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约10米、长近30米的熊儿河桥,两个厚重的砖石桥墩顶着桥 面,雄伟地矗立在熊儿河河面上。站在桥下望去,两个石孔宛如通天门,给身材“玲珑”的桥体,增长几分伟岸。桥体侧面,石刻飞龙、花草、鸟兽等图案,只管留有雨水痕迹,但画面依旧清晰。桥面上,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相继而来。
按照《郑州文物志》的记载,在郑州市区,现存年代最久远的桥是位于管城区南关大街上的熊儿河桥。听说“熊儿河桥”原来叫“熊儿桥”。关于熊儿桥的来历,民间是这样传说的:明朝末年,在郑州的石柱村落(本日的新圃东街),住着兄弟两人,哥哥叫熊大,弟弟叫熊二。由于父母双亡,家贫无以为生,哥哥就把弟弟送到郑州城里南门内大户张谷囤家里当仆人。张大户颇有钱财,费钱捐了个监生,人称张监生。熊二眉清目秀,干活勤快。张监生很喜好熊二,就给熊二改名叫熊儿,并提拔他当上了管家。熊儿生活俭朴,以是天永日久,就积攒了些银钱。
当时南关有条小河,每到秋季河水都泛滥成灾。河上面没有桥,来往行人趟水过河都很未便利。熊儿就把积攒下来的钱全部拿出来,带领群众疏通河道,建筑了一座小桥。
1838年,因水患较大,当地政府再次重新修整该桥。1978年,政府依照当年古桥旧模式修复,加宽了桥面修建了人行道。这次扩修,桥面还浇了柏油,扩修后桥长27.9米,宽13米,高6.3米。该桥建于1738年,是历史悠久且至今仍在利用的砖石桥梁。
郑州市市政管理处干系人士称,经由他们调查考证,创造熊儿河桥是绿城存在韶光最早的石桥,它历史文化代价巨大,如此无缺保存下来,且连续为民众们做事,在全省乃至全国来说,都比较少见。
南关街熊儿河桥被列入郑州首批精良近当代建筑保护名录。入选的情由是,历史悠久,且至今仍利用的砖石桥梁,桥身局部雕花细致,有一定施工工艺和建筑艺术代价。该桥的建筑年代,也是入选32处精良近当代建筑中最为久远的。
南关街处在郑州南市区,每天至少有几千辆车通过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