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法治日报》近日在北京晚高峰时段的十字路口不雅观察到的一幕。

近年来,骑走运动热度不断攀升,骑行爱好者军队日渐壮大,个中不乏青少年的身影。
然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履行条例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许可上路骑行。

青少年骑行热乱象查询访问儿童骑行上路车比人大年夜隐患重重 休闲娱乐

然而,调查创造,实践中,上路骑行的年事“红线”在一些人和机构眼中形同虚设。
不少家长带着不满12周岁的孩子约伴上路骑行乃至跨省长途骑行。
此外,一些骑行社团、户外组织等机构专门开设“亲子骑行营”,还有成人骑行营对儿童“来者不拒”。
值得把稳的是,一些有低龄儿童参与的骑行活动,并没有配备充分的安全保障装备。

对此,资深骑行者和业内专家指出,12周岁以下儿童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心智上均不具备上路骑行的能力,监护人或家长不能将他们等同于成年人对待,“会骑车不即是就能骑车上路”。
在“青少年骑行热”之下,须要勾引青少年养成足够的安全骑行意识,同时应该选购得当的装备、在得当的地点科学安全磨炼。
家长和孩子都应该保持理智平和的心态,对规则及骑走运动保有敬畏心。

低龄儿童骑行上路

少有佩戴安全装备

8月中旬,在北京市西城区西便门桥至广安门桥区域进行了近一周的不雅观察,韶光点紧张集中在晚上八点旁边和周末的下午时段。

一个事情日的晚上7时许,仍是放工晚高峰,马路上车流殽杂着人流,十字路口被堵得水泄不通。
伴随阵阵不耐敦促的汽笛声和喧华的人声,时时有骑行者从空隙间穿梭而过。
在个中,看到了一个“小不点儿”——一个小男孩在附近路口的路边停了下来,骑的山地车比他个头还大。
由于车座太高,他刹车时向前趔趄了一下,脚勉强够到地撑了一下才稳住身体。
男孩父亲骑了一辆普通自行车跟在后面。

“这么小的孩子,骑山地车上路太危险了吧。
”在二人休整间隙,上前讯问。
孩子父亲称,孩子今年10岁,“车是以为帅闹着要买的。
在路上我们家长随着,别骑太快就行”。

稍事安歇后,这对父子又踏上了骑行之路,孩子骑着明显比自己还大的车,站起来猛蹬了几下,迅速蹿了出去,很快消逝在视线中。

在不雅观察的几个十字路口,以20分钟为限,有数名低龄儿童在家长的带领下骑着自行车上路。
在这些低龄儿童中,没有人穿着骑行服,几天下来只看到一名儿童佩戴了头盔。

不雅观察创造,特殊是周末,有不少青少年在马路上骑共享单车,或和家长一起或独自骑行。
这些孩子普遍看上去较年幼。
有的孩子由于身高不足,骑行时还须要站起来蹬几下;有的孩子骑车时脚够不到地面,停车时须要全体人从车上跳下来;有的孩子车技并不闇练,颤颤巍巍地前行,骑几米的间隔车把七扭八歪的。
跟在一旁的家长,看到孩子没骑稳时,有的会直接骑到共享单车侧后方,扶着车座给孩子助力,完备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挡住了后面的骑行者,乃至已经串行到了机动车道。

这些骑行儿童中,不少人有在机动车道骑行或闯红灯的交通违法行为。

不雅观察过程中,还看到组团的低龄骑行者,有的是各自家长带领,有的是四五个孩子由一两名成人骑行者带领。

来自上海的骑走运动博主一瓦见告,随着骑走运动在近年来热度的攀升,在上海部分热门骑行路段有骑行者“低龄化”的趋势。
“我理解到有一些自发的骑友群聊,还会相约带着孩子一起骑行。

检索社交媒体把稳到,在全国各个地区,均有这样的“骑行群”存在,群聊里的家终年夜多是骑行爱好者,在周末、假期时会带着孩子一同组队上路骑行。

“很多家长出于自己的爱好带着年幼的孩子骑行上路,但实际上,低龄儿童骑行的危险系数是很高的。
”定居浙江杭州的24年资深骑行者齐海亮见告,城市路况相对繁芜,而骑走运动哀求骑行者对付交通规则、路况有较高的把握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这是低龄儿童难以做到的。

齐海亮说,他常能看到低龄儿童骑行的危险动作。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开车,有个妈妈带着小女孩骑车,绿灯亮了之后女孩掌握不好车把一贯晃荡,一下就拐到我车前了。
如果不是我及时刹车,肯定就撞上了。

并非所有孩子都能如此幸运“逃过一劫”。
一瓦见告,她在上海热门骑行路段苗江路骑行时,就曾经目睹一场意外。
“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夜骑的时候碰着了一个年幼的小男孩。
由于那段路比较黑,夜骑视线也不好,那个孩子和拉货的三轮车撞上了,车和人都倒在地上。
”末了,警方和医护职员到场处理了这起意外。

骑行团只限定身高

活动安全保障不敷

调查创造,除了城市骑行,部分家长会利用暑期带着孩子进行长途骑行甚年夜公路骑行。
有家长带着自己11岁的孩子,驮着行李从上海一起骑行至北京。
途中,父子二人骑过不少国道,经历了“雨骑”,也经历了车轮爆胎的意外。

“在城市里骑车可能随意马虎发生‘小磕小碰’,但如果在国道上,大车多、车速快的情形下,一旦发生意外便是严重事件。
”齐海亮曾经带着女儿“六一”进行长达一年的环中国骑行,他坦言,纵然在自己有20余年的骑行履历、女儿已满12周岁且有较好的反应能力,同时有安全保障车跟随的情形下,他们还是难免碰上意外情形。
“当时我们骑车爬坡,坡上有水,有一辆轿车超车时后轮打滑,把‘六一’撞到了沟里。
车摔坏了,人住院一个星期。

除了家长自发带着孩子骑行,还创造,在暑假期间,一些旅行社、骑行俱乐部等开办了“亲子骑行营”。
这些“骑行营”招募亲子组合,或由儿童“独立”参与骑游,在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公众号等多个渠道都能看到干系招募信息。

在招募信息中,把稳到了一则“儿童骑行营”的宣扬——“驭风骑行,做一个追风少年,挥洒肆意的年华”。
该骑行营对付报名儿童的年事并无限制,“身高1.2米以上,闇练骑自行车”则可独立参加。

浏览上述骑行营客服发送的往期活动视频创造,参加该骑行营活动的均为低龄儿童,且骑行路线包括波折的沙路、仅有单条车道的乡野道路及夜间闹市公路,乃至不才雨天仍旧坚持骑行。
其间,跟队的仅有一两个骑行领队,没有任何安全保障车辆。

有部分成人骑行营亦标注了“可亲子”。
随机查看了一个户外机构组织的“青海湖骑行360KM”项目。
活动先容显示,该项目在高原进行骑行,是“无保姆式做事的半自助游”。
项目共有5日行程,骑行包含公路路段,个中日骑行最长间隔为110KM。

当问及是否可以带孩子同行时,客服仅大略回答“身高够一米二,有履历的那没问题”,但对付报名儿童的年事以及怎么算“有履历”,并没有进一步解释。

在长白山某骑行驿站组织的骑行活动中,查看笔墨先容创造,单项骑行活动包含了镇内骑行、村落落骑行、森林骑行等,这类活动的报名用度并不包含相应的意外险,亦不供应安全保障车做事。
当讯问客服“小朋友是否可以报名”时,客服并未确认小孩的任何信息就回答“可以报名”。

“小孩是一定不能随着成人的骑行团一起骑的。
”齐海亮说,在成人骑行团中,大部分骑行者骑的是公路车,而公路车的轮胎较细,且把横更短,对付儿童来说更加难以操控。
同时,公路车对付路况哀求较高,在跟队过程中哪怕“压到两厘米的小石子”,对付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掌握的。

“公路车冲起来非常快,而且户外的团队骑行有时追求‘破风效果’,速率会飙到很高,且骑手之间会跟得非常近,一旦摔车或溘然刹车,后果不堪设想。
”齐海亮说。

加强交通安全教诲

打造儿童骑行公园

前不久,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贾光乡发生了一起令人扼腕的交通事件。
一名11岁小男孩随着父亲以及自行车队在双向公路上骑行,结果在靠近中线时欠妥心跌倒进入对面车道。
男孩被对面车道上正在行驶的一辆小汽车辗轧身亡。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央去年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暑期少年儿童单独或结伴出行的情形增加,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事件风险也有上升。
近年来不满12周岁的孩子骑自行车(包括共享单车)发生交通事件的占骑行事件总量的7.5%;2022年自主驾车去世亡的儿童中,骑自行车的占总去世亡人数的3.8%。

根据近些年对行业的不雅观察,齐海亮创造,骑行对付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具有“竞速”的魅力。
“现在很多小孩骑车是有攀比心的,他们对付交通安全没有成熟的认知,但对付速率却有追求。
尤其是公路车让不少青少年以为‘帅’‘炫酷’,但它能达到极快的速率,对付没有足够把控意识和能力的孩子来说非常危险”。

一瓦认为,会骑车不即是能骑车上路。
在“青少年骑行热”之下,一些安全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青少年儿童的骑行安全须要多方共同保障。
“有一些青少年可能看到专业的新型车手或是博主以为很帅,以是跟风去骑。
一些家长也以为骑行能够磨炼身体,放任青少年上路。
表面上看这些孩子们彷佛会骑车,但实际上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方法并没有跟上。

北京市状师协会交通管理与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海波先容,由于12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如平衡能力、反应速率等无法达到骑自行车的最低哀求,因此,干系规定明确,12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不得在道路上骑自行车。
这一规定不仅是对少年儿童自身安全的保护,也是对其他交通参与者卖力。
由于少年儿童骑行技能不闇练,缺少应对紧急情形的能力,很随意马虎引发交通事件,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侵害。
因此,家长和社会各界须要共同努力,加强对少年儿童骑行安全的教诲和监管,确保他们遵守交通规则,阔别危险。

北京市京都状师事务所高等合资人赵岐龙见告,根据民法典第1198条规定了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的安全保障责任。
由于不满12周岁儿童不符合骑行条件,如果骑行活动的组织者明知其不符合骑行条件,还让不满12周岁儿童参与具有一定危险的骑行活动,造成骑行者危害的,组织者答允担一定的赔偿任务。

“首先要明确的是12周岁以下的儿童是不许可骑行上路的,另一个是纵然到了可以上路的年事,也要匹配一系列安全教诲和方法。
”一瓦说,骑行活动应该由特定的专业组织进行准备,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活动,应该提前做好道路科学方案。
同时,一些保障装备也必不可少,例如头盔、定位装置、对讲机、补给物品等。

一瓦还提到,家长和孩子最好能够在骑车前接管一些根本的启蒙培训,而非贸然购入公路车等有驾驭难度的车辆骑行。
“在购车时,不论家长还是车店老板,都应该帮助儿童选购得当尺寸的车,选择专业的头盔、手套以及骑行服,同时装好前灯、尾灯。
如果夜骑的话,还建议穿好反光背心或佩戴反光标志,这样可以有效地规避一些风险。

受访的业内人士和专家同等认为,针对“低龄儿童骑行上路”的问题,在法律限定低龄儿童骑车上路之外,更该当在增强儿童的骑行安全意识高下功夫,比如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履历,打造更多更适宜儿童认知的骑行公园。
公园内除了能供应安全的骑行道路外,还可以仿照城市交通环境,比如红绿灯、斑马线、路口等设置,让孩子们在练习骑行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并节制必要的骑行安全知识。

“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广大骑行爱好者都应该理智对待骑行,不要抱有侥幸生理,更不要寻衅规则。
”一瓦说,要对骑走运动保持敬畏心。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 赵丽 演习生 林铭溱

来源: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