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与法》)骑着电动车上路却被汽车撞了,这对付骑车的人来说是件很晦气的事,可是对付浙江绍兴的郑某来说,不能用晦气一词来形容了,他可以说是晦气透顶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根据资料显示,他一个月内就被汽车撞了五次。

那么,这个晦气的郑某是谁呢?经查,他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临时工人,他频繁被撞的地点就在离他上班100多米的地方,最多时一个月他就被撞了5次,均匀每个星期就被撞一次。

重要提醒小心你的车被修理厂拿去二次碰撞骗保 汽车知识

这个郑某怎么这么晦气,但他每次被撞却又非常幸运,身体竟然毫发无损,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2014年6月,绍兴市柯桥区公安局接到一家保险公司的报案,他们在审查部分汽车理赔的案件中创造有许多蹊跷的地方。
接警后,警方经由剖析,首先创造这辆电动车和这个晦气的郑某存在诸多的疑点,电动车每次被撞的缺口都千篇一律。

经由进一步的调查,警方创造了更奇怪的事情,同样这辆电动车在多起事件中涌现,可车主不仅有晦气的郑某,还有其余几位,他们都是驾驶着这辆电动车在同一个地方被撞。

经由负责的审查,警方创造涉及到这辆电动车的交通事件案件竟然远不止那几起,保险公司供应的资料显示统共有十几次,明显有问题。

一个人,频繁在同一个地方被撞,听上去很像是碰瓷啊,可同一辆车几个人用它去碰瓷,暴露的风险极大,以是,这帮人在干什么?这奇特的频繁撞车,背后隐蔽着什么呢?

经查,这辆电动车并不是郑某的,而是他的老板李某的,而且,每次这辆电动车和汽车发生碰撞事件后,破坏的汽车都是在李某的店里修理的。
警方认为李某和郑某有重大的作案嫌疑。

警方对李某和郑某进行传唤,郑某说他只是供应身份证,有时帮忙把电动车挪到表面,其他的他并不知情,警方对李某进行讯问,很快李某便如实交代,他从2012年开始假造了多起交通事件,目的是为了骗取汽车保险理赔金。

据李某说,他常常让郑某推上那辆电瓶车放到离他修理厂100多米的地方,然后他再驾驶着要修理的汽车和电瓶车摆在一起,假造事件的现场,骗取修理费。

那么,这些修理的汽车又是从哪里找来的呢?据李某说,有一些车主由于汽车保险快到期了,汽车有一些小毛病,但是他们又不愿意费钱修理,当他们找到李某时,他便会见告他们可以免费给他们修理,但须要车主在保险理赔上做些合营。

据车主金某说,当时他的汽车有点小刮擦,他就想重新做个全车油漆,李某让他把车停在修理厂,过两天就可以取车了。

车主金某说,过了几天,李某就关照他去店里取已经修睦的车,详细李某是怎么弄的他并不清楚,那么,李某究竟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骗取保险理赔金的呢?在长达2年的骗保过程中为什么他每次都能成功而不被创造呢?

据李某说,他原来在一家汽车修理厂给人打工,干了几年之后,他便想开个修理店自己创业。

2011年,李某自己开了一间汽车修理厂,但是他创造,自己当老板做生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随意马虎,他的修理厂的买卖一贯不温不火,只能勉强坚持生活,若何才能提高古迹呢?他想到了骗取汽车保险金。

2012年他开始动手谋划骗保的事,有许多次都是他让工人郑某把一辆电动车推到离维修店100多米的马路上,他自己再驾驶一些车主的汽车到同一地方,然后把电动车和汽车摆放在一起,假造出一起交通事件的现场。

为了得到更高的修理费,李某也会想出各种办法,把坏的零件事先换到车上,使定损可以定得高一点。

据警方调查,李某有时会把放在修理厂的汽车偷偷开出去假造事件现场,并且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形下,悄悄地把存放在他那里的车主的驾照和身份证等证件拿出来,把车主假造成干系确当事人。
乃至用车主的身份证去银行代办银行卡。
警方调取银行监控,创造每次都是李某去取钱。

这些人假造交通事件时,都是在他们修理店附件,而且一辆电动车居然有十几起都在同一个地点被不同的车撞到,乃至还涌现一个人骑着这辆电动车,一个月内在这个地点被撞了5次,这样疏忽百出的事件现场,一样平常人都能看出来这里面有问题,更不要说专业人士了,那保险公司该当说在理赔这方面一向把控的很严才对,他们怎么就看不出来呢?而且还是20多起,李某他怎么就能如此轻易的得到了所有的理赔呢?

当李某假造支配好事故现场后,他就会拨打保险公司的脱险电话,一名查勘定损员就会赶到事件现场拍照,再根据碰撞和车辆破坏的程度进行定损。
在李某假造的二十多起交通事件中,每次都是同一位定损员前来拍照并定损,为什么每次来的都是姓赵的定损员?他和李某又是什么关系呢?

据警方调查,李某每次都是事先打电话给保险公司的定损员赵某,确认他在值班时才开始假造交通事件的现场,这样才能担保每次保险公司涌现场的都是赵某,当赵某到现场后也不会多问,直接按照交通事件进行拍摄和定损。

当定损员赵某对事件车辆进行定损时,每每也会想办法提高理赔的金额,有些可换可不换的零部件就直接进行改换,这样,车主满意,修理店老板高兴,而他也能得到好处。

据李某说,在2011年他刚开始创业时便和定损员赵某认识了,刚开始是正常的事情交往,一来二去,两人臭味相投,勾搭起来。

据警方调查,在李某假造的20多起交通事件中,每次的保险理赔金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元,这些理赔金大多数都落在李某和赵某的手中。

警方调查,修理店老板李某和保险公司查勘定损职员赵某每次分赃时也不是按固定的比例,每每是一次事件中,谁牵头假造交通事件的就分得多一些。
但是有个疑问了,只管各个保险公司的规定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便是理赔金额超过一定数量的话,比如超过2000或者3000元,这时候,光有保险定损员的定损是不足的,还必须得有交警出具的事件认定书,只有这样手续完好才能正常理赔,李某假造的20多起交通事件他都得到了理赔,难道交警就看不出这种假造的事件现场吗?

根据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的规定,在绍兴只要理赔金在2000元以下的,并不须要交警到现场出具事件认定书,如果保险公司定损员确认,车主双方可以自己快速处理。

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修理店老板李某假造的交通事件大多在四、五千元以上,多的达到一万多元,按照规定须要交警出具事件认定书。
但是如果交警到现场,假造的事件自然会被看破。
李某每次报警的时候都会说已经和车主协商好了,到时候会到交警大队处理,这样的话,交警就不用出警了。

整理好保险公司现场查勘职员赵某拍摄的定损照片等资料后,李某便会拿起电话,给交警大队的一名协管员章某打电话,让他帮忙出具一份交通事件认定书,私下许诺会给他一些好处。

章某只是一名交通协管员,根本没有出具事件认定书的资格,那么,他又是怎么弄到那些事件认定书的呢?据警方调查得知,章某原来和2名交警在同一办公室,他趁交警们不在的时候,私自从他们的抽屉里拿出一些正式的事件认定书,再根据李某的描述写上脱险经由,然后在上面又假冒交警的姓名具名,炮制出一份假的事件认定书。

保险公司定损员赵某,交警大队协管员章某,再加上李某的汽车修理厂,正是由于有了各个环节的合营,从2012年到2013年两年的韶光内,李某就假造了20多起交通事件,涉案金额达到10多万元。
随着对赵某和章某进一步地调查,不仅是李某,还有其他四家汽车修理厂卷进这一系列骗保案件,他们和赵某、章某合营,采取同样的手段骗取了汽车理赔金。

喻某是这四家中的一家修理厂老板,当他还在别人的修理厂里打工时便听说很多人通过这种办法骗取汽车保险金,这险些已经是汽车修理行业一种半公开的秘密。

正是由于以为这样做在行业内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当车主提出想免费做个油漆时,喻某便同样找上保险公司定损员赵某,以及交警大队协管员的章某,三人利用车主的汽车,相互合营假造出一起交通事件。

一来二往,李某、喻某等修理店老板和保险公司的定损员赵某联手,有时是修理店老板发起,有时却是赵某主动提出要假造一些交通事件从中获利。
在李某赵某等人的骗保案件中,有相称一部分的车主并不知道他的车被开出去假造了事件。

那么,那些参与理赔又明知这是在骗保的车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车主王某从小便认识赵某,他们居住在同一个小区里,后来他又在赵某的保险公司购买的汽车保险,当时赵某给他承诺,每年可以免费做一次油漆。
2013年夏天,赵某给他打电话,说车险快到期了,让他去做油漆。
他便把车开到赵某指定的修理厂,把车钥匙、驾驶证、行驶证放在那里。

过了几天,修理店老板关照王某去取车,不久保险公司把理赔金打到他的银行卡里,一共4000多元,据王某理解,他的汽车如果做一次全车油漆的话大概只须要2000多元,王某把4000多元取出来之后交给了定损员赵某,赵某又从中拿出1000元交给王某,说是给他的好处费。
过了几个月,定损员赵某又再次找上车主王某。
让他再去做次油漆。
过了一段韶光,保险公司就把理赔金打到车主王某的银行卡里面,这次有1万多元,这次赵某给了王某2000元。

据查,保险公司定损员赵某、汽车修理店老板李某喻某等、交警协管员章某、以及一部分车主,他们几方一起互助,从2011年开始假造交通事件骗取保险金,在两年的韶光内就作案60多起,涉案金额数十万元。

2015年5月和6月,绍兴市柯桥区公民审查院对涉案的12人分成两批提起公诉。
2015年12月,绍兴市柯桥区公民法院做出讯断:被告人赵建江犯保险诱骗罪和职务侵略罪。
决定实行有期徒刑六年,并惩罚金公民币五万元。

2016年5月,绍兴市柯桥区公民法院对李见良等6人做出讯断:被告人李见良犯保险诱骗罪,犯诱骗罪,决定实行有期徒刑4年,并惩罚金公民币2.8万元。

被告人喻财友犯保险诱骗罪,犯诱骗罪,决定实行有期徒刑2年10个月,并惩罚金公民币2.7万元。
被告人章惠林犯保险诱骗罪,犯诱骗罪,决定实行有期徒刑2年9个月,并惩罚金公民币2.2万元。

金某等几位车主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一年平分歧的讯断。

本案中,除了定损员这个关键人物之外,交通协管员供应的虚假事件认定书也起到主要的浸染。
这些人假造交通事件的手段实在并不高明,乃至可以说是很低级,但是便是这样低级的手段,在长达2年的韶光内他们却能够顺利地拿到60多起理赔金,以是,关键不在于手段高不高明,而是监管、核查、管理等这全套的体系是否高明,要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保险公司、干系部门的方法和监管也必须到位。

此外,在这些案件中,有相称一部分的车主并不知道他存放在修理店的汽车被私自用来假造了事件现场,以是,车主在维修修理汽车的时候,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和驾驶证,并对汽车受损部位拍照留证,避免不法职员借机对车辆假造二次碰撞进行骗保,掩护好自己的利益。

(本文编辑:演习 陈雨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