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安济桥经由两年多保护修缮已规复通畅,重现“衡桥夜月”美景

位于河北省衡水市的安济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565年历史。
2019年以来,当地启动安济桥修缮工程,然而,全体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曾被网友误以为破坏性维修的古桥修好了 汽车知识

2020年11月30日,本报刊发深度宣布《是“毁坏性维修”还是网友“误会”?——河北衡水安济桥修缮引发网友质疑事宜调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年多后,环绕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开展的维修加固保护工程竣工,古桥重新面向市民开放。
新华逐日电讯日前实地采访,理解到经由两年多的保护修缮,古桥关键部位得到稳妥掩护,“衡桥夜月”美景重现。

此前,网民对衡水安济桥修缮的质疑紧张集中在“铺设水泥砖到底是不是毁坏式维修文物”,部分网络媒体还揭橥评论称“换成水泥总少了一些味道,原汁原味‘不喷鼻香吗’?”

在当时,这些声音不仅引发当地群众关注,乃至还震撼了文物圈,大家险些一边倒地质疑文物保护部门“怎么能这样干?”在随后的采访中理解到,“铺设水泥砖”属于主不雅观忖度,实际文物修复过程中铺设的是条石。

据理解,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的安济桥为七孔连拱石桥,东西向横跨滏阳河,桥身两侧各设望柱58根、石栏板57块,每根望柱柱头雕有石狮。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1937年,侵华日军的气垫船沿滏阳河南犯,行至此处,因大水淹没桥孔不能通畅,遂将桥的中孔炸毁。
由于条件有限,1956年,当地群众以木桥衔接中孔。
1982年,政府拨款将中孔木桥拆除,改为钢筋混凝土构造。

查询文件看到,经上级文物部门批准的《安济桥维修加固保护工程设计方案》提到,混凝土构造的中孔历经近40年利用,构造稳定,能知足通畅需求,也这天本侵略者侵华的实物见证。
以是,在修缮过程中,应保持中孔现有钢筋混凝土构造,适当处理外表面,使中孔色调与周边折衷。

衡水市桃城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李福朝先容,当年日军炸桥时爆炸威力非常大,碎石飞出去几十米远,见证者曾表示“听到了巨响”。
这次修缮过程中,在河道中打捞出一些还能利用的老石材,这些原有桥面条石用以修补被侵华日军炸毁的中孔上部桥面。

按照修缮方案哀求,石栏板和望柱得以完全保留,但望柱上缺失落的石狮子不再补雕。
桥身两侧望柱上本应有116个石狮子,修缮后有的是原有的老石狮子、有的是做旧的新石狮子、有的则没有石狮子。

李福朝先容说,在修缮过程中,施工职员将全体桥面原有的沥青路面剥离后,原始桥面的石板和深深的车辙完全显现,水泥中孔正上方约20米长的桥面没有原始石板。
施工职员将水泥中孔上方桥面原有的灰渣、三合土全部清理干净,重新夯一层三合土,再铺上沙子以及新石板、少部分可利用老石材。
新石板同老石材一样,都出自河北邯郸、邢台山区。

针对安济桥修缮工程,还有网民质疑,“具有几百年历史的标志性车辙印没了,好好的古桥给毁了。
”另有媒体宣布称,“原有的石块布有缝隙,桥面中间有车辆长期碾压的车辙痕迹,呈现出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
但桥面中间新铺上一截平整的石材后,车辙痕迹也被截断了。

对此,李福朝在接管采访时表示,新石板适当进行了做旧处理,与老石板衔接处凿刻了一小段车辙,但并没有做出连贯的整条车辙。

在现场看到,在安济桥中孔上方石栏板的内侧底部位置,镶嵌着一块玄色大理石铭牌,上面刻有“安济桥中孔修缮解释:这次修缮中,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保留了当年日寇侵华的罪证,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等字样。

值得一提的是,安济桥桥面原有的沥青路面剥离后,桥东西两头露出的桥面石板比中间部分保存得更无缺。
据专家剖析,安济桥在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修完成后不久,滏阳河遭遇大水,桥两头被泥沙淤积,桥西头比东头淤积更严重,恰好形成了保护层,造成200多年来桥面石板如新。

此外,在修缮过程中,施工职员还打捞出被炸前的中孔上镶嵌着的一对吸水兽,其造型与相邻桥孔上的吸水兽不同,具有明代风格。
这解释,现存的衡水安济桥是清乾隆年间在明代残桥根本上兴建的,且建筑时利用了一些明代石桥的老石材。
但是,由于这对吸水兽目前无法镶嵌到水泥桥孔上,已经转移到博物馆保存。

宽大的青石桥面、维妙维肖的石狮子,以及几道深深的车辙见证着安济桥的历史和沧桑。
经由两年多的保护修缮,古朴典雅的石桥、石狮、石碑,和流水、明月构成了一幅“衡桥夜月”美景。
作为衡水市地标性建筑,安济桥历经两年多的修缮加固,如今正式规复行人通畅,再迎八方来客。
(王民、冯维健)

来源:新华逐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