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起来,爱德华·克里斯多弗·希兰自2010年为Olly Murs写下《love Shine Down》以来,已经为别的歌手写过了超过30首作品。
这个来自英国的年轻巨星何以成为大家争相邀歌的“金曲机器”?这与他的能力、风格以及名气都有分不开的关系。

“黄老板”为西城男孩写的新歌封面。
图源网络

他是欧美金曲机械为什么大年夜牌歌手都找黄老板写歌 休闲娱乐

爱德华·克里斯多弗·希兰在迄今为止的职业生涯中常常保持着兴旺的创作精力和激情亲切,这与他从前间对音乐的极度投入是分不开的。
18岁时他像出道前的披头士那样在一年之内演出了超过300场,而一年后他又独身只身来到洛杉矶,不断参加俱乐部的演唱活动并创作新作品直至终极被经纪人创造。
整整数年的韶光里,他的生命中险些就只有音乐。
无论所谓“一万小时定律”究竟是否真实有效,但这样的专注确实令爱德华·克里斯多弗·希兰积累了大量的作品,也逐渐具备了随时制造悦耳旋律的能力。

一样平常而言,由于创作须要韶光沉淀,创作歌手的发片周期都会稍长一些。
不过值得把稳的是,只管爱德华·克里斯多弗·希兰自2012年正式出道至今的7年中只发行了3张正式专辑,但他的每一张唱片中的曲目数量都超过了15首,各类各样的个人作品超过了50首,再加上为别人创作的30多首歌曲,爱德华·克里斯多弗·希兰均匀每年都能出产10首以上具有相称水准的作品,创作精力相称可不雅观。

除了充足的创作能量之外,黄老板还在创作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作品风格。
他在创作时以木吉他为主的长期习气造就了他歌曲中清澈纯粹的情绪形态。
随着奇迹的发展,他的个人创作风格大约分为了四种:1.类似《Photograph》《Think Out Loud》那样以木吉他和人声为基地的温暖情歌;2.类似《I See Fire》《Galway Girl》那样有着凯尔特元素的作品;3.类似《Eraser》《Runaway》那样带有Hip-Hop和摇滚乐风格、节奏强烈的快歌;4.类似《Shape of You》那样领悟tropical house或是reggaeton那种热带音乐元素,节奏颇具弹跳性的歌曲。

黄老板”

爱德华·克里斯多弗·希兰


图/视觉中国

但无论是个中详细的哪一种,以木吉他为根本,具有明快、温暖的气质是黄老板大部分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强烈特色。
这种风格被一部分歌迷笼统地概括为“小清新”。
但与普遍印象中的“小清新”音乐不同的是,爱德华·克里斯多弗·希兰更为追求旋律的流畅悦耳,也更多地将摇滚乐、说唱和电子音乐的元素在不影响木吉他主导地位的情形下加入到作品中。

而与作曲或者编曲相对的是,他在作词上的风格则更为明确。
在欧美盛行的苦情、炫富乃至情欲的歌词题材对付爱德华·克里斯多弗·希兰来说常日并不采取。
他的歌词每每描述的是人类情绪中比较正面、美好的部分。
纵然是作品中为数不多被称为“小黄歌”的《Shape Of You》,也只是描写到了舞蹈时与异性身体的触碰所引发的遐想。
在欧美乐坛,这样克制乃至纯情的作词风格正可谓独树一帜。
以是一旦有歌手产生了“想要有一首这种气质的作品”的想法,那么他们首先想到的就一定是爱德华·克里斯多弗·希兰。

当然,爱德华·克里斯多弗·希兰能够接到如此之多邀歌委托的缘故原由,很大一部分也在于他自己位居欧美一线的响亮名气。
如果说默默无闻的职业生涯初期给人写歌还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话,那么自出道后爆得大名以来,他的作品就具有了超越音乐本身的代价。
对付欧美歌手来说,向黄老板邀歌一方面图的是作品的上佳品质,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打出“黄老板”的名号可以为新歌吸引更多人气。
一个最大的证据便是,2014年旁边“黄老板”凭借电影《霍比特人》的主题曲《I See Fire》在环球得到了爆发性的有名度。
而在他为别人创作的30余首作品中,有25首以上(83%以上)都是在2014年之后的邀约。
这一点实在和华语歌手林俊杰有些相似,他为别的歌手创作的50余首作品中,韶光线上也大部分是在《江南》一举成名后。
这不得不说是娱乐家傍边极为势力的一种征象,但也是这个行业的常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持如此兴旺的创作能量,“黄老板”在职业生涯中也数度在抄袭侵权的高压线边缘低空飞过。
目前为止,他已经有《Photograph》《Shape of You》《Thinking Out Loud》这三首作品分别被诉讼抄袭《Amazing》《No Scrubs》和《Let's Get It On》。
个中除了《Thinking Out Loud》被证明无关之外,其他两首只管终极都达成了和解,但多多少少都坐实了抄袭的嫌疑。
只管目前的黄老板早已是欧美乐坛的一线明星,以他的经济实力恐怕并不在乎这几首歌曲的赔偿金额。
但对付创作者最忌讳的抄袭问题,希望“黄老板”能够就此打住,不要在自己了不起的创作履历上留下更多的瑕疵。

□优作(乐评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正 陆爱英