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径山镇航拍图。余杭区委宣扬部供图
今年8月,余杭区聚焦短板、破题突围,开启了“推进西部富美,实现共同富余”新征程,履行西部富美“1355”三年行动。余杭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积极探索,制订西部片区家当发展方案,创新“1+5”山城协作机制,凑集人才、项目、活动等优质资源向西部五镇倾斜,重点推进家当兴美、生态秀美、生活乐美、数字智美、精神和美五大专项行动,打造“村落庄振兴样板典范、共同富余示范窗口”。
兴家当 生态担纲“唱主角”
村落庄振兴,家当为先。在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落,一条茶家当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即将“通达罗马”。
径山村落位于余杭西郊,这里古木参天、修竹叠翠、泉水淙淙,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茶园数量超过3000亩。径山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挖掘村落庄特色,擦亮了千年古刹“径山万寿禅寺”和“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的径山茶两张金名片。
近两年,余杭区以径山茶为主导家当,依托34.5万亩的国家当代农业家当园,环绕“种茶、做茶、卖茶、讲茶”四篇文章,深入挖掘弘扬径山茶的历史文化,全面推动茶叶生态栽种、精湛加工、品牌营销、茶旅领悟发展。2020年,径山茶品牌代价超过25亿元,家当园主导家当产值达47.91亿元,带动3.7万人增收致富。
径山茶园。余杭区农业屯子局供图
在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落,“茶二代”章红艳五年前放弃城里的事情,返乡创办了一家以传播茶文化为主题的民宿——五峰山房。民宿内举动步伐完善,集休闲旅游和家当发展于一体,400多平方米的茶空间可容纳50余人开展培训等活动。民宿外配有100余亩的茶园,可供游客不雅观赏及体验采茶、制茶、点茶等传统禅茶技艺。创业过程中,章红艳带领村落民线上发卖当地农产品和自家茶叶,还通过网课将径山的禅茶文化发扬光大。
念好地皮经,促进村落农户昔时夜发展,自然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加持。鸬鸟镇是浙江省“蜜梨之乡”,为促进鸬鸟镇蜜梨家当发展,余杭蜜梨“科技小院”依托共建单位力量,约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团队,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吴良欢团队等专业职员入驻,为鸬鸟蜜梨“看诊把脉、对症下药”。“经由一年的初步实验结果,我们根据当地土壤情形配制出的肥料,能有效提升蜜梨产量10%至20%,糖度提高0.5度。”浙江大学博士、“科技小院”紧张卖力人付浩然说。
坐落于鸬鸟镇的浙江余杭蜜梨“科技小院”。余杭区农业屯子局供图
据理解,余杭蜜梨“科技小院”发挥科技与家当结合的上风,环绕戏班土壤调查及肥力提升、梨树专用肥料及灌溉施肥技能研发、梨果营养生物强化等技能内容开展互助,探索“梨—羊—草”种养结合模式以及水肥一体化技能,干系研究成果运用后估量能使当地家当增收1300多万元。
从鸬鸟镇沿着北苕溪溯游而上,很快就进入了余杭区西北门户百丈镇。曾经的“毛竹之乡”在与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辅导下,利用林下空间发展中草药栽种,实现了经济和生态代价的双丰收。
半山村落村落民余林水是百丈镇敢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带头在自家林地上套种了50亩的黄精作为黄精栽种示范基地。眼看着栽种的黄精长势喜人,且今年的黄精价格日渐走高,余林水对付利用林下空间发展中草药栽种的信心越来越足。
在百丈镇溪口村落海拔700余米的高山上,一个当代农业园区为青山又披上了一件“绿衣”,这里栽种着能给当地带来约500万元年经济收益的传统中草药三叶青。近年来,园区企业杭州三叶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浙江三叶青的高效产出,办理了海内子工栽种浙江三叶青存活率低、药用代价部分成果率极低的难题,并进行家当化人工栽种。该公司卖力人先容,目前公司高标准栽种基地正在向外拓展,“希望拓宽中药材销路,扩大栽种规模,带动村落庄老百姓共同富余。”
践行“两山”转化,致力“西部富美”。当前,余杭区正牢牢环绕发展当代农业,通过加快农业当代化、推动农文旅领悟、壮大村落集体经济,推进屯子一二三家当领悟发展,构建当代村落农户当体系,助力余杭西部成为村落庄振兴样板。随着西部富美“1355”三年行动的有力推进,未来三年,余杭将新增50亿元投资,重点履行“绿色硅谷”、宣杭铁路不雅观光绿铁、“G235”创意经济绿廊、“齐心专心五镇”聪慧绿道、北湖草荡湿地“绿芯”、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未来村落庄培植、百村落百园百宿、教诲医疗优享、“余悦”文化惠民等十大重点工程。
美环境 抱团发展“一盘棋”
大美余杭,美在西部。余杭这些年来,通过履行“千村落示范、万村落整治”“六大西进”和俏丽村落庄专项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余杭西部的村落容村落貌变革显著、根本举动步伐明显改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家当经济发达发展。
黄湖镇青山村落曾经是个掉队的小山村落,村落民们靠山吃山,靠栽种毛竹、水稻和苗木为生,年轻人纷纭外出打工,只剩老人和孩子留守在村落落。龙坞水库是青山村落2600多人的饮用水源,却因村落民长期利用化肥和除草剂,导致水中氮、磷、溶解氧等指标都超标,变成了劣五类水。
龙坞水库像一弯蓝色月牙,镶嵌在连绵的山谷与竹林之间。黄湖镇供图
2015年,龙坞水库迎来了“重生”的机遇。该水库被公益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定为小水源地保护项目。大自然保护协会事情者和青山村落村落干部一起,把村落民手里500多亩低丘缓坡的毛竹林地集中流转过来,停滞利用农药、化肥,让地表植被充分休养生息。经由几年的管理,到了2018年,龙坞书库的水质已经提升到了国家一类水标准,成为杭州50公里范围内水质最好的水源地。
一汪碧水,吸引了一众新村落民在此安家落户,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在青山村落地。2018年,“融设计图书馆”从杭州市区五常大道搬进了东坞礼堂,30多位设计师入驻青山村落,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手工艺和当代设计;专注于自然教诲活动的青山自然学校在2019年6月正式开学;根据村落中地形专门定制的麦芒泥地跑顺利落地……
随着新村落民的到来,曾经偏远僻静的小山村落,在传统家当与创意文化的碰撞下,出身了更多可能,在这里能看到“未来村落庄”的样子。那些靠山吃山的农人,也放下了手中的锄头和镰刀,打开了新的生活办法,拥有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2019年,青山村落自然学校创始人约请村落民杨正钏参与制作各种木制举动步伐与摆件。眼看着自己人到晚年还能发挥余热,杨正钏干脆在家开了个“老木匠”木工坊,向村落民和游客展示传统木作工艺。国庆假期,木工坊开出的首节木工体验课就吸引了10多个亲子家庭参与。“木工坊很受大家欢迎,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最近我们家把楼上的客房和房屋外立面都重新装修了一遍,准备好好经营一下民宿买卖。”对付未来的生活,杨正钏一家充满了信心。
2020年,青山村落集体收入达66万余元,较上年增长50.25%;每年有超过3万人次游客来访,全村落经营民宿田舍乐的庄家超50户;在新村落民的引领下,20余名本地年轻村落民相继还乡创业就业。此外,一批文旅企业、体育健身项目也正在动手方案培植。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余杭西部五镇,既有像青山村落、径山村落、小古城村落这样通过环境整治、打造俏丽村落庄、充分挖掘本土特色家当,先一步富起来的村落庄,也有还在努力追赶的“后进生”。
如何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余?今年5月,径山镇召开了“村落庄新社区”培植大会,吹响培植共同富余示范村落的冲锋号角,通过村落村落合资、村落企携手、村落民共建的共富行动,聚拢起村落庄共富“合资人”,探索以“村落庄新社区”培植推动共同富余。
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落。公民网 章勇涛摄
按照“地域相邻、家当附近、上风互补”原则,径山镇成立了共同富余·径山村落庄新社区、共同富余·小古城村落庄新社区、共同富余·前溪村落庄新社区3个运行专班,与周边村落党组织结成“帮带共建”同盟,统筹推进以小古城村落、径山村落、前溪村落为核心的“3×N”共同富余培植行动,带动全域15个村落(社区),探索“抱团连片发展”之路。
“发挥各个同盟村落的上风,找准自己的定位,我们径山村落庄新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便是结合田园绿景、赤色平山、山水四岭、古镇双溪、禅茶径山等特色来进行文旅领悟。”径山村落党总支布告俞荣华表示,这是他们几个同盟村落“一把手”共同商榷出的发展操持,用一条径山绿道串联起径山花海、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央、山水见公园、小古城遗址展示馆等景不雅观,形成大径山范围内的全域旅游格局,吸引游客前来不雅观光游览。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径山镇共接待旅游总人次超39.7万,同比增长约46%;旅游总收入达2564万元,同比增长61.4%。
富百姓 因时制宜“出妙招”
鸬鸟镇的山沟沟村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因此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业态。游客可以去山沟沟汤坑景区听潺潺水声、品竹酒喷鼻香醇、看竹制长龙,可以在山沟沟茅塘景区体验网红7D玻璃桥、欣赏峡谷美景,也可以在竹林滑道、“穿越光阴”……
“山沟沟”变“喷鼻香饽饽”,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家当、百姓增收致富的紧张来源。山沟沟村落115家民宿、田舍乐经营得有条有理,今年春节期间,接待了超过10万游客参与当地的“山沟沟里过大年”活动。
眼看着村落里的人气旺了起来,游客多了起来,村落民施爱琴捉住机遇,将自家田舍乐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成了集住宿、餐饮于一体的高端民宿“竹与墅”,同时经营起了自主品牌的伴手礼。“今年我们店的整体入住率约70%,节假日常常一房难求,事情日期间也会有城里的企业来这里远程办公。”施爱琴说。
“竹与墅”民宿。受访者供图
开拓“卫星办公”旅游项目,盘活非假日经济。山沟沟村落干系卖力人认为,“卫星办公”模式在国外已有先例,余杭区西部五镇自然环境幽美,离市区较近,但每每在节假日才迎来客流高峰,事情日期间游客较少,民宿入住率很低,具备了给城市企业开展“卫星办公”的条件。作为山沟沟村落第一家试点民宿,目前竹与墅已经对接了3家杭州企业。“这些企业每次都会入住3天到一周韶光,我们民宿能为他们供应的便是安静的办公环境和味道正宗的田舍菜,让他们在这里放松身心,爱上这一片绿。”施爱琴笑着说。
地处余杭西北山区的百丈镇则另辟路子,引入公益组织和社会资源,以公益为主线,挖掘百丈特色资源,建立村落庄公益共同体,打造百丈镇的公益品牌,一个品牌突出、活动丰富、社会效应明显的特色公益公社正在形成。
“一把刀,一片竹,加上自身的恒心和毅力,也能雕刻出残酷的人生。”在百丈镇残疾人之家,坐在轮椅上的余杭区竹刻非遗传人方淼鑫像往常一样,又开始了他的竹刻技艺培训课程。随着他学习竹刻技艺的村落民也全部是残障人士。去年7月,方淼鑫受百丈镇政府约请,成为残疾人之家的卖力人。之后,他便开始开班收徒,让镇里的残障人士和他一样拥有一技之长,能够养家糊口,重拾生活的信心。
余杭区竹刻非遗传人方淼鑫正在先容学员们的石画作品。公民网 王萧萧摄
残疾人之家共展示了方淼鑫与学员们的上百件竹刻、石画、素描作品,成为了志愿者和游客们来到百丈镇必“打卡”的一站。方淼鑫说,周末一天能接待四五十位参不雅观者,不少参不雅观者都会通过购买工艺品的办法来献一份爱心。“作品售卖的全部收入都归这些学员所有,这样他们学习起来也更加有动力。”方淼鑫先容,他还会承接一些镇上企业外包的手工活,比如安装圆珠笔、穿鞋带、为瑜伽垫贴标等,交给学员们来制作,既让他们消磨了韶光,也能赚点零费钱。
残疾人之家只是百丈公益公社的一个缩影。去年起,浙江省最大的环保组织“绿色浙江”、儿童文学作家金旸创办的“鑫藏修公益书屋”、有名公益接济组织“浙江公羊接济总队战训基地”等各种公益组织纷纭落户百丈镇,公益成为该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百丈镇将这些公益组织串珠成线,针对性地开拓特色公益参不雅观游览线路。
2021年3月,百丈公益公社举办了为期8天的“大家3小时”公益文化节,开辟了生态环保、接济帮扶、村落庄文化振兴3条不同的公益路线,总参与人数达3592人次,累积公益时长7543小时。
百丈镇正在用公益掀起一场分外的社会管理变革,将公益强大的跨界力量,引发各种社会多元主体与百丈的现实连接,让镇内的乡风文明得到提升、旅游根本举动步伐得以加强,让镇外的市民能够在青山绿水间助力百丈富美。
生态优、家当强、百姓富、乡风美,如今的余杭西部五镇,已拥有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有关卖力人表示,乘着“西部富美”操持的东风,余杭以争先姿态推动村落庄振兴再深入,在强村落富民的过程中谱写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新篇章。三年后的余杭西部,必将是另一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全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