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了营山客运业的兴起、繁荣

以及在时期中的不断变迁

19722022营山汽车站的变迁 汽车知识

见证了外出打工的营隐士大包小包的温情

见证了放假学子乘车回家的心情

见证了春运“一票难求”的盛况

也见证了三两搭客、冷生僻清的淡然

......

图片来源于网络

Part.1

外西街汽车站

——营隐士的初代汽车站

1955年,营山有了第一辆客车,年客运量达10778人。

1972年,为缓解运力抵牾,知足乘客须要,县汽车队用2辆货车代替客车,年客运量达46860人次。

同年,营山汽车站成立。
将门前的西城桥再次加宽,建成外西街直通兴隆山的混凝土路面。
(原载《营山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营山老汽车站,人们都叫“87队车站",是原营山县老县城斗姥官所在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毁于失火,清同治年间重修。
解放初期改建成了营山汽车站,70年代初期重新改扩建了汽车站,是当时营山县城比较豪华大气的建筑。
(本段笔墨来源于论坛草木师长西席)

当年汽车站的大楼演化为停车站,只有坝坝里那棵一百多岁的黄桷树至今伫立在此,盘根错节,爬满了岁月的皱纹。

Part.2

翠屏西路汽车站

——几代人的影象

90年代,87队汽车站迁居至翠屏西路,有了80、90后熟知的营山汽车站。

当年,县城除建有营山汽车站外,城东有白塔汽车站,城南火车客运站对面有汽车站,城西有兴隆汽车站,城北通往回龙方向在县交警队、通往新店方向在北门桥侧、通往星火方向在碑垭口都设有临时汽车站。
这些方法使全体县城的交通整洁有序。
(原载《营山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80、90年代,汽车是营隐士最紧张的工具,网络订票还没有涌现。
为一张长途汽车票提前几天就要去排队买票,售票窗口前总是排着长长的军队,候车厅里喧华熙攘,安检口人来人往,无数人从这里涌入汽车站台。

一进站台,一股汽油味弥漫。
车次在标识牌下排列有序。
每逢节假日,汽车站内必定人隐士海,许多大件的包裹不得不被捆绑在汽车顶部。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年1月,翠屏西路汽车站被正式拆除。
80、90熟习的老汽车站就这样勾留在了二十几岁。

如今,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楼房,出站口也变成了宽马路。
来回穿梭的各种车辆替代了巴士进出的影子,高楼新居取代了矮旧房屋,进进出出的搭客也变成了三三两两的行人......

靓丽的公路桥、休闲的小花园、换了新面貌的商铺......环绕在这里。

80、90后记忆里的营山汽车站从一代交通枢纽到一片废墟,再到楼房矗立,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Part.3

崛起的新汽车站

——崭新的面貌

营山培植风起云涌,2017年1月,营山县新汽车客运站启动培植。
2018年9月,新汽车站投入利用。
崭新的、高效率的新汽车站在一环路南段(工业集中区旁)悄然崛起。

外不雅观宏伟大气,环境整洁舒适,标线标牌能干......崭新的座椅、便捷的自助售票机、智能化的信息发布和安防监控系统、前辈的人脸识别检票系统等当代扮装备举动步伐一应俱全。

新汽车站的涌现,进一步便利了营隐士的出行,而老汽车站撑起了营山客运业的兴盛。
它们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寄托着希望与藏着我们的青春影象!

今日话题

关于营山汽车站

你有什么想说?

欢迎评论区和大家一起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