上,想了太多又做的太少,
你和我仰望星空,走到了爱情的边陲,有种不愿定预感……”
仓央嘉措的《格桑花》中有这么一句:“格桑花开了,开在对岸,看上去很美。看得见却够不着,够不着也一样的美。”这便是爱情吧,即便未曾矢志不移,但曾经拥有。
这首歌曲的作词人是姚谦,是被张小燕用“最懂女民气的词人”来形容的姚谦。姚谦曾说:“李宗盛从男人角度来写,我从女人角度来写。”
姚谦创作理念是:去技巧化的直白、去精细化的诚恳。他是一个特殊会用歌词讲故事的人。他的歌词感情细腻,直达内心。王菲《我乐意》、辛晓琪《味道》、CoCo李玟《DiDaDi暗示》、赵 薇的《一贯下雨的星期天》、甄妮的《鲁冰花》……每首歌都触动内心。
这首《电台情歌》也不例外,用一根看不见的电波将你我之间的那根感情线连起来——从寂寞听到伤感,又能让伤感逐步到释怀,又能在痛感中发展,去感叹发展与爱的代价,在娓娓道来中,我们终年夜了。
旋律一响起就打动了心弦
这首《电台情歌》的旋律整体舒缓,在高潮时也未见激情,不单调,抑扬抑扬。前奏响起,稠浊音效中吉他的声音便是那条电台的“线”,一贯一贯牵引着听众。那个类似节拍器的声音,声声扣在心弦上,不克不及自休。这首歌曲整体舒缓,但节奏并不缓慢,缓缓扬扬,就如心电图一样,起起伏伏。吉他伴奏声,倾诉着爱情,有深情,也有忧伤,乃至肝肠寸断,但却不绝望。
这首歌的作曲的人是王志平,那个一手推出陶喆的幕后人。他喜好70年代的蓝调、村落庄和摇滚乐,在他的作曲中总能多多少少听到这些特质。比较较他作曲的SHE那种比较出名的《波斯猫》,这首《电台情歌》并没有那么多音乐元素,由于他认为越大略越能看到实质。这是一首爱情歌曲,不想自怨自艾,以是王志平在高潮部分的节奏明显加快了,这样就消减了悲歌带来的压抑感。
有时候,一段旋律就能让你听出一个故事,王志平就有这样的能力。去掉本首歌的歌词,你也能在起伏中,去体会一个走过爱情的人悲哀后的反思。如同一个智者在默默给你念一段佛经,你未必听得清听得懂,但你内心却是舒畅的。
音乐对付王治平来说,是除了睡觉之外最须要的东西,以是他对付作曲是负责的。对付负责的人做出的负责的曲子,我们负责地去听,就能听出那份执着的负责态度。
莫文蔚:人和歌合二为一
莫文蔚在喷鼻香港乐坛乃至中国乐坛都有属于她的一方天地。她是一个分外的存在。
她特立独行,展示着自己在方方面面的分歧凡响。
她喜好唱歌,她对自己很严格,近乎残酷,不吃甜、不吃冰、不吃零食……48岁开演唱会,能歌善舞,还做得那么美,这不是大家都能做到的。
她的声音独特。有时像个不懂事的小女孩,有时又有成熟的女王范儿。
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慵
她的声音很性感。听她的歌,犹如指尖划过心头,被触动,会有澎湃。
她的声音有故事。温暖、甜蜜、忧伤、冲动……对每一首歌她诠释得都恰到好处,只因她在存心唱,只因她把自己和歌曲合二为一,以是你才会被打动。
《电台情歌》是莫文蔚代表作之一。是莫文蔚1997年发行的《做自己》专辑中的一首歌,在当年的台湾金曲奖最佳唱片评比中,这张专辑入选“十大”。《电台情歌》引发了莫文蔚情歌点唱热潮,当然也树立了莫文蔚情歌风格——在声音的飘忽、流落中表现感情的闪躲。
你不妨来听听,这首歌,你能听出什么?又想到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