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朱培华创作的部分歌曲歌谱
图为朱培华在给孩子们讲述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 (照片均由受访者本人供应)
【开栏的话】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回顾百年进程,中国共产党联络带领中国公民顽强拼搏、接续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热火朝天的培植期间,无论是活力迸发的改革开放新期间,还是中国阔步走晚世界舞台中心的新时期,海内外侨胞始终心系故里、眷恋故土,关注、见证中国的奋斗进程,参与中国的革命与培植。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侨胞说·祖国在我心中”专栏,约请海内外侨胞追忆峥嵘岁月,回望沧桑巨变,讲述亲眼所见、亲自经历的中国故事,畅叙他们对神州大地深奥深厚的爱与至心祝福。
音乐是旅欧作曲家朱培华的生平挚爱。1983年,他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进入浙江省歌舞团担当作曲。事情期间,他师从公民艺术家施光南师长西席,创作了不少歌曲。
1988年,朱培华离开祖国,和妻子远赴欧洲打拼。出国之后的很多年里,由于忙于生存,他不得不放弃音乐创作,乃至很少再听音乐,恐怕一听就会落泪。
直到2015年,借返国参加“天下浙商大会”的机会,朱培华再次踏上故土。目睹家乡乃至全体中国天翻地覆的变革,他溘然创造,心中的音符又跳跃起来了!
近几年,朱培华重拾旧业,把在中国各地看到、听到的一个个鼓舞民气的故事,谱成曲、写成歌,化成一段段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公民的旋律。在他创作的100多首歌曲中,有3首尤能代表他的心声。
以下是他的自述。
献给革命者——
《你的那双眼睛》
2015年1月的一个深夜,我在翻阅词作家杨晓光师长西席的散文集时,被个中一篇散文《一张宝贵的照片》深深打动,文中讲述了方志敏义士一张遗照的故事。照片摄于方志敏义士被捕之后。
那晚,我久久瞩目着书中这张宝贵的照片,泪流满面。即便面对去世亡,方志敏义士的眼神依旧刚毅武断,神色仍旧凛然淡定。一个强烈的欲望在我心中升腾:我要用音乐歌颂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于是,我连夜给杨晓光师长西席打去电话,请他作词,我来谱曲,我们共同创作一首歌曲,歌唱那双眼睛。
在歌曲的前奏部分,我特意加入铿锵有力的定音鼓,一如革命先烈昂首挺胸走向刑场的步伐,武断而绝不畏惧。我希望,冲动大方的音乐能够穿越时空,告慰方志敏及无数为新中国捐躯生命的革命先烈:你们为之奋斗的可爱的中国不再积贫积弱,早已傲然耸立于天下民族之林。
那年8月,在浙江公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国公民抗日战役暨天下反法西斯战役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上,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严圣民深情演唱了这首《你的那双眼睛》。在现场,我看到台下许多老战士热泪盈眶。
此后不久,我作为海外侨胞代表,受邀出席纪念中国公民抗日战役暨天下反法西斯战役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不雅观礼活动。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当我亲眼目睹受阅部队列成方阵,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依次经由,尤其是抗战老兵乘车方队亮相时,全场起立致敬,《你的那双眼睛》的熟习旋律再次在我脑海中回响。
那一刻,我溘然想起,一位外国朋侪听完这首歌曲以及背后故事之后,非常负责地对我说:“我终于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攫取胜利并长期执政的成功之道,由于它有一批信念武断、意志顽强的领导人和党员。”
献给培植者——
《那时候我们正年轻》
在浙江省东部的台州湾东南海疆,有一座俏丽的岛屿——大陈岛。1955年,国民党撤离大陈岛时,掳走了岛上险些所有居民,并毁坏了险些所有举动步伐。但很快,一群怀着革命空想的青年来到大陈岛,种地、开荒,开启战天斗地的培植奇迹。
1986年,我参加浙江省政府组织的慰问团,首次登上大陈岛。那时岛上险些都是平房,少数几栋二层楼房就算是最好的“洋房”了。居民大多捕鱼为生。走在路上,时时能够闻到一股浓重的鱼腥味。
虽然当时岛上生产生活条件艰巨,但是代代相传的大陈岛拓荒精神让我深受触动。回去之后,我创作了一首歌曲《啊!大陈岛》,歌颂拓荒队员艰巨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
2019年,我有机会第二次登上大陈岛。33年过去了,岛上的变革之大让我惊叹不已。昔日的排排平房早已“蝶变”为成片成片的俊秀别墅。海边,一家家渔家乐令人目不暇接。穿行在岛上的大街小巷,影象中的那股鱼腥味消逝了。很快,我便在岛上的深海大黄鱼养殖基地找到了答案:自动化的养殖设备、当代化的加工办法,不正是那神奇的“空气清新剂”吗?!
提及眼下的生活,岛上百姓的脸上挂满笑颜。一些老人拉着我的手说:“你当年写的《啊!大陈岛》,我们唱了好多年。你能不能再为我们写一首歌,唱唱我们本日的好日子!”
“没问题!”我欣然答应,心中早已有了创作灵感。大陈岛上翻天覆地的变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公民奋发图强、培植家乡、培植祖国的一个缩影。有党的倔强领导,我们不忘初心、雕琢前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于是,我和词作家杨晓光师长西席共同创作了一首《那时候我们正年轻》,献给当年拓荒大陈岛的年轻人,献给一代代投身死国培植的奋斗者。
献给“逆行者”——
《出征出征》
2020年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取消回卢森堡和家人团圆的操持,独自留在海内。当时,看到海内疫环境势严厉,我想该当做点事,为抗击疫情出一分力。
大年三十晚上,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一队队逆行武汉的白衣天使毅然告别家人,奔向飞机,踏上火车,紧急驰援,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眶。就在这时,词作家耿德迎给我发来一份刚写完的歌词《出征出征》,请我帮忙谱曲。
“你就这样走,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候……当危难来临的时候,祖国是我们全部的拥有……”读完歌词,我难以按捺激动的心情,一头扎进书房,熬了一个通宵,完成了旋律创作。歌曲开头,缠绵婉转的曲调蕴含着“逆行者”挥别“小家”的依依不舍,高潮部分雄浑有力的旋律以及军鼓铿锵的伴奏,表达的他们是奉献“大家”的武断决心。
越日一早,我便请远在东北的朋友制作伴奏音乐,并联系歌手录制。当时,女歌手在杭州,男歌手在甘肃老家过年。我们身惩罚歧城市,但战胜重重困难,想尽办法完成了这次隔空互助。正月初四,《出征出征》正式上线,并被多家媒体转发。浙江医院的一位副院长见告我,歌曲在朋友圈里刷屏,许多医护职员便是唱着《出征出征》奔赴抗疫一线。
那段韶光,每天都有无数温暖的故事冲动着我。1月尾,在江南湿寒的冬天,我们社区的事情职员穿着棉大衣,24小时坚守在疫情防控检测点上。我还听说,一名下沉社区的女同道,为了给一栋涌现疑似病例的居民楼内的居民供应做事,在阴冷的楼道里值守,一站便是6个小时。而在全国各地的抗疫沙场,这样的温暖无处不在。
我将这份冲动全都写进乐曲中,在《出征出征》之后又创作了《樱花雨》《你》等多首歌曲,在海内外侨界传唱。我很高兴,我的音乐可以鼓舞士气;我更骄傲,我有这样一群可亲可敬的同胞。
于海外侨胞而言,祖国便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港湾。无论走到哪里,我们的心永久和祖国连在一起。
最近几年,我在海内的韶光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烈地感想熏染到,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倔强领导。
我们常说,音乐来自生活,音乐创作须要土壤。中国共产党联络带领中国公民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进程,引发出我源源不断的灵感,国泰民安的中国大地正是我艺术创作的土壤。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将永久和祖国站在一起,歌唱伟大的党,歌唱伟大的祖国,歌唱伟大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