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香格里拉的普达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懒。对,没错,就是懒。
山水是“懒”的。普达措的山,山势平缓,就像一个赖床的孩子,挺着个肚子,躺在地上呼呼大睡。甭管你怎么叫他,他就是不起来。就连那云也是趴在他肚子上赖着不走,说也奇怪,山头上积压着厚厚的云,甚至分不清到底是云还是山顶上残留的雪,而其他地方却都是蔚蓝的天,没有一丝云彩。要我说,估计它是懒得动,固执的给山做被子。蜀都湖和碧塔海也是两个“懒”家伙,浩大的水面没有一丝涟漪,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它们连动一动都不愿意,真是“懒”到家了,还美其名曰:“这是我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把自己变成镜子,映衬着花草树木,牛羊马群,蓝天白云,供它们梳洗打扮。”一叶小舟也是悠悠地划着,不急不躁,只是在水里晃悠着。
植物是“懒”的。普达措的植物们都是些老家伙了,几人合抱的云杉,几百年的松树,树木们都长着长长的胡子——高原植物,藻类和菌类的混合体,喜挂在树枝上,形似胡子。这些老家伙当然更有理由犯懒了,它们整日待在自己的领地里,也不晓得去邻居、亲戚家串串门。草坪上也是各种植物各自为政,一块绿的就是大片大片的绿,一块黄的也是大片大片的黄。从远处看,山像是被分了层,翠绿、黄绿、军绿、深绿、墨绿,颜色由浅到深,再配上那一处草鹅黄,一从浅紫,一片嫩绿,倒霎是好看。
动物是懒的。普达措良好的生态和丰富的游人造就了一批懒汉。松鼠摇着毛茸茸的大尾巴,饿了便蹦跳到人们面前,讨几枚瓜子吃;马儿悠闲地吃草,同时也给花草们“施肥”,无论走到哪儿,都有嫩嫩的青草供它享用;牦牛在草坪上踱步,低头是草,累了躺倒,一脸的幸福满足。其他的什么动物,不巧,您呼叫的好友已离线,请稍后再拨。
在这儿,人也变懒了,我走十步就坐下看会风景,遇见未施肥的草地就是“大”字躺倒,轻柔的风,清新的空气,使我浑身放松,卸去了学习压力,变得懒懒散散的。
普达措,梵文音译,舟湖,藏族意为神助乘舟到达湖的彼岸。在我看来,这些个懒,都很好地演绎了普达措是一个纯净安详与世无争的地方。
篇二:神秘的香格里拉
(一)
从丽江到香格里拉一共要坐4个小时的车。卓玛导游送给我们的礼物是免费的按摩(下面我会提到)和免费的阳光浴。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是滇、川、藏三省区的交会部,也是“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核心。
滇藏公路真的很颠,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接受了按摩。路上的花红一片,白一片,蓝一片,紫一片,大地像是铺着一张巨大的花地毯。这花地毯上遍地是牛羊。雪白的羊儿成群结队,棕色的牦牛到处可见,还有那穿着艳丽服装的藏民在花地毯上走动着。整个一幅醉人的天然画。
香格里拉的天是蓝的,山是青的。我看到了山连着天、天连着山的一望无边的大草原。如果你没有来过草原,你是感觉不到她的美的。
(二)
松赞寺又叫归化寺,海拔4000多米,是云南省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是迪庆最富特色的喇嘛寺之一。我们克服了高原反应,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寺庙。
活佛送给我一串香珠。我拨弄着,像是得到了神奇的宝贝。接着,到了圣水池旁。卓玛导游告诉我们:“用这圣水擦额头,会很吉祥的。”说到圣水,你知道吗?藏族人家门前都有一口大缸,上面还有一块彩布,那缸里装的就是圣水。据说,阳光照到哪一家的缸里,哪一家就要出活佛了。
(三)
我们从香格里拉坐车到了蜀都湖。那里天气很冷,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装。
走过藏民的居住区,我们看到了一片碧波荡漾的清清湖水。那水清得能看见人,是面天然的大镜子。我忍不住一个劲儿地照相。当地居民也带来他们的土特产,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真是非常热情。
请藏医给我们看病也是旅游项目之一。藏医用文成公主进藏时的药方来给我们泡脚。听说藏人很少得病,因为他们常吃雪山上的东西,有的做菜吃,有的做茶喝。雪山上有很多对人有滋补作用的东西,比如雪莲。香格里拉真是太神奇了。
篇三:千年古城梅州: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_600字
梅州,一座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却依旧散发着中原古韵芳香的城市,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碧,风光圣洁,犹若方外之境;这里,汉风唐韵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悠扬萦绕,幻化为闪烁着先民遗风的处处风物,未经世俗污染,淳朴如初。
香格里拉,一个充满传奇和异域色彩名字,一种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一个美得令人惊艳的旷古秘境,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安逸的人间净土,一个世人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
梅州,一座流淌着中原血液的芳香之城,它以梅的高洁和清傲传递中原文化的千年圣火,让每一个客家人都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在客家人心里,梅州就像旷古秘境——香格里拉,是他们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
梅州古称嘉应,据史载“其地独多山,周罗森列不可尽名也,若夫发脉雄远,环卫重叠,多灵异之境……”。现实的梅州,确有群峰竟起,万木苍翠,河网密布、山泉遍地,凝聚了天地灵气,真可谓群山奔腾,江河浩荡。山水相间,犹如串珠般将梅州打扮成一座山幽水碧的生态大观园,置身其中,恰似走进梦里桃源,一呼一吸都氤氲着天地精华。
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达69·4%,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发展区,有4个国家森林公园。梅州山美,虽不及三山五岳雄奇奔放但葱茏清幽自成风韵。素有“粤东群山之祖”的阴那山,天然地集雄奇与秀丽于一体,阴那胜境,自古便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折腰。登临山巅,山风阵阵徐徐吹来,云雾自眼前飘过,聚了又散,仿佛置身云端仙境
篇四:我那遥远的香格里拉
看了史铁生先生写的《我那遥远的清平湾》,觉得清平湾很美,其实是史铁生的心灵很美,我喜欢真善美的东西。也正是感动于真善美,我看了电影《功夫》不少于30遍,看了《天下无贼》不少于30遍。
上次在电影院看《一代宗师》首映,坐在我旁边的一对情侣边看边失望,男生批判抱怨式的唠叨贯彻了影片两个小时,结束的时候总结了一句“这部片子肯定卖不出去,太坑爹了!”,或许他深感受骗吧。如果不想看整部片子,可以看下开头和结尾。一句话前后呼应基本概况了它的思想。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
不管是什么样的作品,只要是用心的都值得肯定,每个作品都折射出创作者的心灵,每个作者的心里都有一个想要达到的意境,这就是香格里拉吧。只是他人的香格里拉并不是你想要的,毕竟不是人人向往的乌托邦。
《一代宗师》里面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念,“我一生经历光绪、宣统、民国、北伐、抗日、内战,最后来到香港,能够坚持下来,凭的就是这句话。”念着就感觉自己也经历了一样,我很羡慕叶问,能够成为一代宗师而且经历这么多的历史转折。这句话就是他的香格里拉吧。
谈谈我的香格里拉。
2003年5月,由于身体不适,加上中考在即,我不想呆在学校复习了,于是回了家。偶然的一个深夜我看了一集电视剧《西部的天空》,我深深的被这部电视剧的故事和画面所吸引,于是每天等到深夜就是为了看这部电视剧。从此我的脑海里有了“香格里拉”这个词,同时就把她列为了我的精神向往。接下来的日子我不停的猜想香格里拉会在哪里,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或是其他什么地方。我把地理书上关于上述几个省的景观图都剪了下来,大大小小的贴在我阴暗的房间泥墙上,每天睡觉前就盯着墙上的图看,很美好的感觉。只是还不知道香格里拉在哪里。
高一的时候被同学叫着陪同去书店租网路小说看,我看上了一本杂志上面写的名称叫“走进香格里拉”的文章,叫同学帮忙租了下来,如获至宝躲在寝室里看,放在桌子上用放大镜把图片放大来看,仿佛自己真的站在香格里拉的土地上。
高二的时候,同学买了单放机放周杰伦的《七里香》,听得很起劲。我逃不了诱惑,终于咬牙买了一个单放机,同时咬牙买下了亚东、腾格尔、容中尔甲超常版的专辑磁带。听着来自高原的歌声,仿佛这就是香格里拉发出的声音,让我着迷。一次上地理课,我拿出崭新的地理图册,认真的看着中国地图,仔细的寻找,终于看到了一个用香格里拉命名的地方,写着的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区。终于知道香格里拉原来躲在云南,我惊喜万分。从来没有想到会在云南。于是,云南的香格里拉县就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希望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带着自己心爱的人去那里,亲吻那块土地。
读大学的时候,我在图书馆看到了詹姆斯。希尔顿写的《消失的地平线》,根据书中所写,香格里拉更像是在印度或者西藏的某个地方,而不是云南迪庆,我开始迷茫凌乱了。后来又得知四川九寨沟、稻城、云南丽江都说自己是香格里拉,我开始更加凌乱了。我一直向往的香格里拉难道不是在云南么?难道都是骗人的么?都怪希尔顿没有明确告诉我真实的所在。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地理上的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就把云南迪庆当作香格里拉吧,反正习惯了,不再寻根问底。
2009年有个跟我一样大的年轻人开了一家饭馆,自己当厨师,我们经常去他店里吃饭,有一次他说:“明天我要跟我女朋友去香格里拉了,你们去别的地方吃饭吧,我开店赚钱就是为了能去香格里拉旅游,等了6年了。”我感动于他的真诚,羡慕于他的如愿。我同样等了6年。
去年的暑假,想随团去香格里拉,去了几家旅行社都说我年龄没有达到28岁,购买力不够没有资格跟团去,后来没有去成,9年的等待还是没能如愿。想想又觉得还是以后再去吧,去了之后我怕失望,我怕没有了心灵寄托。
现在我慢慢明白,社会很多事情无法让人满意,现实难以配合你的心灵。就在自己的心里建起一个香格里拉吧!让它来指引人生的方向,让它来决定人生道路,这样或许会更好。
香格里拉,那么近又那么远。或许我需要的不是地理上的香格里拉,而是心中的香格里拉。希望自己有一天变成一朵雪莲,端坐在雪山之巅,融入广阔的天与地,从此化作自由行走的花。
篇五:扶溪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在举世闻名的丹霞山之东,美丽的锦江河上游,有一个古老而又不断迈向现代化的小镇——扶溪镇。我深爱着这个山清水秀、群英辈出、散发出古朴与现代交融的清新气息的小镇,她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我爱扶溪如画般的风景。小镇四面环山,放眼望去,迤逦的群山蜿蜒起伏,连绵千里,犹如一条苍龙盘踞于镇的四周。清晨,多雾的扶溪犹如披着轻纱般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脸的,让人难识其庐山真面目。而傍晚,夕阳西下,群山粉妆玉黛,美丽极了。
最常见的是三四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樟树,粗硕的树干,浓密的枝叶,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凡是有大樟树的地方,便是人们聚集而居的大村庄,而这些村庄必定有古老的宗祠。古老的大樟树和古朴的宗祠,积淀着扶溪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全镇竟有几十个之多,星罗棋布地散落于群山之中。一去十多里,烟村十多家。客从何处来?笑邀至其家。这些小山村开门见山,逢山便是竹。那是竹的海洋,微风过处,群竹婆娑起舞,一年四季凉爽如秋。如有客至,热情好客的山民,便用山泉酿的米酒,家中珍藏的山肴野蔌待客,不喝个兴高采烈便是待客不周呢。
我爱扶溪的悠久的人文历史。早在隋唐之时,扶溪便有先民居住了。相传在南宋宝佑年间,在殿试中高中探花的蒙英昴,为隐居避世,沿着锦江溯流而上,在山清水秀的扶溪结庐隐居。
古老的石亭下,我抚摸着厚重的丹色大石,遥想古人远行时在亭下的依依惜别。进城赶考的书生,踌躇满志,在此结伴乘舟而别;闯南走北的商贾,在此挥手告别亲人,逐利而去……
始建于唐朝的南台庙,历经修缮,仍保留着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成为当地人揽胜寻芳的首选。从远处看,几棵大樟树的掩映下,南台庙隐约可见。庙内终日香烟袅袅,多少信男善女到庙中祈祷,几多香客到此寻幽问道。
古夏村的龙虎照壁,相传是皇帝御封。据人考证,如此规模、精巧的照壁,在全国实属罕见。站在壁下仰望高大雄伟的照壁,使我的思绪穿越时空,追寻着那美丽而神奇的传说。
还有那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司马第,仍然保留着清代的建筑风格。如果你要了解清代的建筑风格,那是最好的范本。民间传说:“司马者,非荣即贵也。”看着雕刻精巧的门当户对,我想象着昔日司马第主人是何等的显赫啊……
我爱扶溪的物产丰富。扶溪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由于多雾的缘故,优质稻米、板鸭、甜桔、冬笋、香菇等特产闻名遐迩,远销外地。扶溪还是木材、毛竹的出产基地,每年都有数千立方的木材、毛竹出镇,支援各地的经济建设呢。
我爱扶溪的现代化气息。扶溪不但散发着古朴的醇香,而且孕育着现代气息。树多林密的扶溪,水资源十分丰富。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小水电,先后建成了三十多座小水电站,年总产值超过三千万元。
富有经济头脑的扶溪人,为了充分利用本地的竹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建起了竹木加工厂,经过加工的竹木半成品源源之不断地输往各地。
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古老的宗祠和现代的楼房交相辉映。昔日在田间耕作的牛,早已被机械所替代,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在特定的时令奔驰于田野之间,农业已初步迈向了机械化之路。
扶溪,我心中的香格里拉。有着古老的文明,有着陶渊明笔下“种豆南山下”般的田园风光,也有着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我爱你——扶溪。
以上就是香格里拉作文-描写香格里拉的作文的全部内容,更多写景作文资讯请关注美德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