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康健委妇幼司在2016年将“有爱,有未来”设立为天下早产儿日中文永恒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关爱早产儿及其家庭,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促进母婴康健。
11月16日上午,南昌市第一医院妇产科、儿科分别在东湖院区妇产科诊区、门诊大厅开展了“有爱有未来——相信拥抱的力量”主题宣扬活动。
活动现场,妇产科、儿科专家为大家讲解了关于早产儿的生理特点以及如何更好地照顾护士早产儿干系知识,呼吁大家更多关注早产儿康健。同时医护职员开展现场义诊活动,为新手爸妈答疑解惑。这次活动得到了宝爸宝妈们的同等好评。
认识“早产儿”
早产的定义是指胎儿在孕37周前分娩。根据胎龄,早产包括下列分组:晚期早产儿(胎龄为34周~36+6周);中度早产儿(胎龄为32周~33+6周);极早产儿(胎龄为28周~31+6周);超早产儿(胎龄为<28周)。
当孕妇涌现严重受孕合并症,为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可能会提前终止受孕。其余,既往早产、产科病史、多次受孕、多次治疗性流产和/或自发性流产、赞助生殖、不规范产前检讨、孕期营养不良、吸烟、年事过小或过大、未经治疗的传染、多胎受孕、子宫颈性能不全、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先天性毛病等都是早产的高危成分。
在孕晚期,孕妇要把稳避免劳累,减少长途旅行、驾车及非必要的运动;防止腹部受到撞击,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外出的次数;规范产检,积极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防止病情加重造成医源性早产;改进感情,放松心态,调节心情,并且家人也应给予关心和照顾;调度饮食,担保伙食平衡,避免涌现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早产儿”如何喂养
“天下很大,我却很小。我很倔强,请帮帮我!
”这是每个早产宝宝的心声。今年天下早产儿日的宣扬口号是“有爱,有未来——相信拥抱的力量”,强调在所有早产儿的照护中,母亲、新生儿和家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中央,推举将袋鼠式照顾护士作为所有早产儿的常规照护,并鼓励母亲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1.喂奶
对付早产儿来说,更须要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尤其是初乳对付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起着至关主要的浸染。
早产儿的胃容量很小,每次喂奶量宜少,韶光间隔宜短。母乳喂养时,要把稳掌握奶的流量,防止由于不能及时吞咽而引起呛咳。
如果婴儿体重在1500克以下,每1-2小时就要喂奶一次;1500-2000克者每2小时喂一次;2500克旁边的早产儿则每3小时就喂一次。如果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差,妈妈可以用滴管或小匙逐步地喂。如果成长速率不达标,须要进行母乳强化;如果妈妈母乳不敷,可以适量补充一些适宜低体重儿的专用奶粉合营母乳喂养。
2.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早产儿比足月儿成长发育要快得多,对维生素A、C、D及钙、铁等矿物质的需求量也相比拟足月儿要多。若不及时给早产儿补充营养,易患血虚和佝偻病,体质也会很弱。
出生体重1000-1500克的早产儿,一岁时的体重可达到出生时的7倍;出生体重1500-2000克的早产儿,一岁时可达到出生时的5倍半,而足月儿一岁时的体重一样平常仅为出生时的3倍。早产儿体重增长的是否合理,是喂养是否科学的主要标志,一样平常逐日增长体重25-50克较合理。
“早产儿”如何照顾护士
1.创造适宜的中性环境
由于早产儿不能稳定地坚持正常体温,以是在出生后要特殊把稳保暖。在家庭照顾护士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6-28℃,相对湿度55-65%之间,空气新鲜。婴儿体重越轻,周围环境的温度该当越高。妈妈要每天给婴儿量体温,让体温保持在36.5-37℃之间,使其四肢末梢温热、光润。早产儿所用的尿布、衣服及包裹身体用的被子等物件均应加热后再利用。
2.做好卫生消毒
给早产儿喂奶、换尿布前应洗手,做到卫生、无污染,其用具更要每天消毒。还要每天给早产儿沐浴、及时改更衣服。
3.细心不雅观察
喂奶后要调换宝宝的体位,防止发生肺炎。每天要检讨孩子的皮肤,看看是否或将发生脓疮、脐部是否出水流脓、红肿等,及时创造,及早到医院治疗。
4.减少探视
家有早产儿,亲戚朋友来探视是难免的,妈妈应避免频繁探视,特殊是可能患有感冒、皮肤传染及肠道传染的人,易使早产儿传染病毒,最好与小儿隔离。
5.学会家庭婴儿抚触
妈妈可用儿童专用推拿油给早产儿进行日常抚触推拿。进行抚触推拿时,妈妈先用推拿油涂抹双手,待双手温暖之后,在柔柔的音乐中轻轻推拿早产儿全身。早产儿会感到很舒适,既匆匆进亲子互换又能使婴儿情商、智商得到发展。
6.早产儿早期预防
对付早产儿来说,早期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宝宝的发育会掉队很多。以是,须要每周定时到儿童保健科高危儿门诊,根据高危儿年夜夫供应的方法,进行演习,促进措辞、行为及风雅动作的发育。
温馨提示:对付预防早产来说,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很主要,对早产儿来说,积极干预更加主要。让我们一起关注这群早到的宝贝,为他们的康健发展助力。
文稿:南昌市第一医院 郑丹 邹小红
通讯员:罗星 刘峥
编辑:周芸
审校:陈师睿
核发: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