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百亿级营收体量以上的公司来说,如何连续坚持高增速彷佛成了“通病”。2021年,百亿营收阵营迎来新玩家——共进股份。当年,上市公司营收达108.08亿元。
踏过百亿营收门槛,共进股份又会有哪些新动作呢?8月23日,共进股份副总裁汪澜接管《逐日经济新闻》专访。只见其一席笔挺的白衬衫,举手投足似有海归风范;脚踏传统的布鞋,仿佛又表明汪澜深深地扎根中国,扎根中国制造。
关于共进股份的现状与未来,汪澜侃侃而谈,从网通、数通谈到芯片,从传感器封测谈到汽车电子。其特殊强调,在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长期来看,此时进军汽车电子可谓正当时。
共进股份副总裁汪澜
海内数通、外洋网通
汪澜从前在美国攻读打算机和做事器方向,也在国外从事一段韶光软件工程师。这也令其用环球视角,来看待共进股份的发展。那么,是什么契机让他下定决心返国发展呢?
汪澜表示,他是1995年年底出国,到2006年年底返国,在美国待了10年。在美国期间,每年回首都会感想熏染到海内巨大的变革。虽然汪澜身处硅谷,遇上了美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不过,生活方面很少有变革,美国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平淡。反不雅观海内,各方面发展都日月牙异。因此,汪澜认为,返国的发展空间更大。
共进股份是环球领先的宽带通信终端产品制造商,汪澜也从他的视角给出海内与国外通信市场的差异。其认为,通信市场海内是大幅领先的,现在美国哪怕是普通民众,大部分用的也是DSL(数字用户线路,以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能组合),光纤也不是非常遍及。比较之下,中国早就遍及光纤入户。其余,在5G网络的遍及方面,中国也走在环球前列。
2021年,共进股份境内收入54.20亿元,境外收入51.54亿元。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境内外收入基本相称。那么,共进股份在海内和国外的策略布局有什么差异呢?
汪澜认为,共进股份是从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起身,做了很多设计代工。然后,自公司2015年上市往后,很明显看到的变革是,海内的ODM越来越难做。这是由于,海内的干系产品越来越统一,而电信招标,各大通信设备厂商须要做出差异化。因此,这些通信设备厂商就开始自己做设计。以是在海内,共进股份紧张做OEM(原始设备制造商)。
而外洋正好相反,国外的研发本钱较高,很多中小型客户并不做研发。因此,这些通信设备厂会写产品哀求,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哀求共进股份来设计。以是在国外,共进股份以ODM为主。
反响到财报中,2021年共进股份境外业务毛利率较境内业务高5个百分点。那么,海内业务又该如何破局呢?
答案是数据通信业务。目前,海内5G业务的培植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企业网数据中央仍在发达发展之中。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把业务迁移到云上,催生了数据中央需求的增长。
汪澜称,比如最近发展较好的字节跳动,不管是海内还是国外,都在培植大量的数据中央。在数据中央大规模培植的背景下,交流机产品增长是非常可期的。以是说,共进股份未来海内业务的增长,将依赖数据通信业务。
即海内看数据通信,国外看网络通信。
2021年年报显示,共进股份与海宁高新技能家当园区管委会、新华三技能有限公司签署三方《项目互助协议》,入驻海宁高新技能家当园区“新华三信息家当园”,用于履行“年产网络通信产品和做事器IT产品”项目。
拓新路:传感器封测
而除了传统的通信业务,共进股份也在积极探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汪澜表示:“当你的营收过了百亿,解释公司在这个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实质上,我以为一个公司要大发展,一定要做出新的产品,或者去拓展新的领域。”
共进股份看中的,正是汽车电子和传感器封测。在数据通信领域,共进股份随着客户一起“水涨船高”。现在,共进股份的目光落到汽车电子上和传感器封测上。
关于传感器封测,汪澜表示,目前而言,MEMS传感器还不是特殊多,当进入万物互联时期,MEMS传感器的需求是海量的。就共进股份而言,便是先建工厂,从测试开始做起,工厂则位于太仓。
2021年,共进股份投资设立上海微电子,致力于促进公司业务向前辈传感器封装、测试及运用等领域拓展。2022年1月,为实现共进股份计策布局以及传感器领域家当代价延伸,上海微电子设立全资子公司苏州微电子,作为开拓传感器业务的生产基地,与上海微电子共同形成集研发、生产、发卖为一体的家当链构造,进一步加强在传感器家当的布局,以完善公司产品构造,增加新的代价点,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
太仓工厂拓展MEMS传感器业务,某种程度上也是“腾笼换鸟”,发展利润率更高、附加值更好的业务。而利润率较低的业务,则转移到外洋。
汪澜表示,未来低端、低代价的制造业发展前景有限。因此,公司必须考虑怎么去转型。在汪澜看来,中国并不是没有人,但是乐意接管500~1000美元(每月)薪资的家当工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大中型城市附近,这样的家当工人越来越少。
其感叹道,像我们这样的电子行业中网通产品代工企业,一样平常净利率在3%~5%旁边。搬到越南后,可能会多出2%的毛利率,若是干系用度掌握得好,这2%的毛利率又可以转化为净利率。
汪澜也指出越南建厂的难点。一是越南的供应链不如中国;二是其做生意环节不如中国成熟,须要企业逐步适应。其总结道:“我以为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企业要登上更高的台阶,未来肯定是要往外洋发展。”
而共进股份的转型,是一体两面的。一方面,在越南建厂。通过向外洋转移较为低真个业务,坚持原有的业务产品线;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业务,比传感器封测,以及风口上的汽车电子。
风口上的汽车电子
共进股份曾在经营操持里表示,为了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愿定性,2022年公司将牢牢环绕长期发展目标,聚焦现实业务、发展业务及种子业务三大方向,探索汽车电子核心产品研发和制造新领域,做强智能制造,做大新业务,启动“共进制造2025”。
可以看出,共进股份对付汽车电子业务的重视。那么,在2022年这个韶光点进入汽车电子,是否恰逢其时呢?
在汪澜看来,2019年是新能源汽车低谷之际,低谷期进入汽车电子行业,可能好比今机会更好。但如果站在2032的韶光阶段看,从十年后看现在,此时进入汽车电子可谓“恰逢其时”。
汪澜以通信业务类比,共进股份是2002年旁边进入通信行业,彼时同行公司已经有70多家。那么,是2000年进入还是2002年进入差别并不大,关键在于坚持。
传统燃油车,比拼的是汽车的三大件。详细指标方面,比如百公里加速等等。待到了新能源汽车时期,百公里加速已经不是问题。一脚油门下去,3秒钟就能加速到百公里时速。那么,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比拼什么呢?当然会比拼自动驾驶,但更主要的是在车的空间里进行更多的连接。
汪澜认为,很多人除了家和办公室,就属在车里待的韶光最长。因此,汽车将会有大量舒适度的追求。这便是智能座舱的需求。
而共进股份进入汽车电子的上风在于,之前已有聪慧家庭的业务背景。智能座舱与聪慧家庭类似,都有大量的人机交互。共进股份的本业是制造,与电子行业干系的PCB板,以及后续封装、测试都是可以做的。
此外,共进股份另一大上风在于供应链。汪澜表示,汽车电子与共进股份原来的业务,80%的芯片供应商是重合的。
“通信的芯片也好,汽车电子的芯片也好,实在对应的都是同一个发卖职员。只不过,他从不同的部门拿芯片卖给我。由于共进股份已经做了多年通信设备代工,以是跟芯片商已经有很好的互助根本。当我们跟芯片商说准备做车载设备,他们会非常高兴。”汪澜表示。
这是为什么呢?对供应商而言,发展一个新客户与跟老客户互助的本钱是完备不一样的。比较之下,与老客户互助本钱要低得多。因此,这些芯片商特殊乐意与共进股份磋商进入汽车电子。
机遇:汽车电子的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若是汽车电子行业格局已然确定,新进入的难度自然大得多。而如今,正是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之际,也是汽车电子高速变革之际。
一大变革便是,从分布式向域掌握器转型。传统的汽车电子是分布式的,车身各处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掌握芯片。当下,正好处于汽车电子从分布式向域掌握器转型确当口。
汪澜阐明道,原来造一辆车,研发周期大概是两三年。而现在,有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一两年乃至半年就发布一个新的车型。
也便是说,现在利用手机行业的打法去做汽车研发,快速迭代。而在新能源汽车厂商快速迭代的打法下,不少供应链企业逐渐跟不上。
“原来的汽车是什么呢?是一个艺术品。对引擎须要精耕细作,由于(机器)制造工艺都是无数的履历累积的,是须要花很多韶光才能够完备节制,这里面制造工艺是非常难的。可是到了电车就不一样了,电车不是一套艺术品,而是一个电子化的产品。电子化的产品便是比谁快。就像手机、电脑,任何电子产品人们都喜好新的。由于新的电子产品功能更全、耗电量更低。”汪澜表示。
汽车变成电子化产品后,就须要不断地迭代。而传统的汽车供应链,还是为“艺术品”做事的。那么,在新能源车时期,汽车电子的供应链便可能会被重塑。
变革的时期,便是新入局者的机会。那么,作为一家专业的代工厂商,共进股份的机会在哪里呢?答案是在于整车厂的自研。
在传统汽车时期,整车厂是大量整合的。即整车厂供应产品的总设计,而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外购的。现如今,整车厂越来越多地参与研发。
简而言之,原来的整机厂的Tier 1(一级供应商),实在便是ODM厂商。现在整机厂要自研,就须要OEM厂商。这便是善于代工企业的机会,这便是共进股份的机会。
为什么,原来Tier 1厂商可能是25%~30%的毛利率,未来你跟他说只能拿15%的毛利,那Tier 1厂商肯定无法接管。这是由于,Tier 1厂商的企业机构、供应链都是基于原来毛利率水平搭建的。
“未来由于汽车产品的变革导致供应链的变革,可能带来很多新的机会,也会导致很多厂商离开这个行业,我相信是这样的。”汪澜表示。
不过,也有很多企业在汽车电子的赛道耕耘已久,也有许多企业试图进入汽车电子领域。面对竞争,共进股份如何脱颖而出呢?
汪澜认为,这是一个迅速增长的市场,这个市场足够大。没有所谓的“誓不两立”的竞争,而是大家一起水涨船高。我们对汽车电子的意见便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产品,一定要有自己过硬的质量掌握,一定要有足够的韧性。
“实在并不一定能够找到这种行业,市场空间足够大,自己又能搭上边,还能拼了命去使劲。我们将全力以赴去捉住这个机会,我们要拿出当年做通讯市场创业的精神来做汽车电子。”汪澜总结道。
逐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