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河南洛阳矿山机器厂

豫西,间隔洛阳市区100公里处,有一座百年迈矿叫不雅观音堂煤矿。

再寻焦裕禄坐标④丨发明家炼成记 汽车知识

洛阳矿山机器厂(以下简称“洛矿”)制造的新中国第一台新型2.5米双筒提升机,曾在这里为煤矿做事了近50年。

它不仅是新中国第一台矿山设备的经典之作,更是老一辈洛矿人心血和聪慧的结晶、焦裕禄精神的象征。

2015年,这台提升机回到它的出身地——中信重工(前身为“洛矿”)。
工人们经由焦裕禄大道,都会情不自禁看上一眼。

从1953年6月参加洛矿筹建,到1962年6月调往尉氏、兰考,焦裕禄在洛矿整整事情、生活了9年,也写就了他生平中一段主要的奋斗轨迹。

中信重工展出的新中国第一台新型2.5米双筒提升机

焦裕禄在洛矿事情、生活了9年

主动请缨担当筑路指挥部总指挥

1953的洛阳是全国瞩目的地方,新中国156个重点培植项目有7个安排在这里。
也便是在这一年,焦裕禄相应党的号召来到了洛矿。

焦裕禄进厂时,洛矿正在筹建中,他卖力网络施工须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从洛阳通往谷水的牛车路,是运输建筑材料的必经之路。
然而,这条路坑洼不平,急需重修。

一位年长的干部说:“看来要办理运输问题,修路是当务之急。
谁来承担这个任务?”

“我来干!
”焦裕禄主动向上级请缨。

被任命为筑路总指挥后,焦裕禄卷起铺盖,就搬到了筑路指挥部。
临时搭建的工棚挤不下那么多人,他就带头把自己的铺盖搬到棚子外把位置留给工友,还开玩笑说:“天下到哪里找这样大的房、这样大的床啊!

荒原上,红旗飘荡。
焦裕禄指挥的筑路大军犹如一条长龙:铲土的、推车的、抬筐的……大家忙个一直,热火朝天。

最早的工厂培植者

焦裕禄在工地上,一下子铲土,一下子推车,工人累了,他又去抬筐。
他每天吃住在工地,抢脏活儿、重活儿干,常常一身热汗、一脸尘土。
韶光长了,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焦”。

大家都说:“像老焦这样的好干部,我们打心眼儿里服气!

原操持半年才能修睦的路,在焦裕禄的指挥和带动下,不到3个月就修睦了。
宽阔的马路伸向远方,焦裕禄和大家站在桥头,看着呼啸而过的汽车,相互击掌庆贺,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带领工人造出新中国第一台提升机

1958年春,洛矿党委发出“试制2.5米双筒提升机”的号召,这个任务落在了一金工车间。

在时任车间主任焦裕禄看来,一金工生产的不仅是新中国第一台前辈的提升机,更是亿万中国人的勇气和志气。

此后的日昼夜夜,焦裕禄始终坚守在车间,和工人一道奋战在一线。
他通宵达旦地翻阅图纸、资料,写方法,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和技能职员、老工人,把整台机器上千个零件,从图纸、工艺,到工具、材料,一件一件地熟习,连一个螺丝钉都不放过。

提升机准备安装阶段

提升机投产后,碰着了浇注减速器和卷筒的轴瓦等技能难题。
对此,焦裕禄组织职员剖析研究攻关,决定用离心浇注的办法进行试验。

有人说:“利用离心浇注这么大的轴瓦,太危险了,连外国人都不敢用,咱能行吗?”

“外国没有的,咱就不能有吗?咱们中国人现在正在做着前所未有的事。
”焦裕禄回答道。

经由连续试验,轴瓦终于达到了100%的合格率,打破了生产关键,为往后大批生产奠定了坚实根本。

在制造2.5米提升机的日子里,焦裕禄昼夜领着大家攻难关。

制造提升机期间,焦裕禄在这条板凳上连续睡了50多天

持续50多天,焦裕禄吃住在厂里,带着大家连轴转,自己常常是一个馒头加一碗水便是一顿饭。
夜里,他就在车间的长条板凳上一躺,盖上棉衣眯一觉。

那时,焦裕禄有严重的胃病,常常疼得直不起腰来,可他从来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

几个月下来,焦裕禄熬得双眼血红,两腮凹陷,全体人又黄又瘦。
工人们都说:“提升机上的每个零件里都渗透着焦主任的汗水。

在焦裕禄的带领下,一金工车间只用了3个月就试制成功了新型2.5米提升机,在我国的机器制造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焦裕禄带领工人成功制造出我国第一台直径2.5米提升机

分得手的新居被他悄悄让了出去

1956年,焦裕禄即将结束在大连起重机器厂演习时,洛矿新盖了一栋干部家属楼,竣工后分给焦裕禄一套50平方米的屋子。

厂长打电话把好见告远在大连的焦裕禄。
焦裕禄心里一阵欢畅,百口老小7口终于不用挤在仅有13平的小窝里了。

可一想到将和他奔赴洛矿的大连厂的师傅……他改变了主张。

回到家,他同妻子徐俊雅商量,“我以为咱们该当把屋子让给郝师傅他们住……”在焦裕禄的奉劝下,妻子赞许让房。

几周后,焦裕禄拜托厂工会主席把新居钥匙转交给郝师傅。
“你可千万别说是分给我的,你就说这是安排给咱们厂新职工的,是组织的关怀,让他们一进厂就能体会到党的温暖。

时隔多年,每当谈起这件事,郝师傅仍会感激地说:“焦裕禄是我们百口的大恩人!
”(刘高雅 演习生 董佳琳)

特殊鸣谢:中信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