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拳是形意拳的母拳,劈拳练好了,形意拳就成功了一半乃至一大半。
在孙氏形意拳门内,很多人都知道两个传奇人物,一个是孙存周(孙禄堂之子),另一个是齐公博(公认的学拳之初比较笨,但后来拳术学成后开智了,成为一代形意拳大家。)。这两个人都是只学了三年三体式和劈拳便出了很高的功夫,之后与人比武较技,基本上都是轻松取胜,少有对手。
阿福在之前的文章-《阿福说形意拳之劈拳的主要性,若何才能三年一小成?》中对劈拳(包括三体式)的主要性作了先容,对劈拳和三体式的关系进行理解释。同时还讲了入门阶段的学习演习方法和韶光安排。有兴趣的拳友可以去阿福太极的公众年夜众号上读一下。
劈拳看起来很大略,学起来也不难,但真要练对可不随意马虎。可以说大部人练劈拳都是这样一种情形:一看就会,一练就错,但练错了自己还不知道。
因此这些拳友在开始阶段练错了,又没有得到明师的及时纠正和点拨,因此把缺点的练法越练越熟,越练越顺,于是便把缺点固化了,便一贯错下去了。这样就永久难出功夫了。
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差那么一点,你就练不到该练的东西了,就空费韶光了。如果不重头再来,再练多少年也是没有用了。
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尽快入门,阿福根据自己多年习练劈拳的履历和感悟以及辅导学员的过程中创造的问题总结了劈拳习练过程中常犯的八个缺点,同时提出了校正和改进的方法。
先概括一下习练劈拳时这这八个常见的缺点。
1、从左三体式收掌时断了劲。
2、左拳钻出时失落了中,断了劲。
3、前手的钻劲中断,而且丢了手和身的钻劲。
4、前脚收回时向后晃动,前脚垫步时身体向前晃动。
5、后脚上步时晃动身体和膝盖。
6、形意拳的外三合没有合住劲。
7、出掌时手与身脱节,手独自发力。
8、出掌时只有前推力没有下劈力。
下面分别来谈谈这八个常见缺点及校正方法。
一、从左三体式转劈拳,收回左掌时断了劲。
由于大部人都是直接把掌收回到腹前,这个时候手只有回来的劲没有外撑的劲,这便是丢劲,泄劲了。此时对方只要略有一点功夫就可以顺着你的回势稍一推,你就站不住了,就失落重了。
那么,要若何把放在前面的左掌收回来呢?
记住一个要诀:“出由梢领,收由根领。”手的根是肘,手的收回是由肘还带回来的,是肘先动,而且肘尖要向丹田处拧转。这样手就被肘带回来了。在被带回来的同时,手会因肘的迁徙改变而自动翻转,翻成拳心朝上。虽然从形状动作上看是手收回到了腹前,但在全体过程中,手和手臂始终保持着拧裹劲和外撑劲。这便是拳谱中常提到的“合中有开,收中有放”。因此它不是单向力,而是混圆力,是争力,是八面支撑。这样手虽然回来了,但对方是很难顺势攻进来的。
二、左拳钻出时没有守中用中,断了劲。
左拳钻出时旁边或高下晃动,没有从腹部沿着自己的中线向上从下巴和嘴前而出,即没有做到拳从口出,以是就偏离了它本来该当走的力线和要打击的目标。也就不能守住自己的中线,更不能打动对方的中线了。
三、手和身的钻劲中断或完备消逝了。
很多拳友左拳钻出时,当拳拧成拳心朝上就不再拧了,就直接向前推出去了。这个时候,手和手臂的拧裹劲就没有了,身上就更没有拧劲了。
孙氏形意拳有个口诀叫“小指翻天”。意思是说小指的外侧要只管即便朝向天空,这个实在是很难做到的。但我们还是要只管即便去往这个哀求上努力去做,这样手就只能一贯向外拧翻着一直。于是这个拧劲会逐步地从手臂接到身体上。
只要按此法坚持习练,终极拧劲就会由手一贯连到脚上。再合营我们秘传的抻筋拔骨的功法坚持演习,习武者梦寐以求的由手而脚的节节贯穿就会实现。
四、前脚收回时向后晃动,前脚垫步时身体向前晃动。
第一种练法是先收回左手和左脚,当拳友们收回左脚时,身体会不自觉地同时向后移动,这样中轴就没有了,桩子也散了。这是人的本能和后天养成的运动习气。
但形意拳就要你改变这个习气。很多拳师,包括一些大师和名家都不懂这个窍要,练了很多年却仍旧在晃动身体,这是练不出功夫来的,只能用来演出。看着热闹,实则一无是处。难怪一上擂台就被打倒,就现了原型。
另一种练法是收回左手时不收回左脚,而左拳钻出时左脚同时向前垫一小步。这个时候最易涌现的缺点是身体向前晃动。一定要记住,身体不要动,只是脚和腿动,腿和身是分阴阳的,是分开的,这样才能扎住桩子,才能立住中轴。
五、后脚上步时晃动身体和膝盖。
平常人的上步习气都是晃动着身体和膝盖上步的,尤其是前腿和前膝。但这在武术上特殊是内家拳的步法上来说缺点的。形意拳的上步是槐虫步,它跟阿福在内家拳网络一对一辅导中所教的活步桩是很相似的。
在过去,步法,特殊是上步法是各门派的不传之秘,有“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之说。实在这些上步法总结出来紧张便是三种-裆走下弧上步法,抽胯上步法,落胯上步法。
无论哪一种方法,最核心的规矩都是一样的。便是在上步时都不能晃动身体和膝盖,在上步前要先把重心移到前脚,身体也小幅移动到稳定的位置,然后就要定住了,头上顶,脊上拔,腿内侧大筋要向上抽住,膝盖不可晃动,这个时候才能把后脚提上来并铲出去或趟出去。这也是槐虫步的基本哀求。这个步若能真正练出来的话,只要一个前趟步上去,对方就会被冲毁掉。
千万不要听那些所谓的太极大师或小师们的忽悠,他们的所谓猫步和上步都是晃着身体,是腿和身体一起移动的,美其名曰:“腿动身必动,一动无有不动。”
本日早上就看到一个最近在网上很生动的老师傅,所谓的太极名家,在网上讲解上步办法。因这个正与我要写的文章有点关联,就看了一下子。他以搂膝拗步来讲如何上步,如何保持节节贯穿。他的理论便是脚动身必动,这才是一动无有不动。
不过大家真要随着他这样练了,练纯熟了,练成习气了,那你们就练成了挨打的拳了。由于,这个时候只要顺着他向前晃动的惯性轻微一扯一拉,他就会来个嘴啃泥。由于他的腿和身没有分出阴阳,两脚没有分清虚实,上步时实在是处在失落重状态的,不用别人打,自己就先败了。
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搏击事理和履历。但这些人整天只活在自己想象的理论和所谓的招式和用法中。没有切实的实践,更没有实战。他们所谓的拳和功夫越来越分开武术的实质,正在逐步失落去功夫的真义。
有人说太极跟形意不一样吧?实在它们是非常靠近的,只是现在的传统武术大都走偏了,太极拳愈甚。可以卖力地见告大家,真正的太极拳的上步和形意拳是一样的,都是在槐虫步的事理上变革出来的。
六、练劈拳特殊是在劈拳上步时外三合没有合住劲。
形意拳的前身是心意拳,它的全称便是心意六合拳。可见六合(内三合与外三合)在形意拳中的地位了。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它们看不见,摸不着。而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却是可以实操的。因此我们要先从外三合入手,而不要执迷于意和气。只要外三合做到了,使之与心意气相折衷,相呼应,内三合就自然有了。
对付外三合,很多拳友不太明了它的详细含义。它即有同侧的合,也有斜向的合。外三合也是有主次的,外三合中肩与胯合最主要,它是其它两个合的根本和条件。
在定式时做到外三合相对随意马虎些,以是武术的入门大都有桩功,便是来找身法,调架构,找协力的。但动起来时,特殊是上步时仍旧能保持外三合就难了。
那么,在上步时如何做到外三合呢?
第一、先要把后脚的上步分成两个半步。即:
1、后脚提到前脚踝内侧为前半步。
2、后脚从前脚踝旁向前铲出或趟出去为后半步。
第二、转身不是拧腰,不是拧腿,而是转胯,以是开胯转胯非常主要。要以胯为核心,以胯带肩,即肩与胯合,以胯领脚,脚得手到,如此才能力合而劲整。
我们练劈拳也正是着重练它的上步一劈,这就同时练了身法,手腕,步法,练三者的协作与合营。这也是在动态中练出外三合。
把稳,劈拳上步的外三合的重点是要找到同侧的相合。
这个上步一劈如能练好的话,三到五年后打一样平常人只要一两招,不招不架,便是一下,顶多两下。左手一带或一压,右脚右手向前一个冲压,对方一下子就垮了,没办法抵抗。根本用不着你一拳我一脚地来回对打。
七、出掌时手与身脱节,手独自发力。
在上步的同时能出掌发力是很不随意马虎的。大部分人的练法是掌出去了,但手上的力却与身体脱节了。紧张缘故原由是手和身体的力没有相合,常日都是身力已经用完了,手才开始发力,这样就只有手臂自己的局部之力了,就没有整劲了。
那么,我们该当如何来办理这个难题呢?
第一、同侧的手与脚能否做到相合?
劈拳初练阶段手和脚要同起同落,手和脚同时起钻,同时落翻。二者完备折衷和同步。但等到你的整劲练出来后,形状上可以略微有先后,但身体里面的大筋的力是始终是贯穿着的。
第二、后脚的上步很主要,但最易涌现问题。
这个上步是有说道的,不是像我们平常走路或跑步那样一步跨过去,而是要分成两部分。前半步为后脚提到前脚踝旁,后半步是后脚从前脚踝旁连续向前趟地而出。前半步,抽胯提腿,手拧钻而出至前小臂的内侧。后半步,脚趟地向前并踩踏落地,同时手翻掌并向前劈削推出。要肩沉而肘坠,胯落而膝顶,要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同出同落(手与足合)。一合俱合,逐渐便可生出整劲与协力。
八、出掌时只有前推力没有下劈力。
现在大部分的形意拳习练者在打劈拳时都打成了推拳,由于出掌时没有劈,只有推。由于这个劈很随意马虎被忽略掉。有些拳友虽然手有向下的挥舞,但只是手臂自己的局部的力,没有身势之力,没有整劲,这实在也没有劈劲。
若何才能有劈和劈劲呢?该当若何做呢?
首先,肘要放对地方,肘要沉坠并调度到得当的位置,这个位置能让肘的力前接手后接肩胛。
其次,肩和肩胛要打开(多练开肩的基本功),让肩胛接通腰胯。
这样,手的力才能接到后背,接到腰胯并终极通到脚上。但明白了道理和方法是一回事,真正做到是另一回事。如果没有相应的基本功和拳架的长期演习,火候不到的话就没有身体相应部位筋骨上的生理上变革,是不可能真正做得手足相通的,手上就不可能有全体身势加持的劈劲。
实在,不但是手上有劈劲,全体手臂便是一把刀,挨着何处何处劈。
这个劈劲若能练出来,不招不架,一个上步下劈就能把对手打垮。由于手上接通身势之力,脚上鸡步前趟下踩,高下相合,内外如一的力是很胆怯的,一样平常人是抗不住的。
以上八个学习劈拳时常见缺点只是阿福自己练劈拳和辅导学员的过程中创造的一些紧张问题,并不是说就只有这些。精确答案常日就只有一个,而缺点回答则五花八门。
要学好功夫,最主要的一条是要找到一个明白的师傅。如今大家都忙于生存,基本都是业余学拳和练拳,不像过去的徒弟那样能每天和老师在一起。以是学生自己平时要多练多体会,有机会一定要找老师检讨校正,这是最主要,也是不可少的一步。否则就可能练错了还自我陶醉,这样练下去就会空费功夫了!
现在随着手机功能和网的飞速发展,远程互换已经变得很方便了。如果老师能进行远程辅导,也可以发送练功视频让老师检讨校正,这样就能及时创造问题并按老师的见地进行改进,你就会一步一个台阶地进步和提高。如此才能少走弯路,让功夫尽快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