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教研室副教授蒋文跃参加“阅享康健中国行”活动。
熬夜敷面膜、可乐加枸杞……这是当代年轻人中盛行着的所谓“朋克养生”办法。这种看起来有些抵牾的养生模式,真的能够保养我们的身体吗?对付这个问题,中医有自己的一套解答。
养生法的好坏与个体的体质有关
亡羊补牢可能比不补要好一些。但中医学认为任何的养生法还要因人而异。如大运动量对壮实体质的人无害,但对虚弱的气血虚、气阴虚可能是一种侵害。高能量的饮食对肥胖而壮的人是侵害,但适量的肉类对气血虚是一种滋补。学养生紧张要理解自己的体质。
安徽省亳州市公民医院中药房的医务职员在为市民配制进补用的中草药。(刘勤利/公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公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利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如何判断体质?
对付人的体质的判断,中医是从“形”、“神”和详细的临床表现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剖析的。“形”指的是形状长相,“神”即为精神性情和生理状态。值得把稳的是,这种判断是基于整体特色,而不仅仅是某一个症状,单个症状应放在整体中去衡量。体质的判断犹如中国画的写意,强调的是特色。但是,实际也存在一些兼有两三种体质的人,在这种情形下,就应该考虑哪一种是紧张的。
辨别体质是中医养生之道中非常主要的步骤,关系到后续的调理方向。
我们应若何养生?
一定的因一定会带来的一定的果,这便是“道”。人体性能运行有其自身固有的“道”。许多人养生时畏果不畏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害怕癌症和早去世,但并不害怕引起癌症和早去世的不良生活办法的因。中医讲究“太上畏道”,也便是强调要敬畏人体性能运行的规律。然而在生活中,每每会涌现这样的征象:有人明明知道吃得太多易导致肥胖、饮酒不当易破坏肝脏,却彷佛并不害怕,反而听之任之,侵害自己的身体。精确的做法是:当我们面对一些不康健的生活办法时,要想一想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影响?我们是否能够承担其后果,不要等事态发展到无法挽回之时再空自懊悔。
养生的几个误区
1、过度运动
在运动方面,中医讲究的是“小劳”和“常常”。所谓“小劳”指的是适当运动,轻微有点累就可以,而不是运动到精疲力竭的程度或完备不动。“常常”的意思是常常活动气血,比如一天内活动6次,每次10分钟,这每每比白天坐一整天,到了晚上再活动1个小时有更好的效果。事实上,平时不运动,偶尔过度磨炼的做法会侵害身体。
2、不当饮食
在饮食方面,中医讲究适度的节食。也便是平常所说的“七八分饱”,吃得差不多就可以停下,也不要等到饿过分再开始进食。饮食须要康健和掌握,不能吃过饱也不能过度节食减肥,关键是要自我进行调节。
3、滥用补药
在中医看来,药不在于好与坏、贵或贱,而在于是否适宜自己的体质。保健品都有各自的浸染方向,须要把稳是否涌现了适应证,应在适宜改进自身体质的情形下利用,而不应盲目购买。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教研室副教授蒋文跃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