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9月6日电 题:成千上万民众参与救灾 水灾面前潮汕处处现“雷锋”

中新网 张见悦 李凌 沈钊

成千上万平易近众介入救援 潮汕水灾面前他们令人动容 汽车知识

9月6日,肆虐侨乡潮汕地区的大水基本退去,灾后复产有序开展。
一周来,面对因连日暴雨溘然而至的大水,成千上万的各界民众自发行动,以不同办法直接参与抢险救灾,潮汕地区处处是“雷锋”,上演了一幕幕年夜大好人好事,场面令人动容。

志愿者们用蔡伯的龙舟救出了无数灾民。
蔡畅 摄

8月31日,暴雨成灾,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阵势低洼成了重灾区,新兴社区最深积水竟达2米。
200米之外的福龙制衣厂,由于阵势较高幸免于难,当天,这处私人工厂便成了政府救灾安置点。

“区政府给我打电话说,能不能借用我厂房作为安置点,我第一韶光就答应了。
”工厂老板张晓鸣说,这是大事,该当积极支持。
他随即安排歇工,撤离机器及仓储,腾退出约8000平方米的厂房仓库,安置民众1100多人,厂区的员工宿舍楼也腾让给救灾消防官兵安歇,办公区则成为潮阳区抗灾指挥中央。

对付张老板的无私义举,潮阳区民政局长陈毓钦连声“感谢”。
他先容,抢险救灾中,福龙厂发挥巨大浸染,不仅安置职员,由于交通便利,工厂还成为救灾物资吸收转运点,方便救灾物资第一韶光运送到各处。
张晓鸣对说:“灾害无情人有情,本该相互帮助,我只是做了一名企业主该做的事。

洪灾过后,蔡伯和孙子蔡畅坐在因救灾而有些破损的龙舟上安歇,蔡伯说,“破损了没紧要,只要能救人就值了。
” 受访人供图 摄

9月1日下午,当在另一处重灾区潮阳区铜盂镇树喷鼻香村落村落口碰着廖映松时,他正在等可以进村落的船只。
在这个临时“渡口”,汇聚了数百名志愿者,劳碌着吸收各地自发运载过来的物资,然后利用统统可以渡水的工具——龙舟、木船、充气轮胎、泡沫箱——涉险送入几百米之外泡在水中的树喷鼻香村落,里面有大批留守的居民。

廖映松是隔壁贵屿镇下陇村落的支部布告,家中积水不深,于是便带着村落里的青壮过来这里帮手。
下午4点,跟随一艘临时靠泥土补漏的旧木船,与廖映松一同进村落,挨家挨户发放食品,回程再将几名准备外出探亲的村落民带出。
一来一去,已是傍晚6点多,但廖映松和船主郭壮伟等人并没有歇工,迅速装满食品之后,小船又往暮色中的汪洋划去。
几百米的水面上,灯火忽明忽暗,都是涉水接济的军队。

77岁的蔡义南,是潮南区陈店镇溪南村落龙舟厂厂长。
8月30日晚,眼看着大水又发,蔡伯让孙子在朋友圈发布自己100多艘龙舟的存放地点,且见告所有须要的人:“无需联系,自行撑走”。
5年前的“8·17”水灾中,蔡伯也曾将110多艘龙舟借出。
“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与救人比较,这些都不值一提,”蔡伯说。

志愿者们深夜仍在为被困水中的灾民运送食品。
志愿者供应 摄

5日,蔡伯见告,这次借出的船已陆续归还,有些船破损了,“做好事,无所谓,只要能够救人,就值得了。
”五年前,年过七旬的蔡伯曾亲自上阵救人,这一次,因双脚走路疼痛,孙子蔡畅顶了班。

24岁的蔡畅平时在杭州做生意,8月30日当天,得知老家水浸,立即飞了回来,加入救灾军队,撑船派发物资,接送受灾职员。
9月3日,陈店水退,蔡畅又开车前往受灾更严重的谷饶,连续参加接济。

李康吾是一名来自潮南峡山的小伙子,8月30日水灾来临,他立即和一群95后青年组了个接济小分队,借了充气船在陈店镇深水区接济。
为了运送更多物资、职员,小伙子们自己跳入水中推舟,几趟下来脚上便伤痕累累。
廖伟燕是小分队的女队员,5年前潮南大水曾被困家中整整3天才被救出,这一次得知水患又来,身在汕头市区的她辗转来到陈店,加入接济。

大长陇是普宁市的一个古村落。
8月30日开始,许多村落民便开始自发劳碌起来,女人洗菜、盛饭,男人炒菜,年轻人开车,每天午晚两顿往十几公里外的重灾区送热饭。
“一天蒸上千斤米,二十多台车运送,”村落民见告,也不知道谁先提出的,乡亲们很快就走到一起,分头劳碌起来,“大家心里都焦急,有钱出钱,有力着力,能帮多少算多少。

蔡畅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信息。
李凌 摄

连日来,在灾区各处采访看到,只要有灾情的地方,险些就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成千上万的军队中,他们设备简陋,只能想尽统统办法运送物资,搀扶老少,补充政府接济人手不敷;他们大多数彼此不认识,但合营默契,井井有条;他们在水灾到来时聚拢而来,在水退之后默默回去;他们连日艰辛接济做出的动听故事,大部分永久都不会被大家知道。

在潮汕地区,大家平时喜好称呼彼此为“家己人”,表示亲如一家,自当联络互助,不必客气。
在水灾面前,不管是政府官员,消防官兵,还是受灾百姓,四方民众,大家真真正正都成了“家己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