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双十一”,李永强通过自己的网上店铺,卖出去将近200套汽车坐垫。现在的他对这个销量还感到满意,但如果放在三年前,在他所在的村落庄里,一天卖出去200套的古迹实在不值一提。
李永强是武陟县圪垱店乡圪垱店村落人。在2014年以前,圪垱店是一个叫响全国的名字,全国80%以上的羊毛汽车坐垫都产自这个村落庄,那时候村落民只用坐在家里等,每天的订单就源源不断。但2014年后,曾经红火的羊毛坐垫家当陷入困境,村落里的工厂险些全关停,多数村落民都“停产失落业”。
实际上,从1980年代开始,圪垱店的羊毛家当就多次面临过困境,每一次村落民都能设法化解。在这一次的困境到来后,圪垱店人已经在做破局的考试测验。
曾因羊毛而富,又因羊毛而困
三年前的圪垱店村落,环境和现在完备不同。
“那时候,每年从5、6月份开始一贯到年底,村落里到处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客商,主街两边家家户户的门面房上,挂的都是羊毛汽车坐垫的招牌,可以说每一家店里都挤满了人。”圪垱店村落的村落主任李合光对当时的环境影象犹新。
11月5日,来到圪垱店村落时,街道上是一片生僻,见不到一名订货的客商,临街的不少门店虽然还挂着羊毛坐垫的牌子,但店里已经转做了百货商店和小吃店等。村落民曹女士家在2014年之前,一贯从事羊毛坐垫的加工,一年也卖出去几千套,现在只管门口还挂着褪色的招牌,但家里的货架早已空了,爱人也转行外出务工。
李合光先容说,圪垱店村落有居民两千多户,一万多人。在最红火的时候,全村落有一多数家庭都从事羊毛坐垫的加工,而且村落民们都有品牌意识,每一家都有自己注册的品牌,有些品牌像九牧羊、温舒等,都发展成了叫响全国的大牌子。在最高峰时,全国80%以上的羊毛坐垫都是这里生产的。每年的6月份,郑州会举办羊毛汽车坐垫的展会,届时全国各地的客商都会来圪垱店村落下订单,村落民们根本不用出去跑发卖,只要在家里等着,业务就源源不断。
“那些年,普通家户每年挣个四五十万,都是正常的。陷入困境是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紧张有两个缘故原由。”圪垱店村落党支部第一副布告孔有恩先容说,第一个缘故原由,是羊毛的加工环节,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圪垱店村落长期从事这一行业,村落民在迅速致富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毁坏的代价。另一个缘故原由便是羊毛坐垫市场需求量的大幅下滑。“羊毛汽车坐垫最大的特点便是保暖效果好,但随着汽车技能的改造,汽车座椅电加热的功能已经很遍及,羊毛坐垫时时髦了,市场上现在对四季坐垫的需求成为主流。”孔有恩说,在这两个缘故原由的浸染下,客商也不来了,订单越来越少,村落里的工厂险些全部关停,多数村落民都“停产失落业”了。
产品转型,靠拢电商,圪垱店村落主动蜕变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碰着危急了,过去这三十多年,我们已经碰着过好几次了。”孔有恩向先容说,圪垱店村落的羊毛家当兴起于1980年代,最早是从做皮衣开始的。“那时候皮衣最时兴,村落里的人都从事老羊皮皮衣的加工生产,进入1990年代往后,皮衣时时髦了,生产的皮衣卖不出去,不少企业都积压了存货,面临倒闭。但是大家很快把稳到,沙发财具在那时候开始走红了,全村落高下立即转入到羊毛沙发坐垫的生产中。”
一次产品转型,让圪垱店化解了第一次危急。到了2000年前后,沙发坐垫也逐渐被淘汰了,圪垱店村落再一次进行了产品转型。“汽车越来越遍及,大家立时开始生产羊毛汽车坐垫,即是说又一次化解了危急。”孔有恩说,在他看来,圪垱店村落人的骨子里有着“与时俱进”的“基因”,在这一次的困境来临后,圪垱店人很快就开始考试测验化解。
今年只有30岁出头的李哲,他的父亲是圪垱店村落第一代羊毛家当开拓者,享誉市场的“九牧羊”的牌子,便是他们家的。现在李哲已经逐步接手家里工厂的经营,从去年开始,他就将工厂的重心转到了汽车四季坐垫的生产上。“四季坐垫的生产,是用涤纶丝作质料,不该用羊毛,这就办理了羊毛坐垫加工带来的污染问题。”李哲说,虽然已经开始转向,但由于没有江浙地区起步早,市场开拓难度大,现在一年的销量才只有两三千套,不过销量的整体趋势是在一贯上升的。
“我们也制订了一些思路,一个是辅导村落民再次转向,从单一的汽车羊毛坐垫生产,转向整套的汽车装饰用品生产,随着市场的风向走,同时对一些小工厂进行资源整合。再一个便是开拓新的发卖渠道,积极向互联网发卖靠拢。”李合光说,近两年来,曾经挤破门槛的批发商不往这儿来了,以前等人上门的日子也没有了,一些活络的村落民都转变了意识,主动走出去,特殊是借助互联网来拓展发卖渠道。
李永强是1986年人,在村落里是小字辈,但他却是圪垱店村落的“电商第一人”。早在2011年,村落里人还都坐在家里等客商时,李永强就建起了自己的网上店铺。
那一年,李永强刚从学校毕业,也想从事羊毛坐垫买卖,但是他却“连门都进不去”。“最开始我也想走批发的路子,但是市场上做这一行的,都有长期互助的品牌,新品牌很难被接管,我跑了很多市场,根本打不开销路。”李永强说,他实在是在无奈之下,才转向了网络渠道,在几家电商平台上建起了网上商铺,他自己也不生产,而是把村落里别人家工厂的产品在商铺里展示,如果有人要买,他就去相应的工厂下订单生产,然后通过物流发货。
几年下来,李永强通过网上店铺,不只在海内建起了发卖渠道,还常把坐垫销往国外去。再后来,传统的批发渠道遭遇了大幅下滑,但李永强在网络上的销量还在一贯往上走。从去年开始,村落里有好几户家庭也开始建起网上店铺发卖了。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当天,李永强在自己的网上店铺里开展了一个“买十送一”的活动,一天的预销量有将近200套,比平时翻了好几倍,
通过接李永强的订单生产,曹可伽也踏进了互联网发卖的门槛。也是80后的曹可伽,从2015年开始从父亲的手里接下了家里工厂的经营,一边生产四季坐垫,一边消化羊毛坐垫的库存。一年下来,销量能达到两三万套,个中相称一部分都是通过互联网发卖的。虽然在父亲的眼里,还是认为网上开店铺没有参加展会来得实在,但是作为80后的他坚持认为:“将来肯定是互联网发卖更火,由于这是大的趋势。”
来源:大河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