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韶光,听音乐,听到了华晨宇《烟火裡的尘埃》。
歌曲立意有点意思,毕竟分开了盛行曲常见的情情爱爱范畴。
然而找了一下歌曲的mv,竟然硬是把这个有个体存在主义思考色彩的歌和极其罐头的少男少女爱情影像结合起来,末了弄出来一个不伦不类的产物。

  我都有点疑惑,到底是真的盛行曲受众均匀的理解能力差到只能听懂情歌,还是业内的创作人认为受众就这个水平呢?没有统计过,也无法推断原形如何。

被误读的盛行曲及误读背后的逻辑 休闲娱乐

  不过呢,这个经历倒是让我对盛行曲误读这个课题有了兴趣。
在盛行曲的范围裡,是可以很随意马虎地把非情歌误读为情歌的。
下面,我会拿不同措辞文化裡的曲子,做一下剖析,研究到底非情歌被误读为情歌,背后有什麽机制。

  先从华语歌曲开始:

 

 

莫文蔚《忽然之间》

  这个歌,本来是为了几年台湾的九二一地震而创作的。

  仔细看看歌词,“就算时针都停摆,就算韶光像尘埃”“如果这天地终极会消逝”,这些都是情歌不大会用的“大”意象。
而且歌曲裡强调相互珍惜和关怀的大爱,而非男女的缠绵悱恻。

  

梁静茹《宁夏》

  宁夏这个歌真的挺老了。
当时网络还不发达,我一贯也是当情歌来听的。
后来翻查资料,这个歌还真不是情歌。
2004年李正帆到宁夏某中学去,看到了当地淳厚的孩子。
然后他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写对支教老师的思念。
以是歌词才会有一个“你来到宁夏的那一天”。

  华语的讲完,我们东渡一下,去日语歌裡找点例子。
比较起华语歌曲,日语歌裡的例子就比较好找,由于个人关注日语歌相对多一点。

  

田井中彩智《一番星》

  歌曲本来是田井中彩智为逝世的爷爷而写的,以是才会说“你是照亮我的第一颗星”,毕竟长辈总是比情人来得早啊。
一样平常情形下,情人都不会是“生命裡的第一颗星”。
然而歌词中对“他”的思念和自己在“冰冷人潮”中的孤独的描写,的确很能集中失落恋中的人,误读为情歌也很正常。

rsp组合《小樱小樱想见你》

  这个曲子特殊有名,是高野健一根据某小说创作的,本来写的是女儿亡故后的父女情。
后来传播,也是被不少人理解为情歌。

  毕竟开头便是“小樱小樱,现在就想见你”,然后是关于两人的日常和各种不捨,如果不是特地去查背景,真的会认为是去世别后主角和女朋友的对话。

  这首歌本身属于一个组曲裡三首的个中一首,组曲裡的第一首《樱花》(さくら)裡,剧情就比较明朗了。
由于它有说“你出生在春天”“我们越来越相似”,这个明显便是父母视角才会有的话。

  组曲第三首《东风暖樱花》(桜ひらり),就讲了小樱亡故后一年的故事,春天再次到了,父亲看著樱花,然后想到这便是他与女儿(樱)的相遇,从女儿辞世的伤痛中释怀。

  

米津玄师《Lemon》

  很巧,米津玄师的这个歌曲创作灵感也是来自爷爷的逝世。
《Lemon》这个歌曲色调比较冷,起伏较少,但是全曲都埋伏著失落去所爱的人隐痛。
如果不是查过背景,这个歌的主题确实不好分辨。
歌词的“那一天”,本指代爷爷逝去的那天,但在听众理解裡,可以是“分离的那一天”。

  不过,歌词裡“如果你也一样,在某个地方过著以泪洗面的生活,请把我的统统全部忘掉”。
那这个就不可能是一样平常恋人离去会有场景,如果有,便是去世别。

  以是《Lemon》究竟离不开去世亡这个主题,不管听众有没有理解背后的故事。

  为什麽把逝者的回顾比喻成柠檬呢?柠檬是酸涩的,所爱的人失落去后,自己的心情也是酸涩的。
柠檬的喷鼻香气是持久的,而逝者带给过主角的美好回顾也是持久的。

  “就像切开两半的柠檬,时至今日,你仍是我的光明”。
关于爷爷的影象,是带著苦涩的美好,依然照亮他的天下。

  东渡完了,我们就得到欧美文化裡找找误读的例子。
此处必须感谢朋友若海的支持,由于我自己听西语歌曲很少,找起例子很吃力。
而若海英语好,听的英文歌也多,给了我不少信息支持。

James Blunt 《You're Beautiful》

  《You're Beautiful》这个歌,从内容看该当是情歌,我也承认它绝对的与爱情有关,但并不因此爱情为紧张描述工具的歌曲。
如果是真的以爱情为主,那这个歌的色彩就不是那麽轻快了。

  在对文本的理解裡,该当说,由于主角对生活的乐不雅观,他可以不在意在爱情裡的失落去,于是,纵然他对这个前女友多深情,都能祝福她,也接管无法在一起的事实。
以是再遇前女友只是一个切入点,真正的主题,是他对生活的那种达不雅观和洒脱。

  如果真的要强调“求不得”的感情,那这个歌曲的悲情程度肯定得上两三个台阶。

Lou Reed 《Perfect Day》

  乍一听,很随意马虎以为这歌曲是讲主角和女友度过完美一天的故事。
但仔细听听音乐、歌手的演唱,还有歌词裡奇特的部分,不难搞清楚,实在这是一首嗨药歌。

  单调稀疏而柔柔的配乐像轻飘飘的脚步,略有口吃的吐词就像嗑药后口齿不清的呓语。
这首歌是对我和“海洛因的迷幻”共度美好光阴的描述。

  “你让我忘却自己,让我以为自己是另一个人,一个不错的人。
”范例的嗨药消愁状态啊。

The Beatles 《Martha My Dear》

  歌词中一贯提到“傻女孩”,很随意马虎以为这是劝告女友的歌曲。
实在不是,这个歌曲便是写给一只老牧羊犬的。
纯挚听歌,是难以听出来这个背景。

  样本已经有不少了,现在差不多可以剖析一下,非情歌怎麽被解读为情歌了。
一个非情歌有以下特色,那就存在被误读的根本:

 第一,抒怀的工具必须模糊。

  常见的情歌都是“你和我”的模式,我是抒怀的主角,你是抒怀工具(情人)。
少数是“你我她”,打消三角恋主题,我是抒怀主角,你是谛听者,她是抒怀工具。
纵然是悼亡曲,採用了“你和我”阐述模式的又没有明确称呼的,就很随意马虎被误读。
例如Beyond《真的爱你》,解释了是妈妈,那就不会被误读。

  第二,抒怀主题是生离去世别和思念,总的来说,讲的是所爱的人的不在。

  对情人的思念可以说是情歌的最大主题,第二大主题可能是失落恋的失落落。
然而,思念存在于很多关係中,对亲人的思念也很常见。

  

  非情歌被误读为情歌,便是抒怀工具、情绪、场景等与盛行情歌过于附近,然后被误读的。
但换个角度来看,实际上,爱情的思念和其他感情的思念,没有多大差异。
而失落去所爱之人,不管是什麽关係,其面临的情绪状态也是相似的。

  由此不雅观之,爱是相似的,而特地把爱情列为盛行曲紧张的描述工具,更多是由于爱情的不愿定性远比其他主要的感情关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