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

在连云港生活的日子里  第1张

7月27日下午4点一刻,飞雁开车,行行、燕斯送我们到福州火车站。
我们随身带的行李等物件都是他们小两口帮助装卸的。
到了车站候车室,他们待了一下子,由于有“小红帽”送上车,我们一贯催他们回去,临别时,孙儿行行拉着我的手,热泪盈眶。
他与女朋友来车站送行,是他妈去福清上班前几次再三叮嘱的,我想纵然不叮嘱,他们也会是这样。

开往江苏连云港的火车于27号的6点35分定时发车。
离开了住了十个月又十天的福州公园道1号69座604室,没有更多的惜别,反倒有一种解脱之感。
替代的是新的希望在心中升起——要和女儿一家团圆了。
这些天全是女儿、外孙女和小孙子其宇发来的不计其数的短信。
外孙女知道我们要来,早把床铺,毛巾、拖鞋等准备完好了。

列车到达徐州的韶光是28号下午7点10分,我们将七件行李提前摆在了下车的门口,车子一停,车门一开,老太婆先下,我将行李一件件递给她,末了一个重箱我提下。
是在站台上等从北京到连云港的火车,还是出站住下来等来日诰日十点与女儿、半子一同走呢?拿不定主张。

正在犹豫,一个“红帽子”走来要帮我们拉运行李,要价30块,并急急地说,现正有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的车,因误点,停在站上,快开了,你们要走就赶紧跟我走,30块。
听此说,动心了,30就30。
不然要等到一个小时才能坐上北京来的列车。
于是,“红帽子”拉了三件重物,我背上背包、剑袋,老太婆背着电脑,提着篮子,快步紧随其后,下隧道、上隧道,三步并着两步走,恐怕车子开了。
还好,慌慌张张连票也没有买,就上了车,幸好车上搭客不多,一大堆东西,待开了车才将轻物放上了货架,重物就放在座位旁,过了一下子补了票:两人62块钱。

列车走了两个小时,于10点到达连云港火车站,雯雯早已在出口处期待多时了。

车站不让人进站接人。
从下火车到出口处因有三个好心人帮我们提重物,要不然真难倒我们了。
打的回到雯雯家。
她事先就已将绿豆粥熬好了,我和老太婆两人喝了一大碗,然后沐浴安歇。

小区的夜晚,静极了,听不到一丝汽车的轰鸣声。
连云港的气温不高,没有空调还是能让人安睡。

第二天近中午,女儿、半子也到家了。
他们是从青海回来的,一家五口团圆了。

经营了几年的新家,显得宽大、简朴。
我们的房间在前年装修的时候学杰就定了的,十分宽敞,是飞雁给我们住的房间的两倍大。

半子回来确当天下午,不顾旅途的劳累,就把早已邮到的10件行李从邮局取了回来。
我忙了有三天才算整理完毕。
衣服基本上占了一格衣柜,带来的书也将一个一米宽、四层的书橱放满了。
最可惜的是没有将《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原文和译文共十六本带来,只好往后再说吧。

半子回来的第三天,就买回来格力空调机,第四天又去家具店买回160×80的办公桌和一张椅子。
第五天又给办公桌买回有三毫米厚的塑料玻璃软垫。
这前前后后都是他在操心,并帮助整顿擦洗,让我立即感到一股陌生的亲情的温暖,这是我几十年来从未享受过的关爱。

本日是8月6号,我们老两口来到这里已经整整十天了,这十天是美好的,舒心的,更是和谐的。
而且还是很随意的。
小孙儿从泰兴赶来看我们,雯雯的男朋友也从如东来了,七口之家,其乐融融。

来日诰日,是8月7号,是我愉快的日子。
这一天,一是可以拿到8月份的退休金;二是我有7000元定期存款到期。
这样,可以用这些钱还女儿购买家电、家具的用度4000块,还可以买电视、DVD、自行车、台灯、笔筒等。

8月19日

近一周来,南方一贯受着高温的煎熬。
福州气温均在37℃以上,重庆好几景象温高达40~41℃。
可港城的人,却已经开始享受凉秋了。

本日是8月19日,老天已连续了五个阴雨天,室温已降到25C。
表面的行人开始穿上了长袖衫。

我来港城已有22天,总的来说,觉得是好的。

1)与福州比较,这里的夏天,一、没有那么热,二、秋日要比福州早到一个半月旁边;可冬天却要比福州来得早,至于寒冷的程度那要比榕城冷得太多了,福州险些是个没有冬天的城市。
连云港比我们苏中地区的冬天也要冷4-5C。

2)我来到港城的第三天清晨,同老太婆、女儿一起到离小区不远的菜市场买菜,当我见到久违了的家乡菜,茄子,韭菜、毛豆角、豇豆、喷鼻香丝瓜这些蔬菜时,感到格外的亲切,心里顿生一股暖流。
心彷佛在默默地说,这便是江苏,虽说这里离泰兴还有好几百公里,但已让我品味到与我家乡相同的气息,而且已大有身在家乡的觉得。

以韭菜为例,福州卖的韭菜其长在35厘米以上,色淡绿,叶宽超过1厘米,粗如筷,食之没有韭菜特有的喷鼻香辛味。
在福州,险些所有的蔬菜其色都呈淡绿,没有深绿、墨绿色的蔬菜。
再如菠菜,我们老家的菠菜,棵儿小,叶面多呈三角形,且有旁边对称的缺口,长在地里,其高也就在15~20厘米高下,下霜往后,基本上匍匐在地上,色绿得发黑。
而福建的菠菜,其高有三、四十厘米,一枚叶子顶得上我老家一棵菠菜,其根粗如大人拇指,食之没有什么菠菜味。

除此而外,港城的农人卖的自家菜,价格也相称便宜,如韭菜、茄子、黄瓜等,险些是福州的半价,这里的馒头、大饼也比福州便宜近一半。
港城的猪肉,纤维细,易熟、易烂,无论是炒肉丝,还是红烧,吃起来口感细嫩、味喷鼻香;。
而福州的猪肉,炖煮起来极难烂,如牛肉一样,且柴;带皮的猪肉,没有黄酒加生姜煮前的淹浸,吃起来猪臊味会很重。

3)按理说,福建是许多南方水果的盛产地,如喷鼻香蕉、荔枝、桃、李、樱桃、菠萝等等,还有盛产的海鲜之类,原以为了其价格一定比非产地便宜,实在正相反,远比非产地价要赶过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如樱桃,泰兴刚上市时,每斤价为24块,不久就跌至12块。
可福州超市一上时价为43块/斤。
港城最近上好的喷鼻香蕉才1块5毛一斤,而福州同样的喷鼻香蕉总在两块五旁边。
说到酸奶,这里的每瓶200克瓶装的“三元牌”酸奶为两块五;福州的“长富”酸奶一瓶才120克,其价为两块三。
至于面食一类的食品如馍、饼,其价格竟比港城赶过一倍。

4)连云港位于江苏的东北角,与山东接壤。
这里人的口音不易听懂,如果他们说慢些,还能听懂六、七成。
我在青海的朋友汪志仁是沭阳人,沭阳属于港城的辖县。
以是听这里的口音不感到太陌生,但比起福州口音来,没法比。
福州话,我连一个字都听不懂。
以是,与福州人交谈,他们与我说的都是“福普话”(福建普通话)。

5)眼下,一家子是五口人:半子、女儿、外孙女加上我们两个老的。
这些天来,早饭多数由老太婆操作。
她早上一样平常是5点半就起床了,然后,用九阳豆浆机把豆浆做好,馏上馍或饼,或熬上粥,为学杰、雯雯他们父女俩上班供应点方便,其他,中午和晚上的饭菜大多数是女儿和半子做。
我呢,跑跑菜市场,买菜买肉。
半子险些每天放工回来也总要买些菜回来,而且不用说,回到家后立即掌勺炒菜,要不然便是吃完饭洗碗筷,这险些成了他的习气。
更有女儿参与做饭做菜。
如是,我们老两口一下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清闲了许多。
人说半子顶半个儿,可给我的觉得却比儿还儿。
我和小儿一起过日子从1994年到2010年将近16个年头,和大儿前后加在一起也差不多有两年多的光景,可给我的觉得是:彷佛他们享受父母给他们烧烧煮煮是天经地义、天经地义的事。
我在大儿面前说小儿

在我的影象里,我至今还从未享受事后代对我的私事如此关心过,他们险些很少地干涉干与过我的事。
反正,我不会很快就离开这里,后面的日子还长,我会连续往下看。
一个月、两个月……五、六个月的看下去。
会不会“媳妇的马子三日喷鼻香”呢?

昨天下午四点旁边,泰兴的陈婷婷用鸣儿的手机给我打来电话,一贯问我什么时候回泰兴,我只能暗昧地回答她个“说不准!
”陈说,飞鸣多次深切地表示:还是你们在好!
这次他是真正地体会到了!
不知这是陈的客气话呢,还是鸣儿的至心话?不管怎么说,我们是一年比一年迈了,体力在不断低落,谁来照顾我们的晚年生活呢?

再有两天,便是我与老太婆到连云港整一个月了。
彷佛这一个月没有怎么觉得就过去了。
这些天,连云港的白天气温基本上保持在26~27度之间,已经大有秋意了。
晚上,穿睡衣睡,也不用盖被子。
早晚穿短袖衫在表面闲步,胳膊还嫌凉。
可现在的福州仍处在34度以上的高温中,最低温度与这里的最高温度相称。

这些天,我找到了几个大超市:大润发啦,乐天玛特啦和家得福等,还找到了苏宁家电阛阓,在那里花2000多元买了净水器和饮水机。
从而办理了连云港自来水有股不好的异味的问题。
还找到了邮局,订了一份从9月1号开始的《中国剪报》,打算明年订阅《散文》、《杂文选刊》、《老年周报》。
现在就差新华书店没有找到,学杰见告了书店的方位,打算最近就骑车前去找找。
我大概有一年多没有买书了。
一是没有韶光去读它,二是我以为能让我看上的好书、名著也不多了,我该买的基本上都买了。

女儿与半子昨天上午11点已乘坐西去的列车回青海了(女儿先要在兰州勾留半天,学杰要留在兰州,他妈正在化疗,要待半月旁边才能返连云港)。

本日上午不到11点他们就到兰州了。
连云港就剩下我们老两口和雯雯。
她到安然保险公司上班,中午一样平常不回来,由于来回未便利,12点放工,半个来小时才能到家,吃完饭都一点多了,又该去上班了,很累人哪。
以是,就在公司附近的小饭铺里花7~8块钱,赖好对付一顿。
这样,晚饭得让她吃得好一点。
比如今晚吧,早上我和老太婆去菜市场买回来两条鲫鱼,做清炖鲫鱼豆腐汤;还买了点雯雯最爱吃的芹菜,来一个芹菜炒肉丝;还买了一斤杂粮煎饼,打算用买回的韭菜、洋芋丝、肉丝炒个菜做煎饼的馅儿。
晚餐要等到雯雯6点半回来才开饭。
由于她下午6点才放工。

雯雯是个很聪慧、很乖、很讨人喜好的女孩。
她和我们一起生活最早还是在1990年,那时,她才10个月大。
这往后,只是在每年的寒暑假和她妈一起到泰兴与我们过十天半月的。
这次我们与她同住韶光会长些,半年?一年?还是……就说不定了。
用老太婆的话说,我曾照顾过行行好几年(至少有八年),照顾九思就更不用说了,从1994年底他出生年,前后也有十三四年。
唯独雯雯没有很好照顾过,现在也多少为她做点小补偿。

连云港毕竟是地市级的大市,更是改革开放初期就被确定的全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
可连港与其他13个城市比起来,要逊色太多了。
韶光都过去几十年了,却觉得不到这里有什么开放的气息。
只能说比泰兴小市强些罢了。
我现在住的地方叫巨龙南路温哥华小区,这里基本上是到了港城的东边近郊了。
这一带街道狭窄,市容破败,店面都很小,尽是些小吃店,小杂货店之类,我骑自行车用中速,用不了20分钟就到了繁华的市中央了。
最高的楼房就算电讯局了,大概有40层旁边。
城市的派头有,但不大。
倒是港城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8月28日

本日是8月28日,来港城整整一个月。

上文说港城人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什么印象呢?

我创造港城人的体形与容貌不同不于福州人,也不同于泰兴人。
港城人普遍体格高大强壮,很有“山东大汉”的味道。
就在我居住的小区周围,就常见到不少长得虎背熊腰、满脸络腮胡子的黑脸彪形大汉。
在大街上,在公园里,更是随时就能见到这些身高马大的男人。
这让我立马遐想到水浒里一百零八将中的李逵、鲁智深、武松这号人物。

女人呢,大多数也生得膀粗腰圆,个头普遍在一米六以上,而且容貌还普遍长得有几分姿色。
这与福州人形成了显著的比拟。
一样平常福州人长得憔悴矮小,尤其是女人,多数既矮又瘦,超过一米六的都不多。
就像四川人一样。
而且容貌好看的也不多。
男女的脸型较短,额前倾,眼窝深,鼻扁塌,两个鼻孔无须仰脸就能让人洞察到里面,就像名嘴赵忠祥的扁平鼻子那样引人瞩目。
其余,我创造港城人,尤其是女人无论是骑自行车的,还是骑摩托车的,总爱戴玄色或花口罩,而且这种口罩其下面还有一块方巾,戴上口罩后,连颈子和胸脯的上部也给挡住了。
这可能起到既保温又防晒的浸染。

来到港城后,再一次地感到中小城市频年夜城市要好。
骑自行车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市中央,在福州你得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也到不了市中央,在我的生活中,最须要的几个单位,一是邮局——订报纸杂志、寄信及邮包等;二是建行——取退休金、存款;三是超市——购物;四是书店——购书、杂志等;五是公园——打拳、舞剑晨练。
六菜市场。
除此而外,便是修鞋的,修自行车的,卖馒头,机压面条的小食品店等。
来港的两个月内,这些全找到了,而且间隔我住的小区都不远,很便捷。
最远的要算苏宁家电超市、邮局了,但骑车25分钟也就到了。
大润发超市,建行,骑车也便是15分钟就到了。
以是,我还是爱住在小城市,中小城市物价相对付大城市要便宜得多,购物、办事也方便,人少车少,环境安静。

11月16日

比来深深感到港城的蔬菜便宜,现记录一下,以备忘:

大白菜(黄芽菜——菜心逞金黄色)0.5~0.3元/斤、新鲜胡萝卜1元/斤、心里美罗卜1元/斤、莲子25~20元/斤、核桃仁25元/斤、小西红柿5元/3斤、菠菜1元/斤、栗子5元/斤、青菜0,8~0,5元/斤、红豆5元/斤、黄豆3元/斤、红薯1.3元/斤、芋头2元/斤、大河虾15元/斤、山楂5元/斤、大椒1.5元/斤、老酵大馒头0.5元/个(同样大小,福州1元一个)、菜市场黑米3.5元/斤(米店为6无/斤,超市11元多/斤,福州14元多一斤)、燕麦籽4元/斤、玉米面2元/斤、小麦面1.7元/斤、荞麦仁4元/斤、洋芋1.3元/斤、山药10元/3斤、大葱1元/斤、大蒜2元/斤、生姜2元/斤。
当地菜农买卖公正,所卖的蔬菜完备不像泰兴菜农那样,一直地往菜上喷水,并且还常常缺斤少两;港农则全然不是这样的,从我与他们打交道这近四个月来看,他们为人厚道、实在,很少弄虚作假和忽悠顾客。
便是福州的菜农也比泰兴菜农有市德。
许多泰兴做生意的人,以会忽悠顾客、短斤少两被看着是会做生意,不以为耻,反以为有能耐。

终极的体验

12月29日~30日

季候已进入数九寒天,然而让我与老伴儿没料到的是,今年的寒冬过得特殊舒畅。
到目前为止,室内竟然比同时的福州还暖和,当然比泰兴就更温暖了。
纵然现在室外最低温度已是-6℃,室内还保持在16℃。
半子自己购置的液化气取暖和器也没有派上用场,缘故原由是我们的头顶上的二楼与旁边邻居三户人家都装有暖气。
这样,纵然半子家没有开暖气也能享受到温暖。
半子说,这样一个冬天下来差不多可节省2400多块。
我们晚上起来解手也一点不觉冷。
至于表面气温虽低,但对室内气温影响不怎么大。
我清晨8点出去闲步,只要不刮大西北风,上身穿两件毛衣,加一件薄棉唐装,下身是两条毛裤外加一条罩裤也就行了。
头上戴上毛线帽子,连耳朵也一起挡住。
半个小时的闲步,不觉太冷,有时再戴上口罩,就这些。
下午3~4点闲步也不算太冷了。
最不理想的是自入冬以来,我再没有能去公园打拳舞剑了,小区的环境太差劲,尤其是我们这幢楼的周围一贯没有铺水泥,出门便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后门左边还有一个因下水道不通而溢满臭水的坑。
以是,不下雨则已,一下雨,道路泥泞,人得跳着走。
与福州大儿居住的小区——“公园道一号”真有寰宇之别,也比泰兴差。
以为此地也非久留之地。
不知怎的,这就又让我们怀念起泰兴长江新村落来了,想起从长江新村落去庆云寺的那条笔直且宽畅的林荫大道来了,想起离住家不远骑自行车5分钟可到的泰兴国税局门前的那二三十位晨练的老伙伴们了……

提起泰兴想泰兴,不觉又勾引起我怀乡的情怀来。

这一次是我离乡韶光最长的一次了,到本日(2011年12月29日)为止,该当是一年三个月零十天。
如果说,到2012年三月19日离开连云港的话,恰好是一年半的韶光。

总的来说,半子与外孙女对我们还是很不错的。
难怪有人说,女儿比儿子好,半子比媳妇好。

大媳妇我们已多次领教过她的人品了,反正我们这一辈子再不会与她相处了。
小儿媳呢,不错,唯小儿太

唉,后事难料啊!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本日,央视音乐频道播放海军文工团歌唱家刘一贞在回答主持人问她什么是“孝”时,刘答道:让父母顺心便是孝。
在她唱的《孝敬父母》的这首歌中,有一句唱词是“爱是儿女对父母的最好的礼物”。
这些话切实其实说到我们心眼儿里去了。
说真的,眼看我便是七十五岁的人了,老太婆也是七十三岁了。
人到了这一大把年纪还能有什么需求呢?说到底,只想过得顺心加舒心,只想得到子孙们的一个贴心贴腹的“爱”,如是,我们就天算夜的心满意足了。

在物质上,我们老两口,并没有太多的哀求。
我们最最须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也便是上面所说子女的“贴心贴腹的言行同等的爱”。

这哀求高吗?苛刻吗?当然,这个哀求只对我们的三个孩子而言,而对付儿媳,并不哀求于他们什么。
由于我们对他们谈不上有什么恩德,我们只希望他们能体谅我们所犯的一些差错,不要由于我们偶尔的一次、两次的差错而记恨于我们,我们对付儿媳的哀求是:只要不对我们口是心非,能对我们有最少的尊重就行,如果能孝敬我们,那是儿媳大德大惠的表现,我们算烧了好喷鼻香。
如果娶了个悍妇,非但是儿子的大不幸,也是我们百口的祸害啊。
我们做父母的惹不起她,总还躲得了她吧。
只是苦了儿子,要想分开苦难,只有离婚!

但对半子来说,他不能同媳妇等同,对半子的哀求要高一筹:由于是她无代价地娶了我的才貌双全的宝贝女儿,我有大恩于他!
不然,为什么有“半子是半个儿”之说呢!
如果做半子的连半个都做不到,我们只能说,千不怪万不怪,只怪我的女儿有眼无珠,嫁错了人。

这些年来与小儿和小儿媳共处了泰兴十三年,与大儿和大儿媳累积起来也就二年韶光;与女儿、半子共处了有八个月。
我们的体验是:

对子女的希望值不可高,更不可过高,希望越大,失落望一定越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民气。
不仅要听其言,更要不雅观其行;不仅要看他们的过去,更要看他们现在,不仅要看我们康健时他们的表现,更要看他们在我们生活不能自理和病倒后的表现;不仅看他们的一时一事,更看他们一向的表现。

婚前和婚后的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差异是很大的,他们远没有婚前对父母的关怀。
这是可以理解,但不能忘却对父母应有的顾虑。

媳妇便是媳妇,做公婆的,不管你曾经做得多好,只要你有一次做了对不住她的事,那就会全功尽弃。
她会永久记恨于你。
吴是一个不知戴德的女人。
不知戴德人,应是人类的另类!
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切实其实太恐怖了!

儿子孝不孝,关键是看媳妇有无贤惠之心。
再孝顺的儿子,媳妇不贤不惠,儿子的孝就会大打折扣。

2011年11月7日小儿飞鸣给我发来一则短信:“爸,衣服已收到。
现在穿轻微大一点,待天凉了再加点衣服就恰好。
感激您了!
这几天身体怎么样?天凉了,要多多保重,早点回泰兴吧,我们想你了!

还有一次,是我们来连云港不久,在一次电话里,小儿说:“爸,回来吧,泰兴才是您真正的家,是你们的根!

自2010年9月离开泰兴后,小儿与我的联系很少。
但是,仅这两次联系传给我的信息,让我很是冲动。

他夫妻二人的收入少得可怜。
两人的月人为加起来,还抵不上飞雁一人半个月人为。
小儿本科学士学位,事情长达二十多年了,人为至今还不到1500元,虽然他的事情能力、传授教化古迹是泰兴技工学校西席中最好的一个,然而,月人为不敷“在编”西席的一半。
只由于他是从企业单位调进的。
别人一次人为涨二三百,他只涨六七十。

现在,三个子女处我们都待过了,说实在的,无论是福州公园道一号的大儿子家,还是连云港温哥华小区的女儿家,对我们来说,住在这两处一贯没有“家”的觉得。
我们做什么事都感到拘谨,唯恐什么地方没有做好,唯恐那件东西没有摆放恰当。
常常处在怕人嫌、怕人说,遭人厌的心态之中。
大有“林黛玉进荣国府”的觉得。
完备不像在泰兴“家”里来得自由清闲、得心应手。

看来,我与吉莲是唯泰兴是居了,也一定老去世泰兴了。
来年回到泰兴之后,哪里也不去了,如小儿那里不宜居,养老院便是我们末了归宿。

呈然,我们也不是一个多么完美的老人。
贫穷险些伴随了我们生平,在我们的性情中,肯定有许多让当今儿女(含儿媳、半子)不满意的地方,那还得请儿女们多多包涵。
我们要想改变,恐怕这生平是不太可能了。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在对待子孙方面,可以说:“问心无愧!
”我们自感是尽了我们做父母的任务了。
我们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养大成人,千方百计地把送他们上了大学,成了家,到此,就应算完成了我们做父母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任务了。
至于孙子辈,已不属于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任务,那是你们的不可推脱任务。
但是,我们老两口还是做了我们该当和可以做的事。
你们也有子女,我们的现在便是你们的将来,但愿你们能做得比我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