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无题诗中女子的身份、有些是道姑,有些是宫女,乃至还有一些风尘女子。
由于李商隐对这些女性生理、感情把握得十分准确,一度有人疑惑他私生活混乱。

公元855年至858年,李商隐在兵部侍郎柳仲郢的麾下当幕僚,柳仲郢曾经将一位名为张懿仙的歌姬赠予与他。

李商隐用一首七律描写茕居女子梦成巫山神女内容让人浮想联翩 休闲娱乐

于是李商隐就写了一篇《上河东公启》,在里面辩称:“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伎,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涉于风骚。

李商隐的意思是说,只管我喜好拿这些歌姬与舞伎来进行创作,但是事实上,我和她们并没逾矩的行为发生。
那么,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实在,李商隐在22至24岁之间,曾经隐居在玉阳山习道,并爱上了一位宋姓的道姑,结果这位道姑爱上了一个“永羽士”,就把他抛弃了。

于是李商隐怀着伤心与妒忌,写下了大量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
下面,我们要提到的便是个中的一首无题七律。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赏析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唐·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苗条。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住所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喷鼻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口语翻译:

重重的帏幕,低垂在少女的闺房。
安寝之后,更以为永夜漫漫,光阴在细细地流淌。
神女与襄王幽会的那种好事,只不过是文人的清梦一场。

还是《神弦歌》中唱得好:“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她虽然像菱叶的纤枝一样柔弱,但是却不惧湖面的风浪。
也不知道是谁,令这棵月桂树上晶莹的露珠,熏染了树叶的芳香。

明知这种相思的感情,对自己全无益处。
但是不妨任性一回,把这份因遗憾带来的惆怅,当作是墨客的清狂。

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关于李商隐的八卦。
根据日本学者詹满江《李商隐研究》中的说法:李商隐在22至24岁时,曾经在玉阳山中修过两年道。

当时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帮助下,已经参加过一次科考了,可惜由于令狐楚所在的“牛党”不得势,他末了也名落孙山了。
生活的压力,迫使李商隐不得不从更多渠道去钻营出路。

我们都知道,唐代有一个出名的玉真公主,当过“女羽士”。
在唐代像李白、王维这样的大墨客,都曾经为了钻营出仕,故意与“女冠”交往,希望得到举荐的机会。

只管李商隐所处的时期,玉真公主早已经不在了,但是唐代的女羽士们,仍旧与上层达官和文人有着频繁的交往。

大概是出于这种缘故原由,以是李商隐假借“修道”为名,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女羽士宋华阳姐妹二人。
并与个中之一,发生了情绪交集。

我们现在无从得知李商隐与宋道姑的交往细节,但是根据詹满江的说法,这位宋道姑后来爱上了一个“永羽士”,就把李商隐给抛弃了。

那么,宋道姑为什么要抛弃李商隐这位大才子呢?这大约不是由于他生得丑,而是由于他家里实在太穷了。

唐代男子15岁就可以成婚了,而李商隐在二十五岁的时候,才有了第一次婚姻,比唐朝的法定婚龄推迟了十年。
这完备是由于李商隐的父亲早逝,导致他有很重的家庭包袱。

这件事情给李商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打击,由于这极有可能是李商隐的“初恋”。
以是我们可以在《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中,明显看出诗中主角带有一些宋道姑的影子。

诗的头两联,写的是一个独居思春的少女。
她整晚做着梦,在梦里抱负自己是巫山神女,与襄王幽会,结果醒来一看,自己还是“小姑独处”。

诗的第三联,前半句是在先容,这位女主角的性情是坚韧的,只管身体纤细柔弱,但是从来不惧风浪的险恶,这里也有李商隐自己的影子。

第三联后半句,把诗中女子比作月桂树枝上的露珠,又说不知是谁,让她沾上了桂树叶的喷鼻香气。
这是暗示诗中主角并非没来由地自作春梦,而是有人先撩拨了她的心思,给了她希望。

那么,为什么李商隐在这里要提到“月桂”呢?由于古代人把科考中举比作“蟾宫折桂”,这里的露珠沾在桂枝上,也可以理解为,曾经有人给了李商隐“蟾宫折桂”的希望。

李商隐19岁离开家乡来到洛阳,结识了朝中的达官令狐楚。
本来以为凭着令狐楚的举荐,他能够顺利地“蟾宫折桂”,考中进士。

以是诗中这一句“月露谁教桂叶喷鼻香”是在暗示大家,不是李商隐痴人做梦,想要凭借科举一考翻身,而是令狐楚给了他希望。

以是这首诗中的思春少女,虽然有宋道姑的影子,但是也有李商隐自己的影子,实在是一个复合的艺术形象。

诗末的两句写到,“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浮滑”,表达的是一种放任的感情。
独处深闺的“小姑”,对爱情有一份执着大胆的抱负。

哪怕遭到旁人闲言碎语的攻击,也打垮不她的精神意志。
“小姑”这种顽强的精神意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是有人先给过她希望,让她身上沾上了“桂叶喷鼻香”。
既然有希望,那么她就下决心要沿着这条道路一贯走下去。

只管她知道,相思的感情对自己并没有好处。
但是人生几何?难得让自己放肆一回。
就让她放任自己心里,生出这种惆怅感情吧,这也可以当作是文人的一种“清狂”。

这首诗除了可以当爱情诗解读,也可以当成描写李商隐政管理想的诗来解读。
文人每每抱负自己是巫山神女,渴望能够得到襄王的赏识。

“学成文身手,货于帝王家”,在儒门学子的不雅观念里,一点也不可耻。
以是李商隐攀附令狐楚这种权贵,希望靠着他的帮助能向上爬,也并不畏惧外界的流言蜚语。

而且李商隐的底气之以是这么足,这完备是由于令狐楚明显地给过他希望。
令狐楚欣赏他的才华,并把他带到自己家中,亲自教授骈文创作方法,爱他如子侄。

李商隐原以为在恩人令狐楚的帮助下,考中科举将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名落孙山。

以是李商隐一边做着神女和襄王幽会的美梦,一边希望有朝一日能跻身朝堂,但是一边又不免对此产生了迷惑——那个“襄王”真的会涌现吗?

每天惦记着这件事,让李商隐的心中充满了失落望与伤感。
他知道这样不好,可他便是想要任性地,把自己沉溺到这种感情当中去。
那又怎么样呢?文人便是这么放肆任性,落拓不羁。

结语

如果李商隐的《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是在他同时受到科举失落败与“初恋”失落败,双重打击之后的产物,那么这首诗的创作韶光该当很早。

从诗中“月露谁教桂叶喷鼻香”一句来看,彷佛的确是在李商隐未中举之前所写的。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他在25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这种关于“月桂”带来的惆怅,也就不复存在了。

独余下一条因初恋失落败留下的“伤痕”无法修复,于是从今往后,在李商隐的情爱诗里,始终带着一股失落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