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老电厂内部环境(资料图) 国网台州椒江供电公司供图

中新网台州12月4日电(范宇斌 蔡亚男)碧海蓝天,海鸟翔鸣,冬日里的浙江大陈岛,不少游人登岛前来感想熏染暖阳下的一份美好。

东海明珠电力守望者从蹒跚到腾飞的大年夜陈发电厂 汽车知识

地处台州湾东南,大陈岛是有着赤色影象的“东海明珠”。
但没人会想到,早在半个世纪以前,这里只是一座满目疮痍的荒岛。
也鲜有人会留神到,在海岛的一角,有一座已经“退居二线”的大陈发电厂

大陈岛如今的繁荣之景,离不开这座默默无闻的老电厂和一群传承大陈薪火的电力人。

大陈岛风机 张添阳 摄

疮痍之上点亮希望 废墟中出身大陈发电厂

1956年起,467名青年相应团中心“培植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号召,登上大陈岛拓荒。
21岁的叶荣华便是个中一员,他跟随第一批拓荒队员踏上大陈岛时,被岛上悲惨的景象惊呆了:一江山岛战役后,留下了一座毁坏严重、布满地雷的“去世岛”。

然而再多的困难都无法阻挡勤恳年夜胆的拓荒队员,艰巨的条件,匮乏的物资,缺电更是让培植发展举步维艰。

1958年,意识到电能主要性的叶荣华带领部分拓荒队员利用国民党军撤走时未完备摧毁的老屋子,用仅有的一台18千瓦炭气发电机组培植发电厂。
1958年5月1日,大陈发电厂正式成立,开始每晚为岛上的拓荒队员供电3小时。

大陈岛在拓荒队员的血汗灌溉下开始逐渐复苏,对电能的需求也随之扩大。
被大陈岛发展“催着跑”的大陈电厂,供电能力捉襟见肘。
1960年7月,拓荒任务完成后,原来可以返回温州连续深造的叶荣华,毅然选择举家留在大陈岛。

1963年,叶荣华团队为电厂增加1台50千瓦柴油机组,总装机容量78.8千瓦,完成了大陈发电厂的第一次扩容;1979年,团队在大陈岛元宝山玻璃坑筹建新厂,改3.3千伏为10千伏线路,逐日发电由6小时增至16小时;1985年,浙江省第一批风力发电机组落地大陈,与大陈发电厂并网运行,让大陈岛的风电水平达到浙江前列。

从一座“去世岛”到一座光明之岛,对付叶荣华而言,他更武断了要将毕生贡献给大陈岛供电奇迹的决心。

大陈供电所员工巡查海岛分支箱 曹琼蕾 摄

奋发图强谋发展 大陈发电厂吹响“冲锋号”

19岁来到大陈发电厂事情的王海强是一名“垦二代”,他的父亲王进苏与叶荣华同是拓荒队员。
他也像叶荣华一样,一头扎进了大陈岛的电力培植。

1988年,由欧洲共同体无偿帮助的丹麦产风力发电机竣工,并与大陈发电厂并网运行。
此外,上大陈10千伏电网建成,高下大陈10千伏海缆联网成功,彻底改变了上大陈岛部队和周边民众自主发电、限时供电的情形。

这时的大陈发电厂,有了风力发电的补充,供电能力已经可以覆盖全体岛屿的用电需求,其供电量达到了历史新高。

1995年,大陈发电厂改制成为大陈供电所,承担岛上发电、供电任务。
那时的大陈岛,配网网架十分薄弱,且不说岛上繁芜的地形让电线杆的布局难上加难,架好的电网还要遭受岛上台风、盐雾、锈蚀和藤蔓的磨练。

2006年,王海强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升级大陈岛的供电网络,解开扼住海岛发展的关隘。

整整6年韶光,王海强带领同事,针对海岛特点进行电网改造。
他带领线路班将岛上的易堕落电缆全部换成铜导线,为所有电杆加装防风拉线,改换了1071个高绝缘性绝缘子,对17个台区的增容和配电房进行地毯式改造,将原来“弱不禁风”的电网变成可以对抗16级台风的“四不怕”电网。

充足的电力输出加上“固若金汤”的网架,电再不是管束大陈岛发展的“枷锁”,反而成了大陈村落庄振兴的“冲锋号”。
作为大陈岛上惟一的发电厂,大陈发电厂此时的发电量已经比初建厂时翻了150余倍。

大陈岛 范宇斌 摄

聪慧电网海岛全覆盖 大陈电发厂成历史的“见证者”

2009年海底电缆竣工投运,大陈岛终于结束了长达50余年的孤岛运行时期,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大陈发电厂此时也“退居二线”,成了岛上的备用供电力量。

2016年,郭一均、吴培豪等年轻血液来到大陈岛,以“垦三代”的身份和“新生代”的视角,为大陈岛的电力奇迹注入新活力。

他们不仅为岛上的电路装上“聪慧大脑”,提升供电质量,更因此“共产党员做事队”的身份,开展了反哺拓荒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电暖海岛渔村落、保障驻岛官兵四大做事活动,建立了“海上业务厅”和7×24小时“党员应急处理中央”,不管多偏远,客户一个电话,他们都能立时上门做事。
2019年,大陈供电所被中宣部命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如今的大陈岛,海岛民宿、鱼虾养殖呈星火燎原之势兴起,越来越多集家当、不雅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俏丽渔村落找寻到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之道。

大陈电力人通过一张绿色能源舆图,聚焦多元领悟的高弹性电网的培植与清洁能源推广,海岛全电景区、全电民宿、全电养殖、全电公共交通各处着花。

今年,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工程与柔性低频输电工程开工,大陈岛不久之后就将实现从清洁电力到清洁气体能源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与清洁能源100%消纳,率先打造“碳中和示范岛”的金名片。

2020年11月,由大陈发电厂改造而成的大陈岛“三色三地”电力文化展厅竣工开馆,海岛上的电力老建筑、老物件追寻与保护事情也同期展开。

老物件、老建筑代代守护,寄托于个中的电力拓荒精神也在不断通报。
利用海岛丰富的赤色资源,大陈“红船·光明学堂”应运而生,依赖多种互动式教诲课程将那些故事和精神更好地传达。

如今的大陈发电厂少了发电运行时的轰鸣声,她更像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老拓荒队员”,悄悄向众人诉说着那段艰巨而武断的拓荒历史。

回顾半个多世纪,大陈电力的发展与拓荒精神一脉相承,大陈发电厂的历史是大陈岛发展史的缩影,大陈发展的每一步都有大陈发电厂的“注脚”。
(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