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郭俊锋摄(影像中国)
辞旧迎新,又是一年。
在一个又一个的春节里,你可曾遇见过这样一群人?当别人忙着采购年货、阖家团圆的时候,他们却为了千家万户安然过节,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他们以平凡的劳动,创造着代价,守护着幸福;在他们身上,散发着一种光和热,照亮着、温暖着,也勉励着我们。
本期大地副刊推出“新春,感想熏染温暖”专版,讲述电力工人、公安民警、小区门卫、公交司机和春节有关的那些故事,借甚至敬所有为了年年纪岁的幸福和安然,而不辞辛劳的劳动者。
——编者
雪中的“飞手”
宁静
一场暴雪,让这个小城银装素裹。
乡间道路险些没什么人和车。天地间一片冰雪天下。只有一丝丝黑棕色的线条落在洁白的“画布”上。那是矗立着的电力铁塔和线路,它们一贯延伸向对面的山头。
溘然间,头顶上方传来一阵“嗡嗡”轻响。举头望去,数十米高空的输电线路旁,悬停着一架隐约可辨的无人机。
“谁在飞无人机,靠近高压线很危险!”面前这一幕,让我惊出一身汗。
沿着线路走了半里地,才看到前方高处的缓坡上,几个人聚在一处,手持着一台无人机监视器。他们身穿统一的深蓝色红边棉大衣,头戴蓝色安全帽,阁下还有一些繁芜的仪器和工具。
“叨教你们在拍什么?”我加紧步伐走过去,问道。
“我们正在用无人机巡线。”中间一位个子高大的师傅扭过分来。
原来,由于降雪与冻雨交替,高压输电线路涌现覆冰征象。附近春节,更要确保供电安全,他们正在用无人机查看线路上的覆冰情形,排查可能引发停电的隐患。
和我说话的师傅姓高。高师傅跟我聊了几句,立时又心神专注地盯着面前的那台监视器。我凑过去,隔着一尺多远,只能瞥见显示屏上两道白色的直线。
“这里导线有覆冰,我们测一下厚度”“覆冰大概零点五厘米,没有舞动征象”“导线间距正常,连续不雅观察”……他们谈论着,夹杂着许多专业名词。
高师傅的工种是输电线路运行和掩护,干这行已经二十年。每年春节前后,降雪冰冻磨难较多,用电量又是高峰阶段,他们这时候最忙,须要加强线路巡视,检修设备,肃清各种隐患,确保人们能温暖、亮堂地过年。
“春节期间我们轮流值班,好几个年三十我都在值班室,有故障随时处理。”高师傅笑着说,“我们都习气了,家人也理解。再说,巡线这事情我是真喜好,你看这些山头,铁塔,线路,在大雪之中,就像一幅水墨画。”
高师傅所在的部门有十四架无人机,考取无人机驾驶员资格证的已经有十人,都是名副实在的“飞手”。高师傅不仅是输电检修班班长,还是新成立的无人机班班长。这两年无人机巡线成为常态化操作,今年春节保电,无人机在雪中巡线更直不雅观、更安全,浸染也更主要。
这次,他们专门选用大机型无人机,这样不易被大雪滋扰航向。高师傅时时地微调翱翔高度和位置,让机器在线路上方缓缓移动。他说,无人机传回的影像都会存储下来,供他们进一步剖析研究。这也是智能电网大数据平台培植的主要一环。
我啧啧惊叹,新时期的电力工人,高科技运用也在与时俱进。过了一下子,无人机悠悠飞了回来。这个多脚的金属制造物看上去既轻盈,又有气势。降落时,它发出的蜂鸣声和飞溅的雪花让民气生喜好。
“我只是个‘飞手’,我徒弟是‘机长’,比我飞得好!”原来,“机长”和“飞手”是无人机驾驶领域的不同级别。此刻,高师傅的“机长”徒弟正在巡视另一条线路。同一片飘雪的天空下,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劳碌的电力工人。
以大雪为布景,我拍摄下许多精彩的画面。个中一张我特殊喜好。那是高师傅和他的同事在仰望天空中翱翔的无人机,他们的眼睛闪闪发亮,身后的输电铁塔非常高大。
新春拍照大赛中,这张照片获了奖。我在微信上把这个见告高师傅,他点了个大大的“赞”,并回答:“风霜雨雪都不怕,巡线路上再出发!”
我知道,这个时候,高师傅和他的同事们还在野外进行春节特巡。他们守护的不仅是输电线路,更是我们光明而温暖的春节光阴。
平凡的快乐
李御
老潘是我所住小区的门卫。这是一个老小区,小区门卫既要守门,又当保安。每天,大家在小区门口进进出出,起初谁也没把稳到老潘,更不用说知道他姓甚名谁。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回来很晩,溘然想到要给阳台上的花草浇水。当我端着一盆水,正准备浇花时,一道强烈的手电光,照得我面前发眩。光那头对方发问:你是谁?这么晚了在干什么?我抬开始,对方借动手电光看清之后,又连忙说:对不起!刚才没看清楚。就这样,我和老潘“不打不相识”。后来我才知道,老潘那次用手电筒照我,紧张是由于当时韶光反常。知道原形的我,不但没有埋怨老潘,反而以为有他在,小区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真正与老潘成为好朋友,是一次我把家里大门钥匙弄丢了,回家开不了门,老潘第一个赶到,叫来锁匠,帮我把门打开。我问老潘,你怎么知道锁匠的电话?老潘说,在哪个岗位上,就操哪份心啦!我这里,修锁、修门、修家电、修水管、做保洁,包括外卖、快递等等,小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联系办法,都有哩,以备时时之需。
附近年终,碰着老潘,我问他,过年回老家吗?他说,原来是准备回老家的,但是有位轮班的同事家老人溘然生病,同事须要回家照料,以是他就不能走了。“不过,就在这大城市的小区里过年也挺好。”老潘乐呵呵地说。
实在,这已经是老潘在这座城市过的第十个春节。他也想回家过年,但小区缺人手,总是走不开。老潘见告我,以前这里是远城区,还没禁放鞭炮,一到除夕晚上,他尤其紧张。他在小区内一遍遍巡查,不放过一点危险的苗头。特殊是那些顽皮的小孩子,高兴得鞭炮不离手,好在有老潘一直地察看,总体上还算安然。现在好了,全城禁放鞭炮,老潘春节值班总算松了一口气。
前年除夕夜,小区里一小伙子醉倒在小区门口,吐了一地。老潘赶紧把小伙子送到医院,值班的事就交给陪他过年的老伴。辞旧迎新之夜,老潘是陪小伙子在医院度过的。后来,小伙子与老潘成了忘年交。
我对老潘说,你每年春节都值班,已经很让人过意不去,还把老伴都搭上了?话刚说完,他坦然一笑说,人啦,不能那样想,我做不了别的大事,把小区的门守好,让大伙安然过年,心里就以为痛快酣畅,就很快乐。
如今在小区,只要提及老潘,大伙都连连夸奖。去年的除夕夜,雇主给老潘端来一盘红烧肉,西家端来一条清蒸鱼,还有的送来排骨汤。老潘连声道谢,大伙却说:该当感谢的是您!
今年春节还没到,小区里有几户人家就已经说好,如果外出过年,他们把家里的大门钥匙都交给老潘。一旦碰着水电气出问题,以及别的大小情形,都拜托老潘帮忙处置。老潘知道,这几把钥匙交给他,是小区居民对他的信赖,他身上担着一份别样的任务。老潘高兴地全都答允下来。他说:防火防盗防事件,这些都是我分内的事。
老喻的故事
金艺
我是从一张照片认识老喻的。在繁华热闹的年货市场里,老喻身穿冬季执勤服,肩上别着司法记录仪,腰上挂着警用六小件,领着两个年轻民警正在巡逻。他边走边和乡亲们打呼唤,大檐帽下古铜色的脸上是豁达淳厚的笑,那笑颜让全体市场更显出喜庆的年味。
我敏锐地觉得到,这个集威严和憨直于一身的老警察一定有故事。
果不其然。身为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民警的老喻,巡逻、破案、调度轇轕,都是一把妙手。他当过部队的侦察排长,长期接管体能演习,拍浮、跑步、攀登、射击、擒拿格斗样样都行。转业到特巡警大队后,在他眼皮底下就没逃走过坏人。
我拨通老喻的电话核实有关他的传说。他起初有点含羞,说都是家常便饭,不值一提。不过说到和春节有关的那些事儿,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县城中央有一个农贸市场,逐日人隐士海。这年边上,农贸市场里的小偷小摸、轇轕斗殴、交通秩序都得上心。老喻当了近二十年特巡警,每年附近春节和春节期间,他都常常要去农贸市场转转。
前两天,他巡逻到水产货摊,就见一个卖鱼的追一个男子,还没追两步就滑倒了,起身又追。他眼睛一瞄,瞧出端倪,拔腿就追,虽然间隔有五六十米远,但他还是凭借速率上风把狂奔的男子拽住——这个衣冠楚楚的男子,居然用假钞买鱼!
这事在我看来有点惊险,老喻提及来却波澜不惊。他说真正磨练人的,是半夜蹲点守候。年前,县城发生多起汽车电瓶被盗案件,老喻暗下决心,春节前一定要抓到扒手。他带着五六个民警,每天从凌晨一点到四点在大道上蹲点守候。他们在凌晨的寒冷中守了好些天,终于创造一辆拉着电瓶的三轮车。车主开始狡辩说自己是修电瓶的,后来在他家中,一举查获被盗的五十多个电瓶。
“管闲事”也是老喻常干的事。一次,那天他安歇,骑摩托车出去买东西,路上一位老大爷拦住他,说去亲戚家拜年,打摩的要十五块钱,自己只有两块钱,问老喻能不能用摩托车送送他。老喻二话没说,把老人家送到目的地,分文未收。
事情这么多年,妻子没少由于他事情忙又爱管闲事和他拌嘴。妻子就寝不好,他巡逻到半夜回家,每次进门都蹑手蹑脚,不敢发生发火声响。
每年春节,老喻还要买上米、油、糕点、水果到老李家走走。十多年前,老李离了婚,妻子撇下他和儿子,回了外地老家。不争气的老李赚点钱就去打麻将、喝小酒,儿子也顾不上。老喻多次到老李家拜访,帮助他办理家庭困难。如今老李的儿子已终年夜成人,老李的日子也超越越好,但老喻还是每年春节去他家看一看。
电话里,老喻说他已经到了退休年事。听得出,他的话里有造诣感,也有一丝模糊的失落落。
我想,退休后的老喻,再也不用半夜里蹑手蹑脚地回家了。不过,如果有人见告我,春节期间他仍常常去农贸市场“上班”,我也不奇怪。
我认识很多像老喻这样的资深民警,他们看起来通俗俗通,却在默默守护一方安然。
守候的灯光
彭雁华
“您好……”坐在驾驶椅上的他,笑迎踏上公交车的每一位搭客。
老宫是一名公交车驾驶员。他驾驶的这路公交横贯市区东西主干线。华灯初上时,仿佛航行在霓虹之海。
但在老宫的眼里,沿途所有的繁华都不及一盏微黄的灯光温暖。
说来也巧,老宫家住的那幢楼恰好临街,他开着公交每天与自家寝室窗口擦肩而过。老宫的父亲去世得早,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外地事情,现在家中只有他和妻子还有母亲三人,日子过得殷实和悦。没几年就要退休的老宫,还是连续十几年的前辈事情者。唯一美中不敷的是,三年前母亲突发心脏病,虽已分开危险,但还得时候保持当心。
队上特意把原来上混班制的老宫调成零点小夜班,以方便他照顾母亲。妻子对担着苦处的他说:“妈假如没事,咱寝室的灯就一贯亮着。”
多年前一个风雪夜,老宫第一次“放单飞”。不承想,柴油车行驶到一个雪窝子里抛锚了。十几个人喊着号子推起车来。初出茅庐的他用力一踩油门,车一下窜出去好几米远,把个中一个推车的小伙子闪了一下。他连忙跟小伙子道歉,小伙子笑着说没事。他的心里却很愧疚。回到家中,母亲一眼就看出他有苦处。母亲说:“哪有小马驹生下来不跌倒的?多历练才能跑得远。”母亲的话,让贰心里顿时敞亮许多。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荣获公司前辈事情者时,母亲说:“进门哼着小曲,我就知道有好事。今儿个包饺子为你庆贺一下!”
暑寒三载,幸好那盏灯始终亮着。
节前,春运排班表贴在了站房的墙上。老宫一瞧,自己恰好是大年三十晚上当班。没有丝毫怨言,老宫乃至以为还有几分荣幸。由于这或许是他近四十年公交车驾驶员生涯中末了一次“中奖”了。去年底,他所开的这路公交改为二十四小时运营,大概,他会成为这座城市第一个瞥见新年曙光的人。
在这条线路上,老宫手握方向盘守岁累计已经十二年。那些年的大年三十夜,妻子总会站在站牌下早早期待,从车窗里递上母亲亲手包的水饺。回到站房的他,迫不及待地吞下一个个水饺,然后用手擦一下嘴角的油渍,惬意感油然而生。现在母亲自体虚弱,自己已经两年春节吃不到她亲手包的水饺了。想到这里,老宫的心里不免有些伤感。
没想到的是,回到家中,刚推开门,老宫就愣住了——妻子正在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母亲则坐在餐桌前,捏着水饺,神色红润,精神抖擞。
“妈,你怎么包起饺子了?”老宫吃了一惊。妻子冲着老宫笑道:“本日从你们单位微信"大众年夜众号上,看到你被评为集团‘斥候’了,妈一高兴,就又下厨给你调馅包水饺了!”母亲接过话来:“妈高兴,就想给你包顿饺子庆祝一下!今后啊,你还是安心事情,咱们也别弄那些开灯关灯的事情啦……”
热气腾腾的水饺出锅了。老宫咬了一口,旋即转过身去,不让母亲和妻子看到自己湿润的眼眶……
版式设计:郭祥蔡华伟
《 公民日报 》( 2020年02月03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