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闲暇之余,我总爱吹笛子,我喜欢曲笛清新亮丽的音色,喜欢梆笛柔和抒情的曲调,也喜欢新笛那沉稳古老的韵味。
我学习吹笛子已有三四年了,有人学笛子是为了考级,或是为了考艺校,但我却并不是为了这些,如果是为了这些,那么学艺本身的内涵就不复存在了。我学习吹笛子,是出于对它的热爱,以及对音乐生活的追求。
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困难是必不可少的。记得我刚开始接触笛子的时候,我吹的声音还不够饱满响亮,吹奏小快板时节奏出现错误,吹自由延长音时肺活量不够……但经过反复的练习,我渐渐有了长进。后来,老师又指出我的手指不够灵活,于是我就常常练习手指的灵活度,不光在笛孔上练,在日常生活中也练——吃饭的时候,经常用左手快速敲击饭桌或饭碗;排队等车的时候,把两只手交叠在一起,用一只手的手指敲击另一只手的手背。每当我攻克下一个难关,我的收获就多了一分。我学艺的基础和本领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进步中积累起来的。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技艺在不断地增长。调式不同、质地不同的笛子已有了八九支,这些笛子各式各样:有的小巧精致,表面泛着光泽;有的又长又粗,古色古香……它们都是我成长路上的珍宝。
直到今天,我已学会了众多笛子名曲。当我吹起《牧民新歌》的时候,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望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牧民们骑着骏马自豪高歌,万马奋蹄、嘶鸣声声;当我吹起《春到湘江》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那如歌的行板轻盈的旋律,时而低回,时而高昂,让我领略了湘江蓬勃兴旺的景象和特有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当我在台上演奏《姑苏行》的时候,笛声响起,顿觉丝丝凉风迎面袭来,我好像来到了江南水乡,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一曲终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爱笛子,它们质地坚硬,声音婉转,让我的心灵充满音乐的阳光。在那悠扬委婉的笛声中,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它让我明白,在困难面前不能轻言放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成功和喜悦!
篇二:古诗伴我成长
我在慢慢成长,陪伴我的,除了爸爸妈妈,还有那一个个动听的旋律,那一首首美丽的诗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童年时,我眼中的鹅,只是穿着一身白色的“毛衣”,昂着骄傲的头颅,在水里嬉戏的绅士,但骆宾王的《咏鹅》却让我发现,原来那普通的鹅,也可以成为一首诗歌,这不禁勾起了我对古诗的兴趣。
上了幼儿园后,我发现诗可以教会我们一些道理。李绅的《悯农》,不仅只是描绘农民伯伯辛勤耕种的场景,也教育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种的粮食,正如诗中所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孟郊的《游子吟》让我们知道爱母、敬母、孝母,因为母恩难忘。
进入了小学,我们学的诗歌就很多了。它不仅教会了我们道理,也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望庐山瀑布》告诉我奔流而下的瀑布可以像天上的星星落下来一样壮观;《游山西村》启示我在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丧气,轻言放弃,也许坚持之后会看到美丽的彩虹;《登鹳雀楼》鼓励我努力奋进,一定要用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完善自己。
诗还提醒我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勾起我的好奇:为什么人们只在春天放风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让我知道初生的荷叶与“一一风荷举”的荷叶是完全不一样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告诉我经霜的枫叶竟是那么鲜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告诉我柔软的柳条竟能和美丽的丝绸媲美……
诗歌并不都是快乐的,也会有让我为之潸然泪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孤独,“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不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艰难跋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的悲伤,这些都让我知道诗其实就在我身边,它可以是我们心中的喜怒哀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诗歌就是一片浩瀚的大海,我要用我有限的生命,在诗歌的海洋中激起更美的浪花。
篇三:国粹伴我成长
回了一趟老家,从屋里的老衣柜里翻出了收音机,爷爷提着在外面,捻着白白的胡子,笑嘻嘻,调了一曲《望江亭》,泡了一壶绿茶,躺在躺椅上悠闲的看着蓝天上的浮云。
我的一个小堂妹搬了板凳做柱子,跳皮筋,跳得不亦乐乎,脸上的笑容也灿烂无比,是城市里孩子少见的笑颜。屋外门前一棵几个人都抱不住的老槐树的枝丫上挂着一把胡琴,时常爷爷会将胡琴拿下来拉上一曲。
乡村闲适的生活让节奏慢了下来,时间有时好像静了下来一样。
每天去喂喂鸡和鸭,挽起裤子下到浅浅的小溪里去摸摸鱼,听着收音机里飘来的缓慢而又悠长的唱腔,到不再觉得拖拉和厌烦,反而是一种舒适的享受。
中午吃完饭之后,直接躺在树荫下的躺椅上,在听着收音机中传来的京腔京韵和爷爷哼的不知名的小曲儿很快入眠。
晚上的时候,全家在树下纳凉,听着大人们讲我们这群小孩小时候的故事,有说有笑,让我们又回到童年。
太阳升到三尺高时,看到爷爷奶奶在练太极,我便也会随着他们手脚胡乱比划几下。当看到西游记时总会问奶奶,孙悟空为什么要与玉皇大帝做对,妖精为什么总会被孙悟空制服、弄死,唐憎为什么不坐孙悟空的筋头云去取经?周瑜和诸葛亮争第一有什么好玩的?诸葛亮为什么那么聪明?刘阿斗也真是傻到不行。黛玉和宝玉最后怎么样了?薛宝钗有点让人烦……。我总会发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看到比我还小的小屁孩,咿呀咿呀学说话;街上橱窗里的各种各样乐器,现代人唱着老唱本的戏,我总会好奇的凑上前去。
想想,回味着这些老事、往事。哦!今天快节奏的生活,让我在时间的长河里逐渐淡忘了。原来从小,就是这些小事一直在陪着我长大。回老家使我懂得了有些东西只是埋藏在记忆深处,不曾挖掘而己。
篇四:它伴我成长
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挫折与坎坷,但是在成长中总有些食物伴随着你慢慢长大,教会你什么,陪伴着你,就像冬日里的一杯暖茶,温暖你的心,伴你成长……
那是个明媚的下午,我埋头在题海中奋斗,可一道数学题挡住我的脚步,我苦思冥想。下周的考试让我担心不已,我心绪不宁,心中的烦躁油然而生。这样耗下去,终究不是个办法,我索性放下笔,决定出去走走。
门外一片深秋的景象,热闹非凡,草丛中的昆虫“叽叽喳喳”地叫着,弹奏着属于秋天的声声乐曲,树上枯黄的叶子在秋风中摇曳着身姿,在风吹的刹那间随风舞起,飞扬着,给大地带来它的谢幕舞。邻家的小孩子们玩耍嬉戏着,笑声“咯咯”传进秋天,他们敲响者秋天的音符,带来了勃勃生机。
我看着,心里却一阵黯然神伤,落叶败了,昆虫要冬眠了,我从孩子变成了青少年,再也体会不到孩提时期那种纯粹的快乐了,忧愁与悲伤的我只感觉无力与茫然。
西风似麦浪般从遥远的地方吹来,带着某种花的香,拂过我的面颊,不由自主地跟着风走着,在院子的角落里,我找到了熟悉花香的来源。
橘红色的花瓣,淡雅的鹅黄色花蕾,点缀着翠绿色的花枝,似百合却又不是百合,似兰花却又不是兰花。走近了,它的芳香更浓,引人回味。原来是萱草啊!我突然想起它的花语:“遗忘的爱”,这可不就是传说中的忘忧草,母亲草——萱草啊!这是我自小最喜欢的花呢。
再次凝望着这株孤立的萱草,身处一片杂草从中。秋日里,大部分的草植物都枯萎变黄,这一丛翠绿尤为显眼,更显生机勃勃,细长的叶子有着兰花的风范——却更茂盛;橘红色的花朵有百合风范——却更有韵味。风吹动着它,它随风舞动着的身姿宛如月宫仙子,花叶如此,花也亦然,即使只有一支花朵,却兀自开在这枯黄的秋日里开放。
我蓦地懂得了萱草,懂得了这在秋风中不畏严寒,坚强开放的生命之花。我于是明白了萱草在秋日里怒放的意义。青春不可浪费,在这美丽的青春年华之中,只有奋斗,才能不留遗憾,人生路上的忧愁和烦恼必然不会少,我们要放下这些,继续前进,才能像萱草一样,不断积聚,不断积累,最终才能最美地绽放!
我突然想起,我也曾在学习自行车的时候摔倒,但是看到了美丽的萱草,不禁忘记了疼痛,又在原地站起;我也曾在考试的时候失利,看到这坚强的萱草,又不禁继续努力;我也曾面对同学的误解,友谊的危机,都是这忘忧草使我一次次开解自己,渡过困难。而今它又一次在我心烦意乱的时候变成了我的“解忧草”,我欣赏它,不仅它的美丽,更是它不畏严寒在秋日开放的坚强与勇气,我看着它成长,它也看着我成长。忘忧的花啊!萱草!你真是我最忠实的好伙伴,伴随着我的成长,教会了我很多。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枝。葶葶乱叶中,一一芳心擦。”东坡先生如是说。在“葶葶乱叶”中奋斗,不负大好时光,不负大好青春,我的心明亮起来,温暖起来,我仿佛找到了指路的明灯。
时钟的指针一圈又一圈地转过,我的“好朋友”萱草总是伴随着我的成长的点点滴滴,总是能为我解忧,启迪着我向前。
远方,不再迷茫。那株萱草仍然静静地伫立在风中,默默绽放,书写着它自己的美丽人生。
以上就是什么伴我成长作文600字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美德网初二作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