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上有“玻纤”两个大字

玻璃厂只是人们的叫法,实在不生产玻璃,但也确实跟玻璃有关。
厂子一开始是生产玻璃纤维的,正式名字叫青冈县玻璃纤维厂,简称玻纤厂,在厂子东侧门洞里的铁门上就有“玻纤”两个大字。

青冈县的玻璃厂 汽车知识

视频加载中...

所说的玻璃纤维,我们以前能见到最多的便是玻璃纤维布,我们常日管它叫玻璃丝布,过去房盖楼顶做防水常常能用到它,跟沥青、油毡纸组合,浸染是抗拉耐堕落耐风化。
我89年曾经在县城专门干过半年多做防水的活,以是对这玩意很理解。
玻璃纤维还有其他许多用场,比如有些机器或车辆的外壳,电估中的绝缘件,建筑构件等等。
它还有一个最令人胆怯的特点,也是它最大的缺陷,便是你的皮肤特殊是眼睛一旦打仗到它,一会就会有痒的觉得,然后便是红肿、刺痛,越来越加重,那个难熬痛苦劲切实其实无法描述,而且还毫无办法。
说到这里,有过经历的一定会影象犹新的!

厂房的北侧

玻纤厂这个厂子到底是哪年建的不知道,翻遍83版《青冈县志》,看到许多厂子的先容,唯独没有看到一个字关于玻纤厂的信息,86版《青冈县志》的《建材工业》一章虽有提及,只是说建国后先后建立了包括玻纤厂等一批工厂,后来由于多种缘故原由于85年末之前相继关停。
而06版《青冈县志》第三篇《工业》只有这样的一段话“1992年,根据国务院103号令《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玻纤厂等实施了租赁经营”,同样看不到玻纤厂的其他信息。
而且两本县志的说法看着也有点出入,不知道什么情形。

83年3月22日《黑龙江日报》

据笔者在82年3月份的老报纸上看到的宣布,当时玻纤厂经由改造成了当时全省唯一一家生产玻璃啤酒瓶的厂子,改叫青冈县制瓶厂,玻璃厂的叫法大概便是这么来的。

青冈产的孔翎啤酒

提及制造酒瓶,我曾经亲眼见过制造瓶子的过程。
那时干完活都是走着从街里回来,有一天又从玻纤厂东门前途经,当快走到门洞附近时,就听到道西紧挨着道边的车间开着的窗子内传出哗啦哗啦的声音,转头看去,只见里面发出一闪一闪的光亮,同时伴随着机器嗡嗡作响的声音,后来以为那该当是练玻璃锅炉的鼓风机发出来的。
出于好奇,我走到窗边向里看,一台高大的机器,每隔几秒钟就会从上面掉下来一排的赤色水点状液体,落到下面时就听呲啦一声,伴随着一股白色烟雾溘然直立起一排赤色的酒瓶子。
立起来后就一点点的由红变绿,然后就排成一排自动顺着平台向阁下走。
机器前站着一名工人师傅,手里拿着一把长把的铁钳子,把明显不合格的瓶子挑出来扔到身边的铁桶里。

视频加载中...

第一次看到酒瓶子原来是这样制造出来的,以为很神奇的,我站在窗前看了好一会才走。
为了看着更形象,也为了怀旧,我在网上找了一段机器制造瓶子的视频放在这里,跟当年我看到的基本一样。

本人保存的仅有的六个玻璃球

那时附近的孩子们常常到厂子周围的墙外找玻璃球玩,我也在道边捡到过不少,比商店卖的花玻璃球稍大一些,淡绿色半透明的,那些玻璃球到现在还保存有几个呢!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玻璃球呢,后来才知道原来璃球是制造玻璃纤维的质料,它是用制造玻璃的石英石等几种矿物质料制成的。

另一角度看玻纤厂

前段韶光有事去县城住在南二道街益民酒店,闲没事的时候到老玻纤厂那转了转,看到厂子后面原来的大片平房不见了,盖起了一排排的住宅楼。
东侧靠道边那座带门洞的二层楼车间还矗立在那里,整体还算完全。

当年便是途经这里时在某个窗口看到的造制玻璃瓶场景

当年我看造瓶机的那排窗子上的玻璃许多已经没有了,有的用木板钉去世,有的成了黑洞,屋子里都是破褴褛烂没用的东西。
转到南面,露出后面一排像是车库的平房,大约有十几间。

厂子成了“废品基地”

院内能看到的厂房现状

当年的室外楼梯和平台

从东侧进到房后有一条像胡同的东西通道,道南便是我说的像车库的屋子后墙,道北是从东到西很长的该当是原来车间的屋子,也是后墙,大约也有十几间,也便是说道的两边都是两排屋子的后墙。

后墙高处的电线架

北边的虽然也是平房,看起来举架挺高,后墙的高处还有一排原来厂子利用的带瓷瓶的铁制电线架,应是车间无疑,只是电线可能已不是原来的用电线路了。

厂房后面的小房子

另一侧有个同样的小房子

在进入通道的东头靠着车间的后墙建有一个小房子,状况很好。
向里面看,紧靠西头也有一个同样的小房子,可能是有分外用场的吧!
根据以往履历,怕招来嫌疑,我没有往里走,拍了几张照片赶紧出来。
回来后我就想,一个连县志都不记载的不起眼的厂子,破败的厂房竟然能苟存到本日,也算是个例外了。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看热闹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大概人老了都爱怀旧吧!

注:本文中的照片大部分是本人不同韶光分别拍摄的,也有少数几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