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肖冰、侯波在一起

翻开新中国的历史,有一段真实记录新中国发展的黑白纪实片。
纪实片记录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天下庄严发布:“中华公民共和国中心公民政府于今日成立了”的气势宏伟、激动民气的场面。
拍照师便是徐肖冰

新中国成立拍摄毛主席经典照片的摄影师  第1张

徐肖冰,拍照家。
浙江桐村落夫。
中国文联名誉委员、中国拍照家协会顾问、著名拍照家徐肖冰2009年10月27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937年初,山西太原的“西北电影公司”来上海招人,于是徐肖冰跟随吴印咸来到了太原,进入“西北电影公司”事情。
没多久,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役。
徐肖冰当即决定到山西北部前哨去拍摄一部反响抗战的电影。
一起上,他不断见到从前线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军队,那些军官根本不理他,只顾自己逃命,这让徐肖冰非常失落望,无奈之余只好往回走。
在回去的路上,他碰到了一支正在开拔前哨的八路军部队。
他们激情亲切地招待了他,并主动向他先容了八路军的抗敌政策,末了还通过沿路的八路军兵站一起护送他安全到达了太原。
这让徐肖冰冲动不已,并由此萌生了参加八路军的想法。

此时,“西北电影公司”正打算撤往成都,徐肖冰武断不客岁夜后方,要积极参加抗战,于是就到太原八路军办事处哀求参加八路军。
八路军办事处秘书赵品三接待了他,在讯问了一些情形后,让他耐心等待。
有一天,赵品三对他说:周副主席要见你。
周恩来对他说:“你便是徐肖冰吧?从上海来到北方生活习气吗?听说你是搞电影的,你要参加革命军队,欢迎你加入我们的行列。
”周恩来鼓励徐肖冰先到前哨看看,不急于拍什么电影,先感想熏染一下沙场的枪炮声和战士的生活。

徐肖冰立时把这一见告了吴印咸,吴印咸也很为他高兴,并把一台德国名牌相机“雷丁那”赠予给他,算是对他参加八路军的一个祝贺。
没过多久,徐肖冰就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向山西五台山地区的抗敌前哨出发了。

到了五台山地区往后,他先被带到了前哨的八路军指挥总部,刚好碰上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八路军领导人在院子里商量事情。
出于职业习气,他举起手中的相机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
这也是他印象中第一次给党和八路军的高等领导人摄影。

令徐肖冰没有想到的是,“文革”中徐肖冰被关进牛棚,罪状之一竟是在太原参加革命这一段历史没有人证明。
但事情便是那么巧,周恩来总理一次在公民大会堂调集文化系统工宣队、军宣队开会时,问到了一些同道的情形。
当谈到徐肖冰时,他问新影厂工宣队代表:“徐肖冰有什么问题?”听说找不到徐肖冰参加八路军的证明人,周恩来笑了:“我便是他的证明人。
他是1937年秋日在山西太原八路军办事处参加革命的。
我找他谈的话。
”结果第二天新影厂就宣告他被解放。
这是后话。

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预备下,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准备拍摄一部大型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该片约请了袁牧之、吴印咸等人专程从国统区赶到延安拍摄,正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徐肖冰也被调来参与事情。
离开延安之前,毛泽东约见了他们。
徐肖冰生前回顾说:“主席知道我们是搞电影事情的,他问我们生活怎么样?学习怎么样?事情怎么样?问得像家人发言似的,非常随意。
主席讲,往后我们一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要解放全中国,那个时候你们的事情、你们的任务就很重很重了。

当时的拍照条件非常简陋,环境非常艰巨,拍照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据徐肖冰回顾,有一次,日军轰炸延安,他当时生病,躺在床上安歇,吴印咸正在屋子里修相机。
忽然,屋顶被炸塌了,他和吴印咸都被压住了,幸运的是,两人都只是受了点轻伤。
当时周恩来还抽空亲自来看望,这让他们非常冲动。

1939年1月下旬,《延安与八路军》完成在延安的拍摄部分。
此时,毛泽东接见了摄制组的代表。
之后,摄制组兵分几路,开始了前哨部分的拍摄任务。

据徐肖冰回顾,“1939年9月,我随电影团来到冀中平原,先后在雄县、霸县等地区的游击队中活动了两个月。
由于他们对当地的地形很熟习,我们就靠着民兵的勾引沿着得当的路线提高,或者把仇敌引入我们的包围圈,或者摆脱仇敌的围追堵截,如果没有老百姓的带领,我们恐怕早不知去世了多少次了。
电影团到达了晋西北根据地后,时任一二○师师长的贺龙,激情亲切接待了我们。
贺龙从有限的战马中拨出几匹送给了电影团,并派军队保护我们穿越日军设在晋西北与晋察冀两个根据地之间的封锁线。
”过封锁线时,心情非常紧张。
“在部队的掩护下,我们傍晚出发,入夜后进入敌占区。
夜行军中,会有狗叫,日军每每会根据狗叫声,判断出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动向,迅速发起攻击。
那时每个村落庄都养狗,那些狗的反应非常灵敏,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汪汪’地叫个一直,假如听到有人进村落了,更是狂吠不止。
加上村落庄里还有极少数被日寇收买潜伏的汉奸,一旦获知了八路军部队的有关情形,就给仇敌透风报信、打旗子暗记弹,引来仇敌的猖獗围攻。
以是一听见狗叫声或看到旗子暗记弹,我就紧张得心怦怦乱跳。
过了晋西北,我们来到冀中平原。
本以为在这里可以少走些山路,哪知道又遇上百年不遇的水灾。
从安全出发,大家只能在晚上趟水行军。
为防止职员失落散和发生意外情形,大家都用系缚裤腿的绑带一个个地串连起来,军队从第一个起,一贯串连到末了一个。

在《延安与八路军》的拍摄期间,有关敌占区井陉煤矿的场景故事需拍摄一些镜头。
替八路军办事的坚持会长想出一个办法,他让徐肖冰换上长衫,并在胸前补上一个良民证,把摄影机装在一个钱褡子里,背在背上。
“到了据点前的岗上,一个新来的哨兵硬是要看我的钱褡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这可把我吓坏了。
幸亏坚持会长连忙挡了过去,说里面装的是给他们队长送的一点心意,而且还塞给那个哨兵一包自家产的大烟。
”这样,徐肖冰才混过仇敌的哨兵,钻进日本兵夜间打旗子暗记灯的一个堡垒里面,将摄影机的镜头伸进仇敌往外打枪的枪眼,这时势先已经安排好的八路军便衣恰好在铁路线上行动。
这样,鲜活的镜头就被永久存留在影片中,成为弥足宝贵的史料。

徐肖冰说,“我们八路军没有到不了的地方,仇敌的情形也摸得一目了然。
对沙场熟习后,我就不紧张了。
胆子大了,我就用日本兵当‘群众演员’,把日本的火车当拍摄道具。
有一回,我们侦察兵得到一个情形:太原有一列装载着武器、弹药的火车,要到井陉煤矿。
得知部队决定要打掉这列军用列车时,我就让一部分战士带一些柴草,叮嘱他们在打火车时,把柴草点着照亮,我就可以拍电影了。
虽然战士们没有完备理解我的拍摄操持,但只假如为了打鬼子的事,他们绝无二话。
大家就在铁道上埋下地雷,备好柴草。
准备妥当后,我和战士们埋伏在铁道旁,仇敌的军火列车呼啸而至,驶到预定位置,一声巨响,地雷爆炸了,列车瘫在铁道上。
没想到司机拉响了汽笛,长鸣的汽笛招引来仇敌的炮弹和进攻。
战士们为了还击日军,无暇点燃准备好的柴草。
由于光芒阴暗,电影也就没有拍成,我的拍摄操持没能实现。

徐肖冰说,因拍摄须要而“导演”、“指挥”领导人的事儿,有过不少。
“为了在大型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中拍摄一些关于八路军的高等将领指挥作战的场面,我来到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见到了许多威名赫赫的大人物,好比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杨尚昆、陆定一、李雪峰等。
由于当时的拍摄条件比较差,只有一台摄影机,我一个人拍,有时拍一次还不一定能成功;有时一个动作拍一个角度不足,还要从别的角度再来一次。
那些领导人被我‘指挥’得一下子坐着,一下子又站起;一下子让他们在军用舆图前演出作战支配,一下子让他们换换位置。
总之,同样的动作,让他们做好几遍。

“终于,有人抗议了,便是邓小平同道。
我开始给他拍的时候,他很拘谨,拍着拍着他就烦了。
他大声说,把我们平常事情的场面拍下来不是很自然吗?现在,重复的东西太多,演出的东西太多,很不自然,你们这是搞什么嘛?拍一点不就行了吗?”晚年,徐肖冰也彷佛悟到那时对那些大人物们“指手画脚”而有失落他们的“身份”。
幸亏当时有刘伯承圆场,要不,徐肖冰可能就下不了台了。
“刘伯承的话说得非常故意思。
他说,不拍不知道,一拍吓一跳。
原来拍个电影这么麻烦,看来我们这些人是做不了演员了。
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说完这段“趣闻”,徐肖冰孩子气地一乐……

新闻拍照的崇高义务便是见告人们一个真实的天下,为更好拍摄八路军歼敌的实战镜头,徐肖冰背着摄影机和摄影机奔赴太行山抗日前哨。
“在拍摄攻打仇敌盘踞的榆社县城时,陈赓对我说,这仗易守难攻,一定会很残酷,很危险。
但我齐心专心想拍到更生动、更精彩的场面,乃至还想过把枪瘾,几次差点撞上了日本鬼子的子弹。
”被安排躲在巷道里偷拍战斗场面的徐肖冰,实在按捺不住拍摄伟大场景的激情,跳出去扛起摄影机,像战士挥枪作战一样平常。

可是刚拍了几个镜头,仇敌的机枪就扫过来了,子弹不断掠过面前的地皮,硝烟滚滚。
几个战士刚把他拽回来,又一梭子更剧烈的子弹打过来。
“真险,再晚一下子,我就光荣了!战士当时对我吼道:‘你不要命了,仇敌会把你脑袋打碎的!’我就只好在后面找缝隙拍仇敌的惨相。
”回顾当年在激战中拍摄电影的情景,徐肖冰十分动情:“有些镜头是爬过战士的尸体拍的,现在想起来心里还发颤。
”战役是无情的,人却是有情的。
战地拍照师用摄影机记录下战役及参与战役的人,让后世永久看清战役的无情,阔别战役才有人们的幸福生活。

“百团大战”关帝垴沙场上,彭德怀举起望远镜在掩体坑遥望前方。
徐肖冰给彭德怀拍的这张照片,将沙场气氛、人物气质及动态、神态真实、艺术地完美展示出。
“的确,这张照片是把彭老总的大胆、豪迈之气表现出来了。

“陈赓是八路军里面一个特殊能打仗、又非常有个性的指挥员。
他与别的指挥员比较有非常明显的特点———诙谐,好开玩笑,就连主席都常常与他谈笑。
但他的军事才能是非常出色的,蒋介石曾费尽心血惟把他拉拢过去。
”徐肖冰在陈赓的三八六旅呆的韶光较长,对陈赓的印象尤其深刻。
“百团大战后期,陈赓接下了打榆社的任务,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打起仗来,他非常严明,总是绷着脸,一点笑样子容貌也没有,直到末了把城攻陷来,他才露出笑颜。
”战事告捷,徐肖冰给陈赓和他的差错周希汉照了这么一张分外照片———两人站在一座堡垒前,周希汉微微一笑,陈赓双手叉腰,笑颜满面,风趣的是他还穿着日本兵的军装。
透过这张照片,可以想见打了胜仗的将军心情是何等愉悦。

沙场上,徐肖冰给朱德总司令拍过一张骑马的照片,解放后曾被印在邮票上,广泛流传。
“实在,当时在沙场上,朱总司令非常忙,我这样一个普通的拍照事情者并不能常常见到他,更别提什么拍照片。
”这张照片的问世也有其不为人知的一壁:那一次,徐肖冰在八路军总指挥部,看到朱德正与一些官兵谈笑,阁下一匹马长嘶不已。
这匹马是聂荣臻从沙场缴获的日本马,便作为战果送给了朱德。
日本马个儿高,高下马很未便利,以是朱德没有骑驾。
徐肖冰心想,这回可得给朱总司令拍张照片,填补缺憾。
于是,他对朱德的警卫员说,能不能让首长骑在立时照张相。
没想到警卫员过去报告后,朱德竟满口答应。
照片洗出来后,徐肖冰拿去给朱德看,他非常满意,连连说徐肖冰把他拍俊秀了,“好是好,但是你看我哪有照片上那么俊秀?”晚年,徐肖冰还以为朱德一口四川话仿佛萦绕在耳畔,而那些场景也彷佛就发生在昨天。

《延安与八路军》这部电影的胶片后来送到苏联去洗印,由于爆发第二次天下大战,莫斯科的电影机构被撤到大后方,末了也没能做成一部电影。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可令人欣慰的是,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由于我自己对拍照片的挚爱,便通过照片的办法记录下了那一段历史。
”徐肖冰这期间拍的照片大部分被保存在国家博物馆,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诲的生动教材。

在延安的拍摄活动中,给徐肖冰留下印象最深确当属第一次给毛泽东主席拍照。
“那是1938年的冬天,主席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四大队讲演《论持久战》。
那时我也在抗大学习,是抗大四大队第三期的学员。
他讲得非常吸引人,会场不断爆发出笑声和掌声。
那天的会场人挤得水泄不通,我举着相机,想从正面给主席照几张照片,可是镜头里满是攒动的人头,便是看不见主席。
没办法,我只好绕到阁下,拍主席的侧面,选择的角度刚好可以带上一些听众。
”这幅名为《毛主席在抗大讲“论持久战”》的照片,第一次与不雅观众见面是在1968年,拍照界认为这幅作品拍摄领袖人物敢于从侧面取景,而且把听众的反衬也带上了,瞬间抓得好,表现的动作也很生动,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珍品。
这张照片已成为我党我军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而被各大媒体或出版物普遍采取。

在延安期间,侯波,中心红军医院女护士,于1942年春天,经组织先容认识了比自己大8岁的徐肖冰,并确立了恋爱关系。
令侯波心动的是一个关于徐肖冰的故事。
在百团大战的一次战斗中,徐肖冰手持摄影机,冒着仇敌的枪林弹雨,一次又一次地冲到阵地最前沿拍摄八路军冲锋杀敌的身影,全然不顾个人死活。
溘然,一阵密集的炮火从天而降,徐肖冰和冲在第一线的战士倒在炮火下,不见了踪影。
仇敌被打退后,战士们在打扫沙场时,看到一个新隆起的土堆在颤动,几个战士立时上前挖掘,想不到一个人从里面溘然蹿起来。
原来是徐肖冰刚才被巨大的冲击波震昏过去了,醒来后以为战斗还在进行,怀抱相机对着战士们又要进行拍摄……一颗少女的心被他舍生忘去世的事情精神深深打动了。

1942年2月,侯波嫁给了徐肖冰。
两人把各自的铺盖和生活用品搬到一起,老乡们送来的一篮延安小枣,两人的同事战友过来庆祝热闹一番,就算是举办婚礼了。

在很长一段韶光里,徐肖冰辗转各个沙场,拍摄那些在硝烟中前行的士兵将勇,拍摄那些声名显赫的领袖。
早期的中共领袖人物未曾专门配备有拍照师,徐肖冰当年也没有想到自己早期拍摄的一些照片日后成为经典。

徐肖冰是个齐心专心扑在拍照奇迹上的人,纵然是回到家中,也总是在专一研究他的拍照。
侯波对丈夫的这股痴迷劲非但不反感,反而在耳濡目染中,逐渐也对拍照产生了浓厚兴趣。
终极,两人成为中国拍照界著名的“赤色拍照夫妻”。

在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中,徐肖冰曾获斯大林奖金一等奖、朝鲜政府二级国旗勋章、文化部精良影片一等奖。
他用手中的镜头凝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瞬间。

2005年,徐肖冰被人事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付与“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2006年获“拍照大师”称号;2007年获“造型艺术造诣奖”;2009年获“中国拍照金像奖终生造诣奖”。
曾历任陕甘宁边区抗敌电影社技能部长,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拍照师,中心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等职;出任过中国文联名誉委员,中国电影事情者协会理事,中国拍照家协会主席、副主席,中国电影拍照师学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图片银行名誉行长,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名誉主席,中俄、中朝友好协会理事,宋庆龄基金会名誉理事等;当选过中共八大代表,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九届全国总工会执委。
徐肖冰与侯波离休之后,他们将生平创作的宝贵电影作品、拍照作品以及收藏品2700多件捐献给了徐肖冰的故乡,由当地政府建造了全国首家以拍照家名字命名的拍照艺术馆。

肖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