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韶关6月8日电 题:广东乳源瑶歌传承:留住“赛过花朵的措辞”

作者 郑敏珊 徐欣桐 孙秋霞

广东乳源瑶歌传承留住胜过花朵的措辞 休闲娱乐

“那时候,我17(岁),他18(岁),在田里耕地”,一首《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着,对着,就成了两公婆了”。
回顾起当年与丈夫相爱的故事,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72岁的瑶族民歌歌者赵三英笑开了眉眼。

在以前瑶族的大山里,有许多像赵三英一样的青年男女,他们通过对唱瑶族民歌的办法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乳源瑶歌,瑶语叫“赛花柄”,有“赛过花朵的措辞”之意,是流传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勉语系瑶族群众中独特的山歌形式。
除了传情,瑶歌还是瑶族公民通报信息、节日祝福、敬拜星期的工具。
据《乳源县志》记载,乳源瑶族没有笔墨,瑶族民歌成为了一种记录生活的办法。

瑶族民歌歌者盘林花(左一)和母亲合影 徐欣桐 摄

然而,提到瑶族民歌的发展,赵三英惋惜道:“孩子们很早就出去打工,现在很少人会唱了。

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馆事情职员向先容,瑶族民歌紧张是瑶语发音,由于措辞的限定,市场接管度小,推广难度大。
“现在学瑶歌的人不多,瑶歌可能会被大浪淘沙掉。

为了让瑶歌传承下去,从2017年起,乳源县文化馆举办了一系列非遗文化的公益培训班,约请了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授课,53岁的盘林花从第一期开始就报名参加该培训。

“我唱起瑶山歌,总以为爸爸就在身旁。
”想起已逝世的父亲,盘林花眼睛有点润湿,她向先容,父母都会唱瑶歌,母亲以前是敬拜庆典中的歌娘,可以连唱7天7夜。
在父母的熏陶下,盘林花小时候就学会了唱瑶歌。

虽然离开大山多年的盘林花已记不清楚儿时学唱的瑶歌了,但她对瑶歌有一种执着。
她说:“瑶歌是老一辈的人传下来的,千万不能忘掉。

赵新容传授教化生唱瑶歌 徐欣桐 摄

如今,盘林花每天坚持练瑶歌,时常拿出老师的录歌来学习,她希望有一天能够“登上大舞台唱响瑶族的歌,让更多的人听到”。

“有一次在用饭的时候,我的孙子溘然跟我说,‘奶奶,你唱的山歌,我都会。
’”盘林花惊喜地说道。
她表示,要努力学习瑶歌,不辜负老师的辛劳传授,也希望教会自己的孙子,把瑶歌一代代地传下去。

为了能够传承瑶歌,很多人正在努力着。
年过古稀的赵新容依旧生动在各种瑶山歌的传授教化教室上,她不仅是盘林花口中不能辜负的老师,也是瑶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谁来学习我都欢迎,如果他们想学,我就去教。
”赵新容说。

每周日,赵新容会提早来到乳源县文化馆,将瑶歌歌词一字一句地缮写在白板上,准备授课。
在瑶歌学习班上,一共有20逻辑学生,多为50岁高下的瑶族妇女,他们来自不同地方,由于瑶歌,相聚在了一起。

如今,赵新容把生活的大部分韶光都花在了瑶歌上,学校的周末教室、乳源县文化馆、游客参不雅观的风景区的大舞台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我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只能将韶光放在更故意义的事情上。
”赵新容说,让更多的年轻人听到瑶歌,知道瑶族先人的聪慧便是她心目中那件“更故意义”的事情。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