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一季度总是外贸的淡季,但今年的淡季一点都不淡——
连日来,沪苏浙皖的外贸数据陆续公布,整体来说,三省一市外贸形势喜人,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大幅增长。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江苏一季度的外贸总额首次打破万亿元大关,创下历年同期最高。上外洋贸在2018、2019、2020年连续平稳走势的根本上,实现了一次大的增长。
从总量上来说,浙江位居江苏、上海之后。但从增速来看,浙江外贸37.2%的同比增幅领跑长三角。安徽这个“小老弟”虽然总量上来说还差“江浙沪”三个老大哥一大截,但其36.7%的同比增速仅次于浙江。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大背景下,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外贸格局是否发生了一些变革?四地外贸普涨的背后动力源自何处、成色又几何?“开门红”之后,长三角能否实现外贸的整年红?
涌金君带着大家来读一读长三角的外贸成绩单。
外贸淡季里激烈的排位赛
在外贸数据一片普涨的背后,长三角上演了一场场激烈排位赛。这个中,浙江和上海你追我赶的大戏,尤其精彩。
今年1月至2月,外贸总量常年位居全国第四的浙江超过上海,曾一度跻身全国前三。
不过,到了3月,上海再度反超浙江,以微弱上风保住了第三的宝座。但100多亿元的差距,在两地8000多亿元的总量中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翻阅近几年的外贸成绩单,涌金君创造,浙江的外贸总量跃升速率明显,与上海的差距不断缩小——
2018年,上海的外贸体量已经达到3.400万亿元,当时浙江与之还存在5500亿元的差距;
2019年,浙江外贸首破3万亿元大关,量级上与上海站到了同一水平线上;
2020年,上海的外贸进出口总量为3.48万亿元,浙江的外贸总额此时已经达到了3.38万亿元。
“十三五”打下了这样的好根本,“十四五”浙江决心向上海发起冲击。乃至,在出口规模上,浙江也想和江苏“扳扳手腕”。
日前,浙江省商务厅厅长盛秋平在接管涌金君采访时就曾表示,根据“十四五”方案,今后五年浙江的紧张商务指标在全国的排名都要努力向提高一位。
详细来说,浙江的外贸总量要在今明两年超过上海,成为全国第三;出口规模上,浙江也要在“十四五”期间努力追赶江苏。
只管浙江的追赶势头强劲,但不得不说,浙江外贸的短板也依然明显。例如,在进出口平衡方面,上海明显优于浙江。
3月,上海之以是再次反超浙江,紧张缘故原由就在于其在入口方面的突出表现。一季度,浙江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上海约2800多亿元,但在入口方面却仍足足要比上海少近3000亿元。
从产品构造来看,浙江的高新技能产品出口在总额中占比仅约8%,而上海的占比已经高达40%。同样,江苏在两年前高新技能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已经靠近90%。
相较于江浙沪的半斤八两,一季度进出口1464亿元的安徽显然还只能算是“小老弟”。
但安徽外贸也不乏自己的亮色——去年,安徽的外贸增速位居全国第六。同时,安徽的外贸构造也质量颇高,去年,安徽出口中高新技能产品占比高达六成。
外贸普涨背后的深层逻辑
同比两位数的增速,无论是对江浙沪这样的外贸大省、大市,还是奋起直追的安徽,都实属不易。更不用说,浙江、安徽暴增近四成,在外贸史上都极为罕见。
三省一市为何都能实现外贸“开门红”?涌金君认为,这个中,既有共性缘故原由,也有个性特色。
不可否认,疫情影响下,去年1月至2月浙江外贸涌现负增长,形成了较低的基数,是外贸数据普涨的一个基本面。
其次,各地企业积极相应“就地过年”的倡议也对外贸增长供应了明显的助力。春节后,企业普遍提前1至2周复工,港口码头等外贸运输运行趋于正常。去年下半年积累的大量外贸订单,也让不少外贸企业努力扩大产能。
第三,环球疫情虽然仍在持续,但欧美等国家经济涌现转好迹象。尤其是美国经济“大放水”,促进消费率先复苏。一季度,欧美、东盟等紧张市场均有不俗表现。
这些,都让传统的外贸淡季,涌现了“淡季不淡”的征象。
除了以上这些全国共性的缘故原由,长三角民营经济的上风,也造诣了一季度三省一市进出口的亮眼表现。
众所周知,江苏外资企业浩瀚,一贯以来,江苏的外贸构造中,来自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占比较高。
然而,今年一季度,江苏民营企业出口占比明显提高,其增速高于江苏外贸整体增速13.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江苏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
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带动附加值更高的一样平常贸易,占比江苏外贸总值55.2%。
同样,民营企业在上海、安徽的外贸增长中也都发挥了主力军的浸染——
一季度,上海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35.5%,而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速仅11.5%、3.9%;
安徽民营企业活力也在不断增强,一季度进出口704.5亿元,增长37.1%,占比48.1%。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的外贸构造中,民营企业的顶梁柱浸染自然不必赘叙。一季度,浙江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超八成,且进一步提升。
浙江之以是能以增速领跑,其外贸多元化的特色上风格外明显——
多元化的市场,让浙江的外贸总能东边不亮西边亮,东盟、南美等新兴市场都为浙江外贸增长做出不小贡献;
多元化的产品构造,尤其是大量的轻工产品,让浙江的产品在疫情下的表现尤其抢眼;
多元化的外贸业态,让浙江外贸企业总能喝到外贸新趋势的头口水,例如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等。
恰是以,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浙江外贸表现一贯格外抢眼。浙江外贸对全国的贡献率已经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浙江又延续了这样的势头。
“大家都好”形势下的不愿定性
看似“大家都好”的形势下,不少业内人士在采访中却几次再三向涌金君透露出,对下半年外贸形势有些担忧。
在他们看来,眼下无论是浙江民营外贸企业,还是长三角各种外贸市场主体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繁芜形势和寻衅。
这个中,赔本赚吆喝,是浩瀚外贸企业遭遇的尴尬局势。受访外贸企业卖力人纷纭表示,眼下外贸订单虽多,但不少浙江外贸企业的日子却不好过。
由于大宗商品、汇率大幅上涨,企业生产的综合本钱飞涨,许多外贸企业卖力人抱怨:两头受堵。
在发卖端,由于许多订单早在去年下半年、今年初就已签下,企业与外商重新议价的空间有限,本钱上涨部分每每须要企业承担。这对付利润率只有几个点的浙江外贸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包袱。
在生产端,受环球经济大放水导致通胀等成分影响,人工本钱在今年明显上涨了一大截。
慈溪一位外贸企业卖力人见告涌金君,去年工厂的用工人为还是15至16元一小时,到了今年一下子就涨到了19至20元一小时。
更主要的是,疫情以来,许多过去不须要外贸企业担心的成分,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末了一根稻草”。
例如,国际海运物流价格飞涨,国际集装箱、舱位紧缺,让浩瀚外贸公司有货难出。
在长兴、萧山等地,涌金君看到不少外贸工厂由于订不到舱位、集装箱,交货期一延再延,仓库里积压的存货已经到了爆仓的临界点。
由于仓库不足用,一些纺织外贸企业等待发货的成品,堆得像小山一样。
此外,国际物流价格普遍涨了三四倍,对付外贸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额外本钱。
例如,运往北美的一个集装箱以往要价约3000美元,如今已经涨到了七八千美元乃至上万美元。
此外,芯片环球短缺的影响,已经从汽车、手机等领域蔓延至小家电、五金机器等消费品芯片运用领域。
永康一家马达生产企业卖力人见告涌金君,原来自己的工厂有七成芯片从国外入口,如今这些国际供应商基本都已经断供,而海内芯片也因货源紧张,大幅涨价。
一家慈溪小家电企业卖力人见告涌金君,一些原来3元一件的芯片,如今已经涨到了每件五、六元,乃至高达10元,直接导致家电整机生产本钱上涨7%。
更严重的是,有的企业即便是加价也找不到芯片货源,因此已经减产三成。业内人士剖析,芯片短缺的征象或将持续到今年底、明年初。
各类成分,都让外贸出口充满不愿定性。而更让外贸企业担心的是,随着疫情后环球产能复苏,国内外贸订单或将持续回落,下半年外贸企业又将迎来另一波巨大的磨练。
帮助企业应对可能涌现的困局,浙江的表现更加值得期待。毕竟,常年与民营企业打交道,浙江政府部门已经炼就了快速反应能力——
应对贸易摩擦,浙江率先在全国创新推出了“订单+清单”系统,前置外贸风险预判预警;
在去年疫情期间,浙江又在全国创始“出口网上交易会”,一年举办了500多场;
今年,针对集装箱一箱难求,浙江又在前不久上线了“集装箱一件事”运用处景,为企业化解难题……
涌金君期待,浙江从稳外贸的工具箱里拿出更多工具,为长三角外贸整年红做出浙江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