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陵陵寝门及三路—孔桥(资料图)

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积善后处理。
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创造了一具完全的女尸。
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
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便是嘉庆天子的生母孝仪皇后,卒年49岁。
裕陵地宫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去世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去世晚入葬的;有比她年事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
为什么其他5人都成了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全,没有糜烂,面孔如生?

乾隆陵墓里的神秘女尸为何尸身不腐面孔如生 汽车知识

裕陵地宫(资料图)

清朝是中国末了一个封建王朝,长达二百九十六年。

在这将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空内。
共建筑了十二座天子陵、七座皇后陵、十座妃园寝。
位于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西部的“清东陵”是清朝三大皇家陵园中规模最大的,现已成为天下文化遗产。

然而令人酸心的是.从清王朝灭亡到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的三十八年间,清东陵曾先后遭到三次大规模的盗劫,变得伤痕累累,满目疮痍,丢失相称惨重。

有关清皇陵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
以下是有关埋葬乾隆天子的裕陵在发掘过程中一些至今难解的谜。

裕陵地宫乾隆画像(资料图)

三次猖獗盗劫

第一次盗劫

1928年,也便是清朝覆亡后的第十七个年头,挂着国民革命军旗号的十二军军长孙殿英制造了第一次东陵大盗案。
案情大致是这样的:时任奉军二十八军某连连长的马福田是河北遵化人,早已对东陵的地下宝藏垂涎三尺。
当时他恰好带兵驻扎马兰峪,便与当地惯匪王绍义秘密勾结。
准备伺机而动。
没想到他们的野心被驻扎在马兰峪四十里之遥的孙殿英所侦知。
实在孙殿英对东陵也早有觊觎之心,肥肉岂能落人他人之口?孙殿英立即命师长谭温江率兵攻击马福田,两军在马兰峪展开一场激战,马福田终因兵微将寡而狼狈逃走。
于是,谭温江率 “得胜之师”进驻马兰峪。
他们以军事练习为名,实施戒严,封锁。
断绝交通,在七天七夜的韶光里,盗掘了随葬品最丰富的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将地上、地下珍宝抢夺一空。
盗案发生四十天后,正在天津的清逊帝溥仪派宗室遗臣匆匆赶到东陵,对被盗的陵寝进行了善后处理,将被抛出的尸体进行了二次安葬。
这次盗案震荡了中国,也震荡了天下。
只管溥仪强烈哀求缉拿并重办盗犯,但由于孙殿英重贿民国政府要员,此案末了不明晰之。

裕陵地宫(资料图)

第二次盗劫

1945年8月,日本屈膝降服佩服。
在当年的后半年和次年年初,东陵地区的民主政权尚未正式建立。
政治上涌现了临时真空,一些不法分子和强盗便乘机制造了又一起震荡中外的东陵大盗案。

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陵寝被盗之多,丢失之惨重,超过了第一次。
这次盗案发生前后,其他陵寝也相继被盗,陵区外围的大量陪葬墓也险些无一幸免。

裕陵地宫墙上的石刻画(资料图)

第三次盗劫

第二次盗案发生后.只管政府进行了严厉弹压,但仍旧有一些人贼心不去世,欲壑难填。
1949年,东陵地区的某些不法村落民丧心病狂,又对那些被盗陵寝进行了一次全面“扫仓”。
所谓 “扫仓”,便是对地宫进行二次查抄,不使珍宝遗漏。
经由这次扫仓,那些幸存的文物,特殊是地宫金井中的珍宝,全部被盗掠一空。

这三次被盗,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年夜难。
它给子孙后代造成的物质丢失和精神遗恨,将无法填补!

裕陵地宫(资料图)

开启裕陵地宫

1956年,国家对定陵进行发掘,实际是为发掘明永乐天子的长陵而先期进行的一次试点性发掘。
然而,此事在当时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随后,海内便兴起了一股挖掘帝王陵墓的狂潮。
为此,在明定陵地宫发掘后不久,在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 (二人当年均对发掘定陵持反对态度)的联合发起下,国务院下发了 “停滞对统统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
可是,十几年后又有开启乾隆帝的裕陵之举。

1975年6月的一个星期天,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偕夫人到清东陵进行参不雅观旅游。
名为旅游,实际上是一次事情暗访,以是事先既未关照河北省、唐山市,也没有见告遵化县和东陵保管所。

裕陵(资料图)

清东陵陵寝虽然有15座之多.但当时开放的却只有慈禧陵一座,游人也很少。
当时东陵保管所的办公室和接待室就设在慈禧陵的神厨库内。
王冶秋夫妇刚刚进入参不雅观区,就被常常进京出入国家文物局大门的谢久增认出。
他急忙将王局长夫妇请进接待室,安歇了一下子,由乔青山所长和谢久增陪同,参不雅观了慈禧陵。
参不雅观结束后,乔青山向王局长申报请示了事情,并重点先容了开启裕陵地宫的想法。
王局长听得很负责,但未作任何明确表态。
王冶秋师长西席是当时掌管全国文物事情的最高主座,也是国内外有名的文物专家,他问开启裕陵地宫须要多少钱?有关职员回答说两万元就够了。
王局长点了点头,当天就回北京了。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王冶秋走后的第七天,国家文物局就拨来了两万元钱。
不久,河北省文物处派人来监督辅导裕陵地宫的开启事情。

裕陵谜团(资料图)

诸多谜因未解

裕陵地宫自1975年开启,至今已经三十多年。
个中仍有许多谜团未解,疑云笼罩。
现择其紧张,略作先容。

女尸之谜

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积善后处理。
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创造了一具完全的女尸。
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
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便是嘉庆天子的生母孝仪皇后,卒年49岁。
裕陵地宫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去世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去世晚入葬的;有比她年事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
为什么其他5人都成了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全,没有糜烂,面孔如生?至今无法阐明。

裕陵地宫(资料图)

出水之谜

裕陵建成于乾隆十七年 (1752年),建成当年地宫里就涌现了渗水。
乾隆天子曾命大臣三和等加紧维修整治,费了很大劲儿才办理问题。
当年,葬入了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皂贵妃;乾隆二十二年和四十年,又分别葬入淑嘉皇贵妃和令懿皇贵妃 (后追赠为孝仪皇后)。
嘉庆四年 (1799年)9月,乾隆天子正式入葬。
在这前后47年的韶光里,地宫里始终没有再涌现渗水情形。
解释乾隆17年那次对地官的整治是十分成功的。
可是,在1928年重殓裕陵遗骨时,地宫里竟有两米多深的积水。
自1978年裕陵地宫开放至今,每到盛夏阴雨连绵的时令,更是必须每天抽水,否则渗水就会涌冒上升。
裕陵地宫为什么会涌现积水,渗水情形是从什么时候再度涌现的?这些都未找到答案。

裕陵地宫(资料图)

棺椁漂起之谜

裕陵地宫里的每具棺椁的四角,各有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龙山石,将棺椁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
龙山石下部伸出的四棱形榫,根部细,头部粗。
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长方形眼中,向阁下相通的方眼一推,由于这个方眼口小下大,龙山石便被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
龙山石上面凿有纵向和横向的通槽。
椁的竖向边棱被卡在龙山石的纵向槽内,椁底部伸出的横向边棱被龙山石横向的槽卡压,这样棺椁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后、旁边移动。
然而,孙殿英匪兵在进入裕陵地宫时,竟创造乾隆帝的棺椁不在棺床上,而是顶住了第四道石门。
既然棺椁的四角都被龙山石稳定卡压,怎么会飘浮起来呢?至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裕陵地宫进门的两大石柱(资料图)

石柱之谜

现在裕陵地宫的前三道石门,每道都用四根巨大的四棱形石柱支顶,共有石柱12根。
人们一看便知,这些石柱并非原来就存在,而是后来增加的。

如果原来就有石柱,巨大的棺椁是根本无法进入地宫的。

为什么要支顶这些石柱,它们又是什么时候支顶的?如果我们仔细不雅观察,就会创造前三道石门的上门槛及以上的枋子,带门簪皆涌现了程度不同的裂璺,个中第一道石门尤为严重。
如果不采纳必要方法,后果会不堪设想。
这12根石柱中,第一道石门里侧的两根和第二、第三道石门的8根,都是1989年由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古建队支顶的。
而第一道石门外侧的两根石柱。
支顶日期至今不明。

裕陵地宫构造图(资料图)

1928年孙殿英匪军盗陵时,是不会支顶石柱的。
是否是溥仪派出的东陵善后大臣所为?这种可能性很小。
由于他们在东陵善后期间,每一位都做了详细的日记,就连一些噜苏小事都有记录,但对支顶石柱之事却只字未提。
1975年开启裕陵地宫时,这两根石柱就已存在,更不是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支顶。

这样看来,两根石柱只能是清朝遗物,而且只能是在乾隆入葬地宫后、隧道填堵前那几天支顶的。
由于乾隆入葬前的嘉庆四年 (1799年)7月,在修建裕陵地宫隧道券内的斜坡地面时,曾操持筑打夯土,但卖力工程的大臣绵课创造 “头层石门之上横安石槛已见有裂痕斜纹两道”。
为了避免震撼,遂奏请天子,将筑打夯土改为用砖铺砌,这就形成了我们本日看到的隧道券砖铺地面。

裕陵地宫(资料图)

石门上槛涌现裂痕,嘉庆天子是不会置之不管的。
可是,在乾隆帝入葬后,绵亿、弘谦、特清额、成林在向嘉庆天子奏报 “敬修填砌裕陵元宫门隧道并成砌琉璃影壁等工”的奏折中,并未提及支顶石柱之事。
是根本没有支顶,还是由于事小,没有必要写进奏折?我们不得而知。

这两根石柱到底是什么时候支顶的,至今还是一个谜。

裕陵地宫(资料图)

棺椁顶门之谜

1928年,孙殿英匪军在盗掘裕陵地宫时,曾顺利地打开了前三道石门。
但第四道石门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开,便气急败坏地用炸药炸开了石门。
进了金券后,创造原来有一具巨大的棺木顶住了石门。
后来从这具棺木中找到了乾隆帝的头颅骨,才知道这具顶门的棺木便是乾隆帝的。
溥仪派善后大臣重殓裕陵遗骨时,将乾隆帝的内棺重新摆放在正面棺床上的正中之位,并将一帝一后三妃的遗骨殓入棺内。
可是到了1975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开启地宫时,又是乾隆帝的内棺顶住了石门。

为什么两次都是乾隆帝的棺木顶住石门?地宫内的积水紧张是从地面的石缝中渗出。
平缓上升的水面,不会产生波浪水流,更不会有冲击的力量。
以是地宫内积水不会将乾隆帝的棺椁冲下棺床。
乾隆棺椁顶门之谜。
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书报文摘》2008年第32期)来源:外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