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事的增长,我们会逐渐创造,人生离去是常态,相聚是奢侈。
好久不见,能串起影象的,每每都是一起听过的歌,看过的电影。

跟《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一样,80年代齐秦的《大约在冬季》,火热程度比起《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丝毫不逊色。

你问我何时去见你我想大年夜约在冬季不是所有的再会都能再会 休闲娱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首歌当时是齐秦写给王祖贤的,当时两人热恋,但为了奇迹分居两地,齐秦就用这首歌表达了对王祖贤的思念。

这首歌影响了很多人,包括我们初高中都非常熟习的饶雪漫,她根据这首歌所表达的感情,写出了《大约在冬季》的同名小说。

1991年冬天,北京工人体育馆,齐秦的“狂飙”演唱会召开。

安然落寞地坐在台阶上,由于他没抢到偶像的演唱会门票。
幸运的是,有人送给她一张门票,由于这个人的朋友爽约了。

一个小小的有时,让这两个人有了交集。
叫齐啸的男子是一位拍照师,偷偷为安然拍了一张照片。

然而,两人的故事并没有从此开始,安然在北京,齐啸在台北。
由于持续串的误会,这一段感情,被尘封在了一张照片里,直到安然的女儿小念创造了这张照片,一段往事才被揭开……

由于背景和演员都须要年代感,以是《大约在冬季》的主演,全是实力派。
霍建华和马思纯分别饰演齐啸和安然。

并且,影片中齐秦演唱会的情节,都会由齐秦本人来演绎。

随着我们的事情生活越来越忙,很多遗憾,只能默默藏在心底。
韶光在变迁,通讯手段在变革,但人的感情永久不会变淡。

就像电影里说的,有些人见三百次都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够了。

或许我们没有勇气重头再来,但我们可以用一首歌、一段光影,来轻微滋润津润下我们行将麻木的内心。

世事骚动,聚少离多,应各自安好。

就像歌词里说的:

没有你的日子里

我会更加珍惜自己

没有我的岁月里

你要保重你自己

这部由马思纯、霍建华主演的爱情片,在影市整体没什么亮眼电影的情形下,上映第一天冲上了单日票房冠军的位置

而《大约在冬季》也和预想中的“国产爱情电影”千篇一律:仿佛不打着文艺的旗号讲一出狗血多角恋,不用造作的台词抒发一下感情,就讲不出爱情这件事的伟大。

从《栀子花开》、《同桌的你》,再到《后来的我们》和现在的《大约在冬季》,把一首老歌扩成一部电影的idea真是一贯在利用,也一贯没有例外地成为烂片代言人。

这部消费齐秦歌迷情怀的《大约在冬季》,又是狗血苦情梗的集大成者,绝症、备胎、三角恋、咆哮、总是不阐明的误会....可以说要啥有啥。

一看编剧是饶雪漫,瞬间也想通了。
作为“青春疼痛文学掌门人”,饶雪漫式的风格从来都是在虚无缥缈中无病呻吟,改成电影也不离其核心,比如2015年的电影版《左耳》。

4年之后,饶雪漫老师终于进化成了当代琼瑶,绝不收敛来了一出“情深深雪濛濛”,把八点档言情片的烂梗都翻出来玩了一遍。
而女主角的爱情经历爱情不雅观,更是神似琼瑶姨妈本人的传记。

乍一看,霍建华这个角色确实深情。
在演唱会上对马思纯一见钟情,结果联系办法丢了,一年多之后两个人才再度见面。
霍建华对付演唱会上狂热追星状态的马思纯一贯念念不忘,连细节神态都能模拟,这就让马思纯感到非常窝心。

之后更是展开强烈攻势,又约请女主参加自己影楼举办的活动,又让人家给自己设计的相册写文案,还主动为女主的追星奇迹费钱。

用现在的标准来看,依然是很模范的男友力。

结果恋爱谈到一半,霍建华溘然要回台北,缘故原由是家里老父亲中风。
“生活一地鸡毛的时候,男人是没办法恋爱的”,听起来是不是超现实?真是差点就要共鸣了。

然而刚一到家,霍建华就屈服接管了老父亲的逼婚,和已经说分离但仍旧在他家照顾老爹的“前女友”结婚生娃。
你没法恋爱,倒是有法急速结婚?这是啥逻辑?

这个设定还很有甩锅嫌疑,家长催婚,前女友放不下想跟你结婚,看起来问题都是别人的。
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自己难道没有一点选择权?偶像剧里某某大家族为了利益必须联姻的设定看起来都比这个靠谱。

选择了屈服也就罢了,但是编剧不甘心啊,一定要再翻起个浪。
这个时候又安排霍建华的老婆为了树立玉女人设逐梦演艺圈,狠心离婚。
说好的一地鸡毛没法恋爱,现在面对更多鸡毛,霍建华倒是溘然有办法了。
把爹请托给哥哥,把儿子请托给丈母娘,一个人又跑北京追马思纯去了,而且还求婚。
当初轻易妥协,现在又不肯妥协,您到底是若何的人设?接下来还有高潮。
前妻演偶像剧成了大明星,结果被拍到隐婚生子的照片,玉女人设崩塌,打算和马思纯结婚的霍建华又急速啥都不要回了台北。

以是总结起来,这些分分合合全是霍建华在摇摆不定,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造成的。

这假如个青春片也就算了,成年人这么处理自己的生活,并且还影响了两个人的人生,不以为稚子吗?

并且这样的稚子,在一个劲强调“生活现实,以是要低头”的条件下,更显得荒谬。
至少从这位男主角身上,你真的很难感想熏染到生活到底哪里在逼迫他,明明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

明明都是女性,也不知道为什么编剧要对女性角色这么不友好。
侯佩岑扮演的女二号叶雨辰,也便是霍建华的原女友,人设完备让人理解无能。

当初要甩掉霍建华是由于想拍戏,听说有希望可以和放不下的前男友结婚急速贴过来,结果又由于想发展演艺奇迹然而经纪公司不许可婚恋,自己主动提离婚。
被媒体曝光疑似隐婚后,为了气一气马思纯这个情敌,不惜承认结婚彻底颠覆人设。

这一顿操作,也看不清这个人物究竟是奇迹心太强,还是恋爱脑太重,只能说什么都想要的人,一定会翻车。

这类卑微又霸占欲强的“反派”女二每每还有一个致命问题: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总认为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错。

比如她对着霍建华痛哭发泄:1991年的冬天,你买了两张齐秦演唱会的票想要带我一起去看,但那天雪很大天很冷我不想去,结果你就把票送给了随便碰着的马思纯,她就代替了我的位置,我恨你们。
一场演唱会偶遇就能让你跟了近十年的男人随意变心,那到底是这个男人太花心?还是你们的关系太薄弱?(当然,这绝不是要为渣男洗白。
只是讨情感这件事,从来都是苍蝇不盯无缝的蛋)

此外,在打击情敌时,她又要使出假有身这一老掉牙到弗成的招,不禁让人感叹,女性角色在爱情故事里一定要这么抓马和卑微吗?然而“齐啸”霍建华的渣,“叶雨辰”侯佩岑的蠢,放到马思纯扮演的大女主安然面前,竟然让人有一丝丝同情起来。
这个角色,让人再次全方位领略了“文艺女青年”是多么恐怖和让人愤怒的人间存在。

全体故事努力想把她塑造成不服输,想要靠奋斗实现空想的倔强女性。
但是呢,大学毕业的事情是不离不弃的备胎魏大勋走了关系出了力帮她争取的,跳槽想为自己奋斗的时候,好姐妹已经做好了前期创业,她就直接过去加入。
更令人反感的是,安然角色还有一股文艺女青年的假清高。
创业初期好姐妹为了给公司拉到资金,只能投金主所好穿着性感陪唱K饮酒。
她坐在阁下一脸不爽,非但不心疼姐妹,还要责怪这是一种堕落。
拍屁股夺门而出后,好姐妹不仅要给她擦屁股整顿烂摊子,隔天还要舔着脸去向她赔罪道歉……都是为了生存,谁又比谁崇高呢?更何况正是这种“堕落”支撑着你人前的光鲜。

在奇迹线的安排上,编剧也为这个角色打造了一出梦幻般的“玛丽苏大女主晋级之路”。

你既没看到她有什么出类拔萃的过人天赋,也没看到她为奇迹付出过什么本色努力……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莫名就成了全北京最牛掰的主持人,做的节目莫名就成为收视第一的金牌节目。

不费吹灰之力,就在北京过上了有户口、开豪车、住大屋子、求名求利的贵妇生活,这让万万千万挤地铁住合租隔断房的北漂女孩情何以堪?

说完奇迹,再看感情。
作为文艺女青年,安然一贯抱着“爱情大过天”的理念。
管你们其他人生老病去世,我只要我的爱情就对了。

齐啸接到父亲中风病重的要回台北,安然说,“你不要走!
”齐啸前妻失事媒体打扰到他孩子和家人,他要回去处理,安然还是说,“你不要走!
”而且一次次放狠话,走了我们就断绝关系!
这让叔不禁想起琼瑶姨妈和丈夫平鑫涛的故事段子。
平鑫涛变成植物人躺在医院,子女每天为他能不能呼吸、能不能进食操碎心,琼瑶姨妈在乎的却是:“你们的爸爸,不能再说我爱你了。

所谓的爱,永久虚无缥缈地飘在空中,只要浓情蜜意相依相守,不愿也无法承受生活噜苏的打磨,这便是“文艺女青年”们所谓空想主义的爱情?

你对渣男齐啸这样也就罢了,也算是你们俩臭味相投。
可“文艺女神”怎么能如此生僻寂寞呢?于是编剧绝不犹豫地给她安排了备胎+接盘侠魏大勋。
一贯追求一贯得不到女神芳心,不离不弃默默守护,不吵不闹不吃醋,给你生完孩子后癌症狗带……OMG,大勋,实惨!

从闺蜜、备胎到热恋工具,所有人都要围着你转,所有的高光时候都由你而生……这中年文艺少女的玛丽苏,真的无语!

借用片中李静饰演的电视台领导怼安然自我介绍的一句话:“这不是精力病吗?”

从这个角色上,也能看出马思纯目前完备不适宜走文青女神路线。
女主角安然这个角色不足讨喜,她的演技至少要担一半的任务。

马思纯没有捉住什么是“才女”气质,无论是学生期间爱好写作的小文青,还是成年后的知性女主持人,这些人设都和她本人没有贴合感。
再加上她没有管理好面部表情,该煽情的时候却露出海绵宝宝衰落笑,瞬间让人出戏。
一部忧伤爱情片由于演员表情问题成了笑剧,这件事情彷佛比电影本身更悲哀。
并且如何演出少女感,对马思纯来说也是个难题。
在演绎学生部分时,她为了强调少女的活泼,全身都在用力疯癫的样子真的很尬。

残酷的是这次还是文淇来演马思纯女儿的角色,和真正的青春期少女一比,马思纯的演绎就更显得分开生活。

当然文淇的鬼马少女角色也没有多少亮点,由于台词太造作,她的角色也走的稚子风。
好在人年轻,而且戏份不多,抓马一些也能够被体谅。

以是说这出爱情大片真的了不起,成功做到了全员皆造作。

无论三百次还是三次,反正都没用以及用“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大约在冬季吧”这种台词来扣题,用“东北姑娘要你情,上海姑娘要你钱,四川姑娘要你命”这种片面认知来搞舆图炮,真的也是非常不高明,而且随意马虎引发不雅观众反感和笑场。

实在这类电影,从故事设定来看就已经能知道“做作风”必成定局,吸引不雅观众的无非是在某个点上能有共鸣。

同样由于一首歌《后来》而衍生出的《后来的我们》,男女主角有家庭还要谈旧爱的设定也没什么三不雅观可言。
但北漂的状态,以及田壮壮演绎的中国式老父亲,戳中了不少流落青年的泪点

反不雅观《大约在冬季》,在缥缈抒怀之外还能找到什么收成吗?

“错过的遗憾”是爱情中的一种美,把“错过”拍得现实一点,让每一个不雅观众看到自己的影子,才是爱情片的精确打开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