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百亿级营收体量以上的公司来说,如何连续坚持高增速彷佛成了“通病”。
2021年,百亿营收阵营迎来新玩家——共进股份
当年,上市公司营收达108.08亿元。

踏过百亿营收门槛,共进股份又会有哪些新动作呢?8月23日,共进股份副总裁汪澜接管《逐日经济新闻》专访。
只见其一席笔挺的白衬衫,举手投足似有海归风范;脚踏传统的布鞋,仿佛又表明汪澜深深地扎根中国,扎根中国制造。

专访共进股份副总裁汪澜百亿营收之后若何更上一层楼拓展汽车电子正当时 汽车知识

关于共进股份的现状与未来,汪澜侃侃而谈,从网通、数通谈到芯片,从传感器封测谈到汽车电子。
其特殊强调,在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长期来看,此时进军汽车电子可谓正当时。

共进股份副总裁汪澜

海内数通、外洋网通

汪澜从前在美国攻读打算机和做事器方向,也在国外从事一段韶光软件工程师。
这也令其用环球视角,来看待共进股份的发展。
那么,是什么契机让他下定决心返国发展呢?

汪澜表示,他是1995年年底出国,到2006年年底返国,在美国待了10年。
在美国期间,每年回首都会感想熏染到海内巨大的变革。
虽然汪澜身处硅谷,遇上了美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
不过,生活方面很少有变革,美国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平淡。
反不雅观海内,各方面发展都日月牙异。
因此,汪澜认为,返国的发展空间更大。

共进股份是环球领先的宽带通信终端产品制造商,汪澜也从他的视角给出海内与国外通信市场的差异。
其认为,通信市场海内是大幅领先的,现在美国哪怕是普通民众,大部分用的也是DSL(数字用户线路,以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能组合),光纤也不是非常遍及。
比较之下,中国早就遍及光纤入户。
其余,在5G网络的遍及方面,中国也走在环球前列。

2021年,共进股份境内收入54.20亿元,境外收入51.54亿元。
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境内外收入基本相称。
那么,共进股份在海内和国外的策略布局有什么差异呢?

汪澜认为,共进股份是从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起身,做了很多设计代工。
然后,自公司2015年上市往后,很明显看到的变革是,海内的ODM越来越难做。
这是由于,海内的干系产品越来越统一,而电信招标,各大通信设备厂商须要做出差异化。
因此,这些通信设备厂商就开始自己做设计。
以是在海内,共进股份紧张做OEM(原始设备制造商)。

而外洋正好相反,国外的研发本钱较高,很多中小型客户并不做研发。
因此,这些通信设备厂会写产品哀求,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哀求共进股份来设计。
以是在国外,共进股份以ODM为主。

反响到财报中,2021年共进股份境外业务毛利率较境内业务高5个百分点。
那么,海内业务又该如何破局呢?

答案是数据通信业务。
目前,海内5G业务的培植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企业网数据中央仍在发达发展之中。
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把业务迁移到云上,催生了数据中央需求的增长。

汪澜称,比如最近发展较好的字节跳动,不管是海内还是国外,都在培植大量的数据中央。
在数据中央大规模培植的背景下,交流机产品增长是非常可期的。
以是说,共进股份未来海内业务的增长,将依赖数据通信业务。

即海内看数据通信,国外看网络通信。

2021年年报显示,共进股份与海宁高新技能家当园区管委会、新华三技能有限公司签署三方《项目互助协议》,入驻海宁高新技能家当园区“新华三信息家当园”,用于履行“年产网络通信产品和做事器IT产品”项目。

拓新路:传感器封测

而除了传统的通信业务,共进股份也在积极探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汪澜表示:“当你的营收过了百亿,解释公司在这个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
实质上,我以为一个公司要大发展,一定要做出新的产品,或者去拓展新的领域。

共进股份看中的,正是汽车电子和传感器封测。
在数据通信领域,共进股份随着客户一起“水涨船高”。
现在,共进股份的目光落到汽车电子上和传感器封测上。

关于传感器封测,汪澜表示,目前而言,MEMS传感器还不是特殊多,当进入万物互联时期,MEMS传感器的需求是海量的。
就共进股份而言,便是先建工厂,从测试开始做起,工厂则位于太仓。

2021年,共进股份投资设立上海微电子,致力于促进公司业务向前辈传感器封装、测试及运用等领域拓展。
2022年1月,为实现共进股份计策布局以及传感器领域家当代价延伸,上海微电子设立全资子公司苏州微电子,作为开拓传感器业务的生产基地,与上海微电子共同形成集研发、生产、发卖为一体的家当链构造,进一步加强在传感器家当的布局,以完善公司产品构造,增加新的代价点,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

太仓工厂拓展MEMS传感器业务,某种程度上也是“腾笼换鸟”,发展利润率更高、附加值更好的业务。
而利润率较低的业务,则转移到外洋。

汪澜表示,未来低端、低代价的制造业发展前景有限。
因此,公司必须考虑怎么去转型。
在汪澜看来,中国并不是没有人,但是乐意接管500~1000美元(每月)薪资的家当工人越来越少。
尤其是在大中型城市附近,这样的家当工人越来越少。

其感叹道,像我们这样的电子行业中网通产品代工企业,一样平常净利率在3%~5%旁边。
搬到越南后,可能会多出2%的毛利率,若是干系用度掌握得好,这2%的毛利率又可以转化为净利率。

汪澜也指出越南建厂的难点。
一是越南的供应链不如中国;二是其做生意环节不如中国成熟,须要企业逐步适应。
其总结道:“我以为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企业要登上更高的台阶,未来肯定是要往外洋发展。

而共进股份的转型,是一体两面的。
一方面,在越南建厂。
通过向外洋转移较为低真个业务,坚持原有的业务产品线;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业务,比传感器封测,以及风口上的汽车电子。

风口上的汽车电子

共进股份曾在经营操持里表示,为了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愿定性,2022年公司将牢牢环绕长期发展目标,聚焦现实业务、发展业务及种子业务三大方向,探索汽车电子核心产品研发和制造新领域,做强智能制造,做大新业务,启动“共进制造2025”。

可以看出,共进股份对付汽车电子业务的重视。
那么,在2022年这个韶光点进入汽车电子,是否恰逢其时呢?

在汪澜看来,2019年是新能源汽车低谷之际,低谷期进入汽车电子行业,可能好比今机会更好。
但如果站在2032的韶光阶段看,从十年后看现在,此时进入汽车电子可谓“恰逢其时”。

汪澜以通信业务类比,共进股份是2002年旁边进入通信行业,彼时同行公司已经有70多家。
那么,是2000年进入还是2002年进入差别并不大,关键在于坚持。

传统燃油车,比拼的是汽车的三大件。
详细指标方面,比如百公里加速等等。
待到了新能源汽车时期,百公里加速已经不是问题。
一脚油门下去,3秒钟就能加速到百公里时速。
那么,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比拼什么呢?当然会比拼自动驾驶,但更主要的是在车的空间里进行更多的连接。

汪澜认为,很多人除了家和办公室,就属在车里待的韶光最长。
因此,汽车将会有大量舒适度的追求。
这便是智能座舱的需求。

而共进股份进入汽车电子的上风在于,之前已有聪慧家庭的业务背景。
智能座舱与聪慧家庭类似,都有大量的人机交互。
共进股份的本业是制造,与电子行业干系的PCB板,以及后续封装、测试都是可以做的。

此外,共进股份另一大上风在于供应链。
汪澜表示,汽车电子与共进股份原来的业务,80%的芯片供应商是重合的。

“通信的芯片也好,汽车电子的芯片也好,实在对应的都是同一个发卖职员。
只不过,他从不同的部门拿芯片卖给我。
由于共进股份已经做了多年通信设备代工,以是跟芯片商已经有很好的互助根本。
当我们跟芯片商说准备做车载设备,他们会非常高兴。
”汪澜表示。

这是为什么呢?对供应商而言,发展一个新客户与跟老客户互助的本钱是完备不一样的。
比较之下,与老客户互助本钱要低得多。
因此,这些芯片商特殊乐意与共进股份磋商进入汽车电子。

机遇:汽车电子的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若是汽车电子行业格局已然确定,新进入的难度自然大得多。
而如今,正是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之际,也是汽车电子高速变革之际。

一大变革便是,从分布式向域掌握器转型。
传统的汽车电子是分布式的,车身各处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掌握芯片。
当下,正好处于汽车电子从分布式向域掌握器转型确当口。

汪澜阐明道,原来造一辆车,研发周期大概是两三年。
而现在,有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一两年乃至半年就发布一个新的车型。

也便是说,现在利用手机行业的打法去做汽车研发,快速迭代。
而在新能源汽车厂商快速迭代的打法下,不少供应链企业逐渐跟不上。

“原来的汽车是什么呢?是一个艺术品。
对引擎须要精耕细作,由于(机器)制造工艺都是无数的履历累积的,是须要花很多韶光才能够完备节制,这里面制造工艺是非常难的。
可是到了电车就不一样了,电车不是一套艺术品,而是一个电子化的产品。
电子化的产品便是比谁快。
就像手机、电脑,任何电子产品人们都喜好新的。
由于新的电子产品功能更全、耗电量更低。
”汪澜表示。

汽车变成电子化产品后,就须要不断地迭代。
而传统的汽车供应链,还是为“艺术品”做事的。
那么,在新能源车时期,汽车电子的供应链便可能会被重塑。

变革的时期,便是新入局者的机会。
那么,作为一家专业的代工厂商,共进股份的机会在哪里呢?答案是在于整车厂的自研。

在传统汽车时期,整车厂是大量整合的。
即整车厂供应产品的总设计,而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外购的。
现如今,整车厂越来越多地参与研发。

简而言之,原来的整机厂的Tier 1(一级供应商),实在便是ODM厂商。
现在整机厂要自研,就须要OEM厂商。
这便是善于代工企业的机会,这便是共进股份的机会。

为什么,原来Tier 1厂商可能是25%~30%的毛利率,未来你跟他说只能拿15%的毛利,那Tier 1厂商肯定无法接管。
这是由于,Tier 1厂商的企业机构、供应链都是基于原来毛利率水平搭建的。

“未来由于汽车产品的变革导致供应链的变革,可能带来很多新的机会,也会导致很多厂商离开这个行业,我相信是这样的。
”汪澜表示。

不过,也有很多企业在汽车电子的赛道耕耘已久,也有许多企业试图进入汽车电子领域。
面对竞争,共进股份如何脱颖而出呢?

汪澜认为,这是一个迅速增长的市场,这个市场足够大。
没有所谓的“誓不两立”的竞争,而是大家一起水涨船高。
我们对汽车电子的意见便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产品,一定要有自己过硬的质量掌握,一定要有足够的韧性。

“实在并不一定能够找到这种行业,市场空间足够大,自己又能搭上边,还能拼了命去使劲。
我们将全力以赴去捉住这个机会,我们要拿出当年做通讯市场创业的精神来做汽车电子。
”汪澜总结道。

逐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