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 胡春娜
12月7日,河南作家鱼禾长篇纪实散文《大河之上》评读会在河南石佛艺术公社举行。
《大河之上》由海燕出版社出版,入选“十四五”河南省重点出版物出版方案、河南省新闻出版局2020年度重点图书选题。评读会由海燕出版社和石佛艺术公社主理,河南省省政府参事王守国主持,来自文学创作、文艺评论和出版界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以专业视野对《大河之上》作理解读、谈论。与会者认为,《大河之上》呈现了作者鱼禾散文创作的新视野、新角度,其书写的郑重诚挚、笔墨的凝练豁达,使作品超越了河流的具象存在而具有了格外强韧的精神气质。
王守国认为,《大河之上》呈现了自然的黄河、文化的黄河,也是诗意的黄河之书,是学术文化随笔的集大成者,因其厚重,值得反复品读。对题材和情绪的节制是这部书的一大特点。关于黄河的人物历史素材浩瀚,比如孔子见老子、竹林七贤、李白等,很多地方随意马虎展开抒怀。但作者彷佛故意舍弃掉这些情节,不枝不蔓,这部书的主要代价在于延续历史文化,不是为了讲故事,她采纳的基本是零度叙事,便是最大限度地克制个人感情的泛滥,非常理性、端庄。他说,我们常常说黄河是中原民族之根、中华文明之魂,《大河之上》所表现的黄河有这么一个别系,表达风格是深邃、镇静、乃至是陡峭的,《大河之上》的书名与这部书的厚重、深邃、雄浑比较,显得太平和了一点。
河南省文联原党组布告吴长忠认为,《大河之上》不仅思想深刻,还有独特的措辞风格。在他看来,东西方在生活、文化方面的差异,与河流息息相关,黄河文明之所以是中华民族气质的表示,是由于黄河从根上就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组织办法,比如远古时期对付黄河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直接影响了社会架构。在诠释这一点上,《大河之上》供应了一个好的范例。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耿相新认为,《大河之上》通过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结合、文化性与精神性的结合、叙事性与纪实性的结合,呈现出自然的黄河、文化的黄河、精神的黄河,是一部有情绪、有思考深度、颇见措辞功力的好书。
“《大河之上》写得极有氛围,散文作品写到这个程度,是我好多年以来读散文作品读到的最有分量的作品,特殊厚重。”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孙先科说,对任何一个别系工具的阐述,要想达到“体大思精”的程度,一个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复合视角是离不开的。《大河之上》构成的是一个特殊伟大的系统编制,利用了多角度多线条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同时又有一个当代主体置入个中的表述系统编制。多样化的视角加上游刃有余的措辞功力,使她的黄河表述有很好的完成——让历史活了起来,让生态文化活了起来,让人类生存景貌活了起来。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张光鲜表示,《大河之上》是在黄河题材的作品中最令其冲动、最有温度的一本书。张光鲜用“河”、“城”、“人”三个关键字分享阅读体验。在他看来,《大河之上》中严谨地书写了自然河流,深入磋商了精神河流,探寻最早的中华民族发源地,书写郑汴洛等城市与河流的关系,以及由城市辐射出来的中原大地、黄河文明的根系,书写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与河流的亲密连接,表达人与自然的同在关系,令人震荡和冲动。
会上,作者鱼禾分享了自己的写作动机。她说,对一种事物不动情,绝不会以写作的办法去碰它。有些情绪,当你意识到不能不说出时,它实际上在心里已经酝酿了良久,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说出与书写,只须要机缘触发。为此,她对黄河中下贱交界带沿岸数十次实地拜访,爬梳考辨大量专业文献,数易其稿而形成的长篇纪实散文,哑忍、简约的笔墨里,透出震荡民气的思考深度和情绪浓度。
本文来自【河南日报网】,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