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2月20日,消防战线的英雄马玉清,在息灭哈尔滨第五制粉厂失火的战斗中,遭遇爆炸不幸捐躯。
当时他的儿子马忠学刚满五岁。

作为义士的后代,马忠学自幼立志以父亲为榜样,做一个对公民有用的人。
在母亲的教诲下他养成了正派、年夜胆、善良的品质。

马忠学一门忠烈谱 英雄父子兵  第1张

1988年,马忠学如愿以偿地参军到了消防队,当了一名异日思夜想的消防兵。
刚一从军,他就听班长向战友们讲述父亲大胆战斗、光荣捐躯的业绩,他感到自己有一种压力,一种如何更好地继续父亲遗志的压力。
当战友们知道他便是义士的后代时,每个人都对他表示了极大的敬慕和关心,他知道这是战友们将对父亲的敬仰转到了他的身上,从此他更加珍惜父亲用生命换来的名誉。

他深知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消防兵,不仅要在政治上过硬,还要练就一身真本领。
学生出身的他,个子小,身体软弱,演习起来十分吃力,可倔强的他就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胳膊练肿了,腿脚磕破了,脚底磨起了血泡,他从不退缩。
凭着像父亲一样执着的韧劲,很快成为中队的业务尖子。

马忠学像 新华社发

从军仅7个月,马忠学就在全市消防技能大比武中,分别取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又在1989年和1990年连续两年的大比武中,分别取得了个人全能第二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绩,连续两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鉴于马忠学的出色表现,1991年他被推举考试后进入武警哈尔滨指挥学校学习,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学校他刻苦学习,以精良成绩毕业。
毕业后,部队考虑到他是义士后代,就要把他调到后勤部门事情。
可他找到支队的领导,武断哀求到战斗一线。
于是他被分配回哈尔滨消防支队顾乡中队任代理副中队长。

马忠学潜心部队管理,研讨带兵方法,关心爱护部属。
他曾将积攒给弟弟治病的钱,邮给家庭困难战士的父母;也曾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火场,将自己的手套给战士戴上,自己的手被严重冻伤。
他生活俭朴、待人以诚、为人正派、光明磊落,处处以身作则,深受领导和同道们的爱戴。
共参加大小120余次灭火战斗,始终冲锋在前,将危险留给自己,将生存的希望留给战友。

1993年3月29日凌晨3时,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城安路1号的松花江地区汽车修配厂机修车间发生大火。

正在值班的马忠学接到失火报警后,迅速带领战士们赶赴火场。
当时正刮着大风,大火借风势迅速蔓延,车间内浓烟裹着烈火,汽车油箱的爆炸声响成一片。
如果此时不能有效掌握火势,大火将严重威胁与车间紧邻位于下风方向储有40吨汽油的油库和代价巨大的材料库的安全。

情形十万遑急,马忠学赶到现场后,主动请缨,率领消防车到位于下风方向的油库附近,直接堵截火势,确保油库和材料库的安全。
马忠学始终战斗在最前哨,顶着炽热的烈火奋力堵截火势的蔓延,一贯奋战了两个小时终于将火势掌握住。
就在准备对火势进行合围之际,马忠学所在中队阵地供水告急。
为了担保火场用水,彻底消灭失火,马忠学及时组织车辆加水,并亲自带车到埃德蒙顿路大桥附近水塔加水。

夜幕中,一辆大货车超速驶来,正心神专注地指挥消防车加水的马忠学对身后冲来的大货车丝毫没有察觉。
一个义士的后代、年轻的消防指挥员,被车撞倒,捐躯在血泊中。

19年前,父亲在火场上大胆地倒下了;仅仅相隔19年,儿子也在火场上大胆地倒下了。

1993年5月26日,马忠学被黑龙江省公民政府批准为革命义士。
2009年,又被黑龙江省公安厅评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黑龙江省公安保卫战线最具影响力英雄模范人物。

马玉清、马忠学父子传承、一门双烈的故事永久勉励着人们。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7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