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编辑: 佟娜
本文为新京报Fun娱乐(ID:yuleyidian)原创内容,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利用
图片来自网络
《大智囊司马懿之智囊同盟》剧中穿插了诸多大气发达的BGM(背景音乐),曹操的饰演者于和伟演唱的以曹操的《短歌行》为歌词的歌曲,引起了不雅观众把稳。新京报专访了该剧音乐制作人董冬冬。谈及曾经做过歌手,身为此剧制片人、监制和主演的吴秀波为何没有为这部剧献声,董冬冬表示紧张是角色所限,“历史上,曹操(于和伟饰)在特定环境下吟唱《短歌行》来呼应千军万马,这是剧情演出的须要。但司马懿的性情决定了他不可能有这样的表达办法,这也是这部剧严谨的地方,那我们的音乐方面也严格屈服。”
董冬冬创作揭秘
这次创作80多首BGM
《短歌行》、《十五从军征》、《怨歌行》歌词为三国期间古词
据董冬冬透露,为古词配曲实在对音乐制作人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是陈曦老师创作歌词,谱曲时可以按曲子的构造和她商量删减或增加字数。而古词必须保持完全性,不能做任何变动,以是谱曲时须要严格按古词的构造和韵脚去写。”
创作韶光最长为《短歌行》
这首歌是大典时曹操要与众将士同唱的一首歌,在拍摄时,董冬冬还未参与编曲,因此在后期,他不仅要对着画面配乐,还要指挥合唱团对着画面的口型演唱。“这段戏演员是念的这首诗,以是我把它写成歌后,每一句都须要按画面设计速率和节拍。几十人的合唱团唱完后,后期还要融入拍摄现场的声音,这个非常难。”
1 怎么创作剧集音乐?
根据成片中剧情节奏、人物关系创作
董冬冬接到《智囊同盟》的音乐创作约请是在今年三月初,他和张永新导演初次见面便聊了良久。“得知这部剧差异于以往很多三国作品,把着眼点放在司马懿上,当时就很吸引我。我看过很多和三国有关的影视作品,也一贯想为这样有历史质感的剧制作音乐。”
对付音乐创作者来说,董冬冬曾表示,他们不可能光看剧本大纲和人物小传就能写出好歌来,而是须要根据成片中剧情的节奏、人物关系等细节来创作。这次创作初期,剧方就为董冬冬供应该剧全部的拍摄画面,以便他对着画面配乐。“由于除了司马懿、曹操、曹丕、张春华等人物的专属音乐以、外,当他们碰着不同的事,还是须要有各种感情变奏、人物感情音乐等。”
除了董冬冬以外,该剧也约请了日本、美国的音乐制作人共同参与创作。“但我们都独立作业的,末了剧方根据需求来详细配置。”
2 为什么以纯交响乐为主?
很难找到男歌手唱出磅礴大气之感
除了三首以古词为歌词的音乐外,《智囊同盟》所有的BGM都因此纯交响乐为主,没有任何人声参与录制。据悉,这也是困扰了董冬冬团队良久的问题。由于在当今乐坛,他们很难找到男歌手能够唱出他们想要的磅礴大气的厚重感,于和伟的“献声”也耗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演绎。同时,董冬冬也认为作为一部剧情紧张、悬疑迭起的历史正剧,剧里配乐的紧张浸染还是营造历史感,“以是人声演唱的加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必定还是会分散不雅观众的把稳力的。”
3 一集17次背景音乐?
回应称古装剧的BGM便是比较多
除了整部剧的BGM数量极多,BGM在每一集中也是高频次的涌现。经粗略统计,《智囊同盟》每集都会涌现10次以上的BGM,有时乃至会高达17次,每一个场景基本都须要不同的BGM加持。
董冬冬表示,他自己并没有关注过一集究竟涌现了多少次BGM,但在常日情形下,古装剧的BGM便是会比当代戏多。“古装剧题材离当下的生活比较远,以是生活场景,措辞节奏等更须要通过音乐的铺陈,来勾引不雅观众沉浸式体验。”
日前当代剧《欢快颂2》播出时,不雅观众也曾吐槽该剧背景音乐太多。作为两部剧的音乐总监,董冬冬认为BGM虽然叫做背景音乐,但并不能大略的将它只理解为“表示气氛”,“每位编剧、导演、制片对付如何利用BGM和OST讲故事都有自己的理念。有时导演可能会以为,上一段加了BGM效果很好,那下一段我也想突出一下,那我们就也加一个BGM试试看。”
但董冬冬也认为,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运用音乐的目标都是把故事讲好,“以是音乐因题材而异、因内容而异,数量多并不能大略的用对错来评判。”
4 国产剧对音乐投入不超过总投资1%?
只是个例,不能代表目前全体行业
自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董冬冬在影视音乐行业已打拼了近14年。在2013年,董冬冬已经做了整整10年的电影配乐的时候,他认为这个行业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繁荣。
但自2014年,董冬冬和妻子陈曦创作的《韶光都去哪儿了》在时隔四年后一炮而红,很多业内人士纷纭来向其邀歌,他才觉得到原来歌曲在影视剧里的主要性开始被更多人认识到。他透露,之前在接管某个采访时曾表示‘国产剧对音乐投入不超过总投资1%’实在也只一个单例,并不能代表目前的全体行业,“由于不同的投资人、制片、导演有不同的理念。”
从《智囊同盟》组建了强大的音乐团队、约请中国爱乐乐团等顶级交响乐团来伴奏等,也足以见得该剧在音乐方面投入不菲。“这两年,影视剧制作在音乐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虽然比较好莱坞这样成熟的工业系统,比较一部剧集制作的其他环节,比如片酬,还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个趋势还是可以让音乐人看到希望的。”
▲详细配乐:
1,《月旦评》 ——表现历史厚重感、不安
第一集最重头的一场戏是“月旦评”,它描述了在没有科举的汉代,文人士子是如何晋升的,“它的功能即是是在交代历史背景,给剧的气质打一个底。”同时从剧情看,“月旦评”又是曹操、曹丕、司马懿、杨修等紧张人物正面交手的第一场戏,有各方生理、表情的穿插,以是董冬冬认为,这段音乐作为正剧里的第一段音乐,在定位历史背景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合营各位主角的性情特色,“以是我就用带节奏的弦乐和低沉的大提琴,表现历史厚重感,再配上萧的演奏,把几个人感情中不安,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这种不安的性情特色表示出来。让人有一种‘噢,司马懿是这样的,杨修是这样的’觉得。”
2,司马懿和张春华 ——表现俏皮
《智囊同盟》除了斗权略、战役之外,更多也描写了司马懿和张春华这对夫妻的日常相处。而第一集张春华难产的镜头的第一个BGM,董冬冬就为其命名为《欢畅夫妻》。“当时张春华痛得一塌糊涂了,还语气强硬地叫司马懿进去,司马懿有一种“老婆说什么便是什么”的不敢不从。这段略带诙谐的音乐节奏,俏皮地展现原来司马懿是个怕老婆的啊,但又由于音乐的轻快,让不雅观众可以觉得到他们的关系也会是很有诙谐感的。”
3,曹丕和郭照——彼此的仰慕和爱
曹丕和甄宓——不得已而为之
△曹丕和郭照
△曹丕和甄宓
曹丕和甄宓、郭照的两段情,不仅导演用了比较大的心思,董冬冬也做有区分的音乐设计。“在剧中,曹丕和两位夫人有很多BGM,个中曹丕和郭照的《一见钟情》,我用小提琴代表郭照,用萧代表曹丕,下面铺陈古筝和弦乐,用婉约的旋律表达他们彼此的仰慕和爱;而《曹丕甄宓大婚》的整体音乐则比较低沉,大提琴为主奏乐器,凄婉的表现这是一对本不宁愿在一起,但又不得已而为之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