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董小红
“以前多余的牦牛奶只能做成奶渣子,几毛钱一公斤,卖不完的就坏掉了,现在牦牛奶一公斤7块,很值钱的。”刚卖完鲜牦牛奶的俄白满意地说。
49岁的俄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穷苦户,一贯靠放牧为生,以前基本生存都成问题。县里壮大发展奶家当后,去年,俄白仅牦牛奶就卖了近5000元,这让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俄白家的牦牛奶卖给了县里的扶贫龙头企业——红原牦牛乳业公司,通过从国外引进的前辈生产线,制作成灌装牦牛奶粉,销往海内多个地区,在欧美也很“走俏”。
牦牛奶粉“升级”背后,是脱贫攻坚多方协力的结果。
理解到,在脱贫攻坚战中,对口帮扶红原县的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托红原县原有的优质牦牛奶资源,擦亮红原牦牛奶粉的“金招牌”,通过壮大奶家当让穷苦户富起来。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卖力人先容,2016年初,该局就成立了课题组,并安排15万元课题经费,抽取成品奶粉样品120多个批次进行比对试验。同时,把干系专家学者请到红原现场剖析评估,专门研究办理牦牛奶粉的技能提升和大众口味问题。
红原牦牛乳业公司副总经理曲崧先容,经由全方位的改造升级,现在年产量10万吨,已经配备了数十个集冷却、检测、过滤、储存为一体的中央奶站和移动奶站,保障鲜奶能在2小时内进行加工处理。
“以前大家对牦牛奶粉以为陌生。自从进行技能提升后,市场对牦牛奶粉越来越认可了。”曲崧说,红原牦牛奶粉已经得到了欧盟有机产品认证、美国有机产品认证、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市场前景看好。
红原牦牛乳业公司生产中央卖力人柳柏青先容,近两年,公司累计支付牧民鲜奶款1.3亿元,个中,通过优先收购穷苦户鲜奶,支付穷苦户鲜奶款510万元。企业还办理了60名穷苦职员的就业,每名穷苦职员年人为收入近2万元。
理解到,当前,红原县正通过驱动奶家当发展,增加可持续“造血”功能,引领穷苦群众走向脱贫奔康之路。截至2017年底,全县穷苦村落由2014年的13个减至2个,建档立卡穷苦户由1352户减至109户、穷苦人口由5056人减至420人。
下一步,红原县将坚持“政府组织、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思路,由奶家当龙头企业根据用工须要对穷苦户进行定向技能培训,签订用工条约,加大力度促进实现就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