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府井等四条大街率先试点“无障碍”
北京的无障碍举动步伐培植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
据本报1985年11月6日1版《市府决定在王府井等四条大街进行环境改造试点》宣布,那时,北京有残疾人14万多名,老年人达80余万名,为给残疾人、老年人创造方便的社会生活环境,市政府决定由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在4条中央街道进行环境改造试点。4条街道分别是:王府井大街、东四至东单、西四至西单、朝阳门到中国美术馆。
1985年11月6日,《北京日报》1版
改造后,4条大街的马路牙子分段修了坡行路口,街道两侧凡门前有一、二层台阶的公共举动步伐都进行了改造,以方便残疾人轮椅进出;朝阳门至美术馆、王府井大街的公共电汽车站增设了盲文站牌,并在十字路口增设了音响指示器,以方便盲人。此外,在这几条大街以及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区的其他繁华街道,还建造了2至3座公共厕所,增设了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的大略单纯坐式便器。
1986年,北京市政府颁布《关于安排残疾人就业、生活和学习的规定》,明确哀求城市方案、设计和建筑部门在新建公共举动步伐和公共建筑,改造和扩建繁华街道、公共场所时,应考虑残疾人的方便,进行无障碍设计和培植。同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七五”期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植的多少方法》提出:各区都要按照无障碍通畅的哀求,改造一至两条繁华街道,方便残疾人活动。
1987年12月13日,《北京日报》2版
北京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改造公用举动步伐,为残疾人创造方便的社会环境。1987年,王府井百货大楼、北京工艺美术做事部、王府井新华书店、朝外大街的东大桥百货商店等商业举动步伐进行了无障碍建筑改建,这些地方初步办理了乘坐轮椅的残疾人购物、洗衣、理发等场所进门难的问题。
1992年12月4日,《北京日报》6版
1988年,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和北京市市政设计院共同拟制了《方便残疾人利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这是全国第一个无障碍设计规范,由当时的培植部、民政部、中国残联颁布,在全国试行。规范颁布后,北京在亚运村落及一些新建、改建的商业、文化等公共举动步伐中,部分采取了无障碍设计。一些居民住宅也进行了无障碍设计试验。可以说,当时北京在城市无障碍培植设计方面已走在了全国前列。(1992年12月4日《北京日报》6版,《本市城市无障碍培植居全国前列》)
1992年,月坛南街人行天桥建成,这是北京第一座无障碍人行天桥。李士炘/摄
2
全国第一条盲道修在蓝靛厂
在无障碍举动步伐培植中,盲道是主要的组成部分。盲道是用分外形状的砖铺成的。它利用盲人的脚感浸染和盲道砖的助感事理进行提示:条棱砖——直行;大圆点——到达某详细位置;小圆点——止步。对付盲人来说,盲道便是他们的眼睛。
1990年,由于没有人带路,也没有盲道“导航”,一位盲人推拿师在回家的路上,欠妥心掉进了海淀区蓝靛厂附近正在淘挖的污水井中,险些丧生。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由于蓝靛厂是盲人聚居区,有数百名盲人在那里事情和生活。(2002年11月8日《北京日报》7版,《十一年铺盲道八百公里》)
2002年11月8日,《北京日报》7版
1991年,为方便橡胶五金厂200多名盲人职工的事情和生活,北京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在蓝靛厂附近的百货店、邮局、粮店、公共汽车站等地段,铺设了1600平方米盲道。这条盲道是全国第一条盲道,结束了我国没有盲道的历史。
1991年,北京在海淀区蓝靛厂附近铺设了1600平方米盲道。这是我国第一条盲道。程玉扬/摄
那些年,建筑、改造盲道险些每年都会被列为政府为残疾人办的实事之一。1993年,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照,明确哀求新建道路必须建筑盲道;1995年,北京市政府对新建工程增加了盲道等无障碍设计的审查内容,对不符合哀求的一律不予通过。但是,由于一些工程设计者、培植者认识不到位,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的盲道培植进展速率很慢。截至1995年底,全市铺设盲道不敷50公里,个中许多还铺设得不规范。
1999年4月22日,《北京日报》6版
1999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无障碍举动步伐培植管理办法,正式将包括盲道在内的无障碍培植纳入城市培植法制化轨道。此后,盲道的大规模培植和改造开始在全北京范围内展开。到2008年时,仅城八区范围就已铺设盲道781条、长1326.33公里。
再今后,公共场所的盲道逐渐增多,残疾人出行越来越便利。
3
残疾人自主登长城做“豪杰”
进入新世纪,北京的无障碍举动步伐培植更加以人为本,更加看重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很多景区、景点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残疾人不用家属陪伴也能自己逛公园了。
2002年,市园林局投资50万元,在北海公园团城北侧的楼梯安装了京城第一部无障碍升降梯,残疾人及其他行动不便的游客坐上这部升降梯,可以安全地抵达团城顶层,不雅观赏团城及周边景致。(2002年11月14日《北京日报》7版,《坐轮椅可游览北海团城》)
2002年11月14日,《北京日报》7版
后来,园林部门对全市近50个公园进行了无障碍举动步伐改造。颐和园东宫门售票处专门设置了残疾人专用售票窗口,这个窗口高度只有80厘米,坐轮椅的游客可以通过一条木质坡道直达此窗口。公园内整条环抱昆明湖的线路,轮椅都可以顺利通畅,沿线的4个厕所设有残疾人单独洗手间和专用坐便器。植物园里也是如此,无论是展览温室还是卧佛寺,轮椅通道都畅通无阻。(2004年8月26日《北京日报》1版,《五十个公园改造无障碍举动步伐》)
2004年8月26日,《北京日报》1版
2007年,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7571万元,大规模进行无障碍举动步伐及标识牌改造。圆明园、中心电视塔、戒台寺等许多景区、景点增设或改造了无障碍坡道,天坛等景区增设了盲文解释牌,残疾人游览更方便了。那一年,全市60家紧张景区内无障碍坡道达到12028平方米、扶手3183延长米。同时,市旅游局及干系部门还完成了其他无障碍举动步伐的培植与改造443处,知足了分外人群的游览需求。(2007年12月17日《北京日报》8版,《7571万元投向标识牌及无障碍举动步伐》)
2008年,游客乘坐残疾人轮椅升降台登团城游览。当年,北海公园实现环湖无障碍游览。孙戉/摄
2008年,延庆八达岭景区残疾人无障碍登城举动步伐启用,坐轮椅的残疾游客首次实现了自主登长城做“豪杰”的梦想。新建的无障碍坡道位于关城东门外北侧山坡上,全长180多米,宽约两米,坡面角度在15度以下,两侧装有高约1米的护栏,中途每隔10米旁边设置一个平台,供残疾游客中途安歇。在建筑无障碍坡道的同时,景区还在瓮城内建筑了垂直升降机,以方便残疾游客登城。
4
轮椅族无障碍出行
由于出行不便,很多残疾人都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更甭提坐公交、地铁了。
2003年,地铁八通线开通,这是北京第一条实现无障碍设计的地铁线路。车站有盲道和残疾人通道,有残疾人专用直升梯,有的车站还配备了轮椅爬楼机。车站的卫生间也进行了无障碍设计。此后,地铁老线路都进行了无障碍举动步伐改造,新线路都采取无障碍设计。
2004年,无障碍公交专线开通。贾同军/摄
2004年,北京第一条无障碍公交专线开通,这条线路全长11.65公里,共15站,途经东单、王府井、天安门、西单等繁华地段。本报2004年11月24日1版《坐着轮椅上公交》有这样的记载:车门打开,车厢中一个台阶也没有,一步就可以跨入。车体向外侧稍稍倾斜,本就比一样平常公交车低不少的底盘,此时距地面还不到一个巴掌高,与马路沿比齐,方便轮椅高下车。原来,无障碍公交车采取了空气悬挂底盘,一放气就能降落高度,让连接车门与马路沿的踏板险些没有坡度。启动前再充气,又可以规复到行驶高度。
北京奥运会期间,本市开通了34条无障碍公交专线,投入无障碍公交车750辆。残奥会期间,16条连通奥林匹克中央区、残奥村落等重点地区的无障碍奥运公交专线投入运营,配备无障碍公交车600辆。奥运会后,客运量较为集中并较好地知足残障人出行需求的10条无障碍公交线路变为常设线路。
2010年8月16日,《北京日报》9版
2010年,京城共有3600辆无障碍公交车投入运营,北京也成为全国拥有无障碍公交车最多的城市。(2010年8月16日《北京日报》9版,《3600辆无障碍公交车投入运营》)
近年来,北京的无障碍公交车数量连续攀升,根据方案,到2021年,北京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率将达到80%。如今,北京交通的无障碍举动步伐不断延伸,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交通场站的无障碍水平全面提高,方便了残疾人出行。
5
重残人家庭免费无障碍改造
家门口台阶改坡道,卫生间里铺防滑砖,厨房里灶台降高度……从2006年起,北京开始为重残人家庭免费履行无障碍举动步伐改造。
2006年2月25日,《北京日报》5版
51岁的彭德自2001年出车祸造成双下肢瘫痪后,一贯坐在轮椅上,须要家人寸步不离的照顾。由于门口有台阶,轮椅未便利进出,他险些整天都在屋里躺着、坐着,大小便也都在屋里办理,“觉得自己便是家人的累赘”。自从家里进行了无障碍举动步伐改造,彭德可以自己坐着轮椅自由进出屋门、院子,自己上厕所了。(2007年8月9日《北京日报》4版,《房山180户残疾人家里实现无障碍》)
2012年11月17日,《北京日报》6版
仇女士也是无障碍举动步伐改造的受益者。客厅和阳台之间十几厘米的落差,一度困扰着下肢瘫痪的她,而她若想洗一次澡就更困难了。无障碍举动步伐改造后,她家客厅和阳台之间铺设了坡道,可供轮椅通畅。卫生间里装上了安全抓杆,花洒可以高下移动,还添置了一个浴凳,这样一来仇女士就可以坐着沐浴了。(2012年11月17日《北京日报》6版,《残疾人家庭可申请无障碍改造》)
2007年,为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出行,月坛街道购置了便携式轮椅升降机。方非/摄
到2015年,北京已为近10万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基本实现了重度残疾人家庭全覆盖。未来,针对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将实现“点对点”做事,根据不同家庭的不同特点,供应有选择的改造项目。届时,北京的无障碍举动步伐培植将更加完善,残疾人的生活将更加便利。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