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岁的大姐俞月美,已经在杭州灯芯巷住了40多年了。
这条走过无数遍的小巷,对她来说无比熟习。而街头巷尾的老人们,对付俞月美也很熟习。
“俞大姐,我们家下水堵了,能不能帮我联系下呀?”
“俞大姐,我们家想找个钟点工,有没有推举的?”
……
对付每一个乞助的人,俞月美都会热心回答,“都做事了十五六年了,大家都熟习我、信赖我。”
2008年,在灯芯巷社区老布告朱雅仙的约请下,俞月美辞掉一家物业的事情,回到灯芯巷,成立了“灯芯之家”24小时应急做事队。
补漏水、通下水,乃至家政、轇轕调度……各种大事小事,灯芯巷的老住户们,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找俞大姐”。
俞月美(左) 受访者供图
到哪都带着的“小灵通”
作为灯芯巷的老住户,俞月美对付上世纪80年代,全市有名的“灯芯巷一条龙做事”十分熟习,“裁缝铺、开水坊,还有建筑队嘞,假如想买点什么或者修点什么,都不用出远门,很方便。”
但是,随着韶光推移,店主们有些退休了、有些搬走了,但居民的需求却并不会减少,“不能让灯芯巷的老传统丢了,该当再拉一个新的军队起来。”
在社区的支持下,“灯芯之家”24小时应急做事队,俞月美成了做事队的紧张卖力人。
从那时起,俞月美的身上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灵通,到哪都带着、24小时待命,“只要接到居民的乞助电话,第一韶光就会安排人上门。”
做事队上门做事 受访者供图
有一次,一位80多岁老人乞助俞月美,希望帮忙联系个人陪着去澡堂沐浴,“是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两人生活能自理,但去澡堂沐浴一个人吃不消,须要有人陪着。”
接完电话,俞月美立即联系了做事队熟习的钟点工,这些钟点工也是住在社区里的,平常有事没事会来做事站坐坐。10多分钟后,钟点工就到了老人家里。
从大略的通下水、换灯泡,到后来的找家政、上门调度轇轕……做事队的“业务”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忙。往来之间,从俞月美手中的应急电话出发,在她手中逐步铺出了一张应急做事网。
上门做事老人 受访者供图
同时,在社区和俞月美的勉励下,越来越多的居民、社工加入了志愿做事的军队中,并逐渐形成依托于街道和社区平台的“百事通热线”——85181890。
由于后四位的谐音,这条热线又被居民们称做“一拨就灵(1890)”热线。
保安亭 盛锐/摄
接地气的“大管家”
今年年初,绿城物业入驻灯芯巷社区,“一拨就灵”热线也传承到了物业手中。
“我们就把功能集成到了保安亭。” 绿城物业天水项目经理邵成说,业主们饭后散个步,溘然想起来家里有什么要修的,直接来保安亭说一下,立马就会有事情职员上门,“通下水、换灯泡之类的都会直接修了,假如繁芜一点也会预约一个韶光,上门做事。”
物业上门做事 受访者供图
邵成记得,有一次晚上10点多,一个业主遑急火燎打电话来说,家里漏水了,“一个大雨天,我们到他家的时候,家里都淹了。”找漏水点、疏通下水……一通忙完,都越日凌晨1点多了,“业主能够安心睡觉了。”临走前,他们还和业主定下了等天晴上门补漏的日子。
“在灯芯巷,我们的物业做事更接‘地气’。” 邵成表示,灯芯巷作为一个建成数十年的老小区,居民不少都是老人,他们的生活习气和一些商品房小区完备不一样,“很多传统的物业做事办法,在这里并不适用。”
帮助老人 受访者供图
如今,物业早已成为社区开展事情的主要帮手,深度参与到社区治该当中。
“垃圾分类、亚运会干系的宣扬和社区管理,我们都会参与。”邵成说,物业和社区操持在慰老做事上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保洁每周都会定时清扫,可以顺带挨家挨户讯问一下老人的情形,假如有需求都可以第一韶光反馈到社区和物业。”
如今,俞月美也觉得越来越轻松了。
但,对付灯芯巷的居民来说,生活的便利没有少,小巷里的幸福依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