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点将

点将唱片一度也算比较有名的公司,规模比较其他公司觉得稍小,拥有的歌手实力却不算低。
点将唱片于80年代前期成立不久,创始人桂鸣玉大姐就以非常敏锐的眼力,签下“台湾大学城大专创作歌谣比赛”演唱组的冠军张清芳,当时正是年仅十七八岁的大学生。

盘点港台华语盛行乐坛消失的十大年夜唱片公司下篇 休闲娱乐

熟习张清芳的歌迷都知道,她个子蛮小,形象并不出众。
桂鸣玉就压上这种形状普通但颇具亲和力的觉得,当然更主要是她的嗓音实力。
1985年第一张专辑《激情过后》一战成名,随着《我还年轻》《亲爱的请不要说》等专辑都引人瞩目,从此开启张清芳迄今超过30年的唱将生涯。

以80年代中后期的盛行音乐圈来看,论有嗓音条件的女歌手,说一句一抓一把该当都不过分;再论有样貌身材的也不在少数,谁敢担保看上去超级普通的女学生张清芳一定就会脱颖而出呢?

张清芳《负责的眼睛》专辑1992年

老板桂鸣玉就有这样堪称“第六感”的独到眼力和包装策略,除此之外,实际更主要的是,这家公司有曹俊鸿、姚谦这样一流的创作人,总体能坚持张清芳的音乐水准。
后来很多宣扬都还说,张清芳出道30多年的歌手生涯险些从无涉及绯闻的炒作,唱片销量非常稳定,有着大批虔诚的歌迷粉丝。

这一说法大体是事实,但也不绝对。
正如笔者几次再三强调,对付一个歌手来说, 除非自己有写一手好歌的能力,能否成功与互助的音乐人关系实在太大了。
唱功反而并不是紧张条件,哪怕唱的水平一样平常般,只要有精良创作人供应好歌支撑,一样可以混出名堂。
张清芳纯挚一个歌手,专辑水准相对稳定,与差错音乐人曹俊鸿的关系就相称大。

曹俊鸿早期为蔡琴、黄莺莺、苏芮这些女歌手写过歌,90年代也为滚石的“男神”级歌手张信哲写过风靡一时的《有一点动心》和KTV神曲《过火》,创作实力毋庸置疑。
但曹俊鸿最好的作品一定是给张清芳,类似有点像季忠平写给许茹芸,李正帆写给赵咏华(李正帆18岁就混音乐圈,成名作是伊能静的《十九岁的末了一天》,进入滚石与李宗盛一起制作过陈淑桦《梦醒时分》这样的主要作品,然后与赵咏华互助默契。
21世纪往后又参与打造过梁静茹、郁可唯),还有陈佳明给许美静,浩瀚歌迷都会揣测这种音乐人和女歌手之间的“心腹”关系每每觉得很不一般。

曹俊鸿从《紫色的声音》《加州阳光》《负责的眼睛》《光芒》(打破百万张)、《旁边》、《赤色》、《燃烧一瞬间》、《大雨的夜里》到《纯粹》,从起步到顶峰,张清芳一起走来背后险些全有曹俊鸿的身影。
到1997年点将并入百代唱片,曹俊鸿才离开张清芳到内地,两人关系告一段落。

进入百代后,李正帆接手与张清芳互助过《花雨夜》专辑,也算保持水准,之后的张清芳逐渐不如从前的觉得。
此前曹俊鸿与张清芳的确就引起过一些议论,但究竟如何外人不得而知。
实际曹俊鸿是身体抱恙(到内地有安心养病和阔别俗世的两重缘故原由),两人结束险些长达十年的感情,并非张清芳从来没有关于私生活的流言蜚语,只不过真正缘故原由是很多年往后才被揭晓的。

郑智化《老幺的故事》专辑1988年

点将卖力人桂鸣玉的确是一个不走平凡路的人,推出歌手每每都比较另类,引发话题的还有一个郑智化。
郑智化虽然有才华,可本来不是搞音乐的,而是混广告界,乃至做广告也有误打误撞的觉得。

郑智化参加广告公司口试,听说也不懂什么专业知识,由于他学的专业实在是土木工程。
不知道是他口才好还是对方给了一些同情,好歹供应郑智化一个事情机会,他在广告公司干了三年多,为客户写了一些产品广告歌,因此被桂鸣玉创造。
由于桂鸣玉从前与广告界也有渊源,以是她做音乐善于包装和营销,这在盛行音乐圈原来普遍,比如杨立德、许常德等音乐人都有广告界背景。

郑智化虽然一早就能创作,可专业音乐知识也基本为零,入行还是要从头开始学。
很多人也不大看好,但桂鸣玉认定郑智化会有不俗表现,就请公司资深音乐人陈扬为他量身定制专辑。

陈扬是七八十年代与李寿全、陈志远齐名的作曲编曲大腕,扬名天下的创作该当是《鲁冰花》(作词是姚谦,可算他的成名作)了。
陈扬自己也唱歌,由他脱手扶持,可见桂鸣玉对郑智化的重视,这便是他的《老幺的故事》。
有陈扬精心编曲,再把郑智化的创作力结合,从此台湾歌坛涌现了郑智化这么一个绝无仅有的创作型歌手。
他的歌曲特色是偏“小说化”“故事化”,有开放性和思想性。
这与绝大多数歌手唱歌强调“抒怀”或“宣泄”非常违背,可以说反潮流。

歌曲与音乐的抒怀功能仿佛自古以来是天生的,从《诗经》《楚辞》就这么定义了。
所谓“诗歌”,原来“诗”就为了“歌”而生,虽然古代不是没有叙事与“讲故事”(如经典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但几千年来,这个比例实在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但郑智化却在盛行音乐中大大开辟这一分外类型,连《别哭我最爱的人》《麻花辫子》等听起来旋律很抒怀的歌也带有故事性,与纯粹抒发情绪的歌曲是有很大差异的。

可郑智化在点将韶光并不久,很快1991年被飞碟拉走(离开点将的缘故原由是一个谜,可能桂鸣玉虽很欣赏他,《老幺的故事》也算引人瞩目,多数人对郑智化的出息恐怕并不看好,以为他太非主流吧),郑智化在飞碟凭《私房歌》(当中有《水手》《中产阶级》《大同天下》《三十三块》《未婚爸爸》《淡水河边的烟火》等,水准非常高)《星星点灯》两张专辑险些红透大江南北。

优客李林分伙前推出的《昨日今日永久精选》1995年

点将唱片其余还有优客李林、曾淑勤(名声相对较弱,曾演唱许鞍华《客途秋恨》同咭片子主题歌,由张曼玉、陆小芬主演)等歌手,实在也有一种特点,听说他们从前也参加各种比赛,却不像张清芳那么好运,属于各种被淘汰,但桂鸣玉还是创造他们各自的潜力,末了揽入点将包装推出。

比如优客李林在1991年以《认错》专辑出道,像林志炫这样的一等好嗓音,居然多次失落败恐怕很难让后来的歌迷相信。
进入点将唱片,这张专辑的歌曲几年来早和李骥完成,实际是得到贷款独立制作交给点将公司发行。

这一办法貌似也是点将的考试测验,给新人一种机会,如果卖得好就可以顺利入行,否则对点将没多少丢失,顶多公司投入一些宣扬资源,顶多还是优客李林的确不具备实力,制作用度的丢失得他们自己承担。

好在《认错》成绩不错,还得到不少名誉,优客李林算是成功崭露锋芒。
随着第二张专辑《黄丝带》也坚持水平,这时他们与张清芳先后互助了《爱你没商量》《出嫁》,把优客李林的人气推到更高位置。
第三张《少年游》更加成功,点将乃至考虑为他们推英文专辑了。

可1995年他们有名度打开往后,由于合约到期,反而没有再和点将续约,两人居然宣告终结。
都知道,后来林志炫以个人身份再战歌坛闯出名气,而李骥单飞则又和点将续约,不过李骥是纯粹创作人才,演唱的确不是他的强项,反响明显不如过去与林志炫互助。
直到2005年前后,两人在内地演出时有过重聚,乃至再以优客李林名义开演唱会卖一卖情怀。

点将唱片除了努力发掘出一批歌手之外,为了拓展古迹和名声,实在也大力收买过像伍思凯、蔡琴、林慧萍、江淑娜这样已经很有名气的歌手,一度成为不可忽略的台湾本土唱片公司。

到90年代中期,点将唱片还是被外来的更有实力的百代吞并,以是张清芳、伍思凯等一些重点歌手顺势进入百代。
比如伍思凯与同期转入百代的张信哲开始互助,为他制作超过滚石期间的《宽容》《挚爱》《梦想》等风靡一时的经典专辑,反而伍思凯自己除了《舞月光》《怎么做朋友》后,大量精力都转入幕后,逐渐归于沉寂。
由于他们长期都属于一个经纪人,多年来两人既密切又面上“互怼”的关系常常让歌迷当做八卦话题。

就算号称音乐界历史最悠久的百代唱片,也并没有在华语乐坛霸占鳌头多久,点将与百代两家联合,各自苦心培养多年,当时堪称豪华的台前幕后阵营超越2000年往后没有几年就陆续风骚云散了。

八、百代(含金牌大风)

百代长期以来都是号称环球最资深的唱片公司,早在20世纪初留声机时期就开始灌录唱片,几十年内都位列天下五大之一。

到50年代,英国单独成立了百代公司,在全天下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支机构,一度为英国音乐唱片界的龙头企业。
可坚持到2000年后,百代唱片在亚洲大中华地区先后两次被合股分拆,终极国际上的百代音乐版权资源也被索尼公司以22亿美元吞并,彻底闭幕了百年辉煌之路。

在中国市场来说,百代公司极有渊源,早在20年代就在上海展开业务。
只管百代公司正式出身是50年代,可“百代”这个中文词却早就在中国出身。
源于该公司收购的一家Pathe-Marconi唱片,百代正是Pathe一词的中文音译。
这家公司的地址到现在还为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公司所拥有。
旧上海期间,这家公司就推出有周璇、胡蝶等有名歌手,还有聂耳、冼星海等著名作曲家也在这里录制歌曲。

环球盛行音乐飞速发展的时候,百代公司也在港台地区推出很多明星抢占市场,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点有罗文、陈百强是非常有特点的歌手,他们音色纯洁,歌曲旋律大多契合70年代以来风靡的小调风,有独特的怀旧气质。

像陈百强于1977年从无线电视台出道,一开始就定位唱歌,并不以演戏为主,只管影迷都知道,陈百强寥寥几次演电影《失落业生》《秋日的童话》等都很让人难忘。

刘德华首张专辑《只知道此刻爱你》1985年

实际陈百强在百代唱片的韶光并不长,只发了《First Love》《不再堕泪》两张专辑。
个中有不少歌是自己创作,像《眼泪为你流》等也算代表曲目。
之后改投华纳,推出像《摘星》《今宵多珍惜》等更多经典作品,把怀旧和潮流看似两种很抵牾的韵味,在他的粤语歌中结合的很好,以是陈百强多年来一贯受欢迎,该当说和他意外早逝并不完备有因果关系。
虽然受限于时期,他的歌曲多走抒怀风,纵然本日重温也能够被接管。
由于陈百强彷佛很早就捉住一个症结:怀旧本身永久都是“盛行”的一大元素。

由于陈百强、罗文(后加入华星)这些歌手很快跳槽,80年代的百代实力并不强。
但最早阶段的刘德华却在百代有近5年韶光,出过好几张专辑。
都知道,刘德华从前属于无线电视台演员。
由周润发举荐他出演许鞍华的《投奔怒海》跨入电影圈初步得到瞩目,当时刚二十岁。
本片的老板是著名影星夏梦,她刚退休专门成立了青鸟电影公司。

参演《投奔怒海》,刘德华与歌手出身的林子祥互助(林子祥一贯是喷鼻香港华纳唱片的台柱,他的前妻吴正元是喷鼻香港华纳的总经理),受到鼓励往唱歌发展,包括请教林子祥演唱技巧。
刘德华在1985年与无线因续约闹得非常不愉快,听说新合约专门针对接演电影有严格限定,导致TVB把当年准备由刘德华主演的《雪山飞狐》改成吕良伟,随着就酿出雪藏打压风波。

以是这一年,刘德华把重心转向音乐,可惜《只知道此刻爱你》《情绪的禁区》《回到你身边》《爱的连线》等几张在百代的专辑反响都不太好。
刘德华短期向林子祥请教的根本没学到家,到1990年刘德华再转到宝艺星才真正入行,他碰着真正给歌唱打下根本的制作人杜自持。

杜自持与作曲大家顾嘉辉是世交,22岁就拜入门下作私人助理。
80年代中期力推了李克勤、林忆莲两位非常精良的歌手。
碰着刘德华时,他认为声音乍听还行,可轻微倾听就能创造刘德华根本不会唱歌,只会随着旋律觉得走,一句歌词哪里停顿、哪里换气都不知道,要手把手重新教,实际他们年事相称。

张宇《一言难尽》专辑1995年

经由杜自持负责打磨,加上刘德华对事情的敬业、负责、努力是从无瑕疵,《可不可以》《爱不完》《如果你是我的传说》《一起走过的日子》《来生缘》等一系列国语粤语专辑轮番推出,终于成功打开音乐奇迹,此后牢牢霸占四大天王之一,比作为演员多年靠耍帅和接片杂靠谱许多,当时他的专辑险些每张都卖过100万,这份成绩单非常踏实。

由于早期歌手流失落严重,90年代往后,百代开始大力发掘新歌手,巫启贤、张宇是力推的新秀(巫启贤从80年代就出道了,但多数专辑是在新马地区发行)。
从1992年到1994年,短短三年,巫启贤在百代推出《尘凡来去一场梦》,《等你等到我心痛》,《太傻》和《爱情傀儡》,险些张张出名,迅速在华语市场打响有名度。
之后《爱那么重》也依然保持很高人气,乃至巫启贤开始偶尔混迹喷鼻香港影视圈,演过《慈云山十三太保》一类电影,还拿下过演出新人奖。

与他类似创作型歌手张宇,比巫启贤稍晚1993年加入百代,听说是出于音乐人袁惟仁举荐。
第一张专辑《存心良苦》已树立他比较“苦情”的路子,刚好契合他有点沙哑的嗓音。
之后《一言难尽》《》《全体八月》《一个人的天荒地老》《雨一贯下》等等,开启他非常个性化的道路,加上他的音乐和黄金差错十一郎(本名萧慧文)几近完美的互助,很快收成浩瀚歌迷。

实际从张宇出道前就开始为其他歌手写歌,如1992年万芳的《猜心》(收在《真情》专辑),第二年被王菲(当时还叫王靖雯)翻成粤语版《如风》(收在《十万个为什么》专辑)。

百代为了做大业务,终于90年代中期吞并点将唱片,在经营方面吸纳原点将的核心——姚谦,主推跳槽加盟的那英、王菲两大实力女唱将,迅速成为华语乐坛最引人瞩目的大公司。

在此之前,百代拿得脱手的女歌手恐怕只有一位1993年旁边加入的彭羚。
其他像邝美云早在1989年就从宝丽金过到百代,当时公司的原创和包装都乏力,邝美云的代表作总给人觉得是翻唱,哪怕她是原唱都不红,比如著名的《随意马虎受伤的女人》和《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以至于地位尴尬,她于1997年后就逐渐淡出了。

张信哲《梦想》专辑1996年

彭羚的实力和影响都不算差,在并入点将之前,彭羚还不能说打开多大局势,她一样平常是配唱影视歌曲,比如周润发去好莱坞前的《和平饭店》的主题曲《完备因你》,TVB剧集《廉政英雄》主题曲《出色女子》等。
彭羚推出《囚鸟》代表作已是1996年,两年后彭羚结婚,被财大气粗的索尼(90年代还叫新力哥伦比亚,由于从属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004年与另一大唱片BMG合并后才开始主推索尼名号,但日本公司的牌子则一贯是索尼,并没有涉及BMG的字样)挖走了。

出道以来话题不断的王菲,与宝丽金的新艺宝合约到期后,曾因有身暂别乐坛。
1997年产后以6000万身价加盟百代唱片成为华语音乐界一条重磅新闻。
当时王菲自己出资参与制作,与制作人梁荣骏和经纪人陈家瑛(在王菲之前她是陈百强的经理人,与王菲从1992至2004年互助了12年,之后包装的便是红极一时的陈奕迅)合资拥有“一间制作”,在百代共推5张专辑《王菲1997》《唱游》《只爱陌生人》《寓言》《王菲2001》,首尾都刻意用“王菲”名字为标识,考试测验个性的音乐,基本没有太商业化的歌曲了,乃至就连演唱也非常轻松和恬淡。

而王菲的资深好姐妹那英之前也算宝丽金渊源颇深的福茂唱片歌手,同一年和王菲一起入百代,两人凭一曲《相约九八》唱的街知巷闻,一把将那英推上一线地位。
那英在百代的包装下,《征服》《干脆》《心伤的浪漫》三张专辑完备是港台盛行歌曲风格,并且质量上乘。
2001年,那英过到华纳唱片,《我不是天使》《如今》等专辑连续保持影响。

百代业务的如日方升,紧张归功于原点将公司元老之一,也是主要作词人的姚谦成为百代唱片亚太区的卖力人,一手发掘萧亚轩(1999年首张专辑就拿下百代亚洲片区年度销量冠军,仅台湾市场就超过50万张,百代期间险些张张专辑都热门,红到喷鼻香港影坛救市力作《无间道》也让她客串亮个相)、江美琪(参加歌唱比赛时并不算特殊精良,只有第四名成绩,形状也非常普通,出道期间专辑打出“我爱王菲”“第二眼美女”等充满噱头的名称,当时并不很成功,等有江美琪自己风格往后,凭《双手的温顺》《想起》等抒怀风歌曲终于赢得较多歌迷接管)、戴佩妮、侯湘婷(出道仅三四年,2002年《17、18、19新歌精选》之后,侯湘婷基本转入影视圈,往后只出过两张影视原声专辑),也挖来王菲(姚谦早期为王菲写过《我乐意》等代表歌曲)、林忆莲(从前在华纳,大红是在滚石并和李宗盛有一段感情纠葛)、蔡依林。

像蔡依林先在环球出过三张专辑,2001年闹出单方面中止合约轇轕,详细底细外人并不很清楚。
据公布的新闻来看,蔡依林认为只与环球有专辑合约,但环球代表经纪人吴大卫(从前飞碟比较二线的音乐人,本身也是歌手,与黄莺莺等有互助)认为还拥有广告、演出等包装项目在内的事务。
但蔡依林与家人认为条款和账目不清,坚持结束互助。

一年后进入索尼凭《看我72变》《城堡》等专辑翻身大红,到百代发的《舞娘》《唯我独尊》都保持水准,乃至发过英文专辑《爱的练习语》,这期间算是蔡依林的顶峰阶段。
之后再转入华纳仍旧算天后级人物,但状态逐步开始滑坡。

以是通不雅观来看,由于姚谦出色的整合伙源,发掘新人,一手把百代的事务打造到顶点,这一阶段的百代旗下女歌手新老兼顾,最为豪华壮盛,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与百代反抗,轻微理解幕后的歌迷至今都对姚谦的大名如雷贯耳。

王菲跨世编年夜碟《寓言》2000年

他从点将起身,一开始就与张清芳、江淑娜等女歌手互助,后来也长于发掘栽培女歌手,因此得到一个“最懂女民气的音乐人”雅号。
百代唱片从1997年到2008年有十年旁边韶光为华语音乐界的俊彦。

以这一年为分界,当时蔡依林跳槽华纳,随着江美琪与百代合约期满,戴佩妮的顶峰期结束(之后《体谅我便是这样的女生》《回家路上》《纯属意外》等专辑版权不稳定,水准也参差不齐),重磅人物林忆莲在2006年《呼吸》后也离开了,先2010年后在华纳出过《两心花》等歌曲(属于电视剧《出轨的女人》原声专辑),然后跳环球有《盖亚》等新专辑,风格已经很分开过去的林忆莲。

王菲早在2005年与百代合约期满后就半隐退,到2010年往后才又偶尔参加一些演出,也没有再正式推什么专辑。
小天后萧亚轩也是2005年与百代约满转去华纳(她与华纳签了两次合约,到2006年才正式通过刘天健签约,发了一张专辑明显不如百代期间)。
2008年被与百代有渊源的金牌大风重新拉拢,推出 《三面夏娃》《钻石糖》《洒脱小姐》等专辑重拾一些人气。

21世纪初期的百代看起来势头很盛,可实际已属于“回光返照”。
一来2000年往后整体音乐界开始滑坡衰落,歌迷粉丝当然不清不楚,可资深业内人士都闻得出危急的味道;二来由于一韶光歌手太多,宣扬推广方面屡屡曝出对某些歌手存心不敷,导致古迹下滑,终极沦为被其他公司再次收购的恶运。

首先,一个重大危急的标志便是姚谦于2005年离开百代。
实际2000年往后,之前宝丽金出身的大腕郑东汉基本接管了百代唱片大中华地区业务,以是,几年间,百代发生一段看似连续茂盛,实际被暗中掏空的诡异征象,这便是与喷鼻香港的金牌大风的合资。

金牌大风老板是与郑东汉多年终系密切的差错黄柏高,环球吞掉宝丽金及正东等往后,黄柏高离开单独组建了这家新公司,名义上属于与百代合资,单独卖力喷鼻香港地区业务,比如郑东汉的宝贝儿子郑中基就在旗下。

可多年往后再透过征象看实质,实际郑东汉因此百代大中华地区卖力人身份,和黄柏高联合以金牌大风的名义谋划取代原百代唱片业务,当时打出的名号是“步升百代”,实际已经在逐步削弱淡化百代的影响。

像林忆莲发粤语专辑《本色》(2005年)就属金牌大风,当然可以认为林忆莲仍是百代歌手,但正如公司名号是步升百代,金牌大风已经与百代并列了,可金牌大风的如杨千嬅(恰好杨千嬅在2006年与金牌大风合约期满)、邓丽欣等和百代毕竟就毫无瓜葛。
很难说金牌大风是被百代收购的关系,这方面有点再现当年华纳与飞碟的一幕,只不过凭郑东汉与黄柏高非常好的私人关系,两家公司并不像华纳和飞碟当年那么悲剧。

萧亚轩《来日诰日》专辑2001年

金牌大风与百代的合股及之后的业务趋势,以百代元勋姚谦离开的2005-2006年度,成为一个显著分水岭。
这一年,郑东汉拿金牌大风充作百代“子公司”说事,对别传播宣传这家公司独占喷鼻香港市场三成以上的比例,成功跃上喷鼻香港地区最大的娱乐唱片公司(貌似可以看出郑东汉是齐心专心要助力黄柏高的新公司上位)。
乃至可以大胆揣测,金牌大风与百代合资的意图便是要消化原百代在亚洲区的各种资源,借百代的壳壮大自己。

金牌大风于2002年才成立,短短三五年光景,黄柏高的业务能力虽然很强,可毕竟上风只局限喷鼻香港,可这家公司很快拿下浩瀚台湾艺人资源,乃至还有内地不少人脉,要说不靠郑东汉和原百代公司多年经营怎么可能办到?

比如周笔畅、许巍,比如胡歌风靡一时的《仙剑》影视歌曲(当时金牌大风代理了华研国际在内地的音乐发行,以是《仙剑一》有动力火车这一华研国际的歌手献唱);比如2009年甜心小天后王心凌签约金牌大风,都知道她一贯主打的是国语歌曲和台湾市场。
还有秦岚这种偶尔才唱歌、主攻内地影视剧的演员居然也属于旗下。
她因《还珠格格3》与黄奕一起出道,但并不像黄奕曾依赖保利博纳公司积极拓展港片市场。
秦岚只时时时会唱一些影视剧歌曲,到2013年与苏有朋合演偶像剧《非缘勿扰》,才正式发第一张专辑《一肩之隔》。

其次,等到金牌大风成功在港台内地独树一帜,没过两年,百代于2011年被索尼公司以22亿美元彻底收购,所谓大中华片区不复存在。
对百代21世纪后顶峰期的“改弦更张”,很难让人相信以郑东汉这种资深的高人会不清楚行情走向,或者说没有丝毫洞察力。
以是笔者认为,当时的发展动向该当是郑东汉故意为之,不至于百代忽然消逝的时候,公司这些资源随着一朝分崩离析,他像是提前数年就有了精明的“安排支配”。

可千算万算,只管金牌大风用十年旁边韶光好随意马虎做成了一盘精彩“大局”,势头正盛,并非没有旁人“黄雀在后”。
到2014年,华纳公司又大手笔在喷鼻香港单独收购金牌大风,所谓娱乐企业终归是大鳄横行,小鱼再机警机动还是难以避免被吃掉。

于是21世纪10年代往后,全体大格局就剩下环球、华纳和索尼三大巨子,唯一始终没有受外资滋扰生存至今的独立音乐公司,恐怕台湾只有滚石,而喷鼻香港只有2000年才涌现的英皇了,实在像滚石也曾与环球有一些发行业务的互助。

今时今日,重新核阅百代从并购点将再到与金牌大风的关系,多少可以看出这些唱片公司和盛行音乐如何走向衰落的一些内部趋势。

在外资公司多年干预下,不断进行拆分、并购的市场游戏规则,表面上的初衷可能是为了想把业务做大做强,但音乐行业和电影行业都属于文化与艺术为核心品质的东西,和其他产品、实体经济很有些不同。
更奇妙的是,音乐和电影也有差异,本身更契合盛行、常变、短暂各类不利于长期稳健发展的特性,以是更加“须臾即逝”。

如此,这些公司在面对激烈竞争的氛围下,急于发掘短期利益,以一个个明星为支撑,从90年代往后就更加追求盛行音乐的商业化。
试看90年中期到2005年这十年旁边,一方面让外人看到盛行音乐坚持着壮盛繁荣,另一方面却是唱片公司并购最激烈的十年,乃至伴随网络媒介的逐步发达,已经产生唱片工业衰落的征兆。

同样在这十年旁边的大环境里,早期诸多才华横溢的幕后音乐人已经和分分合合的公司企业们失落去依赖,很多当年制造无数好听歌曲的音乐人,基本陆续淡出了圈子。
以积极一些的眼力看,可能认为这是正常的人才交替,而本日再回顾看那期间,实际无所谓港台或内地的水土问题,而是太多人纯挚对盛行音乐的生产环境失落掉了激情亲切,在这种过于肤浅、粗糙的业态环境下,谁还走红,谁不走红,唱什么样的歌已经没有了意义。

九、 丰华

丰华唱片是当年飞碟唱片的后续。
1995年,飞碟被华纳吞掉,原创始人之一的彭国华重组了一家新公司便是丰华,前后带走了不少飞碟主要的人脉资源,运营层面有陈复明(代表作是给张雨生写的《一天到晚拍浮的鱼》)、陈乐融(一流作词人,比如姜育恒的《再回顾》、张雨生《每天想你》,乃至叶倩文有点口水歌气质的《洒脱走一回》。
陈乐融是全才式人物,包括传媒界,文艺评论界,作家圈,乃至戏剧影视界,这样厉害的实在不多见),还包括作曲编曲的大腕陈志远。
飞碟的另一元老吴楚楚,也大约在95年底或96年加入丰华,以他的资深地位出任该公司总裁。

当初飞碟超级豪华的幕后阵容,可能唯一一个没有跟到丰华,仍留在华纳的主要人物该当是陈耀川,从《忘情水》《天意》连续与刘德华互助,将刘天王的音乐爆款指数推向新高度。
1995年跟刘德华又一起到艺能动音公司(据一些资料透露,艺能动音实际便是宝丽金旗下原宝艺星结束往后重新组建的,刘德华与这家公司的渊源太深了),两人再推《真永久》《相思成灾》《中国人》等专辑全都大红大紫。

张惠妹《姐妹》专辑1996年

原飞碟歌手多数还是逐一过到丰华,比如张雨生,由他在丰华发掘了张惠妹。
另像林志颖、陶晶莹、苏芮、郑智化等,虽然在新公司没唱多久,可在丰华重新立足阶段,多少起到支持浸染。

随着丰华的名头打响,先后又包装了黄磊、黄舒骏、曾宝仪、范逸臣等一批有个性特点的新歌手,末了一度接手张清芳这样的实力唱将。
虽然丰华唱片总体气候不如飞碟时期辉煌,但丰华唱片努力坚持到2017年才彻底转让,在新世纪往后盛行音乐日渐没落的大趋势下,这家公司能坚持20年旁边,也是一个不小的传奇了。

比如张雨生末了一张专辑《口是心非》,陶晶莹的《姐姐妹妹站起来》等,实际整体已经大不如前,但对丰华当时打开局势也算有过难忘的一幕,至少主打歌还是令歌迷能够有影象的。

当然,丰华能够吸引歌迷,最引人瞩目确当是推出了张惠妹,起步的《姐妹》《BAD BOY》《牵手》等几张专辑张张火爆,全都卖过百万销量。
《姐妹》一脱手就破了张学友在台湾地区的记录,名不见经传的张惠妹只有区区24岁。
《BAD BOY》卖到140万,创台湾女歌手单张销量最高记录,险些成了一个神话。

后来《我可以抱你吗爱人》《不顾统统》开始加强一些抒怀风歌曲,也还是走红。
众所周知,正好《不顾统统》在新世纪初期成为张惠妹顶峰时溘然冷却的印记,和丰华的5年合约终止,以她积累人气,没多久华纳吸收了张惠妹。

在男歌手方面,随着张雨临盆生意外,郑智化于1999年退出。
实际郑智化只在丰华推了一张《夜未眠》,质量也远不及飞碟时《星星点灯》《落泪的戏子》那种状态。
像黄舒骏的重心也没有在唱歌,他在1998年加入丰华紧张是做总监,因此,丰华在前期比较挑大梁的男歌手只有一个林志颖。

林志颖的有名度也毋庸置疑,当年从飞碟出道时切实其实是不亚于小虎队的旋风。
随着年事增长,林志颖后来一些歌曲始终没有从前走红。
貌似他的成熟路线在丰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定位,虽然并不是没有好听的歌,像《男人是很好骗的》《黎明清晨前》《稻草人》等,他互助过的音乐人也绝不算少,飞碟期间和丰华期间完备是两套班底,丰华期间像黄国伦、陈国华等虽然不能像飞碟那批音乐人细心挖掘歌手的特质,但是歌曲质量还是不错的。
像如陈国华还曾和非常洋气的李玟互助过,也与后来的苏有朋有互助。
这便是所谓商业流水线的弊端,一样平常就主打歌的水准不低,只求好听或过得去,却不一定符合歌手的味道,然后其他歌曲没什么能留下印象,总体只是不温不火。

黄磊很有文青特色的《等等等等》2001年

本来丰华还推出过像黄磊这样带书卷气的歌手,一度比林志颖更有特点,《边走边唱》《我想我是海》《等等等等》接连三张专辑都很有味道。
幕后集中有陈志远、刘虞瑞、姚若龙、张方露、郑华娟、黄中原等极有实力的音乐人操刀,连制作人也一度请出大师级的李子恒担当,可见公司高下对黄磊的重视。

黄磊本人的声音实力客不雅观来讲极为一样平常,像《我想我是海》这种歌,只管很好听,可黄磊的演唱颇为吃力,副歌的句子多次反复就觉得他的气息明显不顺畅。
都知道黄磊出道明明是顶着专业演员的身份,唱歌的确是业余爱好,便是在走红阶段顺便在音乐方面玩一票,推出几张专辑后他就逐渐淡出。
当年他的事情重心恐怕连演戏都不算,玩票结束,体验过娱乐圈风云变幻往后,还是老诚笃实回到校园当老师。

在2000年之后,丰华唱片大量一线歌手跳槽或淡出,不得不又重新推出一些新人,影响又比90年代降格一个档次。
从丰华后期的挣扎,实在又可以从内部看到音乐公司为何衰弱的一个侧面。

如果从丰华自身缘故原由剖析,觉得还是延续当年来自飞碟某种“基因”。
幕后这一批音乐人多年来养成的原创风格总体偏传统,这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
可自重新世纪往后,华语盛行音乐圈经由多轮吞并组合,所谓大浪淘沙,如果没有特殊强大的业务根基,或推出的“产品”可以跟随时尚嗅觉,哪怕自身品味再如何独特,影响力还是越来越弱,这便是丰华这一类公司,乃至包括不少类似本土音乐公司终极走向末路的一大自身缘故原由。

反过来,同时这也是后来周杰伦、林俊杰这些能够把握潮流趋势,加上具备一定创作才华就能霸占潮头的主要缘故原由,哪怕像周杰伦一度被嘲笑批评咬字都成问题,实际并不成问题,早期一些偶像,连刘德华、郭富城、黎明不也统统被调侃过不会唱歌么。
演唱水平并未定议一个歌手能否走红,以是周杰伦这些晚辈能够上位实在是顺应了21世纪以来的盛行脉搏。

另一方面则是成本短缺国际背景弗成,连音乐产品过于视野狭隘或太小众也弗成,以是越是民族越是天下的这句话,在商业的盛行文化中是站不住脚的,在音乐、电影等等产品中与蕴含多少文化品位并无太多关系。

大量成本在不断影响制作趋势,大多数公司失落掉制作精良,注入文化内核的佳构意识,一味追求受众广泛和短期效益,以是盛行音乐原来多元化的面貌和整体氛围就损失了,连做一张完全专辑的都越来越少。
互联网时期下,连开拓一下唱片市场的心思都没多少了,连周杰伦坚挺走红近20年,实际歌迷也都清楚,最近好几年都没动静了。

丰华、上华、百代这类曾经撑起门面的还有被大鳄吞掉的“幸运”,其他很多公司恐怕连怎么去世的都不知道,终极只归结一句“时运不济”。
实在市场格局发展到这一步,与公司经营的音乐质量已经没有太直接干系,这个阶段所谓实力并不是指制作的歌曲,便是拼背后的成本。

从丰华这近20年命运,所折射的完备便是华语盛行音乐在新世纪何以日薄西山的一个真实缩影。

十、波丽佳音

波丽佳音是一家日本老牌公司,从属于富士产经传媒集团,本来专门从事发行影音产品,出身于60年代。
同样随着娱乐家当的兴盛,这家公司也开始包装歌手,成为一家主要的唱片公司,在全体亚洲都霸占一定地位(一度签下安在旭这样的韩国当红歌手)。
本身也有工藤静喷鼻香、上户彩、市川由衣平分离代表70后、80后很有影响的日本歌手。

随着七八十年代日本娱乐家当风靡亚洲,他们与港台地区(包括内地)互换非常频繁,波丽佳音很快把目光投放到华人娱乐圈。
最初像谭咏麟等资深歌手开拓日本市场就由波丽佳音卖力企划,像80-90年代的浩瀚盛行歌曲,原来都根据日本音乐人的曲子翻唱,也是歌迷非常熟习的背景。

张克帆《风的泪》专辑1996年

不过,波丽佳音真正进入华人地区,该当是台湾市场比喷鼻香港要早。
90年代初就推出L.A.Boyz,便是黄立行一家为主的组合,只不过没有持续多久。
1995年为一个主要标志,当时飞碟被华纳吞掉,除了一批核心团队另组丰华唱片,而以苗奇丽带领的开喜事情室艺人加盟宝丽金的正东外,原飞碟剩下一些歌手及创作人才基本被波丽佳音接管,比如早期的灵魂制作人之一陈秀男,成为这家外资公司在港台壮大的主要支撑保障。

歌手比如王杰、张克帆(他的音色纯亮,演唱实力非常强,抒怀味很正,在波丽佳音两年多推出三张专辑《还记得我吗》,《为爱伤心为你痛》和《谁都不该让你心碎》都有非常高水准,之后张克帆险些每跳槽一家都只出一张,逐渐就淡出歌坛了)、张镐哲(和稍年长的姜育恒同属韩国籍,但从上学就一贯在台湾,他和姜育恒一样,有很多老歌非常经典,像《不是我欠妥心》《再回到从前》《北风》《渡河》等等,在波丽佳音推出《好男人》也算风靡一时)、陈俊廷、黄中原(陈黄二人更多属幕后创作,但实际他们也唱歌)。

由于有一批实力音乐人主抓创作,波丽佳音也很快发掘包装新人,推出林佳仪、李婷宜(本来以广告模特出道,与成龙出演《一个年夜大好人》后急速把她推到一个焦点)等,同时还大量签下一些有特色的老歌手,像潘美辰、林子祥与叶倩文(叶倩文与林子祥认识和差错,听说偏偏是林子祥前妻兼华纳总经理吴正元先容匆匆成的,两人婚后在1998年宣告淡出,但叶倩文后来2002年后又偶尔连续推新专辑)。

随着台湾市场站稳脚跟,险些同时推进喷鼻香港市场,只不过挖掘喷鼻香港有影响的歌手不多,早期像伦永亮同样多是幕后事务(伦永亮早期就与华纳互助密切,比如和林忆莲、郭富城一些粤语歌),中间有一个唐文龙,实际属于演员身份较多。
真正发掘出来能撑场面的特色歌手仅有一个李蕙敏,也是伦永亮慧眼识人,签约波丽佳音。

王杰《出发点》专辑1997年

李蕙敏声音很有特色,可惜歌曲的传播面并不太广。
刚稍有一点名气就被当时宝丽金,之后碰着环球吞掉宝丽金,公司那种商业娱乐路线令李蕙敏的出息大受影响。
像1999年推出的国语大碟标题主打《他在屋顶唱歌》,拍MV广受批评走低俗风,李蕙敏的黄金期间就这么被蹉跎了,2001年和环球解约,她很快被人遗忘。

波丽佳音在港台地区的奇迹高峰就五年旁边,由于台湾波丽佳音的幕后与原飞碟的渊源极深,到90年代末,这家公司一度被同属飞碟班底的丰华收购,波丽佳音基本就算退出港台市场。

伴随这一迁移转变,像王杰是一个旧时期歌手没落的范例。
凑巧遭遇离婚外加自己的事情室结束(听说离婚与事情室经营不善关门有很大关系),因此返回港台,他选择加入喷鼻香港新成立的英皇娱乐,本以为在新千年往后能从喷鼻香港市场重新振作。
众所周知,没过两年传出被人排挤,被毁嗓子各类古怪传闻。

实际上王杰除了2000年前后的一两张国语粤语《从今开始》《GIVING》还不错,之后的音乐水准下滑之快,好比曾经辉煌一时的尼古拉斯·凯奇在影坛的那种堕落,末了连他本人都调侃自己是“一个过气歌手”。
若回看王杰在波丽佳音时的五张专辑《伯仲情深》《忘了所有》《爱》《出发点》《替人》,除了《替人》水准稍弱,其他四张专辑基本还保持飞碟时的味道。

那么,从王杰这一类歌手21世纪后基本遭冷的实际就能创造,总的来说,他们代表着90年代港台盛行音乐比较传统的风格。
对21世纪后的觉得并不大适应,当然像王杰本身歌曲实际并不主打“怀旧风”,他在英皇一度造型和歌曲都不断追赶时髦,乃至改走过摇滚路线,实际非常失落败,终极被视为新世纪往后迷失落自我很突出的一个案例。

短短数年里,实际波丽佳音让人印象深刻的新人只有一个林佳仪,也就推出几张专辑《一个人的我依然会微笑》《心动》《ALL ABOUT LOVE》《你是我心中最想离开的留恋》,一起水涨船高。
1998年,她被宝丽金挖走,一开始推出《没有你的我》也还保持水准,原则上宝丽金给林佳仪的自由度还比较大,以至于她的问题和其他一些歌手又不一样,但终极命运和波丽佳音同门出来的李蕙敏非常相似。

林佳仪当时虽然打开有一定有名度,实际和李蕙敏一样,还没有达到特殊走红的地步,但林佳仪加盟比较受优待,开始考试测验一些所谓自己喜好的新风格,曲风选择有点另类,实际大多不太贴合自己,导致后来并不太成功。

林佳仪《你是我心中最想离开的留恋》1997年

波丽佳音起初在盛行音乐还比较壮盛的90年代,凭借原来飞碟的资源推出的新歌手或维系一些老歌手还比较成功。
但在90年代末期与丰华面临的问题基本同等,当时市场格局已经几经折腾,剩下基本都是几家大公司,2000年旁边才陆续涌现新公司英皇、华研国际和金牌大风。

波丽佳音的倒掉,论实力不如在洗牌市场的几大外资巨子环球、索尼和华纳,当时还有古迹比较突出的百代。
论音乐和歌手,波丽佳音的歌手在盛行热度方面并不太占上风,比如林佳仪算是精良新人歌手,可远不是稍晚在环球出道的蔡依林,也不是在百代出道的萧亚轩的对手。
按说林佳仪在有名度方面还稍占上风,可迅速在环球唱片陷入沉寂,并非女歌手就一定要拼年轻形状的问题,与在新公司对音乐定位和对市场调节不恰当有很大关系。

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是华语盛行音乐末了一个高峰期,当时的繁荣茂盛让很多音乐公司被表面征象所蒙蔽。
但也就几年韶光,大部分曾经霸占潮头、被歌迷津津乐道的歌手(哪怕是天王天后级歌手)险些全都不复当年,多数只能以各种怀旧、纪念演唱会来增加曝光和创收,貌似资深歌手的市场代价已经变了形式。

以是本日,哪怕像深受粉丝关注的陈奕迅、周杰伦等等,或者不管争议仍旧坚持的杨丞琳等等,少数一些还可以凭发专辑来证明自己“资深”或者“实力”的歌手们,已经支撑不起这片天空。
绝大多数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出了偶尔在各种综艺或演出混个眼熟,险些全都隐退或半隐退,基本不再发片了。
不知不觉,华语盛行音乐的天下已经没有所谓市场和乐坛一说了。

虽然有一代一代歌手新旧更替的成分在内,但还是以为背后的唱片公司凭借成本整合或旁边的缘故原由更大。
公司看重旗下明星歌手带来的市场轰动;为此,歌手就要追求乃至迎合市场口味,以此达成“效益”;连带影响到助推歌手的大批创作人才,同样迎合粉丝去写歌包装定位……

如此反复循环,每家公司究竟有多少歌手可以带来真正较大效益,又会让多少歌手失落去他们的个性和音乐?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多数唱片公司终极的失落败每每都把任务推给市场残酷,市场无情,乃至后来制造一个虚无缥缈的“仇敌”——时期。

实际是,公司为竞争生存的经营策略,在追求盛行和效益的同时,不知不觉忘却他们的初衷是音乐。
真正导致大批公司在时期浪潮中衰落的,是当初那些热爱音乐、富有才华的创作者们,经历业界格局折腾后,一批批无奈选择逐渐淡出这个圈子,他们在业界的消散比台前一个个歌手的隐退更绝不起眼,后来的歌迷粉丝们只会关注台前的歌手们本日险些大家都能“创作”加以推崇,根本未曾在意行业的“内伤”已经无法修补……

即便本日剩下几个看似发达的“巨子”,并不虞味着就无忧无虑,实际历史已经解释,在华语盛行音乐的岁月年夜水下,真正的灵魂——音乐,已经由境千帆,黯然神伤,随着雨打风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