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星耀长庆

我们一起走进了“逐梦页岩”的杨伟伟

千米油井下修出人活门的杨义兴 汽车知识

现在

让我们走进本日的“长庆之星”

——杨义兴

↓↓↓

集团公司井下作业技能专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得到者

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

从事修井事情29年

先后参与办理集团、企业级难题47个

成功规复高产井1300余口

扎根

苦衷所累地方,正是长本领的利益所

“技能改变了我的命运。
”杨义兴说,他是在修井一线的摸爬滚打中发展、成熟起来的。

1995年,19岁的杨义兴从技校毕业后到了长庆油田的修井队。
杨义兴说:“我第一次参与野外作业,心‘哇凉哇凉’的。

当时是11月份,陇东地区的气温已经零下20多摄氏度,杨义兴和师傅们坐在解放牌大卡车的翻斗里,吹了20多公里路的山风才到井上。
杨义兴回顾道:

“一起去的老师傅穿的棉袄糊满了油泥,硬邦邦的,大棉裤的棉花都从裤缝里露出来了,棉帽上贴着两个耳朵的那层绒毛,看着便是两片黑乎乎的油板板。
我那天穿的还是新发的工服,结果上井之后,干完活,我就跟他一样了。

那天,他还不知道要给自己带午饭和晚饭,就这样从清晨八点出发到凌晨四点返回,饿了一天。
“而且到凌晨一两点,嗖嗖的北风刮着,脸上真的跟拿刀片拉一样。

修井军队里有一个口号:随传随到,随躺随扶。
“随时便是24小时,井出问题,哪怕是凌晨一两点,我们也得立马带着工具去修,不可能等睡到天亮再出发。

除了又脏又累,修井工有时还被人看不起。
这让杨义兴自傲心受到了打击,觉得到自卑。

一段韶光后,杨义兴不想干了。
他下决心要把书本捡起来,自学考大学,把这一身脏工服脱掉。
1998年,他通过成人自考如愿考上西安石油大学石油专业。

2001年毕业,他有了选择岗位的机会。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选择回到修井队。

“当时年轻,自傲心很强,不想被人说是逃兵,怕苦怕累退缩了。
更主要的是,通过上大学拿到了文凭、学到了技能,就自己给自己壮胆,逐渐战胜了自卑生理,从心里看得起修井这份事情了。

再次成为修井工,他迫在眉睫地学本领、练技能,修井中碰着一些疑难问题,能够自己办理了。
2004年,杨义兴报名参加全国石油石化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一举拿下铜牌。

凭借踏实、过硬的技能,2006年,杨义兴成功竞聘为油田井下作业技能专家;2009年,竞聘为集团公司井下作业技能专家。
他觉得自己终于能挺直腰杆见告别人:“修井不但是力气活,更是技能活。

创新

从一线修井工成为“大国工匠”

“他是个爱研讨、爱动脑的人!
”认识杨义兴的人都这么说。

修井过程中,杨义兴发明了一些小工具。
比如,下雨天梯子滑,高空作业难度大,他研究出了液压绞车,安全方便;井口喷油随意马虎把衣服弄脏,他琢磨出了井口防喷盒,干净环保。
这些小发明深受工友的喜好,也让杨义兴越来越着迷于创新。

●2009年,杨义兴创新事情团队组建。
两年后,他们完成了一次难度极高的修井作业,挽回经济丢失3100多万元,抱回7个国家专利。
从此,“西北油井打捞王”在中石油“一炮而红”。

●2011年11月,一水平井在射孔作业时,不慎将300米长的射孔枪、射孔弹碎片以及配套钻具掉落在井中。
打捞时要想办法把这些落物沿着先水平后垂直的方向打捞出来。
这在中石油尚属首例,没有履历可借鉴,也没有配套工具。

多组人马轮番上阵,都以失落败告终,杨义兴和他的团队干脆搭了三间“铁皮房”住在井场。
历时四个多月,经由仔细研究地层特性和井筒状况,在节制了落物的详细位置、形状、数量、重量后,杨义兴团队自主研发“隔腔式局部反循环打捞篮”“全天候母锥”等12件针对性打捞工具,成功打捞起了井着落物,“救活”了这口井。

这次作业创造了长庆油田契井施工过程中研发工具最多、申请专利最多的记录,补充了长庆油田水平井繁芜大修打捞作业的空缺。

●2014年,长庆油田以杨义兴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创新事情室,供他和团队研发新技能新工具。
至今,事情室研发的“捞、磨、钻、铣、套”等特色工具先后得到国家发明专利31项,58项技能创新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修井现场废液回收装置”“修井现场自动化消防”属海内同行业创始。

传承

让一个人的技能水准变成一群人的能力水平

“我能在修井上干这么多年,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我师父的帮助。
”每次一提起师父梁东平,杨义兴都带着一股由衷的自满与钦佩。

梁东平是集团公司技能专家,2009年,当杨义兴面临做一名技能干部还是修井工的选择时,他思虑再三,毅然决定追上师父的脚步,去竞聘了集团公司井下作业技能专家。

“技能创新的坐标永久在现场。
”这是杨义兴常常给徒弟们说的一句话。
在他看来,生产一线是技能着花结果、技能人才茁壮发展的沃土。

杨义兴带着团队成员,一年至少有7个月都待在修井现场,牢牢环绕油田井下作业练技能、搞创新,办理各种“疑难杂症”。

从杨义兴创新事情团队走出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得到者3名,省部级以上技能好手20多名,金牌选手8名。

在杨义兴手把手传帮带下,修井作业大队技能员隋明祥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发展为独当一壁的技能“精兵”,获评甘肃省技能好手、长庆油田“十大工人发明家”。
昔时夜家为他送上掌声时,他说:“没有师父的谆谆教诲,就没有我现在的成绩。

除了对徒弟倾囊相授,当长庆油田各采油单位找到杨义兴请教修井难题、学技能、借工具时,他都无条件支持。

“找我的很多同事我都不认识,但只假如关系到咱们油田的井,我一定是放在心上,帮着想对策、给方案。
”杨义兴说,“而且我希望,油田能出更多的修井专家,有更多的人参与技能创新。

有人问他,这样有求必应,所有的井你都能修睦吗,接“烫手山芋”不怕“砸了招牌”?杨义兴坦然回答:“不是所有的井我都能修睦,很多疑难问题我也是第一次碰到。
但我不怕啃硬骨头,有些难题或许我现在办理不了,可是我相信经由持续学习、研讨,往后究竟会办理。

2023年,杨义兴井下作业技能专家事情室移交油气工艺研究院管理,杨义兴更忙了,但他的心头始终挂着一线的难题、工友的期盼。
他紧贴一线生产需求,创新形成井下可视化检测技能等,推动修井作业向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如今,杨义兴的名气越来越大,名誉越来越多,但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他始终在干修井事情,也做好了这一辈子不换岗位不换工种、把修井这一行做到极致的准备。

他坚信,在创新的舞台上,家当工人大有可为。
未来,他将与时俱进,连续研讨技能、矢志创新,用自己节制的修井技能,更好地回报企业、回报国家。

暖评

大山深处,露天井场,直径仅120毫米的井口,便是杨义兴的“手术台”。
靠着能窥伺千米井下的“火眼金睛”和在超狭小空间里“手术”的机动双手,他成功让1300多口油井“起去世复生”,被大家誉为“油井神医”。

技能如何练就?大概答案就写在杨义兴记下的40多万字读书条记、画出的几万张钻具构造图中,藏在无数个抓紧碎片韶光背技能数据和打算公式的白天、用枕巾蒙眼摸着管钳记规格型号的夜晚,留在每一次修井现场、每一件工具创新中……稳扎稳打、精益求精,一边夯实理论根本,一边积累实践履历,使他的技能快速发展。

在修井的29年里,杨义兴也为自己“修”出了一条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人生之路。
曾经,初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拿过全国第6名的他,齐心专心想考大学,然而家庭的变故让他未能如愿。
转变人生方向,成为一名修井工人后,他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将自己的人生代价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修井现场争分夺秒,在技能赛场争金夺银,用勤奋、坚韧、敬业、肯吃苦、能坚持、敢创新为自己开路,实现了从“工”到“匠”的蜕变,让人生因此发光出彩。

杨义兴用他的发展证明:平凡岗位也能走出“大国工匠”,一线工人也能拼出精彩人生。
长庆油田的高质量发展,呼唤更多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争做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
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各展其才、各尽其能,必将为培植“大强壮美长”的天下一流大油气田注入强大动力,并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造诣出彩人生。

:安祥燕

通讯员:刘虹秀 黄慧

编辑: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